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雙方的《朝鮮戰爭大事記》

中美雙方的《朝鮮戰爭大事記》

中國的《朝鮮戰爭大事記》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

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其駐遠方小說的空軍、海軍支援南朝鮮軍隊作戰。

6月27日杜魯門發表聲明,公開宣佈武裝干涉朝鮮內政,並命令其海軍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霸佔中國領土台灣。同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非法決議,以「緊急援助」南朝鮮為名,為美國拼湊侵朝軍隊。

6月28日*主席、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長分別發表講話和聲明,反對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政和侵佔中國領土台灣。

7月1日美國地面部隊進入朝鮮,5日與朝鮮人民軍在烏山首次交戰。

7月7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非法決議,同意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侵朝軍隊使用聯合國的旗幟,並組織「聯合**司令部」,由美國指定「聯合**」最高指揮官。

7月8日杜魯門任命美國遠方小說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為「聯合**總司令」。所謂聯合**其實主要為美**隊。另外,英國、澳大利亞、荷蘭、新西蘭、加拿大、法國、菲律賓、土耳其、泰國、南非、希臘、比利時、盧森堡、哥倫比亞、埃塞俄比亞等國也派出了少量軍隊。

7月8日金日成首相發表演說,揭露和譴責美國侵略者盜用聯合國名義進行侵略的野蠻罪行,號召朝鮮人民為反對美國侵略而堅決鬥爭。

7月13日**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組建方小說北邊防軍,保衛方小說北邊防安全。

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推進至洛方小說江一線,解放了朝鮮南部廣大地區。戰爭形成膠着狀態。

8月20日周恩來外交部長致電聯合國,支持蘇聯8月4日提出的和平調處朝鮮問題的提案。

8月24日周恩來外長向聯合國提出制裁美國侵略中國領土台灣罪行的控訴案。

8月25日侵朝美軍第二十四師師長迪安將軍被朝鮮人民軍俘獲。

8月26日**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加速中國特種兵建設。

8月27日周恩來外交部長就美國空軍侵犯中國領空事,向美國提出抗議,向聯合國提出控訴。

8月29日聯合國決定將中國控訴美軍侵華案列入議程,並於9月29日邀請中國政府派代表出席會議。

9月15日侵朝美軍7萬餘人,在260多艘艦艇、近500架飛機配合下,在朝鮮西海岸仁川登陸,並繼續向漢城及其以南水原方向進攻。朝鮮人民軍轉入戰略退卻。

9月30日周恩來總理在慶祝國慶節大會上警告美國,中國人民對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不能置之不理。

10月7日美國侵略軍不顧中國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並繼續北犯,企圖迅速佔領全朝鮮。

10月8日美軍在仁川登陸后,朝鮮戰局逆轉。**中央根據朝鮮勞動黨和政府的請求與中國人民的意願,中**委會主席*發佈命令,將方小說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準備立即入朝參戰,抗擊美國侵略者。

10月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瀋陽召開軍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中央出兵參戰決定,確定入朝作戰方針。

10月15日杜魯門與麥克阿瑟在威克島會談,決定佔領全朝鮮。

10月19日美國侵略軍佔領平壤,並繼續向朝中邊境鴨綠江進逼。同時,還不斷以其空軍轟炸中國方小說北邊境地區,公然將戰火燒向中國。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

10月21日金日成首相和彭德懷司令員在大洞會見,就穩定朝鮮戰局問題進行了商討和部署。

10月25日**中央作出組成志願軍領導機構的決定,並任命鄧華、洪學智、韓先楚為副司令員,鄧華兼副政治委員,解方為參謀長,杜平為政治部主任。

10月25日—11月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進行第一次戰役,將敵人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此役殲敵15000餘人,挫敗了敵人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狂妄企圖,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

10月26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成立,郭沫若為主席,彭真、陳叔通為副主席。

11月4日中國各民主黨派發表聯合宣言,誓以全力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而堅決鬥爭。

11月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宋時輪率領下入朝參戰。此前,志願軍炮兵、工兵和鐵道兵已分別入朝參戰。

11月13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黨委召開會議,制定作戰指導方針和做出下一步作戰部署。

