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重用

第27章 重用

九月的北京,炎熱的夏季已經過了大半,風中已經帶着絲絲涼意。

東暖閣中,朱由檢目光審視着眼前這位大明科技派的代表人物,徐光啟。

眼前的徐光啟是一個黑瘦的小老頭,儘管身上穿着緋紅的官袍,但渾身上下幾乎看不出來當官的威儀來。

滿頭華髮,鬍鬚也已經白了大半,一張老臉黑瘦黑瘦,一雙青筋暴露的雙手,儘管只是看到手背,也能看出並沒有大部分官員那般溫潤細膩,反而十分的粗糙,顯然經常進行勞作。

唯一讓朱由檢感到滿意的是,老頭子雖然年紀不小了,但是眼神卻很是明亮,精神頭也顯得極為飽滿,短時間內還是不用擔心他的身體問題。

畢竟歷史上的徐光啟似乎在崇禎初年便駕鶴西去,他可不想這麼一個人才,自己還沒有大用便即消失在歷史當中。

「來人,給徐愛卿搬張椅子!」

打量徐光啟只是極短時間內完成,朱由檢輕咳一聲,出言吩咐道。

「微臣謝過陛下隆恩!」

看着王承恩親自搬來一張太師椅,大為震驚的徐光啟頓時再次拜倒於地謝恩,這才戰戰兢兢的在椅子上坐了個邊,心中卻是感慨萬千。

一般皇帝召見年歲大一些的大臣,都會給賜座,但向來都只是一個小馬扎或者錦墩而已。

而他的待遇竟然是一把椅子,這種待遇可是直接將大明立國以來九成九的大臣都給比了下去,怎麼能不讓他既感恩於內,又惶恐難安?

「朕招愛卿回朝,是聽聞愛卿在研究一些外番種子,聽說這些種子產量遠高於小麥,水稻。徐愛卿,不知是否真的如此?」

朱由檢揮手招呼徐光啟坐下,並沒有多少客套,直接了當的問道。

「回陛下,確實如此!」

徐光啟聽到皇帝問到這個問題,頓時精神一振,頓時覺得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

「陛下,微臣已經測試過,番薯畝均產八石到十五石上下,馬鈴薯(明時叫法,因其酷似馬鈴鐺而得名)畝產還要稍多於番薯,玉米產量稍差些,畝產五至七石上下,這些外番薯類,都有極佳的抗旱抗寒能力,較之小麥更適合大明如今漸冷的氣候。若是能夠推廣全國,則我大明再無糧患之憂!」

「其中番薯最為得力,不僅其果甘甜爽口,水煮生吃皆可,產量極高。甚至極葉肥大,亦可為人食用,若此物推行全國,大明再不復缺糧之虞了……」

看着滿面紅光,侃侃而談的徐光啟,朱由檢雖然不斷的點頭,但是心中對此人,也是充滿了同情。無他,因為他的一生,實在太過於坎坷了。

徐光啟是大明末年難得的實幹派,但卻仕途極為艱難。年輕時因銳意改革,應試時文章屢屢標新立異,故而屢考不第,蹉跎至四十二歲,這才遇到他的貴人座師焦竑,得到舉人功名。

數年後,又因焦竑簡拔,再次中了進士,開始了他的官宦之路。

不過所謂成也焦竑,敗也焦竑。

他的座師焦竑是當年狂生李贄的弟子,李學又是被被孔孟傳統儒學貫以「異端」,因此被打上異端標籤的徐光啟,在官場上可謂是大受排濟,終其一生,都難為官場主流認可,事事皆遭掣肘。

徐光啟官路極為坎坷,數次起落,卻難以寸進。

官路不順,徐光啟作為實幹家,卻依舊沒有喪氣。他發現萬曆中後期,大明各地天災不斷,有愈演愈烈之勢,民意更因官場黑暗,百姓食不裹腹,各地都有饑民被迫落草。

雖然這些人數量並不多,在地方上也根本翻不出花樣來,但他明白若是放任不管,早晚都會釀成大禍。在得知海外傳來的高產糧食之後,無官一身輕的徐光啟便即全身心投入進其中。

徐光啟通過反覆的實驗和方法改進,終於將番薯種植成功,並總結出了「傳種」、「種候」、「土宜」、「耕治」、「種栽」、「壅節」、「移插」、「剪藤」、「收采」、「製造」、「功用」、「救荒」等一整套做法,稱之為「松江法」,並創造性的想出了現在仍在被廣泛使用的地窖儲藏法。這些方法,不僅使得番薯在上海地區種植成功,並順利的推進到了山東、河北,甚至東北等地。

不過唯一可惜的是,這種高產作物得到了大明官紳商賈的一致抵制,畢竟這種高產作物一旦推行全國,那傳統的糧食價格就會出現跳水般的下跌,在無數人利益受損之下,這種高產作物也只能小範圍內種植,根本無法朝廷大規模的推廣。

雖然一番辛勞無人問津,但徐光啟卻毫不在意,在家之時,除了不斷的改進這些糧食的種植方法外,也因為這些作物,對西方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他與西方傳教士利馬竇合作翻譯了《幾何原本》,更是編纂整理華夏本土的數學文獻,完成了《測量異同》與《勾股義》等書;並寫出了《甘薯疏》《蕪菁疏》《種棉花法》和《代園種竹圖說》等文獻。

萬曆末年間因為建奴崛起,官軍屢戰屢敗,便憤而幾次上書,欲為朝廷重練新軍。雖不斷被人嘲諷,打壓,卻始終毫不動搖。

練軍不成,便即上書願改良官軍武器,想用精良的武器來增加官軍戰力。

這種提議被官場上下譏笑『奇淫巧技』,皇帝方面更是又因萬曆三大征后,國庫極為空虛,根本無人支持於他,種種報負吶喊,卻是杳無回應,令他心灰意冷,再也不提改革事宜。

到萬曆末年,大明的觀象台已年久失修,觀測更加不準,導致曆法與「天度不合」。天子不知天象,百姓農耕節氣與氣候對不上,導致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修改曆法迫在眉睫,但這個苦差事、冷衙門根本無人問津,徐光啟卻再一次振作精神又開始研究天文學。兩年後,徐光啟上疏毛遂自薦,請求重修新曆,這一次再無人與他為難,他的請求終於第一次得到了批准。

這些全部都是朱由檢在浩瀚的奏章中查閱而來,縱觀徐光啟的一生,其實是充滿悲情的,他年過不惑才中進士,半生官場起起落落,很多主張都沒能實施。

他推廣番薯、水稻,活人無數,翻譯《幾何原本》為華夏數學打下基礎,卻沒人重視。他晚年嘔心瀝血編纂的《農政全書》和《崇禎曆書》,自己卻都沒能看到其面市刊印。

他研習西洋火器,希望能造炮保國,而曾被他寄予厚望的炮兵部隊,後來卻成為滿清攻克大明的利器;他後來位至次輔,卻保不住愛徒的性命。

看着容光煥發,滔滔不絕的徐光啟,朱由檢發自內心下定了決心,決不能讓位改革家去坐那冷板凳搞曆法,排除萬難也要將之重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最後一個暴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最後一個暴君
上一章下一章

第27章 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