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書

關於新書

走到都察院值房,

「爹為何不坐?」嚴成錦看向老爹的雙腳,似乎顫抖得有些厲害。

嚴恪松本來是不害怕的。

可是嚴成錦把衙役遣散,關上值房的門,又把窗戶放下,氣氛頓時就緊張起來。

「你不會想把爹送進去吧?」

嚴成錦見他一臉凝重,就知道老爹以為他要寫彈章,看來不說出來,老爹不會安心。

「兒想整飭兵部,增海上總制。」

大明的水師,本來有總督,但在天順年間被裁撤了。

至今,在江南之地沒有兩廣的總督。

歷來,兵部的重心在河套,設立三邊總制,輕視海上水師,但今後,朝廷的海上活動會愈發頻繁,需像三邊那般,設立總制。

「原來是此事,你記得朝中的慣例吧?只有總督。」

嚴恪松走到茶桌旁坐下,呷了幾口茶水,定定心神。

沿海的衛所散亂,不似九邊,有清晰的編製,一個守將能調動數十個衛所,如臂指使。

「所以,兒要增加總制,爹上疏向新皇請乞。」

這是兵部的事。

讓出一份功勛,也方便今後老爹入閣。

「若是尋常的事,爹還能向新皇上疏,你要新增總制的官職,只怕爹上疏后,也會遭文官抵制。」

九邊要抵禦外患,又遠在邊陲,控兵多無妨。

沿海要設總制,掌控兵力多少,三十萬還是五十萬?

而且,江南是繁華之地,一人握著這麼大的兵權,不怕造反嗎?

「爹所言有理,只是兒已想到,只管上疏即可。」

「……」嚴恪松。

在值房中一直踱來踱去,才在旁邊的書案旁坐下。

「爹試試,成錦啊,你若是變制累了,不妨換個愛好,比如多娶幾房小妾?」嚴恪松嘗試轉移兒子的愛好。

「兒不累,多娶幾房小妾才累呢。」

嚴成錦又在值房中,與老爹反覆推演一二,嚴恪松從都察院出來,已經快要接近午時。

…………

文華殿。

「小嚴大人就是這般跟老嚴大人說的。」葉准朝太上皇弘治躬身。

太上皇弘治眯着眼睛,本想打聽嚴成錦的那個身似長龍的事,沒想到,卻打聽來了這事。

「朝廷設總督,是何時?」

「景泰年間,于謙任兵部尚書,彼時嶺南用兵,于謙請旨設立兩廣總督,還有馬昂,在英宗時任兵部尚書,前往兩廣之地赴任總督。」

總督和總制不同。

如三邊總制掌控的兵力,足有四五十萬兵馬,兩廣總督通常在十餘萬,沒有設總制的先例。

「嚴卿家為何如何注重水師?」太上皇弘治自顧自地的道。

「爺,要不要派人去問問?」

蕭敬小聲的試探一句。

太上皇弘治搖搖頭,他退至後宮不理朝政,此時也不會再站出來,除非……

大明要亡朝。

………

東暖閣,

朱厚照忽然勤政,讓內閣和六部大臣抱着疏奏來見,不限時辰。

李東陽幾人欣喜若狂,各自抱着一摞疏奏來,排隊等候稟報,唯獨嚴成錦手上空空,宛如是來湊數的。

「諸位師傅,就先從兵部嚴師傅開始吧。」

排在最前面的李東陽面色僵硬,好像哪裏不對勁。

嚴恪松不安道:「海上的船艦數量,愈發龐大,東南沿海衛所,一盤散沙,臣請乞增水師總制、總兵和總督,變制與三邊同。」

這番話說得猝不及防,諸公面色愕然。

抬眸看去,卻見朱厚照面色如常,再傻也知道新皇早已知道,命他們來議政,不過是由頭。

李東陽仔細琢磨,「東南沿海的衛所,變制不過幾千人,設這麼多官職做什麼?」

諸公的目光落在嚴恪松身上。

東南沿海的衛所,主要是為了對付倭寇,倭寇通常只有幾百人,故而,衛所的官兵也通常是幾百人。

嚴恪松沉吟片刻,將剛才嚴成錦教他的話,說了出。

「北方瓦剌和韃靼,已盡歸大明,當將九邊的大軍,遷移東南沿海。」

九邊的士卒,足足有上百萬人。

可如今韃靼和瓦剌的王朝被瓦解,虜人分到了草原,建立律法,家家戶戶以牧羊為生。

已經沒有百萬軍隊戍守的必要。

「嚴大人所言有理,有京師三十萬大軍在京城,反倒是東南沿海,約來越多商船和海盜出沒,需大軍穩定局勢。」

一旦安定,江南自然而言就會發展。

謝遷看向朱厚照,這是硬生生把邊軍,變成水師。

剛要說話,卻見謝丕道:「臣附議。」

…………

京城,長安街道。

劉瑾和錢寧騎着馬,駐足在街道的岔路口,左右張望,有些猶豫不決。

「劉哥,這回咱們先見誰?」

「咱也不知道,若王守仁在京城,還能向他請教。」

劉瑾左右看看,遲遲不能下定決心。

上一次,他就是先見了嚴成錦,以至於被派去黃金州,若是先見新皇,求得寵幸,說不定就不必出海了。

半個時辰過去,一頂轎子從長安東街走來,轎簾微微撩起。

「劉瑾!」

劉瑾轉頭看見了高鳳,臉上圓潤了許多,似乎在京城過得不錯,看戴的官帽,還沒升掌印太監。

「高公公去哪兒?」

「奉命去朝天宮給張太后祈福,你要進公見新皇,別怪咱沒提醒你,谷公公還在宮裏。」高鳳如他鄉遇故知,有些親切。

谷大用還活着?

劉瑾眸中光芒閃爍,忽然有了主意,看向旁邊的錢寧,「去建昌伯府送信。」

上次沒毒死谷大用,這次見新皇,只怕不容易了。

還是要先見嚴大人,在那之前,需帶點禮物。

一刻鐘后,建昌伯府。

「這真是哥給我的信?」張延齡有些狐疑,看向劉瑾,「交出全部宅邸和田地,換取黃金州的封地?」

劉瑾道:「建昌伯看眼字跡,不就知道了嗎?」

「我不認得字跡,你等等,我要進宮問問阿姊,她認得。」

劉瑾有些愣住了,這傢伙一遇到銀子,就變得精明起來。

「建昌伯若不信,便將信還給奴婢。」

「不成,若是哥說要賣,身為弟弟,定是要幫他賣的,你隨我進宮,去見張太后。」張延齡鑽進轎子。

「……」錢寧看向劉瑾。

劉瑾卻面色如常,道:「走吧,進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從慎重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從慎重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新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