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孕(53)

有孕(53)

新軍

清末新政時,袁世凱在華北組建新建陸軍(即北洋軍),張之洞在南方組建自強軍。到清滅亡前夕,其陸軍可以號稱100萬,但大概只有60萬戰鬥人員,其中只有17.5萬人是現代化的正規軍。並非所有新軍均效忠清廷,部分暗中支持革命軍。

海軍

1651年,順治帝令沿江沿海各省循明制,各設水師,此為清朝水師之始。內河防務以長江為主體,沿岸各設水師。洋務運動時期清朝才有新建海軍的動作。為建立船艦自制能力,1866年清廷在福州馬尾成立總理船政事務衙門,以沈葆禎為船政大臣。同年,李鴻章要求其江南製造局建造炮艦。1868年8月,第一艘中國製造的蒸汽軍艦,「恬吉」號下水。隨後的中法戰爭與甲午戰爭分別摧毀南洋艦隊與北洋艦隊,這也標誌自強運動的失敗。

經濟

農業

清朝採取開墾荒地、移民邊區及推廣新作物以提高生產量。由於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經濟農業也較發達。清初為緩和階級矛盾,實行獎勵墾荒、減免捐稅的政策,內地和邊疆的社會經濟都有所發展。至十八世紀中葉,清朝的封建經濟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14]。有一種說法是清朝的經濟和人口的增加主要歸因於美洲作物番薯,稱所謂的「康乾盛世」為「番薯盛世「。[87]於是中央集權專制體制更加嚴密,國力強大,秩序穩定。清朝初期大力推行圈地、投充等惡政,極大破壞了中原地區的經濟;重農抑商,制約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清代中前期國內及國際貿易通道

手工業

手工業方面改工匠的徭役製為代稅役制。產業以紡織和瓷器業為重,棉織業超越絲織業,瓷器以琺琅畫在瓷胎上,江西景德鎮為瓷器中心。

商業

清朝商業發達,分成十大商幫。其中晉商、徽商支配中國的金融業,閩商、潮商掌握海外貿易。清朝曾實施海禁政策,直到佔領台灣后,沿海貿易才稍為活絡,貨幣方面采銀銅雙本位制。康熙晚期為防止民變,推行禁礦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工商業的發展。

文化

小說

清朝小說以曹雪芹等著《紅樓夢》被認為代表。《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和晚清譴責小說均有很大影響。

詩歌

清朝詩歌在中國歷史上影響不大。早期,納蘭性德的《飲水詞》為後人稱頌。乾隆帝酷愛作詩,但很少有佳作。被成為「詩界革命」的詩歌改良運動產生於戊戌變法前後,其代表有黃遵憲的詩,其餘如譚嗣同、唐才常、康有為、黃遵憲、蔣智由、丘逢甲、夏曾佑均有作品。

京劇

京劇源於明朝的崑曲和京腔,形成於乾隆、嘉慶年間。京劇之名始見於1876年的《申報》,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系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后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而成,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玫妃重生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玫妃重生記
上一章下一章

有孕(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