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突來的重任

第四十九章 突來的重任

被稱為表哥的中年人一愣,隨即認真的打量了一下寒箏,卻沒有看出個究竟,最後目光滑在周圍人上,終於發現了貼在吟竹腰間的刀囊,隨即大喜道:「可是寒表妹?」

這話一出來,無論是中年人那邊還是寒箏這一頭均是竊竊私語,怪不得寒箏知道這裏有個五姓庄,原來竟和這裏有親戚關係。

寒箏微微一笑,轉頭對着莫浮雲道:「雲兒,快來見過你表叔。」

莫浮雲於是上前躬身道:「雲兒見過表叔。」

中年人先是一呆,然後則是連聲道好,立馬扯開喉嚨大聲的叫道:「好消息啊,寒箏表妹和雲侄兒回來了!」隨即大笑道:「姨媽她們可都想死你了,快跟我來吧。」然後朝周圍的漢子一瞪眼道:「愣著幹嘛,還不幫忙牽馬。」

周圍的漢子們都呵呵傻笑,跟着過來搶著牽馬和拿行李,眾人倒是空了不少,進了莊子裏,立刻有不少的漢子跟中年人打招呼,眼睛則不自覺的落在眾人身上,只是這種眼光多是以好奇為主,倒顯得這裏人性淳樸。

走進莊裏,風聲小了,沙塵亦是不見了,眾女於是將遮面的白紗取下來,露著驚世艷容來,中年人呵呵直笑,和寒箏談著近些年之事,一邊則是愛不釋手的扯著莫浮雲,好似莫浮雲是他孩子一般,這也難怪,莫浮雲天生一副討人喜歡的樣子,實在是到了哪裏都不吃虧。

還未進正廳,便已有三姑六婆的迎了上來,少不了的寒暄,少不了的熱情,也少不了淚流滿面的情景,莫浮雲亦是從未體會過如此多親人在場的情景,一時間只感覺心裏似乎充滿了熱情,忍不住想要落淚來。

從談話中,莫浮雲才得知,原來剛才那個中年人,名叫張少恆,確是寒箏的表哥。十來年前,元廷伯顏專政,天下民怨沸騰,於是起義軍揭竿而起,多是漢人和南人居多,於是伯顏下令殺盡天下五姓:張、王、劉、李、趙。

而五姓庄便是當時逃亡的五姓之人建立,而寒箏的父親,閑情居士其實便是五姓庄中之人,姓自然也是五姓之一,寒箏之所以未從父姓,實乃是月眉門規,掌門之女必在村中寄養大,所以姓名自然也改了。

而靠着這種的血液關係,這五姓庄無疑便是寒箏的家,寒箏之前只來過一次,便是當年隨母親出山之時來這裏住過一段時間,雖是十來年前的事情,卻仍然記憶猶新,身為寒箏的兒子,莫浮雲受到的寵愛自然也是有加。

不到片刻的功夫,五姓庄內幾百口人都知道了寒箏一行人來了,平靜許久的庄內一片沸沸揚揚。

稍做休息之後,寒箏和莫浮雲被請到了庄內的議事廳,在廳內高堂之上有一位穿着寬大儒裝的男子,年約五十,乃是日前五姓第三代莊主:趙敬仁。

而此人也正是寒箏的親叔叔,二人的關係自然是非同小可,再加上寒箏執掌天下聞名的月眉門,以一女子之力而聞名天下,庄內的人雖不為外人所知,卻也感覺到榮耀之感。身為寒箏之子,莫浮雲的地位自然也不可小窺。

得高望重的老人們早已不管這庄內之事,除了重大的節日外,都不出現的,如今的大廳里,剩下的則是年輕的一輩,除了莊主趙敬仁之外,還有一位消瘦的中年男子,年約四十五六,正是庄內的管家:張富恆,名若其人,精打細算,庄內的大小帳目在其手中則是清楚得一目了然。

