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季漢君臣於朝堂

第6章 季漢君臣於朝堂

漢昭烈帝劉備的兒子叫劉禪,字公嗣,小名阿斗。在劉備病逝后,劉禪繼位為帝,便是季漢的第二位皇帝。

劉禪這個人,說起命運,即是幸運也是不幸,此話怎講?

幸運:是他能活下來。他的父親劉備一輩子顛沛流離,幾度喪失妻、子,劉禪能存活靠的是趙雲在當陽長阪親自懷抱,保護他與他母親甘氏從亂軍中殺出一條血路。後來母親去世,孫權之妹孫氏嫁給他父親劉備,他便有了繼母。父親入蜀后,繼母打算趁機帶他回東吳做人質,又是趙雲、張飛帶兵在江上截住東吳船隊,把他奪了回來。所以劉禪在幼年,兩次交上好運。

後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稱漢中王,封他為王太子。季漢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封他為皇太子。季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去世,他繼位為帝,時年十七歲。之後由諸葛亮、蔣琬、費禕、姜維相繼輔佐。他在位已有三十餘年(至季漢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是三國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之人。

不幸:他沒有辦法改變歷史。劉備為了教育他,讓諸葛亮為師親自抄寫《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讓其學習,又令他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還令其學武。諸葛亮形容少年劉禪:『每做一件事情要體現三種美德,即尊君、敬師、愛友,這種美德太學里只有他一人可以做到。他從不擺架子,謙虛謹慎。』後來劉備去世、諸葛亮去世,蔣琬去世,費禕去世,季漢匯聚的天下良臣損失過半,劉禪本人也成了半百之人,卻還住在自己十二歲所住的宮中,所謂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未能實現。若不進取,對不起父皇,對不起相父,對不起為漢國多少年來付出過努力的人,更對不起天下人的希望。可若進取,不僅自己年紀大了,更是國力有限。北有曹魏雄踞九州,東有孫吳跨有三州,季漢僅一州之地,這樣的歷史條件,怎樣才能改變。

然而無論是幸運與不幸,作為身居成都的大漢天子,他還是想努力一把。諸葛亮在世時,將國家託付於他。諸葛亮去世后,他時常鼓勵蔣琬、費禕北伐,並且讓蔣琬屯兵漢中,待機而動。后親自支持姜維北伐,連續數年用兵。這些都不是一個昏君或暴君的行為。他是沒有曹操、劉備、孫權那樣的雄才大略,但也存有仁德之風。他不爛殺大臣,一生只殺過兩人,一位是污衊自己清白的劉琰,一位是上書詆毀諸葛亮的李邈。他尊重董允勸諫,不增加妃嬪數量。幾十年保持國策不變,東和孫吳,南定諸郡,西攬羌胡,北圖霸業,儘力而為。

只可惜,天有定數,王朝終究會衰落,誰也不能改變歷史的進程。

此時,五十一歲的劉禪,一臉遲暮白須。父皇、相父早已遠去,僅留一座成都,一個夢想,讓他堅持。

此刻,季漢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年末。

劉禪正在宮中庭院休息,站在他身旁的人是尚書令陳祗、尚書許游、宦官黃皓。

陳祗,字奉宗,豫州汝南郡人。他是季漢開國司徒許靖兄之外孫。他小時候是一個孤兒,父母沒有留下名字,在舅爺家長到二十歲,學業有成,小有名氣,被朝廷任命為選曹郎。陳祗這個人矜持嚴厲,相貌威武,擅長多種技藝,還懂得一些旁門左道。因為這些原因受到時任大將軍費禕賞識,便出任內侍。尚書令董允去世后,他擔任侍中。尚書令呂乂去世后,陳祗以侍中兼任尚書令,並加鎮軍將軍,便成為費禕、姜維之下的國家三號重臣。費禕去世后,陳祗便與姜維分管內政與軍事,姜維的官職高於陳祗。

