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第2章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兒子是用來延續翁家的香火和養老的,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老理就是這麼說的。所以,想讓令狐素琴的腦子裏面有男女平等的思想是不現實的——事實是,大部分家庭都存在重男輕女的問題。

翁立仁出生的時候,三個女兒相繼長大了,父母要賺錢養家,照顧弟弟的任務自然要落在三個姐姐的肩膀上了。

三個姐姐不但要照顧弟弟,還要承擔起所有家務,這對家庭確實是一件好事,但對三個弟弟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所有家務都讓三個姐姐做,三個弟弟整天養尊處優,這肯定不是一件好事情,關鍵是翁家只是一個靠汗水討生活的普通人家。

翁長峰想讓兒子分擔一些家務,比如到煤球廠買煤球、煤基,到糧店買米,挑水,上山砍柴,劈柴,但令狐素琴堅決不同意——她就是要讓自己的兒子和冉蘭芝的兒子不一樣,自己兒子的命就是要比冉蘭芝的兒子貴重。

普通人家的孩子長大以後,是要自己養活自己的,想養活自己,就要有生存的本事和生活的能力吧!一個沒有生存本領和生活能力的人只能等死,要麼就是去做寄生蟲。

如果出生在有錢人家,孩子養尊處優,問題確實不大,可要是在普通人家,以後會怎麼樣,應該是可以預見的。

令狐素琴沒有、也不可能想這麼遠,但作為父親的翁長峰很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他也曾不止一次和老婆交流、溝通過。

但令狐素琴總是把男人的話當作耳旁風。

令狐素琴認死理,腦子不知道轉彎:做父母的不就是要對孩子好一點嗎!自己的兒子,自己不心疼誰心疼呢?沒有兒子的時候想兒子,現在有了兒子,反而輕賤起來,這是令狐素琴時常掛在嘴上的幾句話。自己的兒子自己心疼,誰也不能說什麼。

夫妻倆在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翁長峰早就領教了老婆的性格,自從兩個人結為夫妻以後,令狐素琴一直處於強勢,而且非常任性。

當然,令狐素琴強勢、任性的性格也是翁長峰慣出來的,翁長峰忠厚老實、生性懦弱,一輩子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能忍則忍,不能忍的也要忍」的信條,在翁長峰的忍讓中,本就任性、虛榮的令狐素琴越發的任性和虛榮。

不過,令狐素琴的任性也是有資本的,人家不是生了三個兒子嗎?一想到老婆為翁家作出的貢獻,翁長峰就退縮了——隨她去吧!

翁長森和冉蘭芝夫妻倆倒是很淡定,他們的四個兒子只有一把銀鎖,老大戴過老二戴,老二戴過老三戴,老三戴過老四戴。

看到翁立仁脖子上的金鎖以後,冉蘭芝乾脆把小兒子翁立德掛在脖子上的銀鎖收起來了——那把銀鎖,翁立德只戴了一年多,照例是要戴三年的。

嫂子令狐素琴生第一個兒子的時候,翁長森和冉蘭芝已經有四個兒子了。

翁長森和冉蘭芝夫妻倆用低調來應對令狐素琴的攀比和虛榮。筆者之所以說令狐素琴的虛榮心強,是因為翁長峰和弟弟翁長森一樣一向低調做人。平時,翁長峰對弟弟一家人非常照顧——當然都是瞞着令狐素琴的。

翁長森和冉蘭芝看在哥哥的面子,沒有和嫂子計較,也處處帶着小心,做什麼事情都不張揚。

可翁長峰的心裏一直有隱憂。

三個女兒遲早要嫁人,她們是不可能照顧弟弟一輩子的。

老兩口也不可能跟三個兒子過一輩子。

養尊處優的生活會使三個兒子生出很多缺點來的。翁長峰擔心的就是這個。

古語有「慣子如殺子」,「慣子不孝」的說法,讀過幾年私塾的翁長峰何嘗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呢?他自己和弟弟翁長森就是鮮活的例子。家庭的興衰早在他的心裏面掛起了一面鏡子。

翁家祖上是地主,到爺爺輩上遇到土地改革,所有土地都分給了佃戶,因為這個原因,解放以後,他家才被劃為富農。

翁家的成分是富農,實際上,解放以後,翁家和所有農民一樣無半寸屬於自己的土地。加上父母過世的早,兄弟倆很早就跟着叔叔嬸嬸過日子。所以,他和弟弟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下地幹活,自食其力了。

