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我媽媽是下鄉知青

第174章 我媽媽是下鄉知青

另一張便條是寫給李樹榮的。

「淑榮姐,我們走了。雖然一直等到車開來,也沒有見到你的身影,可我們知道其實你在送我們,你在默默地送我們……」

「別難過,淑榮姐,我們會回來看你的,希望你好好保重身體。謝謝這麼多年來你對我們的關照,弟弟妹妹們不會忘記你的。」

「院子裏的劈材你拿回去用吧!廚房裏剩餘的米面你也拿回去吧!還有大家留下了一些衣物被單等,你也拿回去用吧!除劈材外的東西都放在廚房的一個大包袱里了。」

「再見了,淑榮姐!你的弟弟妹妹們於下午4時留言。」

杜江和美花看着這留言互相對視着,很顯然,他們都被感動了。

「這李樹榮一定是和他們相處得不錯的村民。下鄉時間久了,知青會和一些當地社員相處得很好的。我臨離開五道灣的時候,好多東西也都留給了隊里的李會計。這李會計啊,家裏做點好吃的,總不會忘記叫我過去的。」杜江很感慨地說着。」

「是啊,杜江,這留言很感動人的……」

「好啦,親愛的,別感慨啦,吃飯吧!」杜江笑吟吟地召喚著多愁善感的美花。

美花和杜江將那便條原位放好了,兩人來到廚房。廚房的灶台邊,確實放着一個大大的包袱。

兩人打開灶台上鐵鍋的大木鍋蓋,看到了幾個鍋貼餅子和一大碗燉菜。飯菜還沒有涼透。

「這李竹梅其實人很不錯的嘛,打電話通知我們過來了,還想着給我們留了飯菜。很熱情個人,不知道當年怎麼和春花鬧成那樣?」美花念叨著。

「你那妹妹也不是個省油的燈。這事情或許說不上誰對誰錯。兩個人的觀念不一樣。李竹梅是個做事認真,原則性比較強的人。在她看來,春花和馬國慶談戀愛,馬國慶就是違背了組織紀律,是不應該的,因此,她才會向部隊過來調查的人員如實反映情況。」

杜江停頓一下,看一眼美花,接着說道:「而春花呢是個很叛逆的性格,桀驁不馴,我行我素。當然,人也很仗義,因此她才會覺得李竹梅對朋友不夠意思。不過,我倒也很欣賞春花的性格,敢愛敢恨的。」

「行啦,別提她了,一提她我就生氣!一個人走了兩年竟然還不告訴家裏住處,叫大家為她擔憂,她做事情從來就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我不認為她這樣就好。不提她了,吃飯!」美花終止話題。

兩個人走得又累又餓,草草洗洗手,便吃了起來。

正吃得香呢,有人敲門。

美花打開房門,一個三十來歲黑黑瘦瘦的女人領着兩個孩子站在門口。

「哦,你是李樹榮大姐吧,快請進!」

「你認識我?」她用迷惑的眼神打量著美花。

「不,是他們給你留了便條。」美花說着走到桌子跟前將那個便條遞給她。

她一邊看着一邊眼淚撲簌簌地往下掉。美花和杜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便蹲下身來和她的小孩子說話。

兩個小孩都是女孩,一個五六歲的樣子,一個兩三歲的樣子。

「小姑娘,你幾歲了,叫什麼名字?」美花拉住大一點的孩子的手問道。」

「我叫思家,5歲多了,她叫思鄉剛好2歲。」

「思佳、思香,多好聽的名字啊!」美花微笑着讚美。

在美花的印象中,農村的女孩子都叫什麼花啊,梅啊,蘭啊的。

「是家鄉的家和家鄉的鄉。」小姑娘補充著。

美花和杜江一愣:思家、思鄉,思念家鄉?

「我媽媽是下鄉知青,她很想念家鄉。」小姑娘又進一步補充

原來她是結婚了的下鄉知青啊!怪不得她那麼落寞悲傷。可以想像得到她內心的痛苦折磨。

眼看着同伴們一個個陸續都走了,可她卻走不了,她能不着急上火嗎?可按政策規定,在當地結婚了的知青是不可以返城的。

「樹榮大姐,你坐一會吧!」美花扶她坐下,接着說道:

