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漢人

5漢人

回到下榻的酒店后,趙繼統閉門謝客,思慮自己到底在逃避什麼?

「上輩子的情已還完,這次要縱情風月、肆意享受、再無恩仇!」這是他佔據這身體后的想法,也是為了說服自己的一個理由。

真還完了嗎?父母給予生命時,要求你償還了嗎?

國家給予你義務教育時,在意你償還嗎?領導人們為了百姓能達到溫飽度日殫精竭慮,強迫你償還了嗎?

還有那些死去的戰友,敦促你償還了嗎?

一寸山河一寸血!遭受百年屈辱,枉死的同胞們,渴望着你償還了嗎?死去的列祖列宗們,注視着你償還了嗎?

換了身皮,就連祖宗都忘了?

不就做了點應該做的嗎?有什麼可傲嬌的?

漢語、漢朝、漢字、漢服···漢不只是一個民族,它深深融入了血液之中,靈魂之內!

遙想當年,經過漢文帝、漢景帝的勵精圖治以後,漢朝的國力大增。當時國人尚武,大家出行沒有轎子那種沒有功效的東西。

當時乘坐馬車出行的要麼是女子要麼是老人,至於男子幾乎清一色的騎馬出行。

在漢武帝初期,如果誰騎着母馬出行是會被大家恥笑的,可見漢朝的強大。

漢軍在鼎盛時期,戰馬的數量超過了60萬匹,漢武帝曾經親自統領18萬騎兵巡視北部邊境。好男兒當封狼居胥立不世之功!

在漢軍的打擊下匈奴節節敗退,匈奴人痛苦的唱着「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可見匈奴的損失有多大!

漢武帝還先後兩次征伐大宛國,后一次終於攻破了城池。為了保證這片土地不在出事,漢軍擁立了一個親漢的人為大宛國國王。其他的大宛國人不敢反對,再然後漢軍撤退了,撤的一個不剩。而那位大宛國王還是國王,沒有人敢造反。

漢朝女兒也不可小覷,漢武帝連續嫁出去兩任公主,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兩位公主在烏孫幾十年,讓這個西域強國成了大漢朝最忠實的夥伴,後面在降服各國,對抗匈奴,烏孫國都功不可沒,兩位遠嫁的公主之名永留史冊。

元帝時期嫁到匈奴的王嬙王昭君,更是大名鼎鼎,在匈奴幾十年給三任單於生兒育女,為大漢邊境的和平更是立下汗馬功勞。

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這是對細君、解憂、王嬙等諸多出塞的漢家女人們最好的褒獎!

漢武帝駕崩以後,他的幼子漢昭帝繼位,又大將軍霍光輔政。由於皇帝幼小,西域的各國便又開始人心浮動了,鄯善國準備再次投靠匈奴。漢朝在西域的統治有崩潰的危險,在這個時候一代名臣傅介子想霍光請求出使鄯善國。

關鍵在於傅介子沒有帶漢朝大軍,只有幾位侍從跟隨。到了鄯善國以後,傅介子傳話說「讓你們國王來接受漢朝皇帝所賜的黃金綢緞。」

兩國關係都鬧僵了,鄯善國王還真敢來,不過剛到傅介子身邊就被捅死了。鄯善國人大怒要為他們的國王報仇,此時傅介子握著帶血的劍,指著鄯善國人喝道「漢兵方至,毋敢動,自令滅國矣!」意思就是漢軍將至,誰敢動?滅國!

鄯善國那麼多人,愣是沒有一個敢反抗。就這樣傅介子帶着鄯善國王的人頭返回來長安。

到了西漢的後期匈奴的郅支單於意圖再次佔領西域地區。這在怎麼可能!漢朝的西域副都護陳湯集合了西域各國的四萬多軍隊,奔襲了2000多里,達到了匈奴的大本營。

當時匈奴郅支單於正在宴飲之中,漢軍突然到來,他猝不及防被漢軍斬首。在陳湯給皇帝陛下的奏摺中寫到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千古名句!

但是這並不是最強悍的,在漢宣帝時期,漢軍再次北逐匈奴,並且立下了定胡碑,原文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大漢之臣妾。」是何等的霸氣!

