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暗中觀戰

第8章 暗中觀戰

諸葛珪之所以教諸葛亮學習射箭,倒不是希望他將來成為擅長彎弓射箭的武夫,而是出於對周禮的遵循。

周朝擁有八百年的天下,周朝的官學要求學生掌握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學習六藝,也是大成至聖孔子對弟子們的基本要求。

孔明三歲隨母親學習彈琴,那是掌握樂,然後跟從父親學習基本禮節,這是掌握禮,又隨父親學習兵法和射箭,這是掌握射和書。

諸葛亮在9歲以前,基本掌握了周禮和儒家所規定的六藝。

他在學會射箭以後,心裏就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想法,這種想法就是他想觀察當今亂世的戰爭狀況。

一日,他遇到比他大7歲的兄長諸葛瑾,就向他和盤托出了自己的這種想法。

諸葛瑾聽了連連搖頭,說:「不行,不行,我們這麼小,要長途跋涉到外地去偷看打仗,父親害怕我們遇到危險,決不會同意我們出遠門。」

諸葛家請了一位老僕人韋小寶。

諸葛亮說:「我們叫韋老趕馬車,悄悄帶着我們出城,看打仗只看一會兒,看看打仗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不告訴父親。」

諸葛瑾說:「我們出門,總得向父親打招呼呀?你怎麼對父親開口?」

諸葛亮用《孫子兵法》上的話回答兄長:「兵者,詭道也。我們向父親撒謊一次,就一次,難道不行嗎?」

諸葛瑾拗不過弟弟孔明,就只好答應了。

可是,就在兄弟倆為出行做準備時,父親諸葛珪還是知道了此事,奇怪的是他認可了諸葛亮的想法。

諸葛珪對諸葛亮說:「我以前教你不要紙上談兵,你已學過《孫子兵法》、《吳子兵法》、《三略》等等兵書,應該結合實地打仗,參悟兵書的內容,我支持你出門觀戰。你可能遇到危險,我可以派我的副將帶幾人保護你。」