後來,為了謀生,兄弟倆先後跑到京西來討生活。如果父母和叔叔嬸嬸繼續讓他們過那種四體不勤、養尊處優的生活,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自從翁長峰的大女兒翁雪蓮衛校畢業分到醫院當護士以後,翁長峰家的日子日漸好轉。除多了一份收入,翁家出了一個中專生,翁雪蓮還分在一家大醫院——京西市第一人民醫院工作,這在槐樹街一度傳為美談,引來多少人的羨慕。

這讓令狐素琴一度失衡的心理多少得到了一些慰藉——這比那三把掛在兒子脖子上的金鎖要實在許多。一個中專生要強過幾個帶把的崽。

一想起這些來,令狐素琴就會喜不自勝,心花怒放。

更讓人羨慕的是翁雪蓮出眾的長相:一頭烏黑髮亮的及腰長辮;一張白裏透紅的白果臉,更特別的是她那修長勻稱的,還有點豐滿的身材。

翁雪蓮不但長得漂亮,性格也活潑開朗純靜,工作不久就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照片還上了醫院的宣傳櫥窗。領導和同事都很喜歡她。在一些科室,還沒有談對象的男醫生已經將目光聚焦到了翁雪蓮的身上。

翁雪蓮長到十五歲的時候,就有小市街的人家托媒人上門提親了。令狐素琴覺得女兒應該嫁一個很體面、條件很好的人家,故以女兒年齡尚小為由婉言謝絕了。

考上衛校以後,特別是翁雪蓮分到醫院工作以後,上門提親的人就更多了。雖然女兒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但令狐素琴並不着急。

令狐素琴在翁雪蓮的身上花了不少心血,從望娣能走路開始,令狐素琴把望娣當公主一樣養,衣服每年都要做幾套新的,而且都要找有名的裁縫做。

令狐素琴花在女兒身上的心血沒有白費,她從槐樹街——包括小市街人的舌頭尖上贏得無數讚譽。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自己花這麼多心血培養的女兒,轉眼就要送給別人當老婆,令狐素琴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所以,令狐素琴想留女兒在自己身邊多呆幾年,望娣的下面不是還有這麼多弟弟妹妹嗎,至少要為家裏做點貢獻再嫁人吧!

俗話說得好:兒大不由娘,工作之前,女兒翁雪蓮是一個乖乖女,唯父母之命是聽,到醫院工作以後,環境變了,接觸的人多了,見的事情也多了,翁雪蓮的思想逐漸活泛起來,性格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小鳥在沒有長大之前,依賴的是巢和母親的翅膀,長大以後,嚮往的肯定是天空和更大的山林。

一次,令狐素琴到城裏買東西,中午到醫院看望女兒。

就是這次的醫院之行,令狐素琴從女兒同事的口中得知,女兒談對象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這件事情引起了令狐素琴的高度重視——關於女兒的婚姻,令狐素琴在心裏不止一次設想過很多種可能。

做母親的憂心女兒的終身大事,這也是人之常情。

翁雪蓮是令狐素琴生的第一個孩子,雖然不是一個男孩——令狐素琴期待的是一個男孩,女孩子養的再好,遲早是要嫁人的,能傳宗接代的是男孩,這是很多父母的真實想法。

這種想法多少受了傳統觀念的影響,這從夫妻倆給三個女兒起的小名就能看出來,從「望娣」到「招娣」,再到「引娣」,對兒子的渴望不斷升級。

這裏面還有一個背景要交代一下:大概是老天爺有意捉弄令狐素琴,翁長森和冉蘭芝先生了四個兒子,後生了三個女兒,令狐素琴先生了三個女兒,後生了三個兒子。

在生兒子前幾年,令狐素琴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伴隨着孩子的出生,令狐素琴心理上的壓力越來越大。這麼說吧!冉蘭芝每生一個帶把的崽,都是對令狐素琴一次精神、心靈上的折磨和打擊。直到令狐素琴生出第一個兒子,心情才稍微好一些。

令狐素琴希望這個女兒能幫他們望來一串帶把子的崽。所以,令狐素琴在望娣的身上傾注了很多心血,小時候給她做漂亮的衣服,讀到初中的時候,就開始買時髦的衣服給她穿;親自給女梳辮子,買頭飾,辮子梳得還和別的女孩子不一樣,令狐素琴還捨得買貴一點的胭脂和雪花膏給女兒用。

俗話說的好,孩子怎麼養就怎麼長,在母親令狐素琴的捯飭下,翁雪蓮不但長得漂亮,還有點洋氣。總之,如果把翁雪蓮放在女孩堆里,你一眼就能找出她來。

女兒出落得如花似玉,在終身大事上,令狐素琴可不敢大意。投資是要講究回報的,父母在女兒身上所花費的心血也是一種投資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翁家的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翁家的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