哪怕是東漢剛剛建立的時候,漢光武帝劉秀也沒有絲毫的軟弱,他的話同樣震撼。「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

還有被西方國家譽為四大帝國之一的貴霜帝國(就是張騫出使西域時的那個大月氏國),感覺自己的家底厚了,想和漢朝比一下高低。當時鎮守西域的是大名鼎鼎的班超,在漢軍只有幾千人的情況下,班超硬是為漢帝國守住了西域。

貴霜帝國曾經派出了7萬軍隊入侵西域,結果被班超一頓暴打。7萬軍隊只逃回去了一半,而漢軍人數很少,其他的全是西域各國的部隊。那位在塞北放羊的蘇武也曾說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

還有東漢的耿恭帶兵三百在疏勒城下據北匈奴左鹿蠡王二萬騎兵一年之久!匈奴人切斷了城中的水道。漢朝守軍開始缺水,一度「笮馬糞汁而飲之」,最後打井僥倖挖出了水。

幾個月過去了,城中「食盡窮困,乃煮鎧弩,食其筋革」,把弓弩上用動物筋腱做的弦和盔甲上的皮革等都統統煮了吃了,戰士們一個個死去,最後只剩下了幾十個人,但要塞仍然沒有陷落,倖存者寧死不降。

單於知道耿恭困頓不堪,想招降他,派使者對他說:「若降者,當封為白屋王,妻以女子。」

耿恭先假意應允,將單於使者誘上城來,親手將其殺死,炙於城上(在城頭一做起了****。一千年之後,岳飛寫下慷慨激昂的《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即典出於此),使者官屬望見,號哭而去。

單於大怒,增兵圍城,但始終未能攻下。城剛被圍時,上書朝廷,請求派兵來救。適逢明帝已死,章帝即位,得到奏章,發下公卿計議。

司徒鮑昱站出來,竭力請求派援兵,他面對皇帝和文武百官,說出一段話,至今讀起來,仍蕩氣迴腸:「今使人於危難之地,急而棄之,外則縱蠻夷之暴,內則傷死難之臣。此際若不救之,匈奴如復犯塞為寇,陛下將何以使將?」

大概意思是:現在將士處於危難的境地,如果不去救援,一方面縱容了匈奴的囂張氣焰,另一方面難以撫慰死難的將士。這個時候如果不去救援,倘若匈奴再來扣邊,誰還願意為朝廷賣命?

如今聽來,依舊震耳發聵,這可能就是漢軍百戰百勝的原因之一吧,絕不拋棄任何一個漢軍兒郎!

某天深夜,疏勒城外傳來了陣陣兵馬之聲。耿恭他們全都爬了起來,準備迎接戰鬥。突然,一個清越嘹亮的聲音刺破黑夜,直透耳膜——「我范羌也,漢遣軍迎校尉耳!」

得救了!史書記載他們在疏勒城勝利會師的一幕,「開門,共相持涕泣」。

耿恭與剩餘二十六人人同救兵一道返回,北匈奴派兵追擊,再加飢餓已久,連日奔波,途中不斷有人脫力死亡。三月,抵達玉門關,只剩下了十三人。玉門關守將中郎將鄭眾,見到這13名勇士歸來,感動不已,親自為他們沐浴更衣,並給皇帝上疏為13勇士請功:「恭以單兵守孤城,當匈奴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前後殺傷醜虜數百千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恭之節義,古今未有。宜蒙顯爵,以厲將帥。」

耿恭和疏勒城的守兵,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迹,堪稱東漢的溫泉關,只不過斯巴達300勇士損失殆盡,而我大漢仍余疏勒城十三壯士!

是什麼讓他們堅持到了最後?不為大漢恥!這五個大字,至今讀來,令人動容,一股鐵血沛然的氣概油然而生!

所以無論我們經過什麼樣的際遇,永遠都是炎黃子孫!永遠銘記背負在身上的「漢」字!請記住,無論皮膚、頭髮、眼睛是什麼顏色、心中有祖先、家國,我們就是漢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平凡的間諜2再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平凡的間諜2再生
上一章下一章

5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