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姜維鄧艾再相會

第4章 姜維鄧艾再相會

鄧艾,字士載,荊州義陽郡棘陽人。

鄧艾出身草根,卻是三國時代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之一,亦是姜維一生之敵。

鄧艾這個人和姜維是有共同點的。兩人都是少年喪父,隨母生活。姜維因為父親姜囧是天水郡功曹,姜家在涼州也是望族,姜囧為國戰死後,十三歲的姜維受朝廷賜官為中郎、天水郡參軍,毅然從軍。鄧艾相比就慘得多,父親死後被強遷到汝南作屯田民,當了幾年放牛娃。但他從小就有大志,決心通過奮鬥來改變命運。

到了十二歲時,鄧艾隨母來到潁川,讀到已故太丘長陳寔碑文中的兩句『文為世范,行為士則』,欣然向慕,於是給自己命名為鄧范,字士則。後來,宗族中有與他名字相同者,遂改名鄧艾,字士載。

鄧艾是屯田民中少有的飽學之士,但不好的出身讓他平淡度過了近二十年。

鄧艾和姜維的共同點更在於都是在事業平淡時期被貴人發現,都是哪位貴人?姜維是漢丞相諸葛亮,因為諸葛亮的欣賞,姜維無功而拜將封侯,逐漸成為如今漢國軍事主官。鄧艾是魏太尉司馬懿,當時鄧艾作為典農功曹,管理屯田,到洛陽彙報工作時見到了司馬懿。司馬懿很欣賞他的才華,便徵召他為太尉府的掾屬,后升任尚書郎。鄧艾的許多政治主張都發揮了作用,又參與軍事,屢立戰功,成為如今的魏國鎮西將軍。

鄧艾和姜維,因為兩位伯樂諸葛亮和司馬懿而走向崛起,如今又接替伯樂留下的歷史角色,這冥冥之中,或許有幾分天意。

鄧艾與姜維的第一次正面交鋒,可以推到至少八年前,魏嘉平元年、季漢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當年高平陵事變爆發,司馬氏奪權,自此曹魏政權實際已落於司馬氏手中。這個事變造成魏國內部開展大清洗,曹爽、曹羲、曹訓、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及桓范等都被逮捕入獄,夏侯玄被召回京城洛陽,夏侯霸南下陰平歸降漢國。整個事變牽連者高達五千餘人。

魏國的內亂,讓漢國看到了機會。

當時的衛將軍姜維要求率軍北伐,而大將軍費禕不同意,因此二人發生爭執。最後朝廷出面解決問題,讓姜維假節,率一萬人北伐。姜維因為人少,不能和魏國正面交鋒,便軍出西平,拉攏羌、胡。

同年姜維佔據曲山(麹山)築曲城(麹城)。他將曲城建得非常堅固,派遣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這樣的情況對魏國邊境造成很大隱患,是魏國所不能容忍的。於是時任安西將軍司馬昭,持節,屯兵關中,為各軍節度。包括征西將軍郭淮、雍州刺史奮武將軍陳泰、討蜀護軍徐質、南安太守鄧艾等將領一同對付姜維。

徐質、鄧艾率軍包圍曲城,切斷漢軍交通及水源。陳泰率軍於牛頭山阻擊姜維,使其無法救援。郭淮率軍進逼洮水,企圖切斷姜維退路。姜維見敵強勢,於是退兵。而留在曲城內的軍隊內無水糧,外無援軍,困窘已久,最終投降。句、李二將投降后,郭淮打算進攻受姜維拉攏的羌、胡各部,這時鄧艾勸郭淮別這樣,小心姜維掉頭反撲,造成意外。郭淮贊同鄧艾的觀點,派鄧艾率軍屯白水北岸防備姜維。三天後,漢軍果然反攻。姜維命廖化軍屯白水南岸,和鄧艾在白山一線對峙。鄧艾告訴眾人,他分析姜維派廖化前來只是為了牽制,讓我等按兵不動,他會去東邊襲擊洮城。洮城距離白水鄧艾駐地六十里。鄧艾親率一半軍隊連夜搶佔洮城,姜維果然率兵奔襲洮城,見魏軍已有防備,未能成功,只能撤退。