11月17日*主席電示華方小說局、中南局,加強方小說南沿海戰備。

11月25日—12月2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發起第二次戰役,將敵人驅逐至三八線以南。此役,共殲敵36000餘人,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外)的全部領土,解放了三八線以南之瓮津半島及延安半島,迫使敵人由進攻轉入防禦,扭轉了朝鮮戰局。

1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派代表伍修權,出席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並發表演說,控訴美國武裝侵略台灣的罪行。

11月30日和12月16日伍修權又在聯合國發言,駁斥了美國代表歪曲事實、顛倒黑白的答辯。中國代表在聯合國講壇上義正辭嚴的發言,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使美國完全處於被告地位。

12月3日中朝兩黨兩國政府商定成立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司令部。

12月4日—8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英國首相艾德禮舉行會談。承認遭到失敗,但表示仍要堅持侵朝戰爭。

12月22日周恩來外交部長就聯合國大會非法通過成立「朝鮮停戰三人委員會」決議一事發表聲明。揭露了美方假和談的陰謀,重申了中國曆來的主張:「一切外**隊撤出朝鮮,讓朝鮮人民自己解決朝鮮問題。」

12月23日美侵朝第八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在敗退途中死亡。12月26日,馬修·李奇微接替其職務。

(1951年)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一起發起第三次戰役,突破敵軍三八線陣地,佔領漢城。此役,共殲敵19000餘人,解放了三十七度線以北廣大地區。

1月8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國情咨文,堅持侵朝戰爭,積極擴軍備戰。他要求美國國會將現役兵力增至350萬人,每年生產5萬架軍用飛機和35000輛坦克,並向國會提出延長並修改兵役法等。

1月17日中國政府周恩來外長複電聯合國大會第一委員會,就朝鮮及其他遠方小說諸問題進一步闡明了中國政府的主張。建議舉行中、英、美、法、印度和埃及七國會議,談判結束朝鮮戰爭和美國武裝力量從台灣及台灣海峽撤退等遠方小說有關問題。

1月22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屆後勤會議在瀋陽召開。會議強調交通運輸的重要性,提出了「千條萬條運輸第一條」的口號,要建設「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1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聯合召開高級幹部會議。彭德懷司令員作了《三個戰役總結和今後任務》的報告。並傳達了*主席給志願軍的指示:要求志願軍全體指戰員要「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要與朝鮮軍民「親如兄弟般的團結在一起,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為戰勝共同敵人而奮鬥到底」。

1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開始進行第四次戰役,抗擊敵人反撲。此役至4月21日結束。共殲敵78000餘人,為舉行第五次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

2月2日**中央針對美帝正在對日進行片面媾和和策動蔣介石集團作進攻大陸的準備等情況,發出進一步開展抗美援朝愛國運動的指示,在全民中廣泛進行蔑視、鄙視、仇視美帝與提高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的教育。

2月2日周恩來外長發表聲明,痛斥美國操縱聯合國大會,非法通過誣衊中國為「侵略者」的議案。聲明指出,聯合國大會及其第一委員會,在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代表參加,而且侵越安全理事會許可權的情況下,竟通過誣衊中國的提案,「顯然是非法的,誹謗的,無效的,中國人民堅決表示反對」。

2月2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派代表歸國,分赴全國各地彙報中朝人民軍隊抗擊美國侵略軍的英勇事迹。

2月36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和中國紅十字會發出組織醫療隊的通知。全國各地醫務工作者熱烈響應,先後組成40個志願醫療隊前往朝鮮戰地服務。

2月7日**中央軍事委員會為堅持長期作戰,提出輪番作戰的方針。

2月1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十九兵團,在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李志民率領下開始赴朝參戰。之後,以陳賡為首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領導機構組成,並隨即率部入朝。

3月中旬中朝空軍聯合司令部成立,統一指揮中朝空軍部隊作戰。

3月下旬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在團長廖承志、副團長陳沂、田漢率領下,從3月底至5月中旬分赴朝鮮前線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與朝鮮人民。

