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天津處女

二 天津處女

嵯峨天皇英才明睿,以賢德治世,海內晏平。他大力推行「唐化」,國內一切典章制度、生活方式,均效仿唐制。以致於本朝唐風大興,原有的本土風尚一時盡失。就連皇女作歌,也刻意用些「非草非木乃是竹」、「吹毛求疵」之類的半夾生漢文,使得和歌詠唱者,幾乎無法開口。

回思平城上皇御宇,僅得四年便退位下野,許多人為此扼腕嘆息,免不了暗中議論,言道上皇或有複位之念。嵯峨天皇亦對上皇有惻隱之心,乃下詔冊封御弟大伴親王【1】為皇太弟,以慰上皇之心。世人皆贊嵯峨天皇胸襟博大、深謀遠慮。

嵯峨天皇在位十四年,退位後於嵯峨雲山之陰,效法堯帝,建造了一座「茅茨不翦」【2】的別宮。之所以如此,系因先皇所經營的平城京,在結構上與唐國都城相似,不合本朝舊制。嵯峨天皇希望借新建的別宮,重現昔年瑞籬宮【3】的簡樸無華。

在定都平安京之前,桓武天皇曾先將國都遷至長岡京,但公卿大臣們紛紛抱怨長岡地狹逼仄,不願遷移。每天上朝時,都要由平城京趕到長岡京,散朝後再趕回家,十分不便。而平城京的普通百姓,也大多不願移居新都。桓武天皇的初次遷都,因此陷入窘境。於是,天皇又建平安京,再度遷都於此。新都奠基之日,天皇特意向豐岩真戶、櫛岩窓等神禱告祈福。後來平安京果然繁榮興盛,王公大臣的豪宅別苑鱗次櫛比,比諸奈良更顯繁華。

再說嵯峨上皇退位隱居時,正值壯年。他學識淵博,堪比漢之賈誼,常在別宮向隨侍近臣推薦漢書,自己更是孜孜不倦地苦練書法。為了精研草隸,還派人渡海前往唐國,搜購了大量名家真跡。

某日,空海入宮覲見嵯峨上皇。上皇取出一卷書帖,道:「此帖乃王羲之真跡,近日方才購得,請大師品鑒。」空海接過,瀏覽一番后,笑道:「陛下明鑒,此帖其實是貧僧在唐國時,臨摹王羲之的習作。」說著,翻過書帖,只見在背面不顯眼的一個角落裡,果然寫著「日本釋空海」字樣。當著群臣的面,上皇失了顏面,頗為不快。

空海精擅書法,被稱為「五筆和尚」。「五筆」指的是「篆、隸、真、草、行」五種書體皆工【4】。

上皇退位后,皇太弟大伴親王即位,稱淳和天皇。次年改年號為「天長」。當年秋七月七日,奈良的平城上皇駕崩,謚號「日本根子天推國高彥尊」。

嵯峨上皇識見非凡,力倡唐化使國家萬象更新。淳和天皇登基后,仍沿用上皇的典章律令,以儒教之道治天下。同時還大力推進佛法的傳揚,置佛祖於天皇之上。於是各地廣建佛堂佛塔,而那些博學多聞、靈驗素著的高僧們,雖不像公卿大臣那樣上朝奏事,卻也能時常參與議政。新皇的律令自然也受到僧侶和佛家思想的影響,以致人們都在暗地裡議論道:「如來大智。陛下為求冥福,看來已經被無邊佛法網住了。」

再說中納言和氣清麿,曾於高雄山興建神願寺。其後妖僧道鏡偽造宇佐八幡神宮的神諭,企圖篡奪皇位。清麿不畏淫威,向女皇闡明神諭真相,因此被盛怒的道鏡貶謫為因幡員外介。後來道鏡又借故將清麿貶為庶民,流放到大隅。【5】直至稱德女皇晏駕,清麿才回到京城。他的忠誠耿直雖然受到人們的敬重,但一直到老,都只在中納言的官位上,再未晉陞過。市井傳聞,他是因為得罪了小人,受到惡言毀謗,所以即使他在老家備前國大興水利、安置流民,立下大功,依然無法獲得升遷。真是可惜可嘆。後來人們將神願寺改名為神護寺,就是為了紀念清麿曾經保護神德不受褻瀆的功勞。

