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精工細做

第二十八章 精工細做

二月的這一次交鋒結束之後,張立新並沒有組織隊伍擴大地盤或者襲擾縣城。明白滿城縣聖賢村附近的釘子並不好碰,而且暫時消耗掉必要的資財之後,也再沒有明軍大隊前來襲擾這一帶了。

只不過經過這一次不可能隱瞞的大戰,很多人都知曉這一帶似乎是「匪區」了,單個或者零星組成的隊伍外出做買賣購進物資已經不像以前那樣方便,好在臨近的一些村莊明白這是個惹不起的狠角的緣故,仍然不敢拒絕同隊伍進行給養方面的「納貢」。

整個交鋒虧了不少火棉被乃至火藥,但是也繳獲了不少對方丟棄的火炮還有炮藥物資。只不過如以前那樣預料中的「繳獲凈賺」是沒有多少的,只不過是消耗了不少根本不能做為銃葯的劣質火藥,而繳獲了不少炮葯,因此質量結構有所改進罷了。

最初的時候,張立新曾經嘗試讓工匠隊的火藥方面工匠們「精工細作」,平均每三四離大概一克重左右的火藥都葯經過自製的「標準化小天平」確定密度與成色。其中質量靠譜有利用價值的還要重新研磨,用兩種篩子篩出既不太大也不太小的顆粒,其餘的再次研磨之後重新加工。

再這樣的情況下,一天忙碌五六個時辰往往也就重新備制出六七兩大概二百克左右的黑火藥罷了。

一開始的時候那些工匠們甚至不少前來幫忙的人都感覺張立新是要「魯提轄向鎮關西買肉」--純屬找茬。甚至比那魯提轄讓鎮關西剁肉還苛刻。

好在張立新也預料到了這些,因此一開始的時候就解釋道:「當年我在威遠營的時候從備戰和實戰中就明白了這個道理:火藥兵器,並不同於以往的作戰模式。精細準確就是戰鬥力,失之毫釐而差之千里。在準確度上多花費一些功夫,戰場上就能戰鬥力明顯增強。。。」

然而說似乎是無用的,最終張立新只能通告整個工匠營:以後再面臨戰事,工匠營也編入作戰隊一同迎敵。並且明白這種活並不需要尋常人難以企及的技術含量而只需要態度之後,張立新也抽出更多的人手來進行相關的備戰了。

讓張立新有所欣慰的是:這些日子以來自己對整個隊伍的教導終究沒有白費,連隊里的戰士們明顯對自己這似乎有些苛刻的要求接受度明顯要好不少,儘管動手能力很多人並不算強,可實際的效率卻並不比那些老工人要差了。

除了認真而耐心的備制火藥以外,張立新在鉛彈的規格要求上也是儘可能的「精益求精「,同樣製作出了專門的天平和體積量具。按照計劃,哪怕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備制出三百公斤質量更優的火藥還有八百公斤左右的各種彈藥,應該足以能夠讓整個隊伍的戰鬥力有不小的提升了。

只是實地進行火炮射擊演練測試的時候,又從中發現了不少的浪費。負責這件事情的程海在張立新的啟發之下若有所思:「打出區的霰彈,往往分佈不均。很多都在理想的散佈區域之外了。要是四四方方的能夠大致平均排列分佈該多好。。。」

在商議從新備戰出的火炮規格的時候張文直言不諱提議道:「假如敵人裝備了大量帶有防盾的炮車在白天與我交鋒,我想我們應該盡量迴避這種戰鬥。這種情況下,敵炮一定移動不快,而不是把資源都集中在應對這種並不必然出現的可能性上。只要不是一支隊伍重複與我軍交戰,以大多數對手在正事上並不那樣用心的態度。我們的遠距火器應該還是立足於殺傷沒有太過完善防盾和車盾掩蔽的對手。。。」

當然,在火器的規劃設計上,就沒有人能夠同張立新相比了,很多人因為思維慣性,並沒有太多這方面的意識。

經過通過繳獲裝具還有馬匹的多次實地利用大號的彈弓進行測試,張立新最終發現,哪怕是披了還算像樣包鐵棉甲的羊或馬匹,一樣會被四五百米距離上拋射過來的鉛彈砸的倒在地上站不起身。只不過不會被砸出血肉來形成比較恐怖的傷勢罷了。只要是沒有板甲類防護的目標,在射程二三百米的六兩鉛彈或者射程接近一里左右的三兩百克左右的鉛彈都可以對「古代正規軍」層次的防護目標一砸就倒,並且大概率形成骨折程度以上的內傷。如果威力再小一些,雖然也能大部分致傷卻似乎有些不保險了。

在火器試製的時候也沒有如同過去那樣更多靠猜測來確定規格,而是花費了十多斤火藥進行了數百次試射之後才最終確定:身管的長度以一尺略長大概四十厘米左右為宜,身管的重量確定在一斤左右,以這樣的規格發射不到三兩大概百克左右的炮彈完全可行。而且並不需要太好的銅鐵料並且只用鐵皮在固定規格的鐵模上進行卷制鍛打就可以了,並且可以利用專門的鐵模具對整個內膛進行規整。因為彈丸的威力如同這個時代的手銃差不多,因此管壁可以薄到甲片的程度。

這樣一來,類似火器身管的製作也就陡然間變得容易多了。一個稍微有點兒動手和火器經驗的工匠大概只用四五天的功夫就能制出這樣一具短銃,就算把原料的成本也都算在內,也不過七八個工日左右罷了。

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花費太長時間就製作出了上百件這樣的加強版手銃一樣的短銃。這些短銃利用專門的木材與陶泥工具製成了一種專門發射聯裝火銃的「炮車」一次可以發射百枚左右三兩重彈到接近一里左右的距離上。就算完全按照實戰要求在陌生之地、陌生距離和目標展開射擊的時候誤差即便實用最精良的彈藥也能有方圓十幾米,但這個精度對於張立新的目的和訴求上來說已經算是很大意義上的成功了。

利用這種工具,張立新還試製出了重量不到二十斤,可以勉強利用專門的架子進行開火的「十眼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再起之義軍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明末再起之義軍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精工細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