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問月守孝路遇險 正陽驪山得祥寶

第三十回 問月守孝路遇險 正陽驪山得祥寶

話說上官問月,自雪上官氏冤屈,移父母之骸骨,葬之驪山,自居驪山守墳,行百日之孝。

百日期滿,上官問月墳前拜別,泣曰:「不孝女問月,未有奉茶進飯之禮,不能執手扶右之儀,乃兒之罪也,來生再投膝下,以報雙親恩情,全今世之憾矣。

孩兒謹記雙親之志,為畢生所向。今日去矣,他日復來望之。」

上官問月悲泣之,侍女扶之,上輦車,韓聰率百餘名士卒,護其左右,行往長安。

明月寒霜灑珍珠,秋夜蕭疏溪水聲。

山路崎嶇多險境,林間無日落風塵。

且說郜國公主,前時上官問月所欺,久難釋懷,怨恨積深,常吐心血,寢不安席,食不甘味。

命張先日夜探,上官問月行蹤,恨不能飲其血,食其肉,又心忌正陽,不敢京城行兇。

得知上官問月,驪山進孝,大喜,使張先攜死士二百人,路途埋伏,欲殺之。

韓聰護車駕行之一處窪地,突聞路兩側,草木沙沙響,自林中躍出,二百餘黑衣蒙面人,包圍韓聰人馬。

張先蒙臉,手握利劍,率大刀手,直取上官問月,死士訓練有素,見人便砍,不畏生死,兇狠毒辣,非士卒所能敵矣。

韓聰命士卒,護上官問月,抽佩刀來迎張先,叫曰:「汝等何人!膽敢,來犯明月公主。」

張先不答話,舉劍砍落,面門而下,韓聰抬刀上擋,張先無坐騎,一躍而起,身落輦車之上,一腳踢飛車夫,來掀車簾,士卒來拒,皆砍到在地。

韓總欲來救,乃二三十死士纏鬥,不能脫身,上官問月下輦車驚走。

張先追之,士卒舉刃截其路,死命護之。

二三死士追至甚近,韓聰砍到五六人,脫身來救上官問月,砍到近身二三人,賊眾復圍韓聰交戰,士卒死上多半。

張先一躍,落上官問月身側,一劍砍倒侍女,復舉劍砍上官問月,上官問月懼,哎呀一聲驚叫,隨其聲,噔一聲,輕響弓弦聲。

張先聞聲觀之,箭已至胸前,張先忙側身避之,未及箭穿右肩而出,手中劍落地,張先左手捂右肩,抬頭視射箭之人,見一人騎馬,立前高丘之上,俯視也。

射箭者正陽是也,坐龍駒,手握弓,右手自後背又取一箭。

張先見之,識得正陽,如見閻王,肝膽決裂,躍入樹林逃匿而去,不見蹤跡。

黑衣人多數逃散而去,未能去者,飲葯而死。

此乃正陽陪王氏游驪山,至山腳下,聞前有喊殺聲,停車駕,使程虎、段風烈守護,單騎上前來觀之,正遇上官問月有危,相隔甚遠,故取箭射之。

上官問月披孝素服不便行禮,謝曰:「問月他日在拜,殿下救命之恩。」

韓聰行禮曰:「多謝殿下相救也。」

正陽曰:「此乃舉手之勞,常人見之,亦施援手,公主,韓將軍不必掛懷也。」

上官問月復曰:「問月身有素服,不便與皇後娘娘相見,待換衣進宮請罪也。」

正陽之,招車駕前行,上官問月退立一側,讓過王氏車駕,復上輦車歸長安。

詩曰:

積善者風為之舞,有德者天佑其佐。

聚黑雲江燕欲墜,傾暴雨河水重逢。

夫蓮花冰清之美,惟紅梅玉潔之麗。

佩幽蘭忠貞之節,披綠竹不渝之操。

驪山腳下,正陽救上官問月,復前行入驪山,扶王氏下輦,山內行走,兵將隨之。

王氏觀景,驪山花萼盛開,煙幕繚繞,雲霞滿天,翠綠蒼鬱,聞有野獸嚎叫之聲,回蕩山崗。

詩曰:

