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機遇和風險

第1章 機遇和風險

耳邊傳來了刺耳的蟬鳴聲,隨後,敞開的窗戶吹進一陣略微清涼的風,感覺非常舒適。

肖曜慢慢睜開了眼睛。

他打量一下屋子裏的傢具擺設,眼神里滿是疑惑,緊接着又閉上了眼睛,然後再次睜開,但視線里的景物沒有任何變化。

伸手掐了掐自己的胳膊,感覺就一個字,疼!

看窗戶外面的陽光,應該是早晨八點多。

根據這具身體殘留的記憶,他目前所在的國家叫做天明皇朝,現在是盛隆十二年的七月二十二日,地點是京師的宋王府。

而他所在的身體,是皇帝的兒子,被封為宋王的朱睿昇!

只不過,穿越到這個世界以前的肖曜到了不惑之年,是個成熟富有魅力的青年人,而朱睿昇卻只有十六歲,還沒有結婚。

開局似乎很不錯,起點不是一般的高,皇家的親王!

但是他並不知道,穿越帶來的不止是福利,還有麻煩!

此刻就在紫禁城的皇極門大殿裏,因為曾經的死鬼,正在進行着一場激烈的彈劾。

事情的起因也很簡單,以前的死鬼朱睿昇,前天下午的時候帶着侍衛出城遊玩,居然看中了一個到尼姑庵上香還願的寡婦,然後派人搶進了王府。

偏偏侍衛押著馬車進城的時候,被都察院的巡城御史發現了,跟蹤到了王府。趕車的馬夫剛被轟出來,就被巡城御史帶到了兵馬司衙門詢問,事情頓時暴露了。

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的言官們抓住了朱睿昇的尾巴,經過仔細謀划,在今天早朝的時候紛紛出班彈劾。

都知道紫禁城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一般人都以為皇帝是在太和殿上朝,這是完全錯誤的說法。

皇帝上朝的地方是在皇極門,這叫做御門聽政,小範圍開會則是在乾清宮,也就是皇帝住的宮殿。

「陛下,臣接到巡城御史報告,宋王殿下在前天下午的時候出城遊玩,居然把一個外出到尼姑庵上香的女子連馬車帶丫鬟一起搶回府中!」

「經過都察院核實,這個女子的父親劉涵章是盛隆三年的舉人,她的夫家是前禮部儀制清吏司主事田學嚴家!」

「自從田學嚴的長子病逝后,田劉氏立志守節,平時很少出門,此番乃是代替田夫人還願才外出的。」

「宋王殿下居然強搶節婦,這不但違背朝廷律法,也是對太祖皇帝聖訓的公然違背,臣請陛下對宋王殿下予以嚴懲!」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周鏵,等到國事處理完后,出班跪地奏道。

朝堂上頓時響起了議論聲,官員們大多臉有怒色,對宋王朱睿昇的行為極為鄙夷和憤慨。

天明皇朝以孝道和仁政來治天下,以理學來作為施政核心思想,守節正是理學所提倡的,其表現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宋王居然把讀書人的未亡人,還是立志守節的寡婦搶回家裏,這個舉動不但有辱皇家名聲,更是違背了祖制,也踐踏了理學思想,這是無法容忍的!

「周卿,如果宋王真的強搶節婦,朕自然不會袒護,但都察院可有人證物證?」現年四十九歲的盛隆帝,陰沉着臉問道。

他是個很儒雅的中年人,身材不算高,留着長須,臉色略微有些不太健康的潮紅色。

作為父親,他自然知道朱睿昇的品性,這件事肯定能做得出來,而且都察院既然敢彈劾,也肯定不是風聞奏事。

「啟奏陛下,巡城御史跟到了王府,而馬車夫被王府侍衛趕了出來,巡城御史直接帶到兵馬司衙門審問,事實確鑿!」周鏵說道。

既然有人證,那就是證據確鑿了,加上宋王平日的行事作風,朝堂頓時就沸騰起來。

「陛下,節婦乃是朝廷提倡的行為,也是太祖皇帝的訓令,而宋王身為皇家親王,居然帶頭破壞祖制,強搶節婦於王府,實屬對太祖皇帝的不孝,此乃大不敬之舉!」刑科都給事中孫廉出班參奏。

