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此世

/1/

我們不是為了打算變老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然而變老,卻是我們無法阻止的宿命。

但作為人,重要的一點是會出於本能與衰老抗爭,且會把這種抗爭持續整整的一生。

正是以此,我們對我們的宿命做出回應。

/2/

童年的記憶還在眼前,求學年代的生活也彷彿就是昨天,而今天的我卻已越過了50歲的門檻。

想想真是讓人不由得慨嘆,在鍵盤上敲擊文字構思著這篇序言的我,竟在不知不覺中已年過50了啊!而50歲對於一個人是個什麼概念呢?年過半百?知天命的年紀?歲月當真是把殺豬刀嗎?我們在一去不返的時間面前,是嘆息歲月的無情?是自以為頓悟了生命、參透了人生無常的所謂「真理」?是後悔辜負了韶華,荒廢了一生?還是如兩千年前的孔老師說的那般「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3/

所以古人才說「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才因此而生「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感喟,也才會念茲在茲地想要來個「秉燭夜遊」。達觀而通透的賢者代不乏人,不甘心人生就那麼過去的他們,哪怕夜裏也要舉著蠟燭去享受快樂的生活。對比先人,現代人的生命活力倒好像是相形見絀了呢!人生的活法就在每個人的日常中,是盡情地享用生命還是被它所奴役?生命可以是一種燃燒,更可以當作一次冒險,我們的此生此世不應該更加有意義地度過嗎?有道是: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假如一個人錯失了花季,也錯過了盛年,他依舊還可以擁有一個值得去努力經營的晚年,不是嗎?

/4/

自從受託為這本書作序,我也就開始加入了對下述這一問題的憂慮與思索,這個問題就是中國社會將要面臨的老齡化前景。

毋庸諱言,如何面對一個社會的迅速老齡化是個很大的話題,這樣一個大話題實在是需要整個國家、這個國家的政府和社會各界去認真面對的。然而,現狀或許並不太令人樂觀,整個社會對這樣一個巨大問題的來臨,大多數的社會成員既缺乏危機感,也似乎並無太多要去面對及回應的緊迫感。好在,眼下這本書的寫作與即將出版,算是對這一將臨的未來,做出了處在今天位置上的我們應做的一點點微薄努力。

這本小書探討了老年朋友應該如何面對人之將老的現實,如何適應變化急遽的社會,如何處理新時代日漸緊張的代際衝突,如何在急速變化的世界上安排乃至安頓自己的晚年和生活

……在諸如此類的現實問題中,作者展開着她對上述問題的相關思考,並通過一些生動事例以及對這些事例的分析,給了準備去鄭重思考和對待老年的朋友們諸多的分享和提示。

當然,這只是一本薄薄的小書,不可能解決我們將面臨的所有情況,但是畢竟我們的社會已經在開始思考將臨的這一社會問題了,篳路藍縷,這是對社會急速變化的一個好的回應。

/5/

在這個序言的末了,我想引述一段本書作者的話來作為結尾,藉此也一併表達本人對作者邀約作序的感謝!

「老了,我們也要以孩童般的率性純真看待世間百態;以赤子般的火熱赤誠追求無悔人生。這樣生活會變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調。活得好一點,簡單一點,就是人生的意義。如果活得不快樂,長壽有什麼意思?我們自己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果喜歡,就去跳舞唱歌;如果有愛,就來一場黃昏戀;如果要交流,就建立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只要活着,就充實地活好每一天!」

是為序。

王宇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喚醒內在的力量:老年人自處心理手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喚醒內在的力量:老年人自處心理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