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梅耶荷德的異議

三、梅耶荷德的異議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在形成之初就遇到了對立面,比較突出的代表還是「自己人」,曾是莫斯科藝術劇院演員的梅耶荷德(一八七四——一九四〇)。

梅耶荷德於一八九八年在音樂戲劇學校畢業后參加莫斯科藝術劇院,一九〇二年離開劇院到外地自己組織劇團,自任導演,后又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之邀回劇院在一個研究所里當導演。

一九〇六年之後他被其他劇院聘去導演一些劇目,並從事演出研究。十月革命后對戲劇改革更有多方面的嘗試,曾倡導過「構成主義」的佈景方法和「生物力學」的演員訓練方式,組織過一些別開生面的演出。

梅耶荷德在前期曾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作過一系列辛辣的批判。最根本的一點,他認為體系把生活和戲劇混同了。

他認為,「戲劇是一種藝術,因此,一切都應當遵循藝術的規律。生活的規律與藝術的規律是不同的」(《舞台動作技巧》)。他說,體驗派的演員「根本不是在『表演』,而僅僅是『生活』在舞台上」,「觀眾來劇院是看人的藝術的,然而,他們毫不費力地在台上走來走去算什麼藝術呀?觀眾期待着的是虛構,是表演和技藝,而他們所給予觀眾的卻要麼是生活,要麼便是地地道道的生活仿製品」(《談草台戲》)。

他自己則主張戲劇的思想性、劇場性、動作性、象徵性。

他認為,應該改變劇場中只演「那種沉寂的或商業性的臆造之物」的傾向,而要向觀眾表現出積極的、能夠實際鼓動人的意志來。應該改變只是雕琢舞台形象的傾向,而要在舞台上直接表現出根本思想供觀眾思考。他說:

問題並不在於「形象」,而是在於從舞台上所必須表現的根本思想。觀眾廳里坐滿了許多善於思考的人,這些人要求戲要能經得起琢磨。要完成這項重要任務,演員就必須首先考慮一下,他扮演這個或那個角色,究竟是為了什麼?參加這個或那個戲的演出,又究竟是為了什麼?當他「為什麼」的問題解決之後,其舞台表演自會變得意味深長。(《蘇維埃戲劇雜誌》一九三一年二至三期)

根據這個思想,他在論述科格蘭論述過的演員兩重性的時候,特彆強調「一個中心,即演員的大腦」,要求「思索著的演員總能覺察到自己的素材」。

梅耶荷德借用詩人普希金提出過的幾個命題來表明自己的戲劇主張:「動作的誘惑力」、「誇張的假面」、「象徵性的非逼真」,而這一切幾乎全與「斯坦尼體系」對立。他認為,這一切都是在生活中並不存在,而只有演戲時才用的特殊表現方式,體驗派把這一切貶稱為「劇場性」,而戲劇就需要有這種劇場性。

他不稀罕舞台上那個用「第四堵牆」與觀眾隔開的深沉和逼肖生活的自足天地,他要讓戲劇與觀眾發生更多、更直接的聯繫,不惜用強烈的動作,奇特的手法吸引乃至刺激觀眾。

他反對以內心體驗為主要內容的「演員中心論」,主張立足於全劇場、立足於風格化的演出整體「導演中心論」。

一九一二年,他曾這樣描繪過自己所讚賞的戲劇樣式:

演員通過手勢和動作技藝,能使觀眾迅速進入神話般的王國,那裏,野獸會講話,紫嘯鶇在飛翔,還有那個懶漢或機靈鬼阿爾列肯;由於藉助種種地下設施,演員又時而變作一個會耍各種驚人把戲的獃子。阿爾列肯又是平衡表演演員,幾乎是走繩索的能手。在彈跳方面,他表現得非常靈巧。他那即興式的打諢逗趣,往往使觀眾傾倒,其誇張手法,簡直令人難以置信,甚至連諷刺作家先生們做夢也想像不到。這種演員又是舞蹈家……一會兒,身體柔軟而輕巧;一會兒,又粗笨而遲鈍。這種演員,往往能通曉上千種語調,但卻並不以此去模仿某些人物,而是用它裝飾與補充其各種手勢和動作。

這真是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完全背道而馳了。這裏出現了與「體系」中完全不同的戲劇觀念。他以這種離生活實際很遠、技巧難度很高、劇場性和裝飾性很強的極端例子,來傲視「僅僅依賴自己的情緒」的「內心演員」。他甚至還這樣挖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當說得玄乎其玄的「體系」不管用時,還得悄悄地求助於誇張、動作、象徵、熱情、非逼真、自由發揮等戲劇的傳統權利的。

梅耶荷德的這種戲劇觀念,可稱之為表象學派。他在導演實踐中的好處是,不大有那種令人厭倦的公式化、雷同化。有時雖不無生硬,然而總有一點創新。可以讓人瞠目結舌,卻不會叫人昏昏欲睡。

到了三十年代,梅耶荷德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對「斯坦尼體系」的態度,重又把他過去稱為「煉丹術士」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真誠地呼作「我的親愛的老師」。梅耶荷德在政治風浪中被解除職務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還邀他到音樂劇院擔任導演,可惜他後來還是死於獄中。

不管後期變化如何,梅耶荷德在戲劇史上的基本形象是作為「斯坦尼體系」的一個對立面而出現的。屬於他這一派的還有提倡「戲劇的再戲劇化」的泰依洛夫等人。在「斯坦尼體系」和梅耶荷德中間還出現過一個調和派,代表人物瓦赫坦戈夫(一八八三——一九二二)也曾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門生,他曾想取兩家之長而合成一種「幻想的現實主義」。照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的說法,這是一種沒有任何突破的拼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界戲劇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世界戲劇學
上一章下一章

三、梅耶荷德的異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