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卧榻之側

第一五八章 卧榻之側

自杜真帶着三個兒子離去,李雄也加強了新寨的戒備。。

待得李雄發現了後面的王承衍部下令關門時,關門上站滿了杜真的潰兵,根本無法關閉。那些潰兵見後面的宋軍緊緊地跟來,更加的慌亂,一個勁地向新寨擠入,場面更加的混亂不堪。

情勢緊急,李雄也顧不得那麼多,大喝一聲道:「向城門口放箭。」

城上的將士們習慣性地拿起弓箭射出了第一波弓箭,但是聽到下面南唐中箭兵士的慘叫聲,方才想起都是江南的兄弟,卻都是不忍再放出第二箭。

轉眼間,王承衍已經帶兵趕到關門口,看到關門口亂糟糟的情景,王承衍大叫道:「大宋天兵至此,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看着盡在眼前的宋軍,更何況是滿身是血的王承衍,關門口的南唐士兵們紛紛舉起手中的兵器跪在地上投降。王承衍不理會這些人,帶兵進入新寨。

李雄看到杜真,急切上前問道:「杜兄弟,怎麼不見我那三個孩兒?」

若非情勢緊急,杜真都不敢見李雄,此時相逢,心裏更加愧疚,痛苦道:「兄弟對不起老兄,三個侄兒都已經命喪沙場了。」

聽到這個消息,李雄卻沒有杜真那樣驚慌和悲痛。他面色沉靜地說道:「為國捐軀,不愧是我李家的好兒郎。」說完,也不顧杜真驚愕慚愧的神色,問道:「我那三個孩兒本領不弱,不知道是命喪誰手?」

杜真正要說當時沙場混亂,自己也不知道敵將是何人?正在此時,關外傳來了王承衍讓唐軍投降地聲音,杜真全身一顫,急道:「就是關外的敵將。」

李雄聽后再也不理杜真,帶兵向關門沖了過去。李勇。李信,李忠,李猛四兄弟見父親沖了過去,急忙跟在李雄的身後,全部殺向關門。

王承衍氣勢洶洶地殺入關內。迎面的唐軍或投降,或後退。不想前方突然出現一個老將,面帶悲色,身後跟着同樣傷心的四個年青人。王承衍想起方才在戰場上遇到的那三個年青人,想起他們與這幾人面有相似之處,心中已是瞭然。

李雄實沒有想到自己見到的宋軍將領竟然是一個如此年青的少年。卻已有點不信王承衍能夠殺死自己的三個兒子,於是高聲問道:「在下李雄,正是此處主將。來將報上名來?」

王承衍此時也顧不得許多,叫道:「在下大宋王承衍,你可是方才那三人的親人?」

到了此時,李雄方才知道自己地三個兒子真的是命喪這個年青人的手中,大聲笑道:「我那三個兒子學藝不精,命喪你手也算是為國捐軀。如今天幸在此遇見。小小年紀可不要怪老夫人多勢眾。」說完李雄銀槍一揮,父子五人卻是一起沖了上去。李雄自己使槍,兒子們因為敬仰自己的父親也都是跟着學槍的。

王承衍方才擋住李義和李智兄弟兩人就知道自己萬萬不是如今這父子五人地對手,此時他的第一個念頭卻是趙德昭當年給他說的:「打不過,就要逃。好漢不吃眼前虧。」這句話。但是事到臨頭,他的腿卻像脫離了他的大腦一樣,向前沖了過去。

大刀擋住了五條槍,巨大的力氣震地王承衍大步後退。

李雄看到王承衍小小年紀竟然能擋住父子五人的合力攻擊,贊道:「不錯。果然是好武藝。可惜,可惜啊。」說完李雄單獨一人出槍,刺向正在後退的王承衍。

王承衍身子正在後退,根本無力舉刀,眼看着就要中槍,於是閉上眼睛等死。聽得槍頭刺入人體的聲音,他卻是本分疼痛也沒有感受到。驚奇地睜開眼睛。發現卻是一個跟了自己父親多年的親兵擋在他的身前,李雄的槍頭正從他的身後穿出。

