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遷都(2)

第416章:遷都(2)

王欽若最後慷慨陳詞道:「聖上如果遷都於金陵,以長江為天塹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積蓄數年滅亡遼國並不是吹牛皮、講大話!」

王欽若對金陵優越位置的介紹,使劉敏瞠目結舌;劉敏不得不佩服王欽若這個百變神翁的能耐。

倘若從地理位置上講,汴梁作為大宋朝的都城實屬勉強;倘若燕雲十六州歸屬宋朝,汴梁作為京城還講得過去;但燕雲十六州在遼人手中,汴梁便就暴露在遼軍鐵蹄的攻擊目標。

遼軍鐵蹄來無影去無蹤,想什麼時候想來什麼時候就來;宋軍每時每刻都得繃緊防禦的弦,稍有鬆懈便有亡國之虞……

劉敏正在遐思,忽聽寇準大喝一聲:「陛下,立即將奸賊王欽若斬首!」

寇準氣怒難抑地說著話,長長嘆息一聲道:「汴梁作為朝廷都城已經44載,不但不能遷徙金陵還應該一直向北遷徙幽州;敢再說遷都金陵的殺無赦!」

「寇準你不要一手遮天!」班部叢中走出陳堯叟來,伏地行稽首禮高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畢,站起身來道:「聖上,王相公的遷都之說微臣擁護,但金陵不宜;成都才是固若金湯的駐蹕之地!」

「滿嘴胡言!」寇準血氣方剛地喝喊一聲:「陳堯叟也該殺……」

寇準「陳堯叟也該殺」的話語一出口,便見班部叢中走出兩個穿紫衣掛銀魚袋的大員;卻是陳堯叟的二弟陳堯佐,三弟陳堯咨。

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是同胞兄弟,他們的父親叫陳省華字善則。

陳省華早年隨祖父陳詡至四川閬洲后定居閬中縣,先為蜀西水縣尉;後為宋隴城主簿再遷櫟陽令。

陳省華才智過人,辦事精幹而又認真;做櫟陽令時就敢於和地方豪強作對。

櫟陽在後世的陝西富平縣東南,是秦、漢的京輔之地;受宋的永興軍京兆府管轄。

櫟陽的北面有白渠和鄭國二渠并行水利條件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曾作過秦國的都城存在。

楚、漢相爭時蕭何即在櫟陽坐鎮關中,由於歷史的原因這裡的豪強惡霸勢力很大;官府也奈何不得。

豪強惡霸壅塞溝渠,下游的人得不到水沒法進行農業生產。

陳省華一到立即下令盡去壅遏,水利均及;民皆賴之。

陳省華到蘇州作知府一去就遇大水淹沒了很寬的地方,到處是流動的災民;他組織人力收埋死者賑濟災民,安置流民數千家取得太宗的詔書褒美,官至左諫議大夫。

陳省華的妻子馮氏封燕國夫人,馮氏性嚴;每天帶著兒媳婦下廚做飯,勤儉持家;對三個兒子管教甚嚴。

陳省華的長子陳堯叟是端拱二年(公元989年)狀元,次子陳堯佐進士出身;三子陳堯咨是咸平三年(1000年)狀元世稱「三陳」;父子四人皆進士,故稱一門四進士。

陳省華的女婿傅堯俞也是狀元,又稱陳門四狀元,一家五進士。

陳堯叟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狀元與弟陳堯佐同科,又與父親同日獲賜緋衣;歷官秘書丞、河南東道判官、工部員外郎,淳化四年(993年)任交州國信使出使前黎朝;后拜知樞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

陳堯佐是端拱元年(988年)進士及第,授趙縣、中牟縣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歷官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陳堯咨真宗咸平三年進士第一,狀元;歷官右正言、知制誥、起居舍人、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陝西緣邊安撫使、以尚書工部侍郎權知開封府、翰林學士、武信軍節度使、知天雄軍。