陳祗這個人做人做事很有特點,比如最大特點就是他能與宦官搞好關係,而其中有一位資歷很深的老宦官,那人叫黃皓。

黃皓,宮中老宦官。皇帝劉禪十七歲繼位時,黃皓就陪伴他,一直陪到皇帝五十一歲,可以說陪了皇帝一輩子。對於皇帝的照顧,沒得說,處處貼心,事事照辦。他很善於阿諛奉承,取悅皇帝。在得到皇帝信任后,黃皓心態膨脹,便開始關心政事。董允為尚書令時曾多次責備他,黃皓十分懼怕,始終不敢為非作歹。等到陳祗成為尚書令時,黃皓與陳祗彼此接受,他才終於有機會參與政事。

許游,季漢開國司徒許靖之孫,陳祗的表兄弟,如今出任尚書,為陳祗的小跟班。

這時陳祗道:「陛下,最新軍報,姜維率軍出駱谷、沈嶺,現在大軍築於芒水,與魏將司馬望、鄧艾隔水對峙。」

劉禪道:「當年吾命蔣公琰費文偉趕緊出兵,可他二人不聽,整整浪費了二十年。如今吾命姜維出兵北伐,不然驍勇的戰士就都沒了。」

陳祗道:「那是,陛下聖明。」

劉禪看着他,道:「所以,我讓你做尚書令,就是為了全力支援他。如果是其他人,此事將寸步難行。」

陳祗道:「臣一定謹遵聖令,支持陛下,支持姜將軍的北伐事業。」

這時,只見旁邊有哭泣聲,劉禪、陳祗轉頭看去,卻是宦官黃皓。

陳祗不解道:「黃門令(黃皓的官職),你為何哭泣?」

黃皓走來,道:「回尚書令話,陛下繼位三十五年了,皇宮後院越發破陋。難道一定要還於舊都,陛下才能住更好的宮殿嗎,那都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了,所以這事讓老僕每次想起,便陣陣痛心。」

陳祗道:「原來是這樣。」他回過頭來對劉禪道:「陛下,可以適量修繕皇宮,壯麗漢國國都。」

劉禪思索片刻,道:「這事吾想過。只是有三人對吾嚴加管教,所以一直未成,卿知道都是誰嗎?」

陳祗道:「請陛下明示。」

劉禪道:「一個是相父,他讓吾在少年時期用心學習,所以我飽讀經典。一個是董允,他讓吾在成年時期不要增添嬪妃,端正行為。還有一個就是譙周。」

陳祗道:「中散大夫譙周,這人被稱之為蜀中孔子,很明事理。近年他侍奉太子(即劉璿),使得太子非常優秀。有這樣的老臣,真是陛下之幸,大漢之幸,百姓之幸!」

劉禪道:「吾長年居於宮中,有一次到達一個叫湔的地方,登上觀阪,看汶水之流。其實吾到那裏是為了和蔣公琰一起迎接武都氐王苻健的歸國。那是一個近千戶的部族。可苻健因事遲到,吾不得不多花了些時間。等回成都后,譙大夫顯得很不高興,入宮見吾,提醒吾要減少外出,不要勞民傷財。還有一次,吾想給太子增添一些宮殿,又是譙大夫提醒讓吾不要大興土木。所以這些年,吾都節儉慣了。」

