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生活浪潮

第495章 生活浪潮

告別他人和自己,走在更熟悉的路上,從此回到了世界——

翻開黃跡斑駁的筆記本,裡面是爺爺的日記,是他死前寫下的最後一行,說是日記,其實愛寫就寫,不是每天都記下,但都是短短的片言片語。今天在花繁葉盛的小石路又翻開了它,放在漸冷的懷裡,帶上一生的風雨和愛意,帶著經常進入夢鄉的神態撒手離去。

這場生死橫跨了二十七年,爺爺也在這裡死去,當年的舊屋早就成為過去,然而二十七年來奶奶一直在呼應著那些日子,有時傷心有時高興,也有過哭的時候,生命是頑強的不代表它不脆弱,僅僅是你無法迴避。

爺爺是個詩人,也是個努力經營的人,當時網路世界已經比較發達,他在網路期刊上發表過不少詩,正當紙質刊物已經漸漸衰落的年份,網路信息突爆,也是有待轉折的年代,跟之前缺少發表平台的年代不同,在那個年代發表平台之大是之前難以想象的,所有東西都明明白白擺在檯面上,當然也就沒有借口可尋,所以大家只能變得更亦裸裸,當然也只是那個時代的亦裸,早蒙上一層歷史的灰塵了。網路成了一個不顧一切爭奪名氣和存在感的平台,是一個大家有幸勝利的年代,也是各自選擇了倖存的年代。

按現在最流行的說法是一個舊數字化時代,有些混亂,進入新數字化時代還要等到二十年代初,爺爺和奶奶是在舊數字化時代結合的。

他倆相識在最困難的時候,用最少的生活資源開啟了最幸福的門,可以用爺爺的說法:這些日子什麼都沒有,只知道愛。

一個人生活的時候爺爺不在乎什麼都沒有,但是跟奶奶認識之後只能在乎,他們的結合經過些波折,奶奶家裡人總是反對,理由也很簡單,她的家庭狀況在當時十分不錯,作為家長最疼愛的孩子,從小到大時刻關愛,家裡人對她的婚事自然看得十分重大,當時所有成員都圍繞著她,以她為中心。

這一點並非無跡可尋,這條脈絡延續至她對小孫女那種過份心切,嚴嚴包裹著的疼愛,她說過跟當時家裡人加之於她身上的一樣,一種很深刻的經驗,在兒時成型,會持續一生。

對於家裡人的態度她知道說是說不過的,說得過也行不通,以至於最後只好將戶口薄偷出來,有了戶口薄結婚就是隨手而到的事情,簽個字那麼簡單,一簽就是幾十年。

2050年春季的一天,這天註定難以忘懷,剛離開清明不久,初春涼薄的氣息還沒有在記憶里散盡,難得出了太陽,早上就讓奶奶離開房間出來,讓她躺在竹躺椅上,然後到外面買菜做她喜歡吃的,回來的時候還以為睡著了,做好一碗雲吞面后依然安安靜靜,靜得讓人不安。

感覺是一場來不及的告別,雖然醫生說過她很可能活不過半年,然而才剛過去半個月,還是太快了點,這兩天胃口還那麼好,讓人看不出半點要離去的跡象,雖然早都做好心理準備,但多少總留有不甘。

奶奶跟我們說過,誰最後都是一個人走,傷不傷心都一樣,是從她心底里說出來,爺爺走之前也說過同樣的話,也寫在了他的日記本里,她每次都點頭表示明白,明白了還是傷心,明白僅僅只是明白,其實並不說明什麼,有些東西是人無法避免的,何況對於一個女人,當然爺爺那樣說應該也同時在安慰自己,畢竟誰都想走得放心一點,知道她傷心難免,希望她傷心的時候習慣就好。

料理完她老人家的身後事,大家又繼續各干各的,直到近晚才忙完該忙的工作,然後給自耕農宅的蔬菜和花草施點肥,施完肥坐在石桌旁邊看著它們,想象奶奶有溫度的身影,六年以來她都在這裡打理,到處有她的印記。

這種自耕農宅在十年前就開始流行,主要分佈在村鎮,開合式的透明塑料外牆,裡面除了各自的睡房和洗手間廚房之外就沒別的室間,睡房大多做得很小,甚至小到只有五六個平方,反正日常活動很少在睡房裡,主要都是為了多騰些地出來種東西,有的甚至乾脆不另設廚房,下廚就在外邊面向農地。這種住宅在一開始流行的時候投資還是頗大的,尤其透明塑料外牆價格十分高,後來材料革新才便宜下來,如果不用調溫設備的話已經相對便宜不少了。

