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王映霞:賣油郎獨佔花魁

十四 王映霞:賣油郎獨佔花魁

十四

王映霞

賣油郎獨佔花魁

如果沒有前一個他

也許沒有人知道我的名字

沒有人會對我的生活感興趣

如果沒有后一個他

我的後半生也許仍漂泊不定

歷史長河的流逝

淌平了我心頭的愛和恨

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懷念

我且留此一粒苦種,聊作他年的回憶

提起王映霞的名字,老一輩的杭州人都知道她曾是「杭州第一美人」。她的美貌為她帶來了機會名聲也帶來了不幸波折。王映霞本不姓王,也許大多數人並不知曉,而說起她的家庭則為更多人所淡漠。

王映霞的本家姓金,因為「鎖」的繁體為金小貝組成,父親便以「鎖」字做為她的小名,暗含這個女娃娃便是金家小寶貝的意思。金鎖一生下來便博得了眾人的寵愛,雖然歷經父親早亡,但她仍承歡於外祖父杭州名士王二南的膝下,過繼為他的孫女,自始便改姓為王。王二南親自為她取了映霞的學名,也由此讓她獲得了更好的教育機會。

王映霞幼年也算是承蒙家學,三四歲便進入外祖父開設的蒙館讀書,遍讀《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啟蒙書目。後來又進入了弘道教會女校接受西式教育,在她十五歲時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江女子師範學校。

當時的浙江女子師範學校可謂是中國新式女子學校的典範,許多江南名媛政界女傑皆出於此校。由於新文化伊始,北大學子畢業后多分散於外任教,所謂五四的新風和新文學也由這批北大畢業生帶到了全國各大院校。浙江女子師範學校里就不乏這樣的才俊名師。

王映霞的班主任便正是這樣一位新文學的推崇者,在他的影響下王映霞讀遍了魯迅、郭沫若、聞一多等人的作品。也正是在她青春萌發的這個階段,她讀到了小說《沉淪》,而作者郁達夫的名字也深深地印刻在她的腦海中。

從小熟讀聖賢書的王映霞對《沉淪》中大膽露骨的描寫頗覺得有些難為情,而越是難為情便越對這書的作者產生了好奇。她並不知道幾年後她會在偶然的機緣下見到作者本人,在世伯孫百剛的寓所中王映霞巧遇了與孫世伯同為留日同窗的作家郁達夫。

此時,郁達夫已有妻室,但面對如此活色生香的少女還是忍不住動了情。而王映霞時年未及雙十年華,雖然才情趕不上陸小曼林徽因,但若論相貌姿色卻絲毫不遜於她們,甚至在當時王映霞的美還讓她有了「荸薺白」的稱號。

郁達夫的原配孫荃也是書香門第,時年郁達夫遊學日本,孫氏操持家務之餘僅憑鴻雁傳書維繫二人感情,而那一手端正秀麗的小楷更贏得了郁達夫的多次讚譽,稱其書法不知勝過多少晚清秀才。但即便是這樣溫雅賢淑才情兼備的女子終究還是沒能拴住那位風流才子的心。

早在日本郁達夫便習慣了眠花宿柳的放蕩生活,回國後幾番成事不舉心中正是苦悶之時,這個正值青春又活潑熱情的王映霞便成了他的心之所向。於是便用情書情詩文字轟炸,果然這文字的原子彈讓原本堅決不允的王映霞態度有了些微的鬆動。

那時三十二歲的郁達夫回國后,既沒有成為魯迅也沒有成為郭沫若。他這個悲觀的浪漫主義者,選擇了沉吟於無數個春風沉醉的夜晚,雖有紅袖添香卻仍自飲自憐,過着苦悶文人的生活。在這場婚姻中王映霞是懷着幾分對才子的幻想才同意廝守在郁達夫身邊的,她選擇嫁的是詩文里的多情才子,不過她並不知道她嫁的只是自己的一個幻想。

縱然再是「富春江上神仙侶」的才子佳人,也要回到現實的生活里。他們也曾度過一段神仙眷侶夫唱婦隨的情濃時日,郁達夫依舊靠賣文過活,只是多了一份養活妻子兒女的責任。而婚後的王映霞也樂得過小日子,每日操持着飯菜為丈夫調養身體。

然而蜜月期一過,他們各自的性情也都顯露了出來。郁達夫的愛酒愛寂寞同王映霞的愛社交愛熱鬧,便在無數偶然與突發的事件中成了這對熱烈結合的夫妻關係破裂的誘因。這之間的傳聞幾多,時辰一久便變得人云亦云不可考證,自然大多數人怪罪的還是「紅顏禍水」的王映霞。

這也是難免的,一個美人又正值青春年華,守着一個終日醉酒不歸的丈夫,家中孩兒嗷嗷待哺,於是便覺得日子寥落命運不濟嫁錯了丈夫,找錯了依託。她也曾想效仿林徽因的太太沙龍,做了個「風雨茅廬」,以期內心的孤寂能在熱鬧的社交生活和文人墨客的雅集中得到適當的排解。

只是男人內心總有些金屋藏嬌的心理,更莫說是有些名聲的文人騷客,誰堪忍得讓自家的美嬌娘登堂入室,讓眾人皆能領略到她的美艷風采。雖然最初並未有什麼不堪的事件發生,但隨之的猜忌譏諷便使得人物事件走了樣貌,更何況王映霞婚前就是個個性開朗青春活潑的女子,雖然身為女流但也是個不肯吃啞巴虧的角色。