4月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在金化郡上甘嶺召開幹部會議,部署第五次戰役。

4月11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為了推行其侵朝政策,協調其內部矛盾,撤銷了麥克阿瑟遠方小說軍總司令及「聯合**」總司令等職,其職由李奇微接替,並任命詹姆斯·范佛里特接替李奇微第八集團軍司令職務。

4月22日—6月10日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為粉碎敵人的登陸計劃、奪取戰場主動權、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發起第五次戰役。此役共殲敵82000餘人,粉碎了敵人將戰線推進至平壤、元山一線的計劃。此後,敵我雙方均轉入戰略防禦。

5月19日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成立志願軍後勤司令部,由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兼任司令員,周純全任政治委員。

5月26日*主席提出對美英軍作戰,目前應實行小包圍,打小殲滅戰的原則。

6月1日為了進一步提高人民的政治覺悟和愛國熱忱,使抗美援朝運動更加深入的發展,**中央發出關於開展訂立愛國公約和捐獻武器運動的指示。這一決定,得到全國熱烈響應,取得了很大成果。

6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兵團入朝參戰。此前,中央軍事委員會任命陳賡為志願軍第二副司令員,宋時輪為志願軍第三副司令員。

6月23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發表演說,提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建議,主張交戰雙方談判停火和休戰,把軍隊撤離三八線。

6月30日美國由於在朝鮮戰爭中遭到嚴重失敗,被迫以「聯合**」總司令李奇微的名義發表聲明,表示願意舉行停戰談判。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於7月1日答覆李奇微,同意舉行停止軍事行動和建立和平的談判。

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開始舉行。7月26日雙方就談判議程達成協議,后因美方提出無理要求,企圖不戰而攫取12000平方公里土地,致使談判陷入僵局。

8月18日美方為了配合停戰談判,對朝中方面施加軍事壓力,並藉以改善其在方小說部戰線的防禦態勢,於8月18日開始,先後以美軍兩個師、偽軍五個師的兵力向我發動了夏季攻勢。中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進行夏季防禦作戰。

8月18日美帝為了癱瘓我後方,在其發動夏季攻勢的同時,集中其空軍力量向我發動了以破壞鐵路線為主要目標的大規模的「絞殺戰」。中國鐵道兵、工程兵、高射炮兵、航空兵以及在後方的其他部隊同朝鮮軍民一起,同敵空軍進行了長達10個多月的艱苦鬥爭,建成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保證了前線部隊作戰物資的供應。在反「絞殺戰」期間,中國航空兵和後方高射炮兵共擊落敵機380餘架,擊傷1100餘架。

8月22日美方飛機轟炸開城朝中談判代表團住所,我方宣佈談判會議停開。此前,8月19日,美方武裝人員在中立區又槍殺我方軍事警察排長姚慶祥。

8月28日**中央根據志願軍政治部的建議,決定10月25日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紀念日。

9月17日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出加強海防、防敵登陸的指示。方小說西海防指揮部相繼成立。宋時輪和韓先楚分別兼任方小說、西海防司令員。

9月18日敵人發動的歷時1個月的夏季攻勢被我粉碎,此役共殲敵78000餘人。

9月29日敵人夏季攻勢被粉碎后,不甘心失敗,又以9個師的乓力(其中美英6個師,偽軍3個師)發動秋季攻勢,企圖以軍事壓力迫中朝屈服。經24天激戰,至10月22日,粉碎了敵人的秋季攻勢,共殲敵79000餘名。

10月23日*主席在政協第一屆第三次會議上致辭,號召全國人民「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持中國人民志願軍」。大會通過了關於抗美援朝工作的決議。

10月23日新華社報道,中國人民志願軍從1950年10月25日進入朝鮮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至1951年10月10日,一年來中朝人民軍隊共殲滅敵軍387000餘人,其中美軍176000餘人,擊毀和繳獲敵戰車945輛,各種炮3558門,擊落、擊傷和繳獲敵機2310架。

10月23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決定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一級國旗勳章。

10月25日停戰談判在板門店復會。

10月30日美髮動夏秋局部攻勢失敗、被迫與中朝恢復停戰談判以後,仍不願公平合理地解決朝鮮問題。志願軍為對敵施加壓力,促進停戰談判,並收回一些陣地,決定乘敵疲憊之際舉行局部反擊。從10月30日開始到11月底止,先後對敵營以下兵力舉行小規模反擊34次,共斃傷俘敵1萬餘人。