陳氏兄弟全是三品以上大員,而且今日都來參加朝會;哥哥陳堯叟提出遷都成都被寇準威脅要殺,陳堯佐、陳堯咨自然站出來為兄長辯護。

從地域方位劃分,陳氏三兄弟應該屬於北方北黨;但他們擁護王欽若,更是別出心裁地提出遷都成都;真是人心各不同,華油別樣紅。

陳氏三兄弟提出遷都成都后駙馬盧成玉禁不住走上前台冷哼一聲道:「陳氏三兄弟聞名蜀中,提出遷都成都;倘若不是搗亂的話也是別有用心!」

盧成玉一出言便就好不給面子,矛頭直接指陳氏三兄弟:「下官未來京城前是成都知府,從來就沒有意識到成都能作為中原王朝的京城!」

頓了一下揚揚洒洒道:「周秦漢唐到大宋,哪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會把京師放在成都?沒有!當年諸葛武侯遴選成都做了蜀國的京師只能說是權宜之計,要不他為何要七出祁山北伐曹魏;但由於高山崇嶺,運糧艱難;不得不在五丈原安營紮寨隔一條渭河和司馬懿對峙,但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陳堯佐見盧成玉慷慨激言,不屑一顧地搖晃著長翅子官帽不驚不亂道:「盧駙馬怎麼和寇相公一個鼻孔出氣,寇相公一開口便說殺人;盧駙馬竟然是個跟屁蟲!」

陳堯佐說著,重點沖著寇準道:「為兄堯叟只不過提了一個建議遷都成都;最後拍板的還要皇上,皇上一聲未吭你就要殺人是不是有點霸道!」

不等寇準出言,便見趙元佐上前一步道:「陳翰林不要為你的兄長陳堯叟辯解,大敵當前凡談遷都者是應該問斬!」

趙元佐是大皇子,宋真宗的皇位本來是他的;可是他不願意去坐讓給御弟,他的話當然是有份量的。

趙元佐此語一出,吵嚷的朝堂果然寂靜下來。

趙元佐把目光四處掃掃似笑非笑地笑了一下道:「寇相爺的話句句珠璣大敵當前,你的兄長群牧制置使陳堯叟不鼓舞文武大臣聚力殺敵;跟王欽若沆瀣一氣言談遷都,這與棄城逃跑有什麼兩樣!」

寇準接上趙元佐的話:「兩軍相遇,棄城逃跑的將領要問斬;陳堯叟獻言遷都就是逃兵!」

陳堯佐打躬作揖道:「大皇子和寇相爺言重啦!為兄只不過說說而已,哪能跟棄城逃跑的將軍相提並論!」

陳堯叟見二弟跟趙元佐、寇準鬥嘴,似乎並在乎兩人對他的攻擊;器宇軒昂地把手中的護板揮了一揮言簡意賅道:「下官這是為大宋朝的未來著想,寇準你不要亂打棍子!」

陳堯叟矛頭對準寇準,卻沒有直指趙元佐和盧成玉;趙元佐是大皇子差點做了皇上,盧成玉是駙馬皇家宮闈的;陳堯叟知道這兩個人不敢傷搕;但寇準就不一樣。

寇準自然不會因為陳氏三兄弟一起上而慫了,他挺直身子站在陳堯叟面前「喲呵!」一聲道:「本官倒想聽聽陳置使的遷都高論!」

陳堯叟定定神口如懸河道:「成都乃天府之國,遠的不講;就從唐朝談起!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幸蜀駐蹕,益州升為成都府作為南京;改成都守為尹,又分劍南為東西兩川;成都為西川節度使的治地。唐朝時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成為全國四大城市之一(長安、洛陽、揚州、成都);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唐代成都文學家雲集,大詩人李白、杜甫、王勃、盧照鄰、高適、岑參、薛濤、李商隱、雍陶、康術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開發了開摩訶池、百花潭等旅遊勝地,貞觀年間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間改名為昭覺寺,稱川西第一叢林!」

盧成玉按捺不住反駁道:「陳制使說的唐玄宗駐蹕成都有點不大準確,唐明皇是在安祿山大軍直逼長安的情況下逃亡長安的。唐代成都有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術文物,唐朝詩人杜甫在成都建詩社草堂。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政權,華夏歷史進入五代時期;王建割據三川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王建勵精圖治使蜀中經濟文化恢復了往日的繁榮。公元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后蜀,同年秋病死其三子孟昶16歲襲位頗有作為;孟昶統治30年上表請降,成都成為大宋領地,這些都是事實。可是現在遼軍壓境,朝廷要是遷徙成都那麼汴梁不就成為契丹的首都!」

陳堯叟嘴裡吱吱嗚嗚,寇準揚聲大笑道:「王欽若是江南人建言把國都遷移金陵,陳氏三雄是巴蜀人建議將國都遷徙成都;都要在自己的家鄉種那一畝三分地啊!」

寇準說著怒不可遏地向真宗皇上躬身一揖道:「聖上您聽見沒有?這些人都要把國都遷徙到自己的家鄉;聖上的家鄉涿州現在被遼國佔領,你是不是要將都城向哪裡遷徙給契丹人做奴僕!」寇準言辭犀利,不無揶揄。