郁達夫越是罵得厲害,她越是如法炮製以彼之道還治彼身。你要說她風流,她便做定了這風流角色看你如何。終於這歷時十二年的婚姻還是在一片報紙的文罵中宣告結束,王映霞最終還是離開了「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郁達夫。

我懂得把你失去的年華找回來,請你相信我

別過了名士郁達夫,王映霞的生活固然少了爭執但卻依然寂寞如初,雖然追逐她的名士風流從來不少,但內心裏誰都不能理解她從始至終只想擁有一個幸福家庭的夙願。縱然想一覽芳華一親芳澤的人不少,但誰都未曾想過要娶這樣一個燙手山芋回家。

美貌成了王映霞的資本也成了她的負累,友人胡健中就曾說:「映霞和達夫初戀時年方二十,入世未深,因愛好文藝,又震於達夫的文名,又以達夫的抵死追求,遂墜入情網不能自拔。等到他們結合之後,現實的生活使映霞好夢驚醒,便逐漸演變成了一場悲劇。」

文人的浪漫情懷演變成了敏感多疑,激情狂熱遂成為寡情冷漠,這兩者之間的差距讓她從一個不懂世情的少女,成長為了一個歷世頗深的少婦。

和郁達夫分手后的王映霞如是總結了一個女人的心路:「對於婚姻,對於女子的嫁人,那中間的辛酸我嘗夠了,我看比大炮炮彈還來得害怕。我可以用全生命全人格來擔保,我的一生,是絕不發生那第二次痛苦了。」

「既不要名士,又不要達官,只希望一個老老實實,沒有家室,身體健康,能以正式原配夫人之禮待她的男子。」這是王映霞在接受她第二任丈夫,重慶華中航運局經理鍾賢道求婚時說的話。

在兩年的平淡相處中,王映霞逐漸接受了鍾賢道的求婚。只因這男人允諾她,「我懂得怎樣把你已經失去的年華找回來,請你相信我。」時年三十四歲的王映霞雖然蛻卻了少女時代的嬌羞,但天生的美人胚子卻為她增添了更多成熟的風韻,她仍然惹人注目。

於是重慶社交界便盛傳鍾賢道拐了一個大美人的傳言,眾人的意思多有鍾賢道便是那賣油郎獨佔了花魁,既有看熱鬧的也有真為之慶賀的。這場婚禮辦得好不隆重,但凡山城有些名目的人物都一一到場,婚禮禮堂宴請了三日,往來賓客不斷。

婚後,鍾賢道果然實踐了他的承諾,事事都以王映霞為中心無微不至,從來對己苛刻而對王映霞卻捨得一擲千金。他讓王映霞辭去了外交部的工作專事家政,本來便喜歡太太生活的映霞終於又可以安定了下來。「三日入廚房,洗手做羹湯」,也不必再為丈夫不歸或是家中斗米愁煞了紅顏。

過上平凡卻踏實的生活的王映霞雖然也被人傳出過與戴笠過從甚密的傳言,但鍾賢道始終相信妻子,也正是這份彼此的信任和扶持,讓這對夫婦相濡以沫走到了生命的最後。

三十八年的夫妻生活里,無論是最初的富足還是上世紀50年代「三反」運動時的破落,鍾賢道始終如一地對待王映霞,自己不抽煙不喝酒省下錢來不讓王映霞受一點苦。1953年王映霞突然被拘留,起因是她在外交部工作時曾入過國民黨,雖然只是口頭參加,卻還是讓她飽嘗了二十天的拘留生活。

關押期間,鍾賢道竭盡所能地為夫人奔走相告探視送物,讓從未受過牢獄之災的王映霞挺過了這段艱難時期。在真相明了王映霞獲解禁之後,鍾賢道為了給王映霞壓驚,又帶她到蘇杭地區旅遊散心,讓王映霞如同過了第二次蜜月一般。雖然籌備這次旅行讓鍾賢道日子拮据了許久,但他卻一點也不讓王映霞知曉。

用王映霞自己的話來說,「他是個厚道人,正派人。我們共同生活了三十八年,他給了我許多溫暖安慰和幸福。對家庭來說,他實在是一位好丈夫,好父親,好祖父,好外公。」

然而無論是前夫郁達夫還是和她終老的鐘賢道最終都先於她離開了人世,在人們說到那個時代的名媛才女時總是會提到林徽因張愛玲,而漏掉世俗且安於平淡的王映霞。她沒有那麼多的才情,也不偽裝這份才情,她天生麗質卻也不甘隱沒在名士丈夫的淫威下,成為一個舊式婦女。

然而她的自我解放卻註定是無法徹底的,同陸小曼一樣,她並不想成為畫屏上的女神供人瞻仰,她不是才女也不屑於做一個女強人。她要人間煙火要豐足的衣食,要男人孩子組成的茅廬之家。

她是無數普通女性的化身,卻因為她的美麗又嫁給一個有名的男子,人們便硬要她背上一個賢德明妃的牌坊,偏巧她就是不買賬,不要做名士夫人卻做了個賣油郎的婦人,雖受萬人指責卻也樂得甘之如飴。王映霞,她便是這樣活得真實且自在的女子,愛美愛物質也不假裝文藝。最終她既得到了現世的安穩又讓後人記住了她的芳名,比起那些亂世流落的紅顏她實在是幸運太多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紅秀——20世紀東方先鋒女性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紅秀——20世紀東方先鋒女性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十四 王映霞:賣油郎獨佔花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