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集小記

陶集小記

陶集小記

我平常很喜歡陶淵明的詩。說到陶詩,差不多不大有人不喜歡的,這難道確是雷同附和么?也未必然。陶詩大概真有其好處,由我個人看來,當由於意誠而辭達乎。陶集板本甚多,橋川既醉郭紹虞諸君已有專篇着錄,我輩見之只有望洋興嘆,但願案頭有一兩部紙墨明凈的本子,可供朝夕披誦,也就滿意了。日前為得查考形夭無千歲的問題,把架上所有的陶集拿來一翻,實在貧弱得很,不但沒有善本,種類也並不多。但是關於兩三種覺得有點閑話可說,所以記了下來,依照《買墨小記》之例,定名如上。

寒齋所有的陶集不過才二十種,其中木刻鉛字石印都有,殊不足登大雅之堂,不過這都沒有關係,反正供常人翻閱,也大抵可以夠用了。今列記於下:

甲,《箋注陶淵明集》十卷,四冊,李公煥集錄,貴池劉氏玉海堂影宋叢書之十一,民國二年刻成。

乙,同上,二冊,四部叢刊初集本,民國十年頃上海涵芬樓影印。

丙,《陶淵明詩》不分卷,一冊,曾集編,續古逸叢書之三四,民國戊辰涵芬樓據紹熙本影印。

丁,《陶靖節先生詩》四卷,二冊,湯漢注,嘉慶元年吳氏拜經樓刊本。又同上一冊,光緒中會稽章氏重刊。

戊,《陶詩集注》四卷,四冊,詹夔錫纂輯,康熙甲戌刊,附《東坡和陶詩》一卷。

己,《陶靖節集》六卷,二冊,方熊誦說,侑靜齋刊本。案侑靜齋所刊有《文章緣起注》,方氏跋署康熙甲戌,可以推知陶集刊行時代當相去不遠也。

庚,《陶靖節集》六卷,二冊,康熙甲戌胡氏谷園刊本,民國戊午上海中華書局影印。

辛,《陶公詩注初學讀本》二卷,一冊,孫人龍纂輯,乾隆戊辰一經代授山房刊。

壬,《陶詩本義》四卷,抄本一冊,馬墣輯注,乾隆庚寅序,此書有刊本未見。

癸,《靖節先生集》十卷,四冊,陶澍集注,道光庚子刊本,又江蘇官書局有重刊本。

子,《陶淵明集》十卷,二冊,光緒二年徐椒岑仿縮刻宋本,前有莫友芝題字,世俗所謂莫刻本也。

丑,《陶靖節詩箋》四卷,一冊,古直著,隅樓叢書之一,民國十五年鉛字排印本。

寅,《陶淵明詩箋注》四卷,一冊,丁福保編纂,民國十六年鉛字排印本。

卯,《陶淵明文集》十卷,四冊,世稱蘇東坡寫本,汲古閣用錢梅仙摹本付刊,嘉慶十二年丹徒魯氏重刊本。

辰,同上,二冊,同治癸亥何氏篤慶堂用姚銓卿臨本重刊者。

巳,同上,三冊,光緒己卯陳澧題記,據胡伯薊臨本重刊於廣東。

午,同上,二冊,光緒五年會稽章氏用汲古閣影宋本刊,無題跋,蓋是章石卿也。

未,同上,二冊,即是章氏原板,而改題光緒十四年九月稷山樓藏。淵明小像后添刻四言贊十八句,署光緒庚寅七月四十五世孫濬宣敬贊,卷末有跋二首,文云:

「放蘇體書《陶靖節集》傳自南宋,波磔戈點,具法眉山。嘗謂靖節之詩天懷簡至,純任自然,流水白雲,神行無跡,東坡興寄亮特,遇物超然,其所為詩風格雖殊,性源則一,惠州所和,幾同笙磬,即論心畫,亦本天真,如雲在天,如水行地,故寫靖節詩者惟蘇書為宜。吾鄉郡東陶氏,系本柴桑,代傳竹帛,吾友文沖同年邃精墳典,著述斐然,八法之工追跡漢魏,今得此本,墨而傳之,踵企先芬,模範高躅,不特此集增一善本,而銀鈎璀粲,冠家集之珍琱,翠墨風流,補稽山之韻事矣。光緒庚寅夏五,越縵李慈銘書。」刻有三印,朱文曰湖唐林館山民,白文曰慈銘私印。又朱文四行印曰,道光庚戌秀才,咸豐庚申明經,同治庚午舉人,光緒庚辰進士。