天長十年,淳和天皇讓位給皇太子正良親王。如此一來,就出現了嵯峨、淳和兩位上皇坐鎮幕後的局面,實乃亘古未有。即便是在唐國,也沒有這樣的情形發生。

正良親王即位后,稱仁明天皇,改年號為「承和」。自改元以來,佛事日隆,儒學卻發展漸緩。就好比并行的車輪,突然有一邊出現問題,車速不得不放慢下來。之所以如此,乃因仁明天皇心羨唐國佛教興盛,遂生驕奢攀比之心。說到底,便是虛榮心在作怪。

仁明天皇在位時,有個六位藏人【6】叫良岑宗貞,因聰明穎悟,頗有才學,受到天皇青睞,被召入內宮。一開始天皇只讓他吟詩作文,後來寵信日深,連朝廷政事也經常問計於他。宗貞生性狡黠,知道自己不諳政事,遂深自藏拙,對朝政從不多言。但每逢天皇問及詩歌、樂舞時,必竭盡全力,引經據典,所言往往出乎天皇意料之外,天皇因此愈發恩寵他。

宗貞為人貪花好色,一日,天皇同他商議豐明節會的事宜,他便趁機提議增加舞姬的人數,說道:「昔年清見原天皇【7】避禍於吉野時,有五位天女自瑞雲間降下,翩翩起舞,撫慰天皇。後來五天女下凡便成了預示天皇登基的吉兆。因此,微臣認為在豐明節會上再增設五名美貌舞姬,正合五天女的古例,甚有必要。」仁明天皇與宗貞一樣好色,聽了這話正中下懷,當即准奏。於是立刻降旨,從今冬開始的節會上,增設五名舞姬助興。大臣、納言、參議等人爭先恐後地將自家的女兒打扮得花枝招展,希望她們在節會上能夠得沐聖恩。然而和古代一樣,那些沒有受到天皇寵幸的舞姬,終身都被幽禁在伊勢加茂的齋宮中,不準另嫁他人。

天長年間,和歌再度興起。良岑宗貞、文屋康秀、大友黑主、喜撰法師等名家輩出【8】。又有女歌人,才華不遜男子,如伊勢、小野小町的新和歌,迥然有別於傳統和歌,名聞當時、流芳百世。

據說當年淳和天皇在四十大壽的慶典上,御覽了興福寺僧人獻上的長歌,贊道:「這該算是僧家的第一首長歌吧?了不起。」可是今日再讀那首長歌,便會覺得也不過爾爾,並無值得稱道的地方。可能是由於在當時比較稀有,才顯得珍貴吧!而仁明天皇似乎也不了解人丸、赤人、億良、金村、家持【9】等歌人。

有一天,仁明天皇問空海道:「本朝自欽明、推古【10】以來,即廣收佛家典籍,然至今仍有諸多佛經不曾收錄。卿之真言宗咒術,與佛經相比,又有何用處?」空海答道:「所謂經典,猶如醫者學『素難』【11】之書,從而認識到運氣、六經一樣。真言宗的咒術,便似良醫對症下藥,開出黃耆、人蔘、附子、大黃等,使患者服藥病癒。因此佛經與咒術,就像車子的兩個車輪,只有讓它們同時轉動,車子才能向前。」

仁明天皇點頭稱善,賞賜了空海不少東西。

天皇素聞宗貞好色之名,某日欲一試真假。他穿著棣棠色的外衣,扮作女子躲在後涼殿的窗下。宗貞路過時,看到窗下露出的袖角,便上前拉扯袖子,意圖調戲。但對方卻默不作聲。宗貞於是低聲唱道:

穿著山吹花色衣服的美人啊,你怎麼不開口?