六年前決定起建這個農宅,房間設計是奶奶的方案,只設三個睡房和一個洗手間,廚房不要了,就在樹下搭個棚弄套下廚設備,她還執意要全部睡房搞成微型房間,那種設計俗稱豬籠,每間只有四五個平方大小,大家當然是不同意的,商量許久之後落定了她那一間佔十個平方。

奶奶一輩子都像個孩子,總是最幸福的一個,對於農宅的起建數她最熱心,從計劃起建那天就盤算著種些什麼,後來也數她最積極,大半蔬菜和花草都經她的手打理過來,經營得頭頭是道工工整整。

這裡原身就是爺爺的老屋,一個有幾十年的屋子了,是他上一輩所建,直到起建自耕農宅時才告別了它的歷史,只保留曾經屬於前院一棵琵琶樹,樹比老屋還要老,到現在還在開花結果,它也是奶奶的寶貝,她和爺爺的身影有多少次留在樹蔭下已經不得而知,只能留下讓它繼續生長。

雖然這麼珍貴,但在爺爺的日記本里只有一次提到過它:沒空打理你了,我跟你一樣都要忙著開花結果。

當時很忙,因為奶奶懷了孕,孩子生下來之後要源源不斷投入,那個時候公司加班是常事,長期晚上干至八九點,直到孩子出生一年後才離開公司,奶奶手頭上也是有些錢的,她家裡人也投資一些,湊起來開了間小食店,就像當時這個地方大多數小食店那樣做些粥粉面,現在這個地方的店面跟當年相比少了很多,但那一間還在經營。

爺爺得癌症走的,他走了后店子也換了老闆,那個老闆就一直做到現在,是奶奶的高中同學,也算唯一的閨蜜了,是爺爺的堂妹,她也是爺爺和奶奶走在一起的關鍵,就是她把奶奶介紹給爺爺的,當時奶奶剛畢業,兩個女孩子一起在商場當服務員,這一帶很多商場,十個左右分佈各處,小鎮本來人就不多,顧客均流薄利多銷,就算網購風行的日子照樣維持下去,她倆的工資很低,奶奶也不在意罷了,自己用勉勉強強,也沒有想到婚嫁的事情,可是家裡人一提就開始盤算,不是著急,只是平時多想一想它而已,她的性格就是這樣,就像個閑人,但一點不多餘,像個孩子,即使在爺爺面前也一樣,像個可有可無的人,沒有她又不行,有的人就是這樣,只有純粹的生活,純粹到原來也是你要的生活。

用爺爺一句話說:重要的人能讓你看到她,最重要的人會讓你看到世界。

和大多數女人一樣,戀愛的時候光彩眩目,感覺好時光總是過不完。事實上奶奶的好時光總是過不完。

因為爺爺的堂妹當年也一起在小食店打理,所以能在她口中得知很多關於當時爺爺和奶奶的事,爺爺平時沉默寡言,真想不到戀愛的時候話那麼多,當時小食店比較忙,好不容易閑下來兩個人說話說個不停,一天到晚時閑時忙,一件事斷斷續續聊上整天半點細節不漏,都是閃光的日子。

短短的戀愛之後進入婚姻,生活依然甜蜜,孩子出生帶來了很多沒有過的體驗,工作依然那麼累,但累過了就累過了,爺爺的豁達也是有名的,兩口子的日子仍然像水一樣流過。

無論經歷多少,到後來都是一眨眼的事情,生命的長度在於好事能堅持多久,這是爺爺死前一個月在日記里寫下的,爺爺一直是個熱愛生活的人,這種熱愛順其自然至死去一刻,從別人述說他的經歷上,從他的日記裡面能看出來。

他成功將生活展開,就像自己說過的一樣——生活細節的全面升華——那是他跟奶奶的婚戀生活。

雖然結婚以後太忙了,然而還保留著自己熱愛的習慣,比如寫詩,也寫寫劇本,他的劇本是在新數字化時代拍成電影的,在他死去之後,到了那個時候,本世紀第一批出生的人已經步入社會中心,也進入了主流觀眾群裡面,主要是那一群體在消費他的劇本。

採用爺爺的劇本是去年年頭作下的決定,奶奶知道消息后別提有多高興,她還想親自到取景地去走一走,當然不會讓她去,因為是在沙漠,那邊的氣候會嚴重打擊她的身體。籌備電影花了很大功夫,主要因為自己並不是職業導演,幸好有幾個熱愛這個領域的朋友,長期交流並互相借用設備,如果不是奶奶突然病倒的話去年年末就啟程了。

