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告訴孩子「我從哪裏來」

正面告訴孩子「我從哪裏來」

第八章

在故事中成長,陪孩子度過青澀童年

孩子對自我的認識很多時候都處於朦朧狀態,無論是三歲的孩子問自己是怎麼來的,還是十幾歲的孩子對青春期的困惑,這些都是孩子不了解自我的體現。因此,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然而,這樣的問題往往不便於直接講出來。對此,借用故事來描述再恰當不過了。

正面告訴孩子「我從哪裏來」

生活小場景

有一天,妮妮突然問:「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呢?也像孫悟空一樣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嗎?」

媽媽笑着說:「你怎麼可能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呢,那都是神話故事,你是從媽媽肚子裏出來的!」

只見妮妮歪著頭說:「可是,我到底是怎麼進入媽媽肚子裏的呢?」

爸爸插嘴道:「小屁孩,怎麼對這個問題這麼好奇呢?我和你媽媽相愛之後結了婚,決定生下一個寶寶,所以你就在媽媽的肚子裏了!」

妮妮仍然疑惑地問:「我這麼大怎麼塞得進去呢?」

媽媽笑着說:「你一開始只是一個小小的胚胎,然後慢慢有了心跳,接着再慢慢地長大,有了眼睛、鼻子、手和腳……」接着媽媽給妮妮看了胎兒發育的視頻。

妮妮驚訝地說:「哇,好神奇啊,原來我是這樣長大的啊!」

媽媽摸著妮妮的頭說:「對啊!媽媽懷你的時候可辛苦了,經常嘔吐、抽筋和腰酸,還花了好大好大的力氣才把你生出來呢!」

「哦,我知道了。媽媽,謝謝你!」妮妮感恩地說。

小故事·說道理

孩子每天都在成長,在這個過程中,他會不斷地認識自己的身體,產生好奇心,於是會問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

面對這樣的問題,大多數父母都不知道怎麼回答,不是用「垃圾堆撿的」「石頭縫裏蹦出來的」等理由敷衍了事,就是告訴孩子「以後你就知道了」。

其實,這樣的處理方式並不妥。若孩子認為他是從馬路邊撿來的,內心會產生失落感,孩子的安全感也會減弱。

另外,這樣的回答也並沒有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反而會讓孩子對「我是從哪裏來的」越來越感興趣。因此,性教育越早越好,父母解釋得越落落大方,孩子越會把這個問題當成很平常的事。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問「我是從哪裏來的」,父母應以簡單易懂的句子,如「你是從媽媽的身體里出來的」來坦然回答,而不要迴避,倘若孩子進一步詢問,父母再解釋,否則不用主動告知。因為回答這個問題不急在一時,孩子問多少就回答多少。

在回答孩子問題的同時,讓他知道自己從哪裏來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講一些爸爸媽媽相愛的故事,告訴孩子他的到來讓小小的家庭更加幸福和有趣。

小松鼠的一家

毛毛是只非常帥氣的松鼠,健碩的身子上披着一身油亮的毛髮,常常在松樹上跳來跳去,動作很敏捷。

一天,天氣晴朗,毛毛又一次來到了松樹林里。只見,前方有一隻松鼠跳了過來,原來是米米,她長著修長的身子。毛毛看見了,就跑過去和米米一起玩。他們一起在樹林里跳來跳去,一起摘松果,玩得很開心,直到天色晚了才回家。

後來,毛毛每天都來松樹林找米米玩,漸漸地他們就喜歡上了對方。最後,他們決定在松樹林里新建一個家,結婚後共同生活。

當新家建好后,毛毛和米米邀請了樹林里的很多動物前來參加。這一天可熱鬧了,毛毛和米米就這樣幸福地走入了新房,開始了他們美好的生活。

後來,毛毛對米米說:「我們生個小松鼠寶寶吧,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過得更有趣了。」於是不久之後,米米的肚子裏就懷上了一隻小松鼠。又過了一段時間,可愛的松鼠寶寶就出生了,毛毛和米米給她取名為田田。

自從毛毛和米米有了小寶寶田田之後,他們變得更加相愛了。小松鼠田田為爸爸媽媽帶來了許多快樂,他們一家三口在一起幸福地生活着。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他的到來是爸爸媽媽相愛的結果,更給爸爸媽媽帶來了無限的快樂,爸爸媽媽會像毛毛和米米一樣愛護他,努力讓他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教養小貼士

生命的形成是美麗的,孩子有必要從小就知道它的美麗。作為父母,請不要顧忌成人世界的複雜,從而關閉了孩子探索自然奧秘的大門。尤其是諸如「我是從哪裏來的」這樣的問題,父母越是諱莫如深,孩子就越想去探索,去發現。3~6歲是孩子能夠記住一些事情,又特別相信大人說的話階段,此時正面灌輸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聰明媽媽的故事教養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聰明媽媽的故事教養法
上一章下一章

正面告訴孩子「我從哪裏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