難道像梔子那樣,天生沒有嘴巴?【12】

話音剛落,仁明天皇脫去女裝,從窗後走了出來。宗貞一看,竟是天皇,大駭之下,急忙轉身就逃。天皇卻並不動怒,只喊了一聲:「站住……」

在漢土,古時有一位君王身邊的寵臣,與君王同游桃園時,摘下一個桃子,咬了一口,覺得甘甜可口,便將剩下的桃子遞給君王吃。君王不但沒有責怪他,還贊他關心自己,愈發寵信他。【13】而仁明天皇與宗貞的這段軼事,也和漢土的君王賞識那個寵臣差不多。山吹花色後來被稱作「無嘴色」,便是因為宗貞這首和歌的緣故。

淳和天皇的皇后橘嘉智子,即如今的皇太后【14】,系太政大臣橘清友之女。某日,圓提寺僧侶上奏朝廷道:「先皇託夢,囑咐本寺立橘氏神祇以祭之。」仁明天皇本有心准奏,太后在內宮聞之,即召天皇說道:「橘氏乃外戚之家,入於國家大祭,有失體統。更何況孔子曰:『人道近、神道遠。』因此萬萬不可入祭於圓提寺。」因為這番話,天皇駁回了圓提寺所奏。橘氏神祇遂供於葛野川今之梅宮祭祀。似太后這等識大體、明大義的女中丈夫,自然對宗貞的好色行徑極為厭惡。

承和九年,嵯峨上皇駕崩,伴健岑與橘逸勢等人趁國喪之際,陰圖謀反。事機不密,被阿保親王察覺,親王立刻上奏天皇,發兵擒拿叛黨。亂事敉平后,太后以橘逸勢敗壞橘氏名望,請求天皇對其從重量刑。而此次叛亂的主謀恆貞親王,則被廢去東宮之位,落髮為僧,法號恆寂。時人憤而有言:「嗟乎!受禪廢立之事,原本僅見於唐國史籍,如今本朝亦步其後塵矣!」

仁明天皇崩於嘉祥三年【15】,因陵寢位於紀伊郡深草山,故被後人稱為「深草之帝」。

仁明天皇大殯那天深夜,宗貞忽然銷聲匿跡,無影無蹤。人們都說他是因為沒了靠山,害怕太后和眾公卿會對己不利,這才躲藏起來。雖說已廢除了殉葬法,但他很有可能已經追隨先皇去了另一個世界。

實際上,宗貞並沒有殉死,而是身穿僧衣、頭戴斗笠,扮作一副落魄貧寒的模樣,雲遊天下去了。

某夜,女歌人小野小町行旅至清水寺歇宿,正獨處一房默誦經文時,忽聞隔壁房中也傳來誦經聲,其聲頗為熟悉。小町心道,難道是宗貞在隔壁?便寫下一首和歌,讓人送過房去。歌曰:

旅卧石板床,涼露侵肌寒;願借法師一苔衣。

宗貞看了和歌,認得是小町筆跡,便翻過紙來,在背面回了一首和歌:

貧僧厭塵世,苔衣苦單薄;莫若二人共禦寒。

宗貞讓人把歌紙送回小町房中,自己則急匆匆地離開了清水寺。後來小町將和歌呈給五條皇太后【16】,太后看了,嘆道:「唉,作此歌者,必是先皇寵臣良岑宗貞,可惜沒留住他。」

不過,宗貞在雲遊京畿諸國時,還是被人發現了行蹤,並稟報了朝廷。在位的天皇賞識他博學多聞,將他改名遍昭,並擢升僧正之位。

遍昭無行無德,卻能一再富貴。只能說,這是他前世修來的福分了!