王承衍大叫一聲。一刀劈在槍柄上,李雄地槍柄斷裂,王承衍抱住那親兵大叫起來。那親兵笑着看着王承衍,已然是活不成了。

李雄槍柄斷裂,身子向後退去。李猛見王承衍還安然無恙的坐在眼前,大叫着挺槍上前。王承衍抱着那個親兵卻似忘記了還在險地。

千鈞一髮之際,突然從王承衍身後探出一桿槍攔住了李猛的長槍。李猛看去,卻是一個身材高大,相貌同樣年青的青年,剛要詢問對方的姓名。不想那名看上去身形高大的青年卻已經跳躍起來,手中的長槍像一隻迎面撲來的雄鷹,槍頭輕輕地點在了他的眉心。李猛還沒想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身體已經倒在了地上。

「好一招鳳點頭」曹彬在後面高聲贊道。這招「鳳點頭」是石守信當年上山打獵時,專門用來獵狼地。狼的眼睛見到獵物常常發出兇猛的光芒,石守信當年仗着身強力壯,專門用槍點殺狼的頭骨。曹彬今天才是第三次見到。第一次是石守信當年和趙匡胤比試武藝時用過,第二次卻是當年趙匡胤陳橋兵變,石守信夜晚要打開城門。當時守城的偏將執意不肯開城,石守信用此一招當場格殺,擁立之功天下第一,被趙匡胤評為大宋第一將。

李猛身死,李勇,李信,李忠三兄弟大叫,三人一起攻擊石保吉。石保吉此時完全沒有了當年帶着趙德昭他們三人出入酒肆賭場的紈絝,一柄長槍使得虎虎生風。只見他用槍隔開面前的三條槍,然後槍頭殺向李忠。李忠後退,石保吉近身靠前,一腳踹在了李忠地身上。但見他右手轉而握住槍頭,槍尾卻向擋住了李勇和李信地兩條槍,左手抓住李忠的長槍用力向後一拉,李忠中了石保吉一腳,手中握不住長槍,長槍向前飛出。石保吉身子側偏,李忠地槍頭卻已像李信飛去。

李勇見李信危險,忙用槍隔開了李忠的長槍。但是情急之下卻是忘記了地上的王承衍。待得他替李信解了圍,自己的身子卻是落在了王承衍的身前。王承衍大叫一聲,一手抓住李勇的脖子,一手抓住李勇的雙腿,竟然把李勇舉過了頭頂。又是一聲大喝,李勇的身子卻是飛向了李忠。

李忠見李勇向自己飛來,手忙腳亂地終於接住了李勇,但是王承衍大刀卻橫空飛過,李忠脖子上方頓時空空如也。李勇從李忠地手中掉落地上,還未等他看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情。王承衍一腳踩在了他的心口,李勇只覺得心口一甜,一口鮮血就噴薄而出,心口疼痛,卻是昏了過去李信見李勇為了救自己而導致了李勇和李忠兩人丟了性命,大叫一聲撲向王承衍。石保吉看王承衍已經來不及動作,於是長槍直刺,李信的注意力全在王承衍身上。對石保吉忘了防備。還未等他的力氣把長槍送到王承衍身前,他的胸口就穿出了一桿長槍,低頭看了自己地胸部,李信方才緩緩倒在地上。

從石保吉到來,到四個兒子丟了性命,一切都似電光石火般發生,李雄還未等自己換上一桿長槍,自己的四個兒子就已經命喪在自己眼前。雄看着眼前兩個年少的大宋小將,知道自己如今也已無力回天。心灰意冷之下向東跪下,大叫道:「臣李雄不能再為國主盡忠了,望國主保重。」說完用手中的槍頭刺向心臟處,撲倒在地上。

主將全部戰死,新寨的士卒們除了已經跟着杜真逃走的,其餘全部放下兵器投降。

曹彬對李雄父子八人地忠貞極為佩服,打發人找到了他們八人的屍體葬在了一起。

前方就是江寧城。曹彬不敢貿然進軍。就在新寨嚴加防守。等待着趙德昭的到來。

趙德昭在浮橋這邊打敗鄭彥華的水師,收拾了殘局后。因為擔心前鋒曹彬他們的安危,於是趙德昭留下五千禁軍守衛浮橋,自己帶領中軍從陸路,夏高峰和樊若水帶領水軍走水路,兩路大軍相互照應,緩緩逼近江寧城。

