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舉賢不避

第四百三十一章 舉賢不避

真正能夠決定大宋命運的只能是少數幾個人,除了皇帝之外,剩下的便是政事堂的相公、樞密院的樞密使,以及六部之中的個別官員。

秦頌能在皇帝和這些大佬面前建言獻策,某種程度上其實也說明他現在的身份已經上升為可以決定大宋命運的少數人之列。

這種身份,跟官職高低和家世背景沒有太大的關係。

「勢」是成就功業的助推之力,在沒有得勢的時候,要善於認清形勢,懂得造勢和借勢,盡量避免逆勢而為,徒增許多阻力和變化。

秦頌年紀輕輕,能走到如今這種地步,靠得就是造勢和借勢,而非一味的憑藉武力脅迫或者財力收買。

不過,從開年第一次大朝會上的情形來看,秦頌的成長已經引起了多方的警惕和注意,可以預見的是,今後他會遇到更多明裏暗裏的較量與鬥法。

皇帝和幾位重臣在選德殿商議國家大事,散班離宮的多數官員都沒有走遠,大家都在等著最新的政事決定或者說紹興六年朝堂上的變化徵兆。

勾龍如淵和凌景夏等年輕官員,雖然官職在朝官之中屬於墊底,但他們現在被打上了明顯的「秦」字標籤,所以也就不需要避諱太多,從鳳凰山上走下來之後,直接進了秦府,坐等秦頌回府後給他們交待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勾龍如淵和凌景夏這「哼哈二將」,還有兩位官員也進入了秦頌的這個圈子。

其中一位名叫陳桷,字季壬,溫州平陽人,政和二年進士及第,現如今擔任戶部金司員外郎。

另外一位名叫蘇符,字仲虎,去年被皇帝賜進士出身,現任中書舍人,試給事中。

蘇符是蘇東坡的孫子,自幼勤勉於學,有大志,曾隨侍蘇軾十五年,直至惠州。元佑黨禍發生后,蘇符閉戶讀書,以家學自珍。趙構南渡后,替蘇軾平反正名,特意將蘇軾的孫子請到臨安來為官,以示自己的重視。

陳桷和蘇符兩人各有特點,但都是頗有氣節和操守的官員,兩人自願向秦頌靠攏,並非為了投機鑽營,而是被秦頌的德行和能力感召,認同秦頌的政治理念,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

陳桷的性格寬洪蘊藉,以誠待人,淡於榮利,如今主要負責大宋的交鈔印製發行的具體事務,在戶部幾個司之中也是相當重要。

年前,秦頌建議戶部專門成立黃金司,同時發行黃金債券,這種以足量實物黃金作為擔保的發債方式讓陳桷覺得秦頌的眼光長遠,比一般的官員更懂得維護國家信用。

今日在朝堂之上,秦頌放出豪言壯語,只需一年時間,用一千萬貫做本,年底連本帶息還給戶部一千六百五十萬貫,結果被御史羅汝楫跳出來搗亂,沒了下文。

陳桷不覺得秦頌是在當眾說大話博眼球,因為從秦頌過往的行事作風來看,只要秦頌在公開場合說出來的話,還沒有失諾過。

既然在朝堂上沒有聽到秦頌的高論,陳桷便在秦府等著,打算當面向秦頌進行請教。

蘇符則是被秦府後院的藏書樓吸引而來,他私下裏聽說秦頌一直私人出資幫着蜀中宇文家翻錄和收藏各地的書籍,所以想幫着秦頌出一些力,將有關他的祖父蘇軾的著作全部整理一遍。

秦頌並不知道家中已經有四位官員在等候着,他從選德殿出來之後,並沒有急着往家走,而是去了一趟學士院,跟諸位同僚相互寒暄一番,然後與學士院的實際負責人綦崇禮單獨面談。

「輔仁,你今日在大朝會上,卻是有些冒失了。就算你有經天緯地之能,也不該當眾宣揚自己可以在一年之中替朝廷解決發行黃金債券之後的利息難題!」

綦崇禮跟秦頌不僅是同僚,因為李清照和綦文良等人的緣故,在心中已將秦頌視為子侄,所以說話時也沒有太多顧慮,直言秦頌在大朝會上有大包大攬之嫌。

聞聽此言,秦頌沒有急於替自己辯解,反問道:「身為人臣,替君上排憂解難,難道不該是責無旁貸嗎?當初發行黃金債的主意是我替官家出的,如今遇到了問題,我也有責任把這個問題給解決掉。」

綦崇禮搖搖頭,用過來人的語氣小聲說道:「這偌大的朝堂,便是一個名利場,就算你是解決黃金債最合適的人選,就算你一心為公,並未想過從這黃金債中謀取利益,但別人卻不會這麼想!他們只會覺得你想一人獨吞這其中的巨大好處,卻不會想他們自己是否能夠妥善解決黃金債發行之後如何收場!」

秦頌重重的點了一下頭,「我明白了,是我擋了許多人的財路!不過,我卻不會後悔,別的利益和好處,我可以假裝看不見,讓那些貪鄙之輩去爭搶,但只要事關黃金債,我就會一爭到底!」