演員早就找齊,妹妹是其中的重點角色,奶奶這個最疼愛的小孫女本來是最積極的一個,可是奶奶離開對她的打擊實在不輕,所以拍攝計劃準備再推遲一段時間,還有姑婆,爺爺的堂妹,就是當年讓爺爺跟奶奶走在一起的這個關鍵人物也在演員表當中,當然都會一起去,她今晚來過一趟,來交換自耕農產品,半籃子蘑菇換走了一籃子茼蒿。自耕農宅之間交換農產品是種常態,也是農友生活上最大的樂趣之一,培植出特別優秀的農產品是種很神氣的成就,姑婆前年就在陽台上精心培植了十斤左右的西紅柿,一流的質量,跟宅友交換了三十多斤各種蔬菜。她並沒有獨棟自耕農宅,住的是住宅樓,所以能種的東西有限,這類農友最喜歡在家裡培養菌類作物,或在陽台的農槽上精心培育一些名種花草,蔬菜種得很少,近兩年尤其流行種茶類作物,茉莉和玫瑰特別火,制茶的樸素手藝自然也在這個圈子裡面復興。自耕農宅的流行帶起了很多相關文化,比如按喜好自己選購一套心儀的耕作工具。

奶奶那一套耕作工具是她小時候家鄉人種菜都用的樣式,一張鋤頭,一把鐮刀,一個洒水壺,不只是她用,大家都一起用。給作物澆的水從大缸裡面打上來,一個十分古舊的水缸,沉重結實,也算是爺爺留下的遺產了,聽說有將近百年歷史,喜歡往裡面養魚,最多養兩三條,這種樂趣一直沒有中斷過,直到現在裡面還養著兩條草魚,平時在菜地里摘些菜葉喂它們,喂到差不多就在自耕圈子的視頻區里和農友交換產品。

姑婆有空經常到這裡呆,一來十分喜歡這種自耕農宅的氣息,享受親自下地打理的時光。主要還是能和奶奶呆在一起,跟奶奶是大半輩子的閨密了,一起經歷的事太多,感情真如親姐妹,爺爺離世之後主要就是她在陪伴她,她也可以說是爺爺跟奶奶情感路上最大的目擊者。

對於奶奶的離開姑婆傷心歸傷心,但更多的是淡淡的感懷,跟她同輩的人這幾年一個接一個離開,每一個離開就像敲響了一下鍾,免不了讓她的心跳離回歸越來越近,那是誰都無法繞過的結果,除了淡然面對似乎就沒有其他更好的面對方式。

後天出發到沙漠那邊,自耕農宅托給鄰居打理,裡面種的菜他們喜歡吃就吃。奶奶親手播種的菜大多已經可以開摘,然而人已經走了,物是人非,不是沒有想過有這一天,而是現在才有對它的體驗。今晚不在房間睡,就在農地上,拿個小睡篷在琵琶樹底下過一夜,自耕農友經常用這種方式過夜,已經成為這一群體當中的突出標誌。睜眼透過紗隔子看著琵琶枝葉後面漆黑的夜空,往時熟悉的場境徘徊不去,應該很晚才睡著,醒來的時候琵琶枝葉後面已經是清晨微亮的天空。

實在不想起這麼早,反正今天是妹妹出去買早餐,自己好繼續躺在睡篷裡面盤划著拍攝的事情,已經習慣用這種方式進行腦活動,到八點多鐘的時候妹妹回來,不是買的熟食,是買材料自己做,十幾隻水餃半斤生面,到菜地上摘棵生菜洗一洗,在樹下的廚棚忙活一陣就做好兩大碗水餃面,做好的時候肚子已經餓扁了。

這個丫頭性格跟奶奶一樣,難怪奶奶那麼疼她,生活細節上十分活躍,一個勁的投入,就是性子有點執拗,進入判逆期的時候跟爸媽頂嘴不要太多,但對奶奶極為依順,摳氣的時候奶奶開口沒有平伏不了的,隔輩尤親的事情很常見就是了,也算不上什麼特別。吃完早餐又去割菜喂大白鵝,大白鵝是兩年前跟奶奶一起到農宅之友聯鎖店買的,本來準備到那裡買一隻香豬,因為大白鵝太好看就轉而買下了它,從此成了婆孫倆的寶貝,餵養得越發有生氣。

這幾年宅寵已經成了自耕農宅裡面最醒目的標誌之一,最火的是貓狗香豬大公雞和大白鵝,兔子和蜥蜴也很受歡迎,甚至養鳥的都有,不過很容易飛走,剛開始的時候妹妹就養過兩隻八哥,一個星期就飛得無影無蹤。養宅寵不只為增添田園樂趣,農友們有時交換不來的作物也可以讓它幫忙消費一部分,畢竟同一種作物總體是同時段成熟的,處理不完只能讓它們熟爛一部分,當然處理不完的部分不多罷了,農產品發到自耕網路平台基本上都會給換掉。