進入新寨,曹彬口述了王承衍和石保吉的功勞,尤其是聽到王承衍差點命喪沙場,趙德昭忍不住勸他以後不可魯莽,當曹彬說道石保吉的威武,不只是趙德昭,就是韓崇訓和王承衍都似乎驚奇地看着石保吉。曹彬和潘美覺得石保吉身為石守信的兒子,有此武藝自是無話可說,卻萬萬想不到,趙德昭、王承衍和韓崇訓喬裝進入青樓、酒肆、賭場等地可都是不學無術地石保吉帶頭的,平日裏石保吉也是一副專註於吃喝嫖賭的樣子,此時大家方才知道他的武藝竟然比王承衍都要高強,說不定韓崇訓也不如他,更不要說四人中武藝最弱的趙德昭了。

新寨失守的消息已經傳到了江寧,李煜大驚。新寨可是進兵江寧的最後一道防線了。大宋既然攻下新寨,那麼不日就可抵達江寧城下。李煜一面吩咐林仁肇領兵出城在城外沿着秦淮河搭建營寨,阻止宋軍攻入江寧城下,一面派出徐鉉向趙德昭求和。

徐鉉走在新寨的路上,心裏卻是百味俱全。當年就是他和韓熙載帶着趙德昭從江寧回到汴京的。如今不過五六年時間,趙德昭竟然成為了大宋地太子,如今自己朝廷的生死存亡都要看趙德昭的情面。當真是世事難料。

趙德昭知道徐鉉前來定然是來當說客的,於是大擺宴席,安排了全體將士恭候徐鉉的到來。

「臣徐鉉見過大宋太子殿下。」徐鉉沒想到趙德昭竟然出門迎接,受寵若驚地問候道。

「徐大人客氣了,徐大人請。」趙德昭將徐鉉迎入大帳。

「來,來,來,徐大人,我想你介紹我大宋的英豪。」說完,趙德昭向徐鉉介紹了曹彬、潘美、夏高峰、王承衍、石保吉和韓崇訓。當介紹到樊若水時,徐鉉卻從樊若水的口音中聽出了樊若水不似北方人,於是問道:「聽樊大人地口音好似是江南人氏?」

樊若水低頭掩飾心中地羞赧,應道:「在下是江寧人氏。」

王承衍卻是不耐煩這些繁瑣的禮節,介面道:「樊大人是我朝太子殿下地好兄弟。這次我軍的浮橋就是樊大人設計的。」

徐鉉聽說大宋架設的浮橋竟然是樊若水想出的,心想如此人才為何我朝沒有重任而讓投奔的大宋,可惜。徐鉉是南唐的吏部尚書,使用人才自是他職責,若是他知曉樊若水投奔大宋的原委,不知道他內心身處又有何感嘆。

介紹完了眾人,今日酒宴。趙德昭方才問道:「不知徐大人前來有何要事?徐鉉道:「太子殿下明鑒,在下前來是奉了我國主之命前來求和的。」

「徐大人當知,我軍只要拿下江寧城,江南不日就可全部拿下。徐大人認為我方會接受求和嗎?」

「太子殿下,我朝年年向大宋進貢,歲歲不絕,我主侍候大宋皇帝就如一家人一般。還請太子殿下寬恕。」

「既然大人都說了是一家人,那麼為何還要分在兩地呢?請國主到汴京居住不正好是一家人團聚嗎?」

「大宋一向是仁義之師,若是長此處於戰爭,將會有多少人丟了性命,不知有多少家庭殘破。」

「既然大人仁義,那就請大人回去勸說令國主投降,如此則天下太平。」

「以我國主之恭順,大宋還要侵伐,殿下實乃寡恩不義之人。」

「大宋為天下百姓計,欲效仿漢,唐統一天下。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徐鉉聽得趙德昭口氣強硬,自己已然沒有說辭,不禁戚戚然沒有話語。

「徐大人回去還是多多勸阻令國主早日投降,這才是江南之福。若是懸而不決,戰火綿延,非是國主和江南百姓之福。」趙德昭勸說着徐鉉。

徐鉉無奈,只得返回江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我是八賢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重生之我是八賢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五八章 卧榻之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