就這樣,諸葛瑾和諸葛亮坐着一輛馬車,由老僕韋小寶趕車,向琅琊城外出發了。

在諸葛兄弟的馬車后,跟着另一輛馬車,諸葛珪的副將夏侯恩帶着幾名將士,就坐在這輛馬車上,尾隨着兄弟倆,寸步不離地保護他們。

兩輛馬車平治了一天,到了隴西城的邊界,聽說隴西城不安定,戰端的跡象初露,一行人在城外找了一家客棧住了下來。

諸葛亮和諸葛瑾住在同一間客房裏,分睡在不同的床上,夏侯恩和他手下的將士睡在隔壁客房裏。

午夜時分,隴西城裏,金鼓齊鳴,喊聲大舉,如天搖地動,如山崩岳摧。

諸葛兄弟被驚醒了,一聽漫天遍地的殺喊聲,就知道隴西城裏峰火已起,戰端初開,兩人披衣下床,其他人也被驚起。

於是,夏侯恩帶着將士們,保護諸葛瑾和諸葛亮爬上距離隴西城不遠的一座小山,觀看戰煙四起的隴西城。

城裏火光衝天,每一角落都似乎閃耀着火光,烈火熊熊,焚燒着城內的兵馬。

諸葛亮想起《孫子兵法·火攻篇》上的記載:凡火攻有五:燒人馬,燒糧草,燒輜重,燒倉庫,燒糧道。現在,城裏燃起大火,這是一方定下火攻之計,這把大火將燒掉一切。

他再仔細觀察,只見無數騎兵在火光中閃現,一支支火箭破空而飛,照亮黑夜,隴西城已淪為一片火海。

原來,這是一隊騎兵攻城,而鎮守隴西城的守軍從城內撤出,留下幾人在城內放火,迎接敵軍進入一座巨大的火葬場。

攻入城內的敵軍萬萬沒想到,他們進入的是一座無人守護的空城,自陷火海,亂作一團。

從城內撤出的守軍向城內飛射火箭,敵軍倉皇亂撞,潰不成軍,戰馬馱著不由自主的主人狂奔亂竄。

忽然,站在山頂的諸葛亮看見,一位佩劍的將軍站在隴西城的城樓上,張皇四顧。

此人頭戴紫金冠,身披獸面吞的連環鎧甲,外罩黑袍,腰系勒甲獅蠻帶,手執上方寶劍。

孔明從火箭的光亮中遙望着他,在心裏說:「此人大概是敵軍首領?也許看出西門方向比較暗淡,那裏沒有火,適合突圍。」

嗖,一支火箭從這位首領面前劃過,映亮了他的面容,他一舉上方寶劍,對着城樓下的將士傳令:「西門方向暗淡無光,說明那裏沒有放火,眾將聽令,朝西門撤退。」

頓時,聞令的敵軍將士們,向西門方向打馬狂奔。

不久,幾萬的敵方騎兵衝到了西門,西邊的城門緊閉,敵軍陷入黑暗之中,前方無比寂靜,只有戰馬鐵蹄踐踏地面的震動聲。

正當敵軍準備打開城門逃出去之際,嗖嗖,幾支火箭射來,戰馬的嘶鳴聲響起,轟隆,接近西門的地面塌陷,地面成了巨坑,數萬人馬一齊向巨坑裏墜落。

後面狂奔的騎兵來不及收韁,也隨着戰馬沖入巨坑,

「中計了,中計了,吾等中計了。」後面沒有落入巨坑的敵軍暴吼著。

但最後面的敵軍不明真相,仍打馬狂奔而來,不斷陷入巨坑中,當許多人明白中計了,便停止前進,向後狂退,又與衝上來的騎兵撞在一起,撞得人仰馬翻,整支敵軍隊伍亂作一團。

終於,停止前進的敵軍調轉馬頭,撤離原以為空虛的西門,豈料,還沒有撤出幾步,黑暗中出現了絆馬繩,敵軍再度人仰馬翻,緊接着,無數火箭,劃破夜幕而來,射向無數血肉之軀。

中箭者四濺鮮血,一聲聲慘叫,直衝雲霄,傳揚到百里之外。

數萬敵軍死傷一大半,剩餘的一小半人馬如無頭蒼蠅亂撞。

敵軍首領大聲說:「北部城門應該空虛,諸位兄弟,往北城門出發,逃出這鬼城。」

轟轟隆隆,攻城而中計的騎兵只好向北城門逃竄,終於在北城門聚集了。

敵軍首領見城門緊閉,便大喊:「打開城門,一齊衝出去。」

誰知,敵軍再次中計了,城門一開,原本從城內撤出的守軍一哄殺出,以多擊寡,耀武揚威地大喊:「殺,殺,殺……」

喊殺聲起,兩軍混戰一團,金戈長槍,鏗鏘衝殺,梟雄鐵馬,怒吼長嘶,一支支火箭,射入肉體,一蓬蓬火焰,燃燒鮮血,一聲聲慘嚎,此起彼伏。

這就是諸葛亮在童年時親眼目睹的無比慘烈的戰爭。

兩軍混戰不久,東邊天際,泛起了一縷縷晨曦,霞光照亮隴西城,時間竟到了破曉時分。

隴西城裏,城外,屍積成山,血流成河。

在這場戰爭中,一方攻城,另一方守城,在諸葛亮看來,誰勝誰負,已不重要了,他無須關心,他所認知的是戰爭殘酷,人類必須消滅戰爭。

然而,敵人侵略你,你不反攻敵人,又如何能消滅戰爭?如此看來,戰爭是消滅戰爭的手段。

這是人類的無奈。

天亮的時候,諸葛亮和他的兄長,在夏侯恩等一幫將士的保護下,從山上走下來,坐上馬車,平治了一整天,於黃昏時分,回到琅琊郡的家中,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從這次暗中觀戰中,他收穫一種情感,那就是他既痛恨戰爭,卻又覺得不得不適應戰爭;同時,他收穫了許多智慧,即看到了兵書上的計謀在實戰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就這一戰而言,有火攻之計,有透敵之計,有挖坑之計,有使用絆馬繩之計等等,這使他加深了對兵法的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軍神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軍神
上一章下一章

第8章 暗中觀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