綦崇禮見秦頌態度堅決,便不再多勸,原本還有一些想說的話,也就壓在里胸中。

綦崇禮很想告訴秦頌,就算髮行黃金債的全部程序不出問題,但他辛苦為朝廷掙來的錢,到最後還是會分發給各部,各軍,甚至是各州府,等那時,該貪的仍然會貪,該挪用的仍然會挪用,而秦頌和陳規等官員辛苦一場,依然無法杜絕貪贓枉法的事情不發生。

這大宋,便像是一座四面破爛的老房子,就算會漏風漏水,但多少總能給宋人提供一些庇護,總好過毫無遮攔地面對四面豺狼虎豹,只要秦頌矢志做一個維修的匠人,綦崇禮自然不會冷嘲熱諷。

「光顧著絮叨了,不知輔仁來找我,有什麼事情?」綦崇禮壓下心中的思緒,終於問及秦頌單獨見他的目的。

秦頌也不羅嗦,直接說道:「是這樣的,官家有意開發昌國,將慶元府下轄的昌國縣群島單獨列出來升格為州府,既作為開拓海上貿易的新港,又作為北拒偽齊和金國水師從海上南下侵宋的重要軍事據點。我有意舉薦文良兄出仕,前往昌國任職,還請綦學士支持!」

綦崇禮雖然是皇帝近臣,還兼著吏部侍郎的職位,但對子女管束甚嚴,並沒有以權謀私,所以綦文良迄今為止並未正式進入官場。

秦頌要舉薦自己的長子入仕,綦崇禮心中難免意動,但又有些擔心,他猶豫說道:「吾兒性情軟弱忠厚,不善與人勾心鬥角,只怕難以在官場之上立足啊。」

「哈哈,綦學士卻是多慮了!且不說有你這層身份罩着,沒人敢在文良背後下黑手,只說他去了昌國之後,並不需要做那些與人算計來去的事情,只要儘力輔助新上任的昌國知府管好錢糧便可!臨安距離昌國很近,舟船往來一趟不過三五日時間,屆時我也會經常去督查,所以綦學士不必擔心。」

開發昌國的設想,目前知情之人,僅限於皇帝、秦頌和趙鼎,但綦崇禮不是外人,秦頌也不怕提前告訴他之後會泄密。這麼大的事情,想悄悄的推動根本不可能,蓋子遲早總要揭開的。

「既然如此,那便要拜託輔仁了。」綦崇禮也不跟秦頌矯情,最終答應了讓長子出仕的事情。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能讓長子搭上秦頌和張浚這條線,對於綦家而言,自然有着許多的好處。

秦頌在學士院中停留了沒有多久,便離開大內,直接返回秦府。

剛過了大門,守門的家丁便向秦頌彙報陳桷和蘇符聯袂來訪的事情,秦頌略作思索,大致猜到了兩人的意圖。

陳桷和蘇符兩人的年齡,都比秦頌大了一截,如今登門作客,便是私交,自然不能以朝堂上的禮儀進行接待和交流。

秦頌很熱情地與兩位打招呼,吩咐府中下人準備好酒好菜,然後將兩位客人從前廳引到了後院的藏書樓,在這裏與他們喝茶敘話。

秦府落成的時間不長,秦家人搬進來也不過十來天,藏書樓裏面雖然已經擺好了樟木做成的書櫥、書櫃和書架,但收藏的書冊並不多。

若非前來祝賀的賓朋捧場,特意送來了一些比較難得的真跡善本,整個藏書樓裏面能夠看見的也就是市面書鋪內銷售的那些。

不過,有李清照、張擇端和張遇等朋友的大力支持,就算秦氏藏書樓剛剛開始收藏,裏面也有上百幅令蘇符和陳桷瞪大眼睛都覺得稀罕的好東西。

李清照是把她僅剩的所有收藏一股腦的全部塞給了秦頌,反正這秦家的大門永遠都會向她敞開,所以將好東西放在秦府是最讓她覺得安心踏實的地方。

秦頌暗中已經告訴李清照,被金人掠到北方的石鼓已經找到,正在想辦法往回運,而李清照得知這個好消息時,激動的好幾天睡不着覺。

但蘇符在一排書架上看到祖父當初留下的多幅手筆真跡時,情緒激動,心中有莫名的情緒在蕩漾。

「敢問輔仁,這些有關家祖的書札和手稿,是從何而來?」

面對蘇符急切的目光,秦頌平靜的回答:「有易安居士的收藏,有張遇等人的饋贈,還有其他朋友幫忙從民間收購的。」

蘇符頷首,接着問道:「輔仁如此用心的收集家祖生前真跡,只是為了滿足收藏嗜好,抑或是還有別的用意?」

秦頌搖搖頭,用誠摯的語氣回答:「東坡居士是華夏文壇最雄偉高峻的一座山峰,我讓人四處收集他的手跡,當然不是為了滿足個人私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宋霸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一章 舉賢不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