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堂課 【積累】好書爛書都要讀

第17堂課 【積累】好書爛書都要讀

第17堂課

【積累】

好書爛書都要讀

學習寫作就需要學會閱讀,但是你真的會閱讀嗎?

之前我談過怎麼開頭、怎麼結尾、怎麼渲染氣氛,還談過怎麼處理寫作的素材。對於我來說,寫作算是一種出自於本能的習慣,幾乎是每時每刻,我的大腦里都在思考着故事。

很多讀者可能會奇怪,作家腦中的故事都是從哪裏來的?作家真的有這麼多神奇的經歷嗎?其實,作家的寫作靈感除了來源於個人的生活體驗,還有一個重要的來源就是閱讀。

有一句話說:「閱讀,改變人生的厚度與寬度。」意思很簡單,通過閱讀不同的書籍,我們的視野會更加廣闊,見識會更加深刻。而這些,最終都會幫助到作者的寫作。

可以說,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世界上所有偉大的作家,無一例外都是高明的、獨特的閱讀者。像余華對魯迅的解讀、昆德拉對陀思妥耶夫斯作品裏復調的論述、博爾赫斯對托爾斯泰的推崇、張愛玲對《紅樓夢》的解讀、馬爾克斯在胡安·魯爾福的長篇小說《佩德羅·巴拉莫》裏發現時間的秘密,然後寫出了「多年以後,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個著名的開頭。

閱讀其實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1.文本細讀

到底應該怎麼閱讀?可能是縈繞在許多人腦中的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大部分人一開始的閱讀,都是自發的、隨意的。在小學的時候,我接觸到《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三個火槍手》《三國演義》《福爾摩斯探案集》等古今中外的經典著作。閱讀經典的最大好處就是,它們從來不會讓你失望,而且會隨着閱讀的增長,會有着不同的收穫。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讀《悲慘世界》,可能只會讀上面的故事,只讀一個故事的梗概,並不了解雨果的偉大之處;只有到了成年後,才會理解米里哀主教、冉阿讓的偉大;小時候讀《三國演義》,可能只讀到諸葛亮的神通廣大、趙雲的武功厲害、曹操的奸詐,長大后再讀三國,就會發現亂世之中,諸葛亮、趙雲、劉備、曹操都有自己的苦衷與無奈。

一本書、一篇文章反反覆復地閱讀,這就是文本精讀。在閱讀之中,文本精讀是一個看似粗笨,卻又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一本長篇小說,我們通過文本精讀,可以梳理人物關係、小說佈局、寫作技巧等。有些偉大作家,他們對一個文本的精讀會到什麼程度呢?具體到每一個詞,他們都要極力地搞清楚文字背後的意義與用處。

當然,這些都是偉大作家的做法。對於一般作者來說,並不需要精細到每一個詞。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裏,儘可能去精讀自己所喜歡的文本,搞清楚文本的寫作技巧、作者的謀篇佈局等,這樣會快速地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我們通過精讀文本,發現每本書的價值,並學以致用。

2.目的性閱讀

當然,我們也不可能每本書都去精讀。除了時間不允許之外,也不是每本書都具備着讓人精讀的品質。市場上每年都會上市無數本書,大多數的書都屬於快消品,讀過就算。在浩瀚的書海中,我們需要學會有目的性的廣泛閱讀。

我從小就對歷史題材的書籍保持着濃厚的興趣,自己平日裏所讀的書籍,很大一部分是歷史類的書籍,像丘吉爾的一戰二戰的回憶錄、與太平天國相關的書籍、《劍橋中國史》等。歷史是一門博大的學科,通過閱讀歷史書籍,我們能了解到當時的社會風俗、政治制度、文化、語言等。這對作家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以托爾金的《魔戒》為例,他所創造的中土世界涉及大量的歷史、宗教方面的知識。

還有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裏面涉及中世紀、玫瑰戰爭等歷史知識。

再拿我自己的《鎮墓獸》為例子,這是一個背景非常宏大的小說。在寫作之前,我幾乎閱讀了所有關於鎮墓獸的書籍與考古資料,閱讀量有百萬字。所以,《鎮墓獸》裏也會有大量的歷史、考古、人文知識,我努力構造了一個與真實歷史虛實結合的龐大的鎮墓獸世界。

當然,這並不是說每個作者都要去讀歷史類的書籍,這只是我個人的喜好。大家可以跟隨自己的內心,跟隨自己的閱讀趣味去讀。喜歡推理的,最好能把福爾摩斯、阿加莎、松本清張、奎因、東野圭吾等名家的書都讀了;喜歡武俠的,金古梁溫四大家不能不讀。

當然,也有一些人根本不清楚自己喜歡讀什麼類型的書。有一個小技巧,跟着你喜歡的作家閱讀譜系去閱讀,基本不會讓人失望。著名作家毛姆曾有過一個讀書計劃,在這裏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有書陪伴的日常:

早晨開始工作前,我總是讀一會兒科學或者哲學方面的著作,因為讀這類書需要頭腦清醒、思想集中,這有助於我一天的工作。等工作做完后,我覺得很輕鬆,就不想再進行緊張的腦力活動了,這時我便讀歷史、散文、評論或者傳記;晚上,我看小說。此外,我手邊總有一本詩集,興之所至就讀上一段,而在我床頭,則放着一本既可以隨便從哪裏開始讀、又可以隨便讀到哪裏都能放得下的書。

相信你已經感受到了毛姆先生和書之間的良好互動。讀書如寫作,貴在堅持。持之以恆,收穫自然會到來。

3.爛書也要讀

美國作家史蒂芬·金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他也是我寫作上的偶像。他有一本書叫作《寫作這回事》,裏面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史蒂芬·金認為,除了優秀作家的書之外,我們還要讀爛書。

對於爛書,我們不是敬而遠之嗎?為什麼還要去讀?作家筆下的故事,最怕被讀者認為老套、語言矯情、情節雷同等等。一部作品之所以糟糕,那就是它犯下讓讀者不能原諒的錯誤。

其實,通過讀這類書,我們在寫作之中,可以避免同樣的錯誤。比如說,本來應該簡潔的句子,在水平不夠的作家身上,可能就會出現冗餘的描寫,讓讀者煩不勝煩;本來不應該抒情的地方,一些作家卻拚命地抒發無意義的情緒,讓讀者覺得是無病呻吟。

當然,若是認真地閱讀爛書,精神上未免會遭受折磨。史蒂芬·金的建議,大家可以謹慎實踐。畢竟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不必要為了糟糕的作品,而破壞了自己的心情。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極端地說,一個作家的閱讀量,決定作家的高度。閱讀是積累寫作素材,更是提升自我認知的一個途徑。我們驚嘆一些作家的偉大,殊不知他們的閱讀數量與質量,也讓人望而生畏。

寫作對我來說是件快樂的事,閱讀也是!希望大家在今後的閱讀過程中,可以有一個愉快的閱讀感受,並幫助到你的寫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蔡駿24堂寫作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蔡駿24堂寫作課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堂課 【積累】好書爛書都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