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風潮

第三百四十九章 風潮

★全文字手打更新最快★шшш.★

九月份的上海,已經初現冷意。不過黃浦江東岸的工廠區中,卻是仍舊熱火朝天。工業生產,因為大都集中在廠房中,倒是受那天氣影響的不太多。

這一條江,倒是暫時性的把這上海縣分成了兩個世界。江西邊仍舊和大明其他各處一樣,到了江東邊,那就是煙囪林立,機器轟鳴了。

每天在這江邊的碼頭上,外洋來的帆船都是一堆堆的堆在那裏。碼頭上的工人們都是忙忙碌碌的,忙着裝貨,忙着卸貨。

不過在九月十日這天,上海縣這邊也突然的熱鬧起來。在上海縣城外三里遠的地方,一座新的建築拔地而起。

建築外觀自然還是大明的固有樣式,不過進了裏邊,那就不一樣了,若是有一個現代人來到這裏,怕是要驚奇了,因為這裏邊和現代任何一所大學的設置都是相差無幾的,甚至有些地方還要好過現代的大學。

幾處主要的教學樓外觀都是採用飛檐畫梁,完全的是大明的建築特色。但是細心觀察一下,卻會發現這料子卻不是和大明用的一樣。

大明各處的建築,多用木料,但這些房子,卻大多是用鋼筋水泥的。那些主要的柱子,也都是鋼筋水泥混凝土澆注成的,只不過外觀上描畫的像木質一般。

此時,這學院的外邊,正在進行所謂的開學儀式。外觀的人也是多,這個時代,沒有更多的娛樂,離城三里也不遠,城裏的閑人們自然是要出來看着熱鬧的。

有識字的算命先生告訴眾人,這是一所書院,因為那牌子上寫的很清楚,上海東方學宮,學宮便是書院的意思了。

一陣鞭炮響過之後,就看到一些先生模樣的人在那早就搭建好的枱子上開始講話了,說的也是之乎者也的那一套東西,眾人都是聽的不怎麼太懂,但大致意思是明白的,那人是在感謝建了這學宮的陳家。有人問那算命先生,這陳家可是松江府那創立了幾社的陳子龍,那算命先生卻是不知道。他們這些升斗小民,對於現下朝廷中的事情,知道的還是不多的。但是整個江南地界的縉紳們,現下都是知道了這陳家到底有多厲害了。

就在幾天前,就有人從北邊帶來了消息,說是大同的姜家被朝廷下旨羈押了。理由是曾經里通韃子,造成邊患。同時朝廷也下令解除原來九邊的軍鎮。

這兩個消息看似和陳家沒什麼關係,但是知道底細的人都是知道,現下朝中的首輔李岩,曾經就是被陳家提攜起來的。在山東曾經做過一省的總督的,只不過那時候大家都盯着京師,沒有人關注過山東。

可是誰會想到,故去的崇禎皇帝竟然暗中就選上了這李岩來輔佐他的太子,選中了陳家來幫扶這永曆皇帝呢。

當然這些都是明面上的借口,私底下,眾人也都是明白,大概是這陳家藉著保扶太子的機會上位。這和南京城這邊那阮某人曾經做的事情如出一轍。只不過陳家下邊的私兵的確厲害,要不然,說不定此時大明就是一南一北兩個朝廷了。

裁撤邊鎮,這句話要是放到崇禎朝的時候,那就是自絕後路了。大明早就已經沒了可戰之兵了,只能靠着各個邊鎮的軍兵來充門面。然而這些邊鎮的表現卻是讓崇禎皇帝費勁了腦筋。最後卻是誰也沒用上,還是讓李自成打進了北京城。那些邊鎮,幾十年下來,早就成了大明身上的毒瘤了。遼東李家倒了之後,便在崇禎朝出了吳家。這姜家在大同也是有了幾十年的根基的,現下倒是說打倒便打倒了。吳家在山海關那邊也曾經力抗過韃子的,可是在崇禎十七年的時候不知道怎麼的就沒了蹤影。現下大同的姜家,在面對朝廷的旨意和斥責后,竟然也是沒怎麼樣就服了軟,連最起碼的反抗都是沒有了,這讓眾人都是驚訝。不反抗是不可能的,已經在一地經營好幾十年了,怎麼樣身邊也是要有一些用的上的家丁親兵的,可是這些人竟然在那所謂的朝廷兵馬面前一點風浪都沒有掀起來,這就讓眾人吃驚了。這朝廷的兵馬現下竟然已經厲害到了如此地步。想一想也是,據說山西陝西那邊現下早就平定了,也是朝廷的兵馬過去平定的。

崇禎一朝,十七年的時間,到處都是烽火,到處都是漏子,到處都是民變。崇禎皇帝從上位開始,事情就是一樁一樁的,沒個消停。而且從他爺爺萬曆朝就起兵反抗大明的滿清韃子也更是囂張。內憂外患,讓崇禎皇帝每日裏都是難以睡個好覺。

