有孕(55)

有孕(55)

農學

清代的農書約有一百多部,尤以康熙、雍正兩朝為繁盛。有《欽定授時通考》《廣群芳譜》《補農書》等著作。其中大型綜合性農書《欽定授時通考》,是1737年,由乾隆帝弘曆召集一班文人編纂的。全書規模比《農政全書》稍小。因是皇帝敕撰的官書,各省大都有復刻,流傳很廣。

建築

清朝皇帝熱愛修建園林,數三山五園最為著名。北京西郊的圓明園也是十分奢華,圓明園擁有150多座精美的宮殿、台閣、寶塔等建築。前後經歷一百五十餘年,耗費白銀約二億兩。

圓明園最初是康熙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賜園,乾隆在位期間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除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併入了萬春園。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劫掠,同治時欲修復圓明園,后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八國聯軍之後,又遭到官僚、軍閥巧取豪奪的毀滅打擊,終變成一片廢墟。

鐵路

清朝末年的交通事業有所發展。詹天佑是個中國第一位傑出的鐵路工程師,他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工程之艱巨是當時世界鐵路史上罕見的。詹天佑克服了一道道難關,創造性地設計出「人」字形軌道,減緩了坡度,降低了造價,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完工。京張鐵路是中國人利用自己的技術力量修成的。

民族

華夷之辨

通過《大義覺迷錄》和《清帝遜位詔書》可以看出清朝為實現政治認同與文化認同的合一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這一過程,既讓清人完成了由「夷」到「夏」的身份轉變,同時以「華夷一家」為核心的「中華大義」還進一步演變為蒙古、新疆、西藏及西南諸民族等「非漢世界」認同「大中華」價值的共同依據,為實現文化和疆域意義上的「中華」最大化,做出了貢獻。中國在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理念衝擊下不但未被肢解,反而引發出「中華民族」的一體性回應等事實,既彰顯了清朝內部凝聚之功,亦突出了《清帝遜位詔書》所發揮的歷史作用。這兩份首尾呼應的歷史性文獻,構成了嗣後中國政府表達國家主權和領土訴求的主要法理依據。

首崇滿洲

作為統治族群和八旗軍隊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滿人尤其被視為國家根本、朝廷柱石。滿洲將士為清朝定鼎中原、以及之後平三藩、滅回部等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故終清一代,「首崇滿洲」(又稱「滿洲根本」)是清朝的既定國策。清朝時期,滿洲子弟在政治或生活領域主要享有一下幾類特權:

方面內容

教育

清廷為宗室子弟特設宗學;覺羅子弟有覺羅學;普通八旗子弟有咸安宮官學等八旗官學;內務府子弟有景山官學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玫妃重生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玫妃重生記
上一章下一章

有孕(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