奶奶和妹妹都是鎮上自耕網路社區的活躍分子,跟鎮內農友交流農地打理心得和流覽不同農友的作物實時生長狀況,幾乎成了每天的習慣。交換區基本上都是附近的農友在交換產品,在網上商量好交換什麼後用東西裝了去與對方換,這個圈子裡面圖的當然是生活樂趣,當然也不排除深深著迷的農友,前年精心培植了好幾株質量頂級的辣椒,也就幾斤重,鄰市一個農友在視頻上獲知后馬上拿出十多斤優質豌豆自己開車帶過來交換,看著對方那種興頭,奶奶於是把大水缸裡面養的兩條草魚順便送給了他。

喂完大白鵝又去摘兩塊菜葉撕開揉成粒喂大水缸裡面兩條草魚,拍下草魚的動態發到交換區,將近中午時分就有農友過來交換了,也是妹妹曾經的同事,一起在公司工作的時候就經常交換自耕產品,彼此地里種了什麼已經了如指掌,自耕圈裡有一句話耳熟能詳,看地里種些什麼通常就能知道那個農友的性格,當然只不過是調侃。那個農友的自耕農宅比較大,總體來說喜歡種些容易打理的作物,比如蘿蔔、土豆、紅薯之類。

兩條草魚換了十多斤蘿蔔,挑兩根爽利地削皮切絲,用來做蘿蔔糕作午飯,再到外面買點東西回來炒兩盤菜夠了。

市場在鄰街盡頭,在爺爺小時候就開建,一直是鎮上最大的市場,認識奶奶之前爺爺曾在裡面開過菜攤,到現在場內格局早就翻過幾次,他曾經開攤的位置如今是個小雜檔,兩個剛畢業的在經營,一個負責肉案,一個負責菜板,都是妹妹的大學同學,也是爺爺兩個高中同學的孫子,都手腳麻利,要一份蘆筍回鍋肉菜料,肉要偏薄筍要偏長,快刀忙活半陣子就遞到面前,三分肉七分筍,蔥蒜配料齊備,是平時買慣的份量。

再到旁邊攤上買一份三絲炒粉材料,拎著菜籃子離開市場的時候不禁駐足打量它幾眼,原因就是爺爺曾在裡面工作過,對奶奶的思念讓人勾起爺爺的身影,他倆彷彿是同一個形象。凡是爺爺留過身影的地方總讓人放開心懷對它們想象一番,從記錄片上看過當時的市場,裡面普遍昏暗,往往在白天都要開燈,給人的感覺是擺設比較亂,他曾在裡面經營過兩年,早起晚歇。

一個多麼值得敬愛的長輩,雖然從來沒有見過他生時的身影,然而親切感可以無視遠近,就像他曾經說過,有些人在時間之外認識。

爺爺一輩子算不上曲折,也不算太平靜就是了,人際關係是誰都逃不過的東西,他不太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就拿奶奶從家裡偷出戶口簿跟他結婚那件事來說,他當時遲遲沒有下決定,直到奶奶氣生得一次比一次大了才畏畏縮縮到法院簽字,這件事也讓奶奶的家人對他好幾年冷面相向,不過事情過去了總歸過去了,看到女兒雖然嫁得及不上自己所期望,然而終歸是她自己的期盼,男方又沒什麼刺眼的性格缺點,大家的關係就那樣漸漸變暖。

讓人欣慰的當然是爺爺和奶奶過上了幸福日子,雖然幸福交纏著奔波忙碌,在那些忙碌日子讓幸福不掉落的原因,那些錦上添花的生活細節日夜編織,當中爺爺的下廚手藝功勞頗大,做菜做點心總能讓人吃得開心,是個廚藝能手,奶奶也在他手上學了很多下廚手藝,並教給了我們,妹妹學得最好,也做得最專心,她滿意地說過這丫頭都學到手了。

雖然幸福的日子始終有限,絕症像暴風一樣來臨,其時正值店面最需要人手,孩子還在讀高中,對於誰來說這些情況都只會增加自己心裡對死的抗拒,奶奶放下了店裡的工作,一直陪他陪到最後,那些熬***子,他面對人生最後一個挑戰,賴以過渡的只有曾經的生活經驗,奶奶之前對於下廚不是很熱衷,廚藝沒學得多少,要下廚也只做些簡單易燒的菜,但那段時間家裡全部飲食都由她一個人包辦,不多的時日就將爺爺的廚藝都學通練透。

在最需要的時候到來,最幸福的時候離開,爺爺在日記本裡面寫下這句的時候人已經快離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軟綿綿小說合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軟綿綿小說合集
上一章下一章

第495章 生活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