當魏、漢在隴西進行戰鬥時,司馬昭軍屯長城,兵指駱谷口,有進軍漢中的意向。姜維得知此事後,便撤回漢中,結束了今年的戰事。

鄧艾因功被賜爵關內侯,加討寇將軍,城陽太守。之後因東線戰事,鄧艾被調往東線,這一去就是五年。

直到魏正元二年,季漢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鄧艾與姜維展開第二次交鋒。

這年姜維率軍到枹罕,進軍狄道,於洮西大破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王經損兵近四萬,僅率萬餘人退守狄道城,姜維乘勝包圍狄道城,雍涼震動。

魏大將軍司馬昭命長水校尉、代行安西將軍鄧艾,與征西將軍陳泰并力抗擊姜維,並遣太尉司馬孚為後援。鄧艾告訴陳泰,王經戰敗,將士喪失鬥志,而賊軍士氣旺盛,不可抵擋,隴右地區已經動蕩不安。古人道,『蝮蛇咬了手,壯士就砍掉自己的手腕,免毒性擴散全身。』孫子兵法道,『車隊有時不去進攻,地方有時不用把守。』也就是說在小的方面有損失,就一定要保全大局。而現在隴右地區的災難比毒蛇還要過分,狄道這地方,已經不是能不能把守的問題了。姜維的軍隊鋒芒畢露,這時我軍應該盡量避開。不如分割險要防守,觀察敵人破綻,等待敵人疲憊之後再進軍救援,這才是獲勝的計策。

陳泰告訴鄧艾,兵書說『修治大盾牌和攻城的戰車,要三個月才能完成,築起土山要三個月以後才能完工』。這確實不是輕兵深入的姜維能夠倉猝辦到的。姜維孤軍深入,糧食供應不上,這就為我迅速進軍打敗敵人帶來了機會。所謂迅雷不及掩耳,是必然的形勢。

鄧艾、陳泰一番討論后,陳泰決定將三路魏軍合兵一處,解圍狄道。

姜維見鄧艾、陳泰趕來,於是沿山進攻,鄧艾堅守陣地,兩軍交戰一天,姜維不能取勝,之後退卻。

陳泰又揚言要截斷姜維退路,姜維自感戰機已失,敵人依然強勢,於是退走鍾堤,狄道之圍遂解,王經獲救。

鄧艾因擊退姜維被正式任命為安西將軍,假節,兼任護東羌校尉。陳泰后被調回朝廷,任尚書右僕射。

姜維因擊敗王經,被季漢朝廷在軍隊駐地任命為大將軍,成為漢國軍事最高統帥。

當時姜維從狄道撤走後,魏國多數人認為姜維已經力竭,不可能再出兵向北,只有鄧艾不這樣認為,他認為姜維還要來,並給出五點原因。

原因一:洮西之戰的失敗,可謂不小,軍心潰敗,倉庫空虛,百姓流離失所,幾乎是一敗塗地。好不容易才遏制住姜維的勢頭。而現在來看,姜維整頓軍務后很可能馬上殺來,攻擊我方虛弱不堪的防線。

原因二:姜維全軍從將軍到士兵,級級通融,兵器鋒利。而我方將領更換,士兵大多是新兵,武裝器械也較陳舊。相比之下,軍隊綜合戰鬥力姜維更強。

原因三:姜維乘船行進,而我軍靠步行,敵逸我勞。

原因四:我軍在狄道、隴西、南安、祁山等地都需要守備的兵力,我方一分為四,姜維專攻一處。這樣姜維即可在局部取得優勢。

原因五:姜維軍向南安、隴西,可以徵用羌人的糧食,如果軍向祁山,麥浪千里,也很容易得到糧食,所以姜維糧草充足,可以供給大軍。

除了以上五點外,鄧艾還認為,姜維會使出狡詐的計謀,因為他想建功立業,他想吞下整個雍涼地區。

鄧艾分析之後,便督促魏軍不可鬆懈,加緊備戰。

果然到了第二年,魏甘露元年,季漢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鄧艾與姜維展開第三次交鋒。

這年春天,姜維與漢中都督鎮西大將軍胡濟相約在上邽會合。到了七月,姜維率先兵出祁山,聽到鄧艾已有防備,便改從董亭攻南安。鄧艾則率軍搶佔武城山,據險拒守,與之相持。見鄧艾佔據地利,強攻不能取勝,於是姜維改為連夜渡渭水東進,沿山路進取上邽。

另一邊,胡濟雖然得到軍令,但沒有按時赴約。姜維到達上邽而不見胡濟,行軍至段谷時再遇鄧艾,兩軍交戰。鄧艾因佔有地利,姜維失利,漢軍士卒潰散,損員過千,姜維無奈敗退。