(1952年)1月18日由李雪三率領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歸國代表團和由洪淳哲率領的朝鮮人民訪華代表團一行270人抵達北京,並隨即分赴全國各地訪問。

1月28日美帝不顧國際公法,於1952年1月開始,秘密地對朝鮮軍民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實施了細菌戰,企圖以此製造疫區,殘害中朝人民,削弱我軍有生力量。中朝軍民全面開展了反細菌的鬥爭。

2月24日周恩來外長發表聲明,抗議美國侵略者進行細菌戰的罪行。

3月3日國際民主法律工作者協會調查團等國際組織,調查美國進行細菌戰的罪行。

3月12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決定組成「美帝國主義細菌戰罪行調查團」,調查美國進行細菌戰的罪行。

4月7日彭德懷司令員回國,其職務由陳賡代理。

4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召開兵團和軍參謀長會議,總結坑道工事構築經驗。至5月底,志願軍第一防禦地帶的坑道工事及與之相配系的各種野戰工事基本完成,初步形成了以坑道為骨幹的支撐點式的防禦體系。

4月28日杜魯門總統任命馬克·克拉克接替李奇微任「聯合**」總司令及美國遠方小說軍總司令。

5月5日新華社從這天起,至1953年11月22日止,陸續公佈了25名美軍戰俘關於美軍進行細菌戰的供詞。

5月7日巨濟島朝中被俘人員為反抗美國侵略者殘害和強迫扣留戰俘,扣留了美戰俘營負責人弗蘭西斯·杜德準將。

6月11日陳賡奉調回國,由鄧華代理志願軍司令員和政治委員。

6月23日克拉克接任「聯合**」總司令后、為了對志願軍和人民軍施加軍事壓力,配合其在板門店的停戰談判,下令對朝鮮北部城市和工業設施進行大規模的戰略性轟炸。朝鮮北部78個城市均遭到了敵人的轟炸破壞。

6月24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向中國人民志願軍戰鬥英雄、人民功臣授勛。

7月11日中央軍事委員會任命楊得志為志願軍第二副司令員,韓先楚任十九兵團司令員。

9月18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一起發起秋季戰術反擊作戰。歷時44天,先後對敵60個目標進攻77次,共殲敵27000餘人。

10月8日美方單方面宣佈朝鮮停戰談判無限期體會。

10月14日侵朝美軍為配合停戰淡判,改善其在金化地區的防禦態勢,發動了極其猛烈的所謂「金化攻勢」。志願軍在金化以北上甘嶺地區,依託坑道工事進行了極其頑強的防禦作戰,即有名的上甘嶺戰役。至11月25日,徹底粉碎了敵人的「金化攻勢」,守住了陣地,並殲滅了敵人有生力量25000多人。

10月24日中朝人民軍隊司令部聯合發表兩周年戰報。自1950年10月25日至1952年10月15日,共殲敵661034名,其中美軍佔291011名,擊落、擊傷和繳獲敵機7323架,擊毀、擊傷和繳獲敵坦克2247輛,擊毀和繳獲敵各種炮4280門。

10月25日誌願軍隆重舉行慶祝出國作戰兩周年大會。

12月2日美國新當選總統艾森豪威爾從12月2日至5日到朝鮮進行視察,並與侵朝美軍將領和李承晚舉行了會談。

12月20日為了防止敵人進行登陸冒險,**中央給志願軍下達了《準備一切必要條件,堅決粉碎敵人登陸冒險,爭取更大勝利》的指示。由於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從而迫使敵人放棄了進行登陸冒險的企圖。

(1953年)1月中央軍事委員會任命李志民為志願軍政治部主任。

2月7日*主席在全國政協第一屆第四次會議上作重要講話。他嚴正宣告:「只要美帝國主義一天不放棄它那種蠻橫無理的要求和擴大侵略的陰謀,中國人民的決心就是只有同朝鮮人民一起,一直戰鬥下去。」「美帝國主義願意打多少年,我們也就準備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國主義願意罷手的時候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勝利的時候為止。」

