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的傳說

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的傳說

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的傳說:

公元976年,宋代開國之君趙匡胤一夜之間猝然離世,正史中沒有他患病的記載,野史中的記載又說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歷史上一宗離奇的懸案。

《湘山野錄》中說,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一個雪夜,趙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趙光義入宮,兄弟二人在寢宮對飲,喝完酒已經是深夜了,趙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時說:「好做好做」,當夜趙光義(原趙匡義)留宿寢宮,第二天天剛剛亮,趙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趙光義受遺詔,於靈前繼位。

《燼餘錄》說,趙光義對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趙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時半夜調戲花蕊夫人,驚醒了趙匡胤,並用玉斧砍他,但力不從心,砍了地。於是趙光義一不做二不休,殺了趙匡胤,逃回府中。

《涑水紀聞》裏說:太祖去世時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內侍王繼恩把皇子趙德芳叫來。王繼恩考慮到太祖早就打算傳位於晉王光義,卻找來了趙光義,進宮后,宋皇后問:「德芳來了嗎?」王繼恩回答:「晉王來了。」宋皇后驚詫莫名,後來突然醒悟,哭着對趙光義說:「吾母子之性命,皆托官家。」

另外,據說趙光義以弟弟的身份繼承兄長的帝位,是他母親杜太后的意見。說是杜太后臨終時,曾對趙匡胤說:「如果後周是一個年長的皇帝繼位,你怎麼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義都是我兒子,你將來把帝位傳與他,國有長君,才是社稷之福啊!」趙匡胤表示同意,於是叫宰相趙普當面寫成誓詞,封存於金匱里,這就是所謂的「金匱預盟」,也就是趙光義「兄終弟及」的合法根據。但是「金匱預盟」在初版的《太祖實錄》卻未見記載,在第二次編修的新錄中才被提及,因而是否確有其事,仍疑點重重。

這一切,都使人們產生了許多疑問。

一是趙匡胤死時的「燭影斧聲」。

按說宮廷禮儀,趙光義是不可以在宮裏睡覺的,他卻居然在宮裏睡覺。太監、宮女不該離開皇帝,卻居然都離開了。忙亂的人影、奇怪的斧聲,以及趙匡胤「好做好做」的呼喊,一一都告訴人們,這是一場事先策劃的血腥謀殺。

二是王繼恩假傳聖旨。

王繼恩有何膽量,敢違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該通傳趙德芳,卻傳來趙光義?倘若事敗,不是殺身之禍么?

這種說法,只不過把篡位的罪過加在一個太監身上而已,同時掩蓋了殺兄的罪行。

三是「金匱預盟」的真偽。

杜太後去世時,趙匡胤只有35歲,正值壯年,他的弟弟光義23歲,太祖次子德昭11歲,四子德芳3歲。即使趙匡胤幾年後去世,也不會出現後周柴世宗遺下7歲孤兒群龍無首的局面。杜太后一生賢明,怎能出此下策?況且,「金匱預盟」是趙光義登基5年後,趙普才密奏此事,公佈出來的。為什麼不在趙匡胤死時,堂堂正正公佈出來呢?

還有一些疑點,也使人們對趙光義有非議。

趙光義不等到第二年,就改換年號——新君即位,常例是次年改用新年號紀年。可是趙光義把只剩下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這就打破常規的迫不及待,只有一個解釋:搶先為自己「正名」。是不是他心裏有鬼?

逼殺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當時已30歲),趙匡胤幼子趙德芳(當時僅23歲)后也神秘地暴病身亡。趙匡胤的遺孀死後,趙光義不按皇后禮儀發喪。這些都是偶然的?

最讓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趙光義的子孫後代卻相信他的老祖宗「殺兄篡位」的說法,把皇位又傳給了趙匡胤的後代。這裏說的是宋高宗趙構傳位的事。

據說趙構沒有兒子,誰來繼承皇位呢?大臣們議論紛紛。有一種強有力的意見是:趙匡胤是開國之君,應該在他的後代中選擇接班人。起初,趙構對這種議論嚴加貶責。忽然有一天,他又改變主意,說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宋太祖趙匡胤帶他到了「萬歲殿」,看到了當日的「燭光劍影」的全部驚景,並說:「你只有把王位傳給我的兒孫,國勢才有可能有一線轉機。」於是趙構終於找到了趙匡胤的七世孫趙慎,並且把皇位傳給了他。這時離那個血腥的恐怖之夜已經有187年了。

這恰恰說明了:趙構承認了祖先的罪孽,也給了趙匡胤之死一個基本的答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我是八賢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我是八賢王
上一章下一章

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的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