陳堯咨按捺不住,揚揚手臂道:「寇準不要仗勢欺人,為兄堯叟提出遷都成都有何不好,你卻說要殺他;還揶揄諷刺皇上!」

頓了一下神情亢奮道:「要殺的應該是寇準,下官問你:你現在是宰輔,皇上把樞密院的軍務也交給你搭理,可你卻扣押前方送回的軍情塘報;是不是要跟蕭太后里應內合奪取大宋江山?據悉你最近一直在遼國使館門前出現,是不是早就做了契丹人姦細!」

陳堯咨冷不丁提到遼國姦細這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敏感話題,算是捅了馬蜂窩。

陳堯咨的話音一落,便見呼延瑾兒三腳兩步衝到他跟前一把揪住其衣領拎了起來狠狠甩在地上;陳堯咨摔了個屁股蹲嘴裡吱吱嗚嗚吶吶著:「你……是……何人……」

「奴家是你娘呼延瑾兒!」呼延瑾兒毫不顧忌地喝喊一聲,又是一把抓起這廝眼睛狠狠瞪著他道:「擦亮汝的狗眼看清楚嘍,說寇相爺是遼國姦細,這樣的話你也謅得出來!」

呼延瑾兒這一下馬威的動作,使滿朝文武大臣傻了眼,真宗皇上更是措手不及;慌對一旁的宦官張迪道:「張公快去阻攔,不要在朝堂上出了人命!」

呼延瑾兒之所以護著寇準,那是爺爺呼延贊老將軍臨終前在他面前念道的:「大宋朝真正的忠良屬寇萊公沒有第二個人,但寇萊公生性豪爽,口無遮攔;得罪了不少朝廷大臣,那些大臣恨不能將寇萊公置於死地而後快!」

呼延老將軍的話融化在呼延瑾兒的血液中,落實在呼延瑾兒的行動上;陳堯咨竟然莫須有地杜撰寇準是遼國姦細,呼延瑾兒哪裡還能按捺得住;現將陳堯咨甩一個雞娃子再說。

張迪是大內高手,得到皇上的敕命,一個飛旋落在呼延瑾兒和陳堯咨跟前將兩人擇開來和事老道:「呼延姐兒別這樣……這裡朝會……豈能動手……」

張迪說著抓住呼延瑾兒一隻胳膊舉起來對滿朝文武道:「這位呼延姐兒是呼延贊老將軍的孫女,也是大皇子的夫人;已經為皇家孕育了兩個男丁,趙天一和趙萬一。」

張迪這麼一說,滿朝的文武大臣又一次瞪直眼睛。

張迪有意抬高呼延瑾兒的身價,是想在氣勢上壓壓王欽若和陳氏三兄弟的氣焰。

陳氏三兄弟是滿腹經綸的朝廷命官,本應屬於北方,可他們自詡南方人跟王欽若走到一起。

奸詐狡猾的的王欽若在朝會未開始前,就將寇準的五大罪證向南黨方面的人透露了;可一心扳倒寇準的王欽若沒敢在朝堂上公開寇準的五大罪證,陳堯咨、陳堯佐、陳堯叟三兄弟卻做了王欽若的槍。

陳堯咨記著王欽若給他講的寇準在遼國使館門前出現,可能已經做了姦細跟遼國蕭太后裡應外合奪取大宋江山,便像一門小鋼炮「嘟嘟嘟」打了出去,沒想到卻被硬核呼延瑾兒甩了個狗吃屎。

陳堯咨從地上爬起來不依不饒,可聽說呼延瑾兒是趙元佐的渾家;氣勢上先軟了許多,但他唆使大臣們起鬨的本事還是有的;因此暗示相好的大臣吵嚷。

朝堂上士子激辨的情狀,恐怕只有真宗朝才能出現;當然也包括接下來的仁宗朝。

真宗、仁宗兩個皇帝是歷史上公認的慈善帝王,兩人在位時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善待大臣和百姓;但對夷狄卻表現得無能為力,採取的是金錢買平安的政策;殊不知一升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游牧民族的慾望往往是無止境的,你給他一銀他想的卻是一緊;得蜀望隴是化外夷狄的秉性。

北宋王朝除過真宗、仁宗父子皇帝外,後來的繼任者連士子議論朝政都聽不到耳朵裡面去;滿身全是朱元璋的屠夫氣,文藝皇帝趙佶就是最好的實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章獻明肅皇太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章獻明肅皇太后
上一章下一章

第416章:遷都(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