「陛下,《神童詩》有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我們天明皇朝向來推崇和禮遇讀書人,這是朝廷治理九州萬方,恩澤百姓的基礎!」

「田劉氏之夫家和娘家都是京城士紳,宋王之舉,無疑是對全天下讀書人的羞辱,請陛下聖裁!」都察院右都御史范禮賢出班跪倒參奏。

「陛下,聖人曰,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可見這是道德倫理的標準,宋王違背我朝尊奉的聖人教誨,情節極其惡劣!」

「陛下當嚴懲宋王,為朝廷和皇室挽回聲譽!」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請吾皇予以嚴懲......」

一連十幾個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的言官,爭先恐後出班參宋王,言辭激烈態度堅決,似乎不處置宋王,天明皇朝就會因此而道德崩壞天下大亂。

「朕知道了,自會傳旨宗人府派人到宋王府嚴加查證,如果查實確有其事,朕自當嚴厲懲戒宋王,退朝吧!」盛隆帝貌似平靜的說道。

皇朝祖制規定,皇室人員只要不是謀逆造反這樣的大罪,哪怕是殺人放火,也只能交給宗人府處理,朝廷司法衙門是無權處置的。

「皇上,既然巡城御史已經確認了事實,又有田家的馬車夫作證,何來送交宗人府調查一說?臣請陛下立刻下旨嚴懲宋王!」周鏵不肯答應。

盛隆帝的五個兒子裏面,其餘四個都是經過翰林學士教導出來的儒家子弟,唯獨宋王朱睿昇,是最讓言官們感到厭煩的類型,從小不聽聖人教誨,啟蒙后或許就沒有再碰過書籍。

朱睿昇在京城毆打官差、騎馬在街道橫衝直撞、當眾羞辱文官嘲諷士林、整天帶着王府侍衛滿京城亂竄,是文官眼中的禍根。

之所以以前沒有收拾他,也是因為這傢伙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沒有足夠力度的證據,加上皇帝心存袒護,根本拿他沒辦法。

皇帝雖然表示要追究,可誰心裏都知道,這不過是應付而已,說是查證,查來查去就不了了之了。

好不容易抓住了朱睿昇的尾巴,這次要是不給他個嚴厲的教訓,未來就藩后,當地的士林必然受到他的荼毒!

「周卿,皇家成員即便犯錯也是由宗人府處置,這是天明皇朝的祖制,你這是要朕違反太祖皇帝的規定?還不退下!」盛隆帝大怒。

「臣不敢聽命,此事關乎皇朝的江山社稷,關乎千秋萬代的基業,臣請陛下立刻下旨!」周鏵下跪磕頭,就是不退步。

居然敢在朝堂上抗旨不遵,盛隆帝的臉色頓時變得鐵青,感覺自己的皇帝權威受到了挑釁,就想要把周鏵撤職查辦。

「陛下,臣認為左都御史的請求並無不妥,臣附議!」內閣首輔、禮部尚書孫東清出班說道。

「臣附議!陛下愛子心切可以理解,但糾正宋王的錯誤,也是為他的將來着想,請陛下恩准!」內閣次輔、戶部尚書徐朔出班說道。

緊接着,多名朝廷內閣和六部大員出班表態支持。

大家都知道,皇帝袒護宋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要是這麼嚴重的錯誤還放任不管,早晚都要出大事的!

「傳旨,要宋王朱睿昇到大殿聽參!」盛隆帝無奈的說道。

在天明皇朝,目前是君弱臣強的局面,皇權被文官集團所壓制,朱睿昇被人抓住了尾巴,想要護著也不可能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錦衣皇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錦衣皇朝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 機遇和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