「我是這個青年點的知青李春花的姐姐,那位是我愛人,我們是過來給春花辦手續的,你認識春花嗎?」

「哦,認識,認識的,愛說愛笑的,性格挺開朗的。她現在怎樣?好久沒有她的消息了。」她用衣袖擦一把眼淚,看樣子心情平靜下來一些。

「她還是那樣,沒心沒肺的樣子……樹榮姐,你家住的離這裏遠嗎?我們兩個沒事,一會幫你把東西送過去好嗎?」美花不願意細說春花。

「不用的,一會小孩爸爸收工之後叫他來取吧,他有得是蠻力氣!」她說這話的時候臉上掠過一絲苦笑。

「我們兩個也是下鄉知青,他是68年下鄉的,我是70年的。」美花親熱地介紹著。因為都是知青,自然就拉近了距離,

「我也是68年的,我是高三的。」她也親近起來。

「那我確實應該叫你叫姐姐了,我是初三的。」杜江微笑着說着。

「我們那時候一同下鄉的共有六屆學生,從初一到高三,最小的只有15歲,大的都20多了。」她眯起眼睛在回憶著。彷彿又找回了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自我。

杜江點頭,「是的,一下子從城裏來了這麼多的青年,農村的各個生產大隊生產小隊都有些措手不及了。那時候沒有青年點,都是三三兩兩地被安排在社員家裏住,兩三年以後才有青年點的。」

「可不,我和小孩爸爸就是那麼認識的,我住在他們家裏。」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微微一笑。

接下來她向美花和杜江講了她自己的情況。

她下鄉那年21歲,和另一名女知青同被分配在一戶村民家裏住。這戶人家的兒子和她同歲,是生產隊里的團支部書記。小夥子初中畢業,在村裏算是有文化的人。人很上進,憨厚淳樸,長相也不錯。

在一個屋檐下生活,時間久了,兩人便產生了感情,由於年齡都不小了,熱戀時間不是很久,兩個人便結婚了。婚後夫妻感情很好,他男人對她很好。他們先後生育了三個孩子,老大已經7歲了,在上小學。

「當時下鄉的時候,並不知曉還可以返城,戶口都落到農村了,哪想到啊!」她嘆了一口氣接着說道:

「結婚不久,就開始陸續有知青抽工回城,那心裏的滋味真是沒法訴說。以後每有知青回城,我都會哭一場,一同來的同學早就都返城了,我卻是孩子一個接着一個。我知道,我這輩子是回不去啦,就認命吧!」

「樹榮姐,別難過。我覺得啊,人這輩子,怎麼活都是活。只要能和相愛的人在一起,怎麼生活都覺得幸福,你看你這幾個孩子多可愛啊!姐夫也一定對你很好。對吧?」美花安慰她。

她點點頭,用手拍拍美花的肩,「我們這裏是山區,交通不方便,隊里的效益不好。分值很低,這幾年十分工都是只勾上幾分錢,年終除了能把口糧領回外,分不到什麼工錢。小孩爸爸累死累活地干,家裏還是窮的叮噹響。不僅僅是我們家,家家如此。我娘家的人生我的氣,都不願意過來看我,我想家了,也回不去。庄稼院的日子,雞呀,豬啊,都得喂,家裏離不開啊!」她繼續說着。

「我就把青年點當成了我的娘家,稍有空閑,我便會過來坐坐。他們也把我當親人,青年點斷糧的時候,他們就到我家裏來吃。我和這些小知青相處得非常好,包括春花。現在他們這一走,真是要了我的命,我的心空落落的。」她落寞地說着,聲音有些哽咽。

美花和杜江默默地聽着,對她的同情感油然而生。

其實,如果不是遭遇下鄉,她本可以是另一種人生。高三了,或許就考上了大學。唉!這就是人生啊!人們只能接受時代的選擇,隨着命運而顛簸。

李樹榮起身告辭,美花和杜江堅持將那包東西幫她送回到她的家裏。

他們見到了她的丈夫,是個很憨厚樸實的漢子。在她家裏,她指揮她男人給他們摘自己種的黃瓜西紅柿。還叫他到瓜地里去給他們摘香瓜。看得出來,家裏她說了算。

她家院子很大,靠院門處有一個豬圈,養了兩頭豬。幾隻母雞在院子裏溜達,有的剛下完蛋,在那咯咯噠的直叫喚,小日子過得挺熱鬧的。她的家裏看上去確實貧困,不過,收拾得相對整潔。

「很溫馨的家庭啊,如果不是有知青返城,她應該是感覺很知足幸福的。」回來的路上美花感慨著。

「現在城鄉差別還是很大的,雖然城裏人日子過得也不富裕,但還是比鄉下強啊!在城裏工作,每個月都可以有幾十元的工資收入的。可鄉下不允許搞副業,全靠生產隊勞動掙工分,往往是一年到頭下來,就掙個口糧,掙不來現錢啊!故而,她才會有失落感。如果鄉下比城裏富裕,相信她會很安心地在這裏生活的。」杜江分析了問題的實質。

第二天大清早,美花和杜江便離開了這裏。春花的衣物被褥等物品他們留給了那個老知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風沙吹過胡楊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風沙吹過胡楊林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4章 我媽媽是下鄉知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