周亡漢興匹夫走,天下歸心君逐鹿。

蛛網蝶影雲紛擾,青松白鷺志氣高。

褒姒多愁笑諸侯,幽厲匿奔避驪山。

八百江山東流去,青史成敗論英雄。

王氏謂正陽曰:「驪山之美異於龍鳳山,各有其風矣。」

正陽曰:「龍鳳山位出獨特,吸三國之靈氣,故龍鳳藏之。」

王氏復曰:「正兒,路遇何事也?」

正陽回之,曰:「明月公主節效雙親,歸途中,有黑衣人截道,欲害公主,孩兒射傷其人,救之。」

王氏嘆曰:「月兒自幼父母雙亡,有韓老養大,別無親人,甚是孤苦,吾所痛心也。正兒觀月兒如何?」

正陽曰:「公主花容月貌、文才絕倫、世間少有。」

王氏曰:「吾意欲月兒許汝,汝可願意。」

正陽辭之,行禮曰:「孩兒已有賢妻,豈敢妄思,孩兒不敢受也。」

王氏曰:「王侯將相三妻四妾常禮耳。」

言未畢,樹木震響,突見自林中跳出,一隻花斑虎,又緊隨其後,躍出一少年,腰挎短斧,身披獸皮。

肩扛鐵扁擔,截老虎去路,老虎張牙舞,爪沖向少年,少年棄扁擔,老虎躍落,少年側身讓之,伸雙手一把抓,老虎尾巴、哼一聲使力,摔老虎大樹上。

諸人觀少年英勇力大,無不驚嘆。此少年名曰裴祥寶年緊十五,因祖上得罪於宦官,故避禍同老母隱居山中,獵虎為生。

裴祥寶摔二下,死了老虎,不聞諸人,拿起扁鐵樹,扛虎便走。

正陽叫曰:「小兄弟,且慢。」

裴祥寶聞聲迴轉曰:「何事?」

正陽近前曰:「小兄弟,尊姓大名如何稱之,居何處?」

裴祥寶曰:「吾名裴祥寶,居住此山也。」

正陽復問曰:「父母在乎?」

裴祥寶曰:「母親在也。」

正陽曰:「小兄弟待往見之,吾有言語請教。」

裴祥寶曰:「吾帶汝往,見於不見母親之意,吾不能左右也。」

正陽見少年淳樸,喜曰:「善。」

遂裴祥寶引正陽、王氏諸人,往茅屋行之。王氏觀正陽面露喜色,謂曰:「正兒,何事這般喜悅。」

正陽曰:「南征之事,吾心病了去也。」

王氏聞言,面熱不語。

正陽復曰:「孩兒觀此少年,有大將之風,雖有些遲鈍、然胸懷坦蕩,目無邪光,氣力超群,若得此人,日後必成國家棟樑。」

王氏曰:「真乃社稷之福。」

異林秀木紫芍藥,青竹雲夢飄霓裳。

路數道非拂荊扉,京洛春衣度江淮。

裴祥寶領諸人前行,過了兩個山頭,至一所茅屋,院門巨石掩之。

裴祥寶謂正陽曰:「於此等候,吾入內告之。」

正陽曰:「小兄弟,言於老人家,唐朝王皇后欲見也。」

裴祥寶搬走石頭入院,至茅屋門外,老虎輕放一側,躬身輕聲曰:「母親,孩兒歸矣。」

自屋內聞裴老夫人之命,曰:「兒入來。」

裴氏坐木榻之上,裴祥寶推門而入,跪於廳中。

裴氏曰:「祥寶,今日狩獵如何?」

裴祥寶曰:「孩兒捕得一虎,來時遇路人,自言唐朝王皇后,欲求見母親。」

裴氏聞言驚曰:「人何在?」

祥寶曰:「院門外候之。」

裴氏曰:「愚子,速扶吾出院,見來人。」

裴祥寶起,扶裴氏走出茅屋,觀王氏之眾,知其言非虛,忙上前跪拜,命其子跪拜於後,曰:「民婦拜見皇後娘娘,逆子不知禮數,慢待皇後娘娘,死罪也,望娘娘贖罪矣。」

王氏上前扶起老夫人,曰:「老婦人速請起,莫勞尊體。祥寶起身立裴氏之後,正陽上前行禮,曰:「正陽見過老夫人。」

裴氏曰:「民婦不敢,將軍請起。」

正陽立側。

王氏曰:「深山遇夫人此乃有緣矣。吾瀏覽山色,未進食也,以夫人,席地而飲,慢議之,夫人之意何如?」

裴氏曰:「老朽草芥之民,豈敢放肆也。」

王氏命侍官鋪竹席,擺酒菜,再三勸請,裴氏就席,遂裴氏從之,同王氏夾桌而飲。

王氏曰:「宮外深山之中,夫人不必拘禮,今見夫人王氏之幸也馬,請。」

二人舉杯共飲。

王氏復曰:「今日見此子,山間擒猛虎,可為英雄也,今年紀幾何?可曾學武否?」

裴氏曰:「今十五歲,自幼隨老身山中生活,未曾學文武之藝,生性耿直愚昧,待老身入土,此子何生?老身甚憂矣。」

王氏笑曰:「婦人多慮矣,雖志鈍,心無邪,有萬夫不敵之勇,可謂將才也。」

裴氏曰:「老身斗膽問娘娘,身後少將何人也?」

王氏曰:「我義子,正陽也,若非正兒,今日王氏,無見老夫人也。」

裴氏曰:「殿下有龍鳳之相,他人不能及矣。」

王氏笑曰:「本宮此來,欲請老夫人母子,入京也。婦人可住宮中,此子亦可建功立業,光輝耀祖,豈不善美。」

裴氏喜,回命其子曰:「祥寶速,跪拜皇後娘娘。」

裴祥寶依命拜王氏。

裴氏曰:「祥寶今後聽皇後娘娘之言,娘娘所說如同阿母之命,不得有違,牢記於心,若有違非吾子也。」

裴祥寶曰:「孩兒熟記於心也。」

裴氏飲三杯水酒,曰:「老身無愧裴氏也,」

言畢長笑倒下,氣息全無,魂歸九泉也矣。