餘下的五位,是五姓之中的下一任當家人選,一個是寒箏的表哥,庄內人氣旺盛的趙燃,一個是體型略有富態的李強勝,一個是身材精幹,顯出一副精明人的**順,一個是其中唯一的女性,王荀兒,最後一個則是張笑。

剩下的自然是寒箏和莫浮雲了,召集了庄內的首要人物,自然是有首要的事情發生。

趙敬仁頷首示意眾人坐下后,目光凝重的說道:「庄內最近發生的事情太多,我亦沒有時間把事情說清楚,如今人都到齊了,尤其是寒侄女來了,我想有必要將事情說一遍。」

寒箏和莫浮雲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看着眾人凝重的表情,想起傍晚發生的事情,便豎起耳朵聽着。

趙敬仁說道:「天下人皆知伯顏之所以要殺盡我們五姓乃是因有起義而起,實則裏面藏有天大的秘密,這話要說起,便要從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說起了。」

「那時,元軍兵臨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朝廷無力抵抗,只得投降。南宋小皇帝趙顯隨南宋宮室被押解到大都。元世祖忽必烈為了安撫尚未投降的南宋軍民,封七歲的趙顯為瀛國公。」

「落難的瀛國公一生經歷坎坷,中年時被迫在大都白塔寺為僧,不久,他又奉詔出居甘肅某山寺。有一名稱『趙王』的人,偶爾嘻游山寺,憐憫半白的瀛國公年老孤獨,留給他一回回女子為伴。」

「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四月十六日夜,回回女子生下一男孩,此時元明宗和世竦恰巧自北方來到這裏,晨起漫步,見寺院上空有龍文五彩之氣,尋找到祥雲繚繞之所,發現是瀛國公的居室。」

「明宗探問其居室中是否有天下重寶,最後卻得知瀛國公五更時得一子。明宗隨即大喜,和瀛國公商議妥當;把男孩收為己子,並攜其母歸。這個男孩便是如今的皇帝妥歡帖睦兒,其目便是明宗之妃邁來迪。」

驚聞皇帝竟是漢人,其中故事竟如此曲折,眾人都忍不住面面相覷,此事若是宣揚出去,天下恐怕又是一片混亂。

趙敬仁繼續說道:「後來明宗死,英宗繼位,賜死了瀛國公,將這個秘密保密了下來。而我們五姓之祖卻乃是當年瀛國公之侍衛,為保護皇子而入宮中,後來不知如何竟被伯顏這老賊查出五姓之秘,遂要殺盡五姓之人,不得已我們五姓之祖才逃到這裏,在庄內便有這驚天大秘的證據啊。」

話說到這裏,所有人都該明白過來,事情應該就和這證據有關。

趙敬仁說道:「伯顏專權,后死,而天下大亂,若是得知這皇帝卻是漢人,元廷必更亂,如今朝廷內有哈麻和禿魯帖木兒做亂,後宮又有奇皇后和皇太子欲自立,地方又有擴廓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已是混亂不堪了。」

寒箏頗有些奇道:「爹既然能成為寒山七友之一,武學造詣非我能及,這樣看來庄內高手應該如雲才是,為何……?」

趙敬仁嘆口氣道:「侄女有所不知,你爹之學非庄內所傳,乃是異人所授,如今莊裏人學的不過是些宮廷里的武藝,不足為外人道也。」

寒箏說道:「既是如此,叔叔請放心,箏兒自當竭力而為。」

趙敬仁嚴肅的道:「箏兒,你可知此話的嚴重?」

寒箏冷靜的說道:「箏兒雖領弦月眉,身在他鄉,但是依然是庄內的一份子,話既出口,必無收回之理。」

趙敬仁沉穩點頭道:「好,你和雲兒,且跟我來。」說完,朝廳內大步行去。

寒箏回望了五位年齡比自己稍大的表兄表姐一眼,不知何意,五人卻是同同頷首,示意寒箏跟去,寒箏深吸一口氣,拉着莫浮雲的手,朝內行去。

走進大廳內,隱有一長廊,待行到長廊的盡頭,乃是一間毫不起眼的房間,趙敬仁走到一處,腳朝地上用力的一踩,再走到一地,用腳再一踩,如此七八個來回,莫浮雲看在眼中,只覺這種步法似在打開機關,頗有五行八卦之妙。