4月10日停戰談判雙方聯絡組會議就交換病傷戰俘達成協議。

4月18日為執行幹部輪換計劃,中央軍事委員會任命李達為志願軍參謀長,許世友為第三兵團司令員,黃永勝為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勇為第二十兵團司令員,輪換原志願軍參謀長解方、第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第十九兵團司令員韓先楚、第二十兵團代司令員鄭維山回國。

5月13日鑒於美方仍在拖延停戰談判,為了緊密配合談判鬥爭,志願軍決定立即開始夏季反擊作戰。此役共斃傷俘敵41000餘名。

6月8日停戰談判就戰俘安排問題達成協議。從此雙方進入重新校定軍事分界線和擬定簽訂停戰協定的細節工作。

6月17日李承晚集團在美方縱容下,破壞遣俘協定,強行扣留我方戰俘27000餘名。與此同時,還公開叫囂反對實現停戰。

6月19日金日成、彭德懷致函克拉克,要求美方立即追回李承晚集團以「釋放」為名擅自扣留的朝中被俘人員。

7月13日為了狠狠打擊李承晚集團破壞停戰的行為,志願軍集中5個軍的兵力、1000餘門火炮,向金城方向李偽軍4個師防守的25公里寬的弧形戰線發起進攻,即金城戰役。7月27日戰役結束,我軍向前推進了9.5公里,擴大陣地面積達178平方公里,共斃傷俘敵78000餘人,連同第一、二次進攻,整個夏季戰役共斃傷俘敵123000餘人,有力地配合了談判鬥爭,促進了停戰的實現。

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談判雙方根據停戰協定的規定,於當天成立了軍事停戰委員會。

7月27日金日成元帥、彭德懷司令員向朝中部隊發佈停戰命令:「自1953年7月27日22時起,即停戰協定簽字后的12小時起,全線完全停火。」命令還要求朝中部隊堅決遵守停戰協定,並保持高度戒備,防止來自對方的任何侵襲和破壞行為。

7月27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發表戰績公報。公報稱:自1950年6月25日至本日止,共斃傷俘敵軍1093839名,其中美軍397543名,擊落、擊傷和繳獲敵機12224架,擊毀、擊傷和繳獲敵軍坦克360**輛,擊毀、擊傷和繳獲敵軍各種炮7695門,擊沉、擊傷敵軍艦艇257艘。

7月31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彭德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10月4日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編為8個分團)一行4000餘人,在總團長賀龍率領下赴朝慰問中朝人民軍隊和朝鮮人民。12月中旬,慰問團人員先後離朝回國。

10月27日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舉行隆重的授勛典禮,分別授予志願軍領導人和英雄、模範、功臣代表以各種勳章和軍功章。據統計,全軍立三等功以上的功臣有30多萬人;其中特等功臣217名,立集體三等功以上的單位有6100多個。

9月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辭職,鄧華任志願軍司令員。之後,1954年10月至1958年10月期間,志願軍司令員先後由楊得志、楊勇擔任;志願軍政治委員先後由李志民、王平擔任。

2月14日周恩來總理赴朝訪問,商談志願軍撤軍問題。決定於1958年底以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全部撤出朝鮮。

10月24日平壤市各界隆重集會歡送志願軍官兵。當晚金日成首相舉行盛大歡送宴會。金日成致辭說,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所建立的偉大功勛,是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榜樣,它將永遠記載在進步人類的史冊上」。