許游道:「臣子能這樣做,正是說明陛下之賢德。」

劉禪看着他,道:「許尚書,卿有事要奏嗎?」

許游道:「陛下,臣確有一事要奏。」

劉禪道:「請說。」

許游道:「近期,歷官言有景星出現。」

劉禪看着天空,看了老半天,不太明白,對他道:「景星出現,有何意義?」

許游道:「《史記天官書》記述:天精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常出於有道之國。」

見劉禪還是不太明白,旁邊陳祗補充道:「陛下,景星出現,就是說我國國運將走向興旺,百姓生活將更加美好,這是上天賜予有道之國的明示。」

劉禪看着他,道:「原來是這樣。景星出現說明漢國國運要轉好了?那吾應該做點什麼才好呢,比如大赦天下?」

陳祗道:「臣認為,明日上朝,讓歷官在朝堂上奏於此事,那時臣自會提出適當建議,陛下便可聖聽與察納。」

劉禪點頭道:「這樣甚好,就按卿說得辦。」

陳祗、許游皆道:「臣等遵令!」

陳、許二人離開后,劉禪把黃皓叫到身邊,道:「老黃門(劉禪對黃皓的稱呼),卿是一名內官,服侍吾生活就行了。國家之事,包括修建皇宮,卿都不要過問太多。」

黃皓應道:「老僕明白了。」

劉禪道:「明日還要上朝,吾要回去休息了。」劉禪道后便在黃皓的陪同下,回了寢宮。

第二天,即將上朝。

百官走在上朝的路上。只見一人,年紀已長,長相素樸且不失威嚴,步伐沉着又充滿力道,這人是誰,譙周。

譙周,字允南,益州巴西郡西充人。譙周所在的譙家,是蜀中的名門望族,有着西周皇家姬姓血統,幾百年來不斷出現有一定影響的人物。譙周上祖譙隆,在西漢武帝時期作過上林令。東漢時期,先祖譙玄曾仕於州郡,后拜議郎、遷中散大夫。譙周的父親譙岍,治學於《尚書》,對諸經和河圖、緯書等術也有研究,在益州很有名氣,但不願為官,州府就假借師友的名義請他授業。

然而譙周幼年喪父,家道中落。由於家貧,隨舅父同住。他從小喜歡讀典籍,經過多年苦讀,精通六經,頗曉天文。

譙周身長八尺,性格真誠。他第一次和諸葛亮見面時,因為長得太樸素,又不修邊幅,神情有點木訥,惹得諸葛亮的下屬皆發笑。有人向諸葛亮報告要懲罰嘲笑別人的人,諸葛亮說算了,表示他本人都快忍不住了,何況是身邊的人。諸葛亮與他交談后覺得他思維敏捷,頗有見識,便任命他為益州勸學從事,那年譙周二十三歲。

後來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譙周當時在家,聽聞這個消息,即刻前往漢中奔喪。後來皇帝下詔書禁止大臣前往奔喪,譙周因行動迅速,得以到達。蔣琬領益州刺史時,譙周轉任典學從事,為益州學者之首。

劉禪立劉璿為太子時,以譙周為太子仆,後轉為家令。因當時皇帝劉禪喜歡遊玩,並開始廣設伎樂、酒色,這讓譙周非常反感,便上疏勸諫。譙周以新莽末年的歷史為例,說明政權的得失與人心向背關係極大。他說王莽敗后,群雄擾攘,豪傑蜂起,都想奪得政權。但群雄只知道快情恣欲,遊獵享受,而不知體恤百姓疾苦,關心人民的生活。最終因喪失人心,遭到失敗。只有光武帝劉秀從善如流,廣納眾諫,注意理冤獄,力節儉,施仁政,遵法度。逐漸深得人心,歸附他的人越來越多,終於由弱變強,兼并諸雄,成就帝業。譙周希望劉禪以漢光武帝劉秀為榜樣,敬賢任才,力修內政,樹立起雄心大志,不忘光復漢室的責任。在上疏中,他還提出停止興造土木的具體建議。

除了盡職,譙周還善於寫作。著述多達百篇,主要作品有《譙子法訓》《論語注》《五經然否論》《古史考》《巴蜀異物志》《後漢記》《蜀本紀》《異物志》《益州志》《三巴志》等,其中規模龐大的《後漢記》因不像曹魏一樣犯忌諱,能較真實地撰寫後漢歷史,成為了解後漢的重要資料。