「予家舊藏陶集湯注大字本,紙墨安雅,非必宋槧,然出汲古本以前,獻童幼未能校讀,旋復散佚。近時會稽章氏刻吳騫本陶詩,即湯注也。汲古主人毛扆嘗得舊寫本徵士集,相傳為東坡書,卷中避諱闕筆審為宋本,鬻及借人為不孝則元以後印記。毛氏鈎刻之本傳世甚稀,殆如星鳳,邇者人間取傳本上木,點豐蔚,神采不遠,抑亦老成典刑已。刻成板歸同年友陶君文沖,弆諸稷山草堂,所以述祖德,寄古懷,乃橅印分貽同學,獻得之觸手光發,頓還舊觀。念魏晉以來別集專行絕少,往往掇拾竄亂,亡復真本,獨靖節集卷第目錄尚為昭明太子敘次之書,此本出宋賢手跡,首尾完具,垂垂六七百年,傳諸好事,展轉鉛槧,輝映藝林,今又歸諸好學篤信之雲仍,尊若鼎彝,世守弗墜,後有考證藝文如王伯厚者,增成故實也已。光緒己丑冬十月,杭州譚獻仲儀跋。」后刻白文印曰濬宣長壽,又朱文曰會稽陶氏稷山樓藏書,此跋審字跡蓋是陶氏所書也。案會稽章氏翻汲古閣影宋本雖着錄於《書目答問補正》,而流傳甚少,其後原板歸於陶氏,橅印分貽,亦大是好事,但須明著來源,不唯大方,亦見盛德,乃讀李譚二跋,均隱約其辭,似從道旁拾得者,此何故耶。譚跋上邊已說及章氏刻湯注陶詩,而其後乃泛稱之曰人,或者未知此即是章石卿歟。昔嘗見有人得杜氏《越中金石記》刻板,稱為新刻,此在市人亦不足異,稷山居士雅人,似不宜如此也。

申,《靖節先生集鈔》不分卷,二冊,陶及申較錄,手寫本。首葉總題菊徑傳書,靖節集,筠廠手錄,朱文印曰會稽陶氏家傳。陶氏有各書鈔讀,《筠廠文選》中收錄其小引二十篇,陶集小引未見,今錄於下:

「靖節詩非惟不能學,亦不可學。昭明選不多,而選者自佳,東坡譏之太過。《晉書》《宋書》《南史》俱為靖節立傳,序靖節詩文者無慮數十家,總無出昭明右者,即白璧微瑕一語,亦緣愛人以德,何可輕詆也。集本多舛謬,諸校刻都自稱善,獨恨其不多缺疑,則真所謂小兒強解事者耳。原載《群輔錄》而不載《搜神後記》,今仍之。庚申桂月,及申謹識。」案其時為康熙三十一年,筠廠五十七歲,所言較以前各文甚為簡要,書名為鈔而實系全部,與所抄《帝京景物略》同,蓋其所喜也,各種抄讀寒齋共得五種,其中亦以此二書為最可珍重也。

酉,《和陶集》不分卷,抄本一冊,張岱評。書名和陶,而實則具錄淵明原詩,附列東坡和作,其後有張宗子補和者二十五首,前半有張氏評語,其評宗子和作部分或出於王白岳輩之手乎。抄本在東坡和詩末尾有硃筆題記五行云:

「張岱號蝶庵,所著小品如《西湖夢尋》,《越人三不朽》,已經梓行,其未梓者有《陶庵文集》,《石匱全書》,《夜行船》,《快園道古》數種。茲編予於會稽謝氏案頭見之,丹墨猶新,蓋其手自評點者也,較訂陶集異同各字,視他本最善,因借抄一冊,以為行笈秘玩雲。戊子仲冬朔有三日,漢陽朱景超識。」宗子和詩后又有三行云:

「右蝶庵和陶,如和規林阻風及六月遇火等作,中間塗抹不一,或注改字另入字,此蓋其未定稿也,姑仍之,以俟獲正集時再訂。虎亭識。」案抄本中胤字缺筆,所署戊子當是乾隆之三十三年,去今亦已百七十五年矣。宗子對於東坡殊不客氣,評淵明詩固多傾倒,但也有一兩處,如《答龐參軍》批雲,亦是應酬語,又《和胡西曹》批雲,陶詩亦復不佳,語甚戇直,陶詩評語中殆不多見,頗有意思。宗子和陶詩有小引云:

「子瞻喜彭澤詩,必欲和盡乃已,不知《榮木》等篇何以尚遺什分之二,今余山居無事,借題追和,已盡其數。子瞻雲,古人無追和古人者,追和古人自子瞻始。乃今五百年後,又有追和古人者為之拾遺補闕,子瞻見之,得不掀髯一笑乎。」宗子所和詩不知視東坡何如,讀去覺得卻也還不惡,但我感覺有意味的,乃是於此搜得宗子逸詩多首,又有好些資料,如《和贈長沙公》序中有云:

「博聞洽記,余慕吾家茂先,因於讀《禮》之暇,作《博物志補》十卷,以續其韻。」可知宗子尚有此種著述。又《歸鳥》原本四章相連,和作則分為四首,序云:

「會稽土產,日鑄茶,破塘筍,謝橘,楊梅,他方罕比,東坡有言,無事而受此諸事之備,慚愧慚愧,因和淵明《歸鳥》韻,作詩頌之。」鴿峰草堂周氏抄本《陶庵詩集》中有《詠方物》五律三十七首,得此四章,可以增補。詩集中有四言《述史》十四章,與此本不同,又五言《和貧士》七章,《和述酒》,《和有會而作》,《和輓歌辭》三章,此本均無之,蓋因東坡已和,故不重複收入歟。

以上各本中唯章石卿陶心雲仿蘇本有故實可考,陶筠廠抄本與張宗子評本各有意見,又希見可貴,而恰巧都是會稽山陰人,亦頗妙也。鄙人固是真心愛好陶公詩文,此處所言乃似出於鄉曲之見,誠哉我猶未免為鄉人也,但此亦正是不妨,因其為事實耳。

(民國癸未十一月廿六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咪咕公版·苦口甘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咪咕公版·苦口甘口
上一章下一章

陶集小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