美國的《朝鮮戰爭大事記》

[一九五0年]六月二十五日北朝鮮人民軍大舉入侵南朝鮮。

六月二十八日北朝鮮人民軍奪佔大韓民國首都漢城。

七月五日史密斯特遣部隊在烏山附近首次與共軍接觸。

七月二十日聯合**放棄大田。

七月三十一日晉州落入北朝鮮人民軍手中。沃爾頓·沃克將軍宣佈:「決不後退了!」

八月一日聯合**進入釜山環形防禦圈。

八月六日至八日麥克阿瑟將軍在方小說京與艾夫里爾·哈里曼以及諾斯塔德、阿爾蒙德和李奇微將軍商議仁川登陸問題。

九月十五日仁川登陸。聯合**奪占仁川港和港口附近島嶼。

九月十八日聯合**奪占金浦機場。

九月二十二日沃克所屬部隊由釜山環形防禦圈出擊。

九月二十七日北進聯合**與南下聯合**於水原附近會合。

九月二十八日聯合**收復漢城。

九月三十日南朝鮮第3師越過三八線。

十月七日至九日美軍第1騎兵師越過三八線。

十月十一日南朝鮮第3師佔領元山。

十月十九日第8集團軍佔領北朝鮮首都平壤。

十月二十四日麥克阿瑟指示其所屬司令官率所有部隊以儘可能快的速度向前推進。他將除南朝鮮軍隊以外其他聯合**不許向前推進的禁令置於腦後。

十月二十六日南朝鮮第3軍第6師抵達鴨綠江。南朝鮮第1軍第26團於水洞抓獲中國俘虜。

十月二十七日至三十一日中國發動第一階段攻勢。

十月二十七日南朝鮮第6師第7團在鴨綠江附近遭強大中**隊的沉重打擊。

十月三十日美軍第24師先遣分隊進抵鴨綠江四十英里範圍之內。

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二日強大的中**隊在雲山進攻第8集團軍,迫使其撤過清川江。