漢國因國力不濟,人才匱乏,幾次進軍皆無法佔領隴西地區,反而消耗了國力。而魏國雖然消耗不小,但畢竟家大業大,雖經歷大敗,卻又能取勝,人心、士氣逐漸恢復,最終扭轉了戰局。

姜維的失敗使得整個隴西地區躁動不安,姜維在國內亦遭到批評、抱怨。姜維無奈回到成都,請求自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

鄧艾因功遷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進封鄧侯。分五百戶封子鄧忠為惠唐亭侯。

鄧艾和姜維前三次交鋒,鄧艾總有退敵之策,他戰前料敵準確,戰中因機制變,始終掌握戰役主動權,不僅讓姜維遭受痛苦,更為魏國的防禦作戰留下了寶貴經驗。鄧艾本人也堪稱姜維北伐以來最大之苦主。

前有劉備、曹操,中有諸葛亮、司馬懿,後有姜維、鄧艾,漢、魏二家,數十年來的持久之戰,已到了第三代。

回到此時。

鄧艾在征西將軍司馬望的軍令下,連夜馳騁,終於趕到了長城。

長城關樓之上。聽說鄧艾來了,司馬望興奮異常,跑出樓閣,站在城牆邊。

鄧艾剛走上長城,見司馬望站在前面,便笑了。

等走到司馬望身前,鄧艾道:「魏鎮西將軍義陽人鄧艾奉命率三萬將士來長城向司馬都督報道。」

司馬望笑道:「士載啊,一路這麼辛苦還要饒舌呢!」

鄧艾道:「別人都說末將是口吃將軍,不饒舌可不行啊。」

司馬望道:「你呀,傳聞不如相見,遠觀不如近臨,我魏國的這位抗蜀名將,可一點都不口吃,順溜得很啊。」

兩人皆大笑。站在長城之上,鄧艾眺望遠方,道:「都督,我不僅是抗蜀名將,更是姜維的噩夢。」

司馬望道:「那是,現在你來了,看來姜維難取關中一寸之地了,雍涼再無憂矣。」

鄧艾道:「一路跋山涉水,都督是否可以賞口茶。」

司馬望道:「沒問題,我這裏有上好的貢茶,能讓你飲個夠。」

見鄧艾旁邊有個清秀的男子,司馬望道:「這難道是你的愛子?」

鄧艾提醒旁邊,旁邊那人道:「在下鄧忠,拜見都督。」

司馬望笑道:「頗具父風,少年勇士啊。」

鄧忠道:「謝都督誇獎。」

司馬望指著後面走來的司馬遺,道:「我沒帶兒子,帶個兄弟可以吧。」

司馬遺走向前來,道:「歡迎鄧氏父子前來長城,我剛才巡視軍務,聽到消息,就馬上趕了過來。」

鄧艾、鄧忠於是拜見副都督司馬遺。

司馬望見時候差不多了,道:「還等什麼,一起進樓中飲茶。」於是眾人入閣樓。

鄧艾、鄧忠剛坐下,只見田章快步走了進來,道:「都督,據探馬回報,蜀將姜維駐軍芒水,依山紮營,旗幟綿延二十餘里。」

田章退下后,司馬望走到地圖前,看了片刻,道:「士載,你看蜀將姜維這是何意啊?」

鄧艾起身走到地圖旁,剛一看,卻笑了。司馬望見況感到疑惑,正準備詢問,鄧艾又回去坐下了。

鄧艾坐下后道:「都督,正如你剛才所說,看來姜維確實難取一寸之地了。」

司馬望道:「士載請繼續說來。」

鄧艾道:「姜維本來的目的是攻取長城,再圖長安。然而在都督的堅守下未能得逞。去隴西又嫌太遠,便打算藉助芒水的運輸之利,打算長留秦川,與我軍作長久對峙。」

司馬望點了點頭,道:「你說得對,姜維地利已失,又無人謀,便只能看天意了。」

鄧艾道:「之前蜀軍每次北犯,因糧草補給困難,皆不能長久。所以諸葛亮作木牛流馬,方便運糧,才能和都督叔父(即司馬懿)對抗。現在蜀軍屯於芒水,以此藉助木牛流馬之利,對抗都督,再等時局變化,伺之而動!」