待到趙敬仁停下步子,在房間里一角,隨着咔咔的聲音露出一個地道的階梯來,趙敬仁低聲道:「跟我來。」

寒箏二人便跟着進去,地道是用天然的石料製成,寬大而**,沿途內都有火把照明,顯得明亮十分,但是地道內卻有着如迷宮一般的無數道門,一看便是機關重重,若不是由趙敬仁帶路,二人恐怕早已迷路。

莫浮雲暗**索其中的門路,只覺得此間必有高手。

終於來到一扇大門前,門飾虎龍盤踞,極具威嚴感,趙敬仁身形一低,雙膝跪下,朝前拜了三拜,寒箏和莫浮雲也不敢怠慢,連忙跪了下來。

趙敬仁拜完之後,靠近門,在大門的數個凸起圓釘上有規律的按下,金色大門隨之開啟,裏面金光射出,讓寒箏和莫浮雲眼前為之一亮:蟠龍之柱撐起的大殿,祥雲綵衣裝飾的屏風,九龍盤踞組成的地面,紫龍金磚構成的高堂,在上面供奉著一個紫檀色的盒子和一柄長長的寶劍。

寒箏忍不住驚訝的問道:「叔叔,這裏是……」

趙敬仁什麼都沒有說,徑自的走向前,走到高堂之前,再次**的跪下,對着寒箏說道:「你們且過來,聽我講下文。」

寒箏和莫浮雲連忙走過來,趙敬仁說道:「當年明宗死前,心知英宗為人,又因對孩子愛惜,有感於瀛國公,於是秘密派遣我們五祖保護陛下,哪知陛下卻自嘆天命可歸,除了將當年明宗親筆所書之取子之書傳下,還將隨身配劍傳下,命五祖回到京師,並口渝,一定要告訴皇子真相,若他執意為蒙古人為帝,便以劍賜死於他,再另擇帝王,光復我南宋之國!」

寒箏和莫浮雲聽得同時一震,怎知五姓庄內竟還負有如此重大的使命?

趙敬仁說道:「這幾代而來,此秘密代代相傳,絕無三人可知,本來你父親才是真正的莊主繼承人,奈何大哥他生性散懶,不習為舊條所束,才輪到我。如今,箏兒和雲兒前來,倒真是了了我此樁心事,整莊之中,便以箏兒你武學最為高強,也最適合擔當此重任,需知有此『紫龍真劍』,便可號令天下漢人,有此令書,便有推翻這大元朝的本錢,此任之重,可謂重過泰山啊。」

寒箏面色肅然一下,突然跪下道:「箏兒謹遵陛下遺命,身為大宋子民,自當為大宋領命!」

趙敬仁深感欣慰的點頭道:「好,不愧是大哥的孩子。」說完,慎重的將盒子和寶劍拿起,遞給寒箏道:「此盒自中,除卻了親書之外,還有劍譜一本,乃是百年前有人獻入宮廷內的,傳說乃是當年九大劍宗之學。」

任寒箏如何鎮定,接過此物時手亦忍不住抖了抖,所得普通劍法已是不易,沒想到今日竟偶得九大劍宗之學,就憑着這四個字,武學何止進步十倍啊,若將劍法融入月眉刀法中,想要得到天下第一暗器之名,豈不是輕而易舉?

隨後,趙敬仁從桌子上拿出一套金絲樣的衣服遞給莫浮雲道:「雲兒,此乃『金絲鎖身甲』,若非上古名器,決難洞穿,穿上防身吧。你乃男兒之身,終將繼承大統,他日若厭倦了江湖,便回到這莊裏來,這裏的大門永遠為你暢開着。」

這句話似有感而發,不知是對多年未見的大哥的懷念,還是對莫浮雲的期待,但是字字出自肺腑,實在讓人感動。

莫浮雲心知不能拒絕,便伸手接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醉擁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醉擁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突來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