裴祥寶忙上前抱裴氏慟哭,其聲如狼嚎虎嘯。

王氏一聲長嘆,曰:「吾王氏真乃災星也,所到之處,忠賢義士,無不害命耳。」

正陽亦心壞,自責不已。

遂厚葬裴氏,攜裴祥寶回長安。

生擒山中花斑虎,奔走霹靂引雷電。

喬松慕影兩班立,蘭花含笑截道迎。

且說張先逃入公主府,見郜國公主言,遇正陽,事不成。

郜國公主咬牙切齒,青瓷杯摔碎於棠下,大叫曰:「上官問月,容汝多活幾日耳,不誅汝,我死不合眼也。」

遂候正陽南征,而待之。

正陽,喜得裴祥寶,密授其武藝。

又使徐美祖言唐王,許拜將南征。君臣無不歡喜,遂令徐美祖帶人至,翠華山造金台,台高三丈三尺,有三層。

第一層使二十五名士卒身飾五行服,手持五行旗,依次五行方位而立。

第二層三百六十五名士卒,身披大紅炮,手持大紅旗,圍金台三百六十五日,方位而立。

第三層四方立四時之旗,依陰陽八卦之理而建,台中央落白虎案,點香祭天。兩側士卒手持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戈、鎲、棍、棒、矛、耙十八種兵器立之。

四十九日台成,三日黃道吉日,唐王親請正陽下馬,登台。徐美祖引正陽,走上三層台,至白虎案,點香祭拜天地,三界之神。

有百鳥聚台前,翔舞合鳴,久久而散。

君臣無不驚異之,徐美祖讀祭文。

文曰:

大唐貞元二十年,孟春丁卯,上朔丙子,唐王李誦昭告天帝,厚土神祗日;嗚呼!天憐萬民,地滋萬物,今四夷叛亂,擄掠州府,江南百姓,流亡山谷,采草根、木葉、菱芡而食之,所在皆盡,死者蔽野。

富室無食,皆鳥面鵠形,衣羅綺,懷金玉,俯伏床帷,待命聽終。

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嫣,危機社稷,降災於天下百姓,為此聘請正陽拜為大將軍,助我大唐掃清四夷,安保社稷,解救天下黎民於,水火之苦,神其鑒茲。

唐王攜御侍官至金台,取白毛、虎符、令旗、令劍、遞之,正陽躬身而受,雙手高捧過眉。

曰:「託大唐紅福,眾神之令,早日平亂,天下太平矣。」

正陽使白毛、虎符祭香案,揮舞令旗,手持令劍,劍指牛斗,跨步而立之。

炮聲連響,台下數萬士卒,手握長槍,跺腳之三,士氣衝天。

詩曰:

災星出世社稷搖,流血漂櫓百姓苦。

天降祥瑞應命將,百鳥朝聖成其名。

勒令三軍威風然,士卒吶喊銳氣盛。

一軍之力賦予將,王師勝負德之民。

演武廳,白虎殿,正陽聚眾將議國事,曰:「明日大軍南征也,何人留守長安,諸兄弟有何見解?」

秦極曰:「今東有遼國,北有突厥,內有郜國,窺伺國隙。

元帥六師之精兵南征,太子治國,短玉用兵,非郜國之敵也。

興兵遠攻,時日長短未料,恐郜國篡其主,須留可用之人,以備不測之禍。不然無異解衣包火,張羅捕虎,雖留兵守之,足為反賊之資耳。」

正陽笑曰:「大哥料之深矣!」

程虎曰:「南唐雖三關之地,非輕敵也。再者聞大軍南征,恐遼兵復至矣。」

徐美祖曰:「唐王養虎為患,乃魏徵所論,秦二世偏信趙高,以成望夷之禍;梁武帝偏信硃異,以取台城之辱;隨煬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閣之變,此致為也。元帥非有,清內患,拒外敵之策不可。」

正陽然之,使秦極入潼關拒外敵。

羅玉留守校場,助太子李純行之,守京城。自帥大軍征南唐。

遂諸將歸而備之。

正陽入後院,裴祥寶揮舞扁鐵樹練武,招數已熟練也,正陽叫至身側,曰:「小寶,武之成者,隨心而動,不可拘限於招數也,皆以制敵為上也。」

裴祥寶曰:「祥寶謹記,兄長教誨。」

正陽復曰:「吾明日南征,小寶自今日起,待吾看守宮門,無母親傳招,任何人不可入內,逆者除之」

裴祥寶曰:「祥寶勞記之。」

遂正陽攜祥寶來昭陽宮。

使裴祥寶飾士卒服,守昭陽宮,門側立之。復謂侍官入報,求見王氏。

正是:

畫堂飛燕三兩隻,春江月夜聞笛聲。

東風無力梅花香,楚客越女兩岸愁。

畢竟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室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唐室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回 問月守孝路遇險 正陽驪山得祥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