因為譙周這個人確實是大才,亦被稱之為蜀中孔子。

這時譙周已站在宮門外,等候上朝。而他旁邊站着那人,叫龐宏。

龐宏,字巨師,荊州襄陽郡人,龐統之子。龐統這人喜歡評論人物,每當他誇獎別人時,容易言過其實,別人很奇怪他為何這樣做,龐統告訴別人,如今天下大亂,有道德規範,能走正道的人少而壞人多。而讚譽走正道的人,才能讓更多的人去仰慕效仿,否則,壞人就會越來越多。龐宏繼承了父親的這些性格特點,也喜歡評論人物,正好趕上陳祗為尚書令,姜維常年在外作戰,於是龐宏喜歡評價這些人的行為。

譙周湊到他身邊,道:「龐侯,聽說你最近讓尚書令不高興了,可有此事。」

龐宏道:「譙大夫,自丞相之後,歷任尚書令哪位我沒有評論過,我評論就讓人不高興,那氣量未免也太小了吧。」

譙周笑了小許,道:「說的也是。令尊為國戰死,值得歌頌。然而時代在變,人心難測,若不收斂個人行為,或將招致災難。」

龐宏也笑了,道:「多謝譙大夫提醒,只是我龐宏性格一向如此,諸君皆知,好人壞人,君子小人,自有判斷,自有公正評論,無需再多言了。」

譙周道:「那好吧,希望如你所言。」

這時,尚書令陳祗已站在百官之前,在姜維不在成都時,他都會站在那個位置,充當百官之首。只見他看了看天空,見時候差不多了,便示意身前的上朝官。

上朝官大聲道:「皇帝聖令,宣百官入朝!」

百官入宮。

各居其位。

只見周巨率先出列。

周巨,益州巴西郡閬中人,天文官,擅長天文、占侯之術。父親周群,周群年少時隨父周舒學習,專心於占驗天算之術。劉備奪取益州,任命周群為儒林校尉。周群去世后,之子周巨繼承了他的事業。周巨在宅院建樓觀天象,能給風測向定級,能預測旱澇災害,知識豐富,成就頗高。

周巨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劉禪欣喜,道:「儒林校尉周巨,請講。」

周巨道:「近日觀天,景星光耀,景星者,德星也。其狀無常,常出於有道之國。」

劉禪道:「此為何意?」

周巨道:「景星光耀,就是說我國國運將走向興旺,百姓生活將更加美好,這是上天賜予有道之國的明示。」

劉禪思索片刻,看着陳祗,道:「陳愛卿,周愛卿之言,卿以為如何?」

陳祗出列,道:「陛下,臣認為,景星光耀,乃大吉之事。」

劉禪追問道:「那吾應該做點什麼?」

陳祗道:「臣認為,我朝應當大赦天下、更改年號。考慮如今景星光耀,可改年號為景耀。」

陳祗這一說,惹得殿中百官議論紛紛。為何如此,因為最近四年已有三次大赦。而『延熙』年號已經用了二十年,上次換年號是因為有重大國事,如立新后、立太子。

見眾臣無措,這讓劉禪有些意外。他往遠處望去,看到了此時毫無面部表情猶如木樁般的譙周,道:「譙大夫,譙愛卿。」

譙周聽后趕緊出列,道:「臣譙周在。」

劉禪道:「譙大夫,吾記得卿頗曉天文、治道之術,剛才周巨之言,卿以為如何?」

譙周思索之後,道:「陛下,春秋道家祖師文子言:『景星見,黃龍下,鳳凰至,醴泉出,嘉穀生,河不滿溢,海不波涌。』景星和鳳凰只會出現於太平有道之世。臣認為,有景星,確實是好現象。」

劉禪欣喜過望,道:「既然譙愛卿都這麼說了,那便是天意,那可以大赦天下,更改年號。」

還未等譙周再言,龐宏急速站出,道:「陛下,臣龐宏有話要說。」

今日上朝,周巨、陳祗先後發表觀點,譙周也認為有景星是好現象,那麼此時龐宏出列又為哪般?季漢朝堂上又將發生哪些事,請看下一章:朝堂之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存亡之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存亡之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6章 季漢君臣於朝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