僧正遍昭有二子,長子弘延少年得志,步入仕途,人人稱賢。遍昭向次子道:「汝既是僧人之子,索性也出家吧!」不問次子是否應允,落其發,改法名為「素性」。素性法師日後成為和歌界名人,所作和歌可與乃父媲美。只不過因出家系父親所迫,有時難免惹動凡心。

僧正後來在花山建立元慶寺,安享晚年。

佛教的事,有時真是難以索解。僧人們身披錦繡袈裟、駕乘輻轂車輦,出入大內,朝見天皇,卻將出世拜佛的本意拋諸腦後。人言「命運天定」,僧正遍昭應該也有過這樣的感慨吧!

——————————————————————————————————

★註釋:

【1】大伴親王(786年~840年):桓武天皇第三皇子,810年被立為皇太弟,823年登基,是為淳和天皇。

【2】茅茨不翦:崇尚儉樸,不事修飾。《墨子?三辯》:「昔者堯舜有茅茨者,且以為禮,且以為樂。」又《韓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

【3】日本第十代崇神天皇遷都磯城,稱瑞籬宮。整個宮殿被籬笆圍繞起來,在入口處,用自然圓木做成簡易宮門。

【4】空海是「和式書道」,即日本書法的創始人,其書法最高傑作是《風信帖》。相傳唐朝皇宮牆上的王羲之墨跡,因年久而殘缺不全,唐德宗(一說唐憲宗)命空海填補闕字。空海揮毫而就,竟與書聖的真跡一般無二,唐皇遂讚譽他為「五筆和尚」。

【5】769年,道鏡因覬覦天皇寶座,便讓八幡宮的主神官上奏,說在宇佐八幡神宮得到了「道鏡即位,天下太平」的神諭。位於九州的宇佐八幡神宮是神道教的著名寺社,影響力很大,因此稱德女皇派和氣清麿為特使,前往確認。如果神諭為真,她就讓位給道鏡。臨行前,道鏡向清麿許諾說,如果他當上天皇,就讓清麿做太政大臣。然而和氣清麿取回神諭后,明確宣告說:「道鏡無道,敢窺神器,天國立嗣,須歸皇族。無道之人,宜早清除。」稱德女皇很不滿意這個神諭,便將和氣清麿流放到外地。

【6】六位藏人:「六位」是官階,「藏人」指的是在內廷奔走的內侍。

【7】清見原天皇,即日本第40代天武天皇。因皇位繼嗣問題與弘文天皇爆發衝突,避難於吉野。後來他以東國為基地,在「壬申之亂」中取得勝利,翌年繼位於飛鳥凈御原宮。

【8】良岑宗貞(僧正遍昭)、文屋康秀、大友黑主(大伴黑主)、喜撰法師,加上小野小町、在原業平,合稱「平安六歌仙」。其中小野小町是女性。和歌本是民間文學,貴族只把它看作餘興,不能列入文學殿堂。但到了六歌仙時代,和歌正式開始與漢詩分庭抗禮。

【9】這五人都是奈良時代的著名歌人。

【10】欽明天皇(509年~571年):日本第29代天皇。推古天皇(554年~628年):日本第33代天皇,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天皇。

【11】素難:指《黃帝內經素問》與《黃帝八十一難經》,都是古代中醫學的經典著作。

【12】此歌收錄於《古今和歌集?卷十九》。

【13】《韓非子?說難》:彌子名瑕,衛之嬖大夫也……與君游於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君曰:「愛我哉!亡其口味以啖寡人。」

【14】此處上田秋成原文有誤,橘嘉智子是嵯峨天皇的皇后,而不是淳和天皇的皇后。因此在仁明天皇時,她應該是太皇太后。

【15】嘉祥三年:公元850年。

【16】指仁明天皇的皇后、文德天皇的生母藤原順子,世稱「五條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雨月物語·春雨物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雨月物語·春雨物語
上一章下一章

二 天津處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