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戀物」——情感的寄託

奇怪的「戀物」——情感的寄託

奇怪的「戀物」

——情感的寄託

男孩心裏話

沒有人陪我玩,爸爸媽媽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我只有「巴斯光年」陪着,我決定了,巴斯光年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會一直陪着他,不讓他感到孤單。

孩子對某件物品有依戀傾向,一旦離開了這件物品,便緊張不安,吃不好,也睡不好,這是孩子戀物的表現。孩子戀物並不是心理疾病,很多孩子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隨着孩子的成長,他們的戀物行為會逐漸消失,但是當孩子對某件物品過度依戀時,家長則要引起重視,幫助他化解戀物情結。

男孩為什麼會有戀物情結

已經壞了的玩具孩子仍然像寶貝似的拿着,不捨得扔;已經髒了的衣服孩子還是想要穿,不願意洗。孩子對某件物品充滿依戀,表達的是內心的情感需求。

孩子戀物主要有以下原因:

1.沒有得到足夠的愛

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短,沒有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愛,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於是就將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其他的物品上。比如,為了滿足自己對媽媽的依戀感,孩子會把媽媽的衣服或者一些物品帶在身邊;為了彌補缺失的親情,孩子會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物品上,以求得心理安慰。

2.太孤獨,太無聊

孩子不僅沒有同齡的小夥伴一起玩耍,還缺少父母的陪伴,於是便會感覺到孤獨、無聊,此時,玩具就成了孩子唯一的朋友,成了孩子自娛自樂不可缺少的工具。慢慢地,孩子就會對這件陪伴自己的玩具情有獨鍾,逐漸產生依戀情結。

3.恐懼新環境,用物品自我安慰

孩子在剛進入一個新環境中時會產生恐懼感,而熟悉的物品則會帶給他安全感,幫助他克服心理的恐懼。此時這件物品對孩子來說更像是一個朋友,能讓自己安心,這也就是為什麼男孩的戀物行為在剛上幼兒園時會愈演愈烈。

Tips:孩子戀物並不是病態的行為,而是一種心理需求的體現,家長不應魔化孩子的戀物行為。有些孩子不戀物,也是正常現象。

男孩戀物怎麼辦

孩子戀物不是病,但是當他對某件物品過度依戀時,如髒了的被子也不讓洗,穿破了的衣服也不想換,家長則需要引導、干預他的行為。要化解孩子的戀物情結,家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着手:

1.多陪伴男孩,滿足他的情感需求

在平時,家長應多陪伴孩子,讓他感受到家長的關心和愛。家長要注意,陪伴不等於看管,孩子在自娛自樂,而你在沙發上玩手機、看電腦,對孩子來說這與他自己在房間玩並沒有什麼區別,所謂的陪伴是要你與孩子共同參與一些活動,跟他玩一些遊戲,聊一聊他感興趣的話題等,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你對他的愛,才會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2.多帶男孩接觸同齡的小朋友

家長要豐富孩子的生活,多帶他接觸同齡的小朋友,讓他將注意力轉移到身邊的人身上,而不是局限在自己那個小空間的某件物品。讓孩子多接觸外界的人或事,他就會逐漸走出戀物的空間,接受更多真正的朋友。

3.同時為男孩提供多個玩具,避免偏愛

孩子玩一件玩具很容易上癮,並對此玩具產生依戀,因此,家長在提供給孩子玩具時,可以同時提供給他兩個或者三個玩具,避免他「偏愛」某個玩具。

Tips:孩子戀物不等同於戀物癖,戀物癖是一種心理疾病,患者大多是成年人,而戀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生理與心理發展的正常現象,家長不要錯誤地給他下定義。

媽媽有話說

你這個玩具是叫「巴斯光年」嗎?它有什麼本領呢?我們一起跟它玩遊戲吧!

兒子成長日記

你的孩子戀物嗎?他對什麼物品情有獨鍾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男孩行為心理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男孩行為心理學
上一章下一章

奇怪的「戀物」——情感的寄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