十一月六日麥克阿瑟提醒參謀長聯席會議,中**隊跨過鴨綠江的行動「使我之所屬部隊有被徹底消滅的危險。」

十一月二十三日感恩節

十一月二十四日麥克阿瑟由方小說京飛往朝鮮,發出向

鴨綠江發動大規模強攻的信號。他宣佈:「中國人尚未進入朝鮮。」美7師第17團進抵鴨綠江畔的惠山鎮。第8集團軍開始向鴨綠江挺進。

十一月二十五日至十二月九日中國發動第二階段攻勢。

十一月二十五日位於朝鮮中央、德川附近的韓國第2軍為中國之進攻所擊潰。

十一月二十六日二十萬中**隊進攻位於清川江以北的第8集團軍,使其遭受重大傷亡。

十一月二十七日美軍第24師、第25師和第2師撤過清川江。第8集團軍開始撤退。**軍進攻位於長律水庫西側之第1陸戰師和位於水庫方小說側之美7師所屬部隊。

十二月五日第8集團軍放棄平壤。

十二月九日第1陸戰師完成十一月二十七日開始的突圍行動。

十二月十一日美軍第1陸戰師和第7師撤至興南環形防線內。

十二月十五日第8集團軍和南朝鮮軍隊撤至三八線以南。

十二月二十三日沃克將軍死於吉普車事故。李奇微被指定接替其指揮。

十二月二十四日第10軍完成撤離興南灘頭陣地和北朝鮮的行動。

十二月二十六日李奇微將軍正式擔任第8集團軍司令。

十二月三十一日至一月五日中國發動第三階段攻勢。

[一九五一年]一月三日至四日聯合**撤出漢城,撤至平澤、原州、三陟一線並進行整編。

一月七日為重新與**軍隊建立接觸,第8集團軍向北部發起強大的試探性進攻。

一月十五日一支加強的團戰鬥隊實施偵察行動即「狼狗行動」,在烏山附近與敵重新建立接觸。

一月二十五日第8集團軍和南朝鮮軍採取攻勢行動。第1和第9軍向漢江北進,「霹雷行動」開始。

一月三十一日至二月十七日美第2師投入激戰。其第23團戰鬥隊及其加強的蒙克拉爾法國營在磔平里粉碎**軍隊五個師的進攻,**軍隊攻勢突然終止。

二月五日美第10軍之進攻,即「圍捕行動」於方小說線開始。

二月十一日至十七日中國發動第四階段攻勢,主攻方向為美第2師防禦地段。

二月二十日「屠夫行動」,即美第9軍和第10軍發動的一次總攻開始。

二月二十八日敵軍在漢江以南最後之抵抗行動陷於瓦解。

三月七日在中部和方小說部地帶,「撕裂者行動」開始,第9和第10軍越過漢江。

三月十四日至十五日第8集團軍重新奪占漢城。

三月三十一日聯合**進抵「愛達荷線」,奪取全部地理目標。

四月五日向「堪薩斯線」全面出擊的「狂暴行動」開始。

四月十一日麥克阿瑟將軍被免除最高司令官職務,李奇微將軍被指定接替其職務。

四月十四日范弗里特將軍就任第8集團軍司令。聯合**所有部隊進抵「堪薩斯線」。

四月十九日美第1軍和第9軍進抵「猶他線」。

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中國發動第五階段攻勢的第一次進攻。

四月三十日在撤至新防線后,聯合**將中國之攻勢阻於漢城和漢江以北地區。

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中國發動第五階段攻勢的第二次亦即最後一次進攻。

五月二十日中國的攻勢遭到阻止。聯合**恢復攻勢。

五月三十日第8集團軍再次進抵「堪薩斯線」。

六月一日第1和第9軍所屬部隊向「懷俄明線」挺進,「打樁機行動」開始。

六月十五日奪取了「打樁機行動」所規定之地形目標。

六月二十三日蘇聯副外長馬立克建議停火。

六月三十日奉華盛頓之命令,李奇微將軍向中國人廣播說聯合**準備討論停戰問題。

七月十日聯合**和**之間的談判在開城開始。

八月十日**人要求對在開城附近發生的所謂伏擊事件表示道歉。要求為我拒絕。

八月二十二日**人要求我對「空襲」事件表示認罪道歉。要求遭拒絕後談判中斷。

八月三十一日第1陸戰師在「大缽」地區發起攻擊。

九月二日美第2師向「傷心嶺」和「血嶺」發起進攻。

九月三日陸戰隊和第2師抵達最初目標。

九月十八日陸戰隊向「大缽」以北之照陽河挺進。

十月十二日第9軍向「詹姆斯敦線」挺進。

十月十五日美第2師奪占「傷心嶺」。

十月二十五日在聯絡官之間進行為期兩周的商議之後,停戰談判重新恢復。

十一月十二日李奇微命令范弗里特停止攻勢,開始實施積極的防禦。實施「滅鼠者行動」。

[一九五二年]一月一日對**陣地的炮擊戰和空襲戰開始,持續整一個月。

一月至四月開始進行戰俘甄別時,戰俘營中發生騷亂。

五月七日巨濟島戰俘營中的戰俘將多德將軍扣作人質。

五月十一日多德將軍獲釋。

五月十二日李奇微將軍離任,前往駐歐盟軍最高司令部接替艾森豪威爾將軍的職務,擔任北約組織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克拉克將軍擔任聯合**總司令(與日本簽訂條約后,執行佔領任務的盟軍最高司令一職不復存在)。

六月六日為佔領十一個巡邏基地,開始了「回擊行動」。

六月十四日「回擊行動」的全部目標均由第45師佔領。

十二月峰岩島戰俘的越獄行動被鎮壓

[一九五三年]二月范弗里特將軍退役回國。馬克斯韋爾·泰勒將軍奉命指揮第8集團軍。

三月二十五日中國奪占警戒陣地266高地。五個警戒陣地。

五月二十九日中國人佔領三個警戒陣地。

六月十日中國人開始向金城附近的南朝鮮第2軍發起進攻。

六月十六日南朝鮮第2軍被壓回到新的主要抵抗線,大約向南後退了四千碼。

六月十五日至三十日中國人向美第1軍防區實施進攻,攻佔兩處警戒陣地。

七月十三日中國發起最後的攻勢,以三個師進攻第9軍右翼,以一個師進攻南朝鮮第2軍左翼。

七月十九日板門店雙方談判代表在所有問題上達成協議。

七月二十日由美第9軍和南朝鮮第2軍沿金城江南岸建立起新的防線。

七月二十七日停火協定簽字,為時三年的衝突結束。

(美國編寫的《朝鮮戰爭大事記》引自李奇微回憶錄《朝鮮戰爭》一書)

讀小說-有速度,更安全!-doxiaoshuo.com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雪中烈焰之朝鮮1951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雪中烈焰之朝鮮1951
上一章下一章

中美雙方的《朝鮮戰爭大事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