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把文化當做歡慶的裝飾、宣傳的工具、政治的話筒,不斷地營造由晚會、評獎、精品、大牌所組成的假大空排場,是一個陷阱。但是,這個陷阱對於真正的文化人和藝術家而言,是能夠避開的。而且,即便算是一個陷阱,也已經眾目睽睽,而眾目睽睽的陷阱就不叫陷阱。

另外,把文化當做一己的裝飾、圈內的擺弄、超世的枯奧,不斷地編織著由無效、無能、無聊、無稽所組成的偽精英表演,也是一個陷阱。但是,這個陷阱也已經被漸漸識破,造不成太大危害了。

那麼,特別具有危害性的陷阱究竟在哪裏?

大家不妨在心底自問——

文化是由人創造的,文化史是由一串無可置疑的名字構成的,但是為什麼在文化的旗號下越來越排不出像樣的名字來了?那些沒有官銜衛護的文化創造者,為什麼全都流失在文化的邊緣地帶?他們的光榮和尊嚴是被一種什麼樣的力量消解了?

中國現代政治風波雖然很多,但是不少藝術家本來並不是政治運動的目標,也沒有被政治人物點名,卻為什麼總是首先受害?是什麼力量把他們推進了政治誣陷的泥坑?

老舍為什麼自殺?沈從文為什麼擱筆?趙丹為什麼要留下一個「免斗」的遺願?

眼下中國已經不可能在文化界發動大規模的整人運動,卻為什麼幾乎所有著名的文化創造者都難於放鬆,是什麼樣的潛在信號給了他們這種心理防範?

為什麼一些真正具有創造性的文化成果全都成了「有爭議的作品」,它們的作者又都成了「有爭議的人物」?

大家都說「人怕出名豬怕壯」,那麼,是什麼樣的隱藏群體拿着一把把殺豬刀,等待着一個個文化名人?

……

這樣的問題可以一直問下去,但似乎不必了。一種看起來並不太重要的存在造成了這一切。

它是什麼?答案很簡單,但表述起來卻很長:它是一種以鄙視文化為前提,以嫉賢妒能為起點,以窺私抹黑為手段,以上綱上線為套路,以大眾傳播為舞台,以打倒名人為目的,以一些充滿整人衝動的低層文人為主體,能夠快速引發世俗起鬨而又永遠找不到阻止辦法的民粹主義大揭發、大批判。

這句話雖然長得讓人喘不過氣來,但只要是中國人,一看便知。它,就是它。好好一段中國文化史,被它困住了。很多高貴的文化靈魂,被它纏苦了。

已故作家王小波說,中國文化界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做事的人,一種是不讓別人做事的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后一種人的力量大得多。這就構成了中國文化的最大陷阱。

我們所說的這種大揭發、大批判,與西方近代學術界提出的「批判」概念正好相反。它不是以真相、理性、探討、反思為基礎,而是以虛假、情緒、造勢、攻擊為生命,因此在根本上與人文精神背道而馳。中國文化千好萬好,卻也有不少致命弱點,為它提供了特殊的滋生條件。

例如,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相比,缺少實證意識。到處都喜歡謠言,大家不在乎真假,整個文化不具備辨偽、闢謠的功能和程序,這就成了它長駐不走的溫床。

又如,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相比,還缺少法制意識。從來未曾把人身權、名譽權太當一回事,也從來未曾把誹謗罪、誣陷罪太當一回事,這就成了它安居無憂的圍牆。

再如,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相比,又缺少對公共空間的認知。很多人看到傷害文化的事件,不知道自己應該承擔什麼責任。甚至像英國哲學家羅素批評中國人的那樣,看到同行受到傷害還暗暗自喜。這就縱容了它在大庭廣眾之間、公共媒體之上如入無人之境。

如果說得更深遠一些,那麼,中國歷史上一再盛行的法家謀術、小人哲學、暴民心理、反智傳統,加上現代史上無邊無際、無休無止的階級鬥爭的觀念和實踐,合力挖出了這個巨大的陷阱。

從表面上看,很多文化創造者並沒有直接遭遇這種大揭發、大批判,因此沒有切膚之痛。而他們的作品為什麼永遠被民眾冷淡?他們的職業為什麼永遠被社會側目?正是因為這種大揭發、大批判反覆地蹂躪了民眾的審美感知,長久地污辱了文化的基本尊嚴。那些人所發起的每一個整人事件,都是對整個文明機體的蠶食。

其實,很多沉默的中國民眾雖然深受荼毒,卻也看出了一個規律:某種人物越活躍,某些報刊越暢銷,文化的狀態就越糟糕。

中國最有骨氣的現代作家巴金終於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早在「**」之前就對「某種人物」發出了挑戰。巴金說,那批人數量不多,影響極大,平日不知道藏在哪裏,一有風吹草動就突然跳出來,在報刊上一會兒揭發這個,一會兒批判那個。看到這家院子裏花草茂盛,就大聲咒罵;聽到那家陽台上鳥聲動聽,就掄起了棍棒。他們總是製造各種帽子給別人戴,帽子上寫着他們隨意編造的各種罪名。他們這批人,使中國作家一直處於恐懼之中,無法寫出像樣的作品。

巴金的這個發言,很快被西方報刊報道。因此,他被加上了「為帝國主義****提供炮彈」的罪名,在「**」中受盡迫害。我在那些最黑暗的日子裏曾多次探望他,看着他單薄而不屈的身軀,一次次從心裏讚歎。

我想,向專制強權發出不同聲音雖然也需要勇氣,但對象明確、話語簡潔,容易被人記住,也容易平反,反而不難做到;而要與一團邪惡的戾氣搏鬥,對方高調高聲,號稱言論自由,又時時轉移話題,自己被熏得渾身發黑,還無法向民眾說清是非,真是難上加難。但是,巴金沒有知難而退。

僅此一端,我把巴金看成是真正的文化英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尋覓中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尋覓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