司馬望道:「說得太對了,就不知道時局何時有變了。」

鄧艾飲了口茶,道:「我聽說姜維開始派人在長城下叫陣,希望我軍能出關與之決一死戰。那我出去好了,離他近一點。」

司馬望不太明白,看着旁邊司馬遺,司馬遺道:「鄧將軍,野戰恐怕不太好吧,你剛才說到蜀軍用木牛流馬運糧,別忘了蜀軍還有一種兵器叫損益連弩,又稱諸葛連弩,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一排連弩手,一次能擊倒數幾十名士兵,非常適合野戰。王經就是敗在這種兵器之下,那可是幾萬人的損失啊。於是我和都督只作依託長城,閉關謝戰,正面野戰,怕是根本不行!」

見他急了,鄧艾向鄧忠示意,鄧忠道:「兩位都督,家父的意思不是要和蜀軍決戰,而是率軍移至芒水,近水築寨,與姜維隔水相望。」

司馬望道:「對啊,這倒是個不錯的主意!蜀軍隔着芒水打不找你,不跟一群怨婦似的。那好,你率本部人馬在芒水築寨,我則堅守長城,你我定要把姜維拖死在這長城、芒水一線。」

鄧艾站起來,道:「領命!我軍必勝,姜維必敗!」

鄧忠亦道:「我軍必勝,姜維必敗!」

眾人皆道:「我軍必勝,姜維必敗!」

等軍務聊得差不多,司馬遺道:「我已安排殺牛宰羊犒勞將士,二位鄧將軍,是時候去吃肉飲酒了!」

司馬望也道:「二位鄧將軍,請用餐!」

鄧艾、鄧忠道:「都督請!」

於是眾人前去用餐。

另一方面。

漢國支援姜維北伐的運輸車隊此時已走出駱谷,翻越沈嶺,即將到達芒水。

這支運輸車隊的押運官是向充和來忠。

向充,荊州襄陽郡宜城人,向寵之弟。向寵,就是諸葛亮所稱: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的那位將領。只可惜那位將領的命並不好,諸葛亮去世六年後,漢嘉地區蠻夷發生叛亂,時任中領軍的向寵率軍前往平定,在混戰中身亡。諸葛亮欣賞哥哥向寵,姜維欣賞弟弟向充,向充作為後方運輸隊押運官,協助姜維北伐。

來忠,荊州義陽郡新野人,來敏之子。來敏經常口出狂言,諸葛亮在時並不太喜歡他。諸葛亮去世后,他說話依然毫無節制,舉止違反常理,後幾次被免官,官至執慎將軍。來敏鼓勵兒子來忠報效國家,來忠博覽經學,頗受姜維賞識。姜維北伐時將他留在自己帳下,為大將軍參軍。

這時,向充、來忠的運輸車隊已經走到漢軍芒水大營營門外。

門一打開,最先迎接他們的人是楊戲。

楊戲笑呵呵的站在那裏,對着走來的二人道:「向將軍、來將軍,一路辛苦了!」

二人走近,向充道:「楊將軍可好?」

楊戲道:「好啊,你二人今天來了我就更好了。」

來忠道:「姜將軍在哪裏?」

楊戲道:「正在中軍大帳休息。」

二人正準備前去彙報,卻被楊戲叫住,道:「等等,你二人這次都運來了些什麼?」

二人停下腳步,向充道:「有米糧、牛羊、馬料、過冬衣被,行軍器械,大軍所需物資都有。」

楊戲追問道:「酒,有酒嗎?」

來忠道:「有一些,你看看,你身後那幾車便是!」楊戲回頭一看,果然有幾個酒車,連忙跑了過去。

見他這副德行,向充對來忠道:「楊文然本性難改,又去飲酒去了!」

來忠道:「他可是才子,你看過他寫的《季漢輔臣贊》嗎,那可以說是本朝最優秀的文章了。」

向充感慨道:「那倒也是,蜀中才子,才氣逸群。好了,你我趕緊去見姜將軍吧。」

於是二人前去中軍大帳,向姜維彙報軍務。

而楊戲,他叫停了其中一個酒車,又讓軍士將車推向他的寢帳。看來他今晚要好好飲上幾口了。

今日,鄧艾率軍來到長城,宣告姜維突襲關中的計劃徹底破產。向充、來忠的支援不過是保障前線漢軍的日常開銷。那麼這樣的情況下,姜維又該如何維繫,前線又將發生哪些故事,請看下一章:楊戲醉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存亡之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存亡之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4章 姜維鄧艾再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