可是自打他兒子上位后,這天下就奇怪的彷彿一瞬間就消停了。原來攻破京師的西北反賊們,現下竟然被朝廷兵馬剿平了;原來盤踞在遼鎮的滿清韃子,也是在崇禎十七年的時候跟着消失了蹤影。這真真是怪事。

江南這些縉紳,也都不是糊塗的,自然有人打聽清楚了這朝廷新的兵馬是個什麼樣子。其實在南京小朝廷剛成立那會兒,眾人就已經清楚朝廷兵馬是個什麼水平了。船上的炮能直接打到南京城上,五百人的一隊軍兵就能打的朝廷上萬人馬大敗而歸。南京城的城門被人家一炮就給轟塌了。大明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的軍隊,哪裏有這樣的戰力啊。

即便是後來以松江徐家為首的那些人不死心,可還不是在朝廷面前碰的頭破血流。雖然他們還在和朝廷抗爭着,在這米和布上掙扎著,但是明了事情內幕的人都知道,這些人家,早晚讓朝廷吃的渣滓都不剩。

陳家保扶的永曆皇帝,上不上朝,問不問政,眾人都是不太清楚。但是眾人都是知道,自打李岩成為這首輔后,新鮮事就多了起來。這不,這新成立的學宮就是其中之一。

從八月份開始,在江南各地,都是有這樣的學宮成立。打的名號就是幫助那些沒有足夠學資的士子們到這裏來學習。各地有名的士子們也都是被青島了這學宮裏任教。這學宮不同於原來朝廷在各縣設置的縣學,卻是完完全全的私立性質的,但現下卻是免費的。那些上不起族學,上不起縣學的士子們倒是可以在這學宮裏繼續的學習。學費是不用交的,一天三餐也是免費。若是家離著遠的,也是可以在這學校的宿舍里住着的。當然,要住在這裏,自然是要通過審核的。

這樣的做法,在大部分人看來,倒是有種敗家的感覺。但是陳家卻是執著的堅持這麼做,這讓所有人都是弄不清楚。

弄不清楚歸弄不清楚,現下有便宜可占自然是要佔上一些的。許多讀不起書的學子們都是來到這裏。經過了審核之後,自然就獲得了在這裏學習的資格。一些落第的書生,也是紛紛來到這裏,謀求一份職業。因為這學宮建立起來,不光要學生,先生也是需要的。

其實陳政在這裏建的這所學校,倒是兼有小學、中學和大學集中在一起的感覺。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這所學宮第一要務是給在工廠區工作的那些工人們的子弟服務的,第二才是針對這江南地區的文人士子們進行思想滲透的。

江南歷來是大明的富庶之地。河南河北地方的中小地主,大概都是要親自下地耕種的,但是江南卻是不同,一些租種人家土地的佃戶,也是能吃上白米的。許多人家有閑錢拿出來供養子弟讀書,一二百年下來,就形成了這裏濃郁的學術氛圍。陳政所謂的滲透,絕不是想一下子改變大明江南讀書人們的思想,而是慢慢的順勢而為。

建立這學宮,便是這滲透的開始。教員有的是江南各地的士子,有的則是在北島經過陳政培訓的一些北方讀書人。在一所學校里,江南的士子們要交給學生四書五經,而北島培訓后的教員,則是要教學生數學、地理和物理化學的。

那些自己上完了課的士子們,在閑暇時間,也是可以去看看這些北島過來的教員進行的教學的。江南的這些落底士子們,很多都是不願拘泥於這四書五經裏邊的,像錢世強和沈青那樣的,更是大有人在。這些人就是陳政要滲透改變的第一批。陳政知道,改變人的思想,可不是一撮而就的,這要慢慢來,當然,手段是多種的。

在上海縣這邊成立了這學宮,在揚州、蘇州、南京,陳家自然也是成立了這樣的學宮。思想的改變要從這江南地界開始,陳政設立的這些免費的學校,自然也是要從這江南地界開始的。至於銀錢,陳政現下還真是不缺。

就這樣,從永曆元年的九月份開始,在江南各地,一時間,這新建起來的學宮成為了各地讀書人的一個夢想所在。即便那些能上的起自家族學或是縣學的,為了圖個新鮮,也為了賺上那麼一點便宜,也是紛紛來報名。當然,這中間也是要先緊著那些家境貧寒的。

在江南的文人士子中,現下倒是涌動起一股風潮。因為那新成立的學宮,每個月的中旬和下旬都是要舉行一場所謂的學術辯論會的,但凡上台有新說法的,能吸引眾人眼球的,都是要登上那所謂的學報的。而且這學報有個特點,竟然能把人的模樣分毫不差的印上去。雖然是黑白顏色的,但是也是一個露臉的機會了。那學報可不僅僅是在這學校里傳播的,而是要送到各地的官府一份的,便是在大街上,也是有專門的門店來發賣的。不過也不貴,就是一碗茶水錢。但凡是想看這報紙的,怕是沒有幾個人付不起這茶水錢的。★全文字手打更新最快★шш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彀中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彀中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九章 風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