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劉敏(2)

第411章:劉敏(2)

劉敏聽說張耆做了西頭供奉官,不禁嫣然而笑,道:「恆哥哥公私嚴明啊!張耆11歲就是你的跟班,你做了皇帝只給人家一個8品官;是不是有點吝嗇!」

宋真宗笑而不答,劉敏莞爾一笑,道:「皇上哥哥要是沒有什麼顧慮,那就讓張耆來劉敏身邊做個隨從如何!」

「這有啥的難的!這些年來張耆一直念叨你,讓他給你做個隨從再好不過!」宋真宗欣欣然說著,看向一旁的貼身太監周懷正:「周總管傳喚張耆馬上到這邊來!」

大太監王繼恩搞「政變」被宋真宗逐出京城發配均州后,周懷正接替了王繼恩的班成為大內太監總管。

聽皇上如此吩咐,周懷正應諾一聲急急去了。

劉敏又問駙馬盧成玉的情況,宋真宗說他好幾年都沒見過盧成玉的面;不知他近況如何……

劉敏感嘆一聲道:「那年和駙馬盧成玉在賀蘭山狙擊鐵鷂子,敏子和德崇哥哥、呼延瑾兒小妹、呼延老將軍去了涼州,策反潘羅支假投降殺死李繼遷;駙馬和火爺爺、火水牛一行在賀蘭山阻擊李繼遷的鐵鷂子,此後可能在北地做食鹽、煤炭、石油販運,也可能回到京城;皇帝哥哥竟然沒有見他,真是難能理喻!」

趙恆有點羞愧地說:「敏妹說得對,朕為了這個皇上慢待了身邊不少親朋好友;譬如駙馬姐丈盧成玉、平陽公主淑媛姐,以及淑靜公主、淑菱公主、淑琛公主、淑嫣公主、淑毓公主、淑純公主、淑芊公主、淑虹公主對朕都是敬而遠之!」

趙恆說著哀嘆一聲道:「還是元佐大哥明智,不做皇上一身輕;德昌做了幾天皇上便就膩煩得要死,這活兒不是常人乾的差事;不做這個鳥皇上,德昌可能正在無憂無慮的吟詩賦詞,研修書法哩!」

劉敏正色嚴厲道:「恆哥哥這麼想就有點不對了,做皇上不是享受的差事;要為黎民百姓謀幸福可謂殫精竭慮!」

趙恆低頭不語,劉敏揚揚手臂道:「做皇帝賣獃親朋好友這很正常,只要對黎民百姓好就是明君!皇上能守住門前那一畝三分地已經不容易!」

劉敏說著,瞥了趙恆一眼,道:「這樣吧,敏子和德崇哥哥去找駙馬爺!」

劉敏說完這話頓了一下道:「敏子忽然想起一件事來,當年被恆哥哥收入府中給李沆大人做書童的楊翠花現在情況如何?」

趙恆嘿嘿笑道:「敏子小妹這些年不在朕身邊,多虧翠花陪伴;朕已經立她為妃子啦!」

劉敏揚聲大笑,道:「這樣就好!只要翠花姐在皇上身邊就是她的福分!」

劉敏說完這話鄭重其事道:「劉敏當年隱名埋姓先叫毋文攴,后稱鄚金刀,全是為了躲避太宗皇上的追殺;現在太宗皇上升天恆哥哥做了皇上,恐怕要給劉敏恢復原來的名和姓啊!」

「這有啥難的!」趙恆直言不諱道:「從現在開始你就正兒八經叫劉敏不就得啦!」

「沒有那麼簡單的!」劉敏若有所思道:「這要在文武大臣面前恢復劉敏的真實身份!」

劉敏說著看向趙恆道:「希望皇上哥哥召集一次朝會,在文武大臣參與的朝會上恢復劉敏的名和姓!劉敏還希望在朝會上見到駙馬哥哥、火爺爺他們!」

宋真宗咸平元年(公元998年),趙恆登基后的第一個朝會在垂拱殿舉行。

垂拱殿的禁門徐徐打開來,文武大臣在呂端的帶領下三三兩兩走進來。

大臣們頭上戴著長翅帽子,身上穿著顏色不同的朝服。

劉敏、趙元佐、盧成玉、火仁甫、呼延瑾兒這些人卻是一身戎裝。

劉敏是昨天傍晚見到盧成玉、火仁甫、火水牛一幫人的。

盧成玉在賀蘭山殲滅李繼遷一大半鐵鷂子后,檢閱天祥軍,人數竟然達到3萬。

天祥軍原來只有800人,一下子增加到3萬——增加的兵員全是在北地保安軍九吾山招募的難民。

3萬人的軍隊不是一個小數目,算上攜帶的家屬、子女;人數早就達到十萬眾。

十萬人要吃要喝,朝廷給的糧餉遠遠不能滿足;盧成玉便想起劉敏在北地九州制定的四管齊計謀。

四管齊下計謀的第一管是防疫治疫、殲滅党項李繼遷。

第一管任務已經完成,剩下來販運鹽巴、販運煤炭、販運石油三管任務是來錢的門路,盧成玉便決定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因此,在劉敏、趙元佐在甘州回鶻國祁連山飼養馬匹期間,盧成玉的天祥軍便就馬不停蹄地做鹽巴、煤炭、石油買賣。

石油販運的領導者主要是宋城、王明理、王明寬、王水泉、王子英、王吉祥6人。

宋城當時由於過了年齡不能加入天祥軍,但劉敏將他留下來;宋城竟然成為生意行道的能手。

宋城和王明理6人帶領邊兵販運石油的同時,組織人從石油裡面提取石蠟做柱狀蠟燭。

柱狀蠟燭一經問世,立即受到宋遼兩國民眾的熱捧。

宋朝建國以來跟遼國、西夏的戰爭不斷,可是兩邊的榷場一直沒有中斷;兩邊的商人可以在榷場上交易、購買自己稱心如意的商品。

遼國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帳篷頻繁遷徙;柱狀蠟燭最適應在帳篷裡面照明,而且收取方便。

遼國商人從榷場上購買到柱狀蠟燭后在牧區一亮相,遼國境內的牧民蜂聚而止;購買力極強,有些乾脆用牛羊馬匹兌換;更就增加了商人的收入。

遼國商人將用蠟燭換得的牛羊馬匹想方設法弄到宋國這邊來,宋國缺少的就是牲畜,尤其是馬匹不是缺少而是緊缺;得到遼國商人偷運進來的馬匹,盧成玉高興得不得了,不斷地給天祥軍配備馬匹;而且派出上萬人助力蠟燭生產。

蠟燭、煤炭、食鹽的販運給天祥軍增加了巨大的財力;天祥軍3萬兵士和幾萬家屬近乎10萬人的衣食住行得一解決。

盧成玉率領天祥軍回到京城向宋太宗報過喜,繼續駐紮在踴路街軍營。

宋太宗趙光義發動雍熙北伐時由於後勤保障不足,竟然張口向盧成玉借糧借款。

盧成玉沒有拒絕,給北伐軍隊送去大量給養;天祥軍也就沒有作為主力上前線跟遼軍拼刺刀,倒是做了後勤保障部隊。

盧成玉不以為然,他覺得打仗打的是糧草;樂此不疲地指揮軍隊往返於後方和前線保證糧草源源不斷送往前方。

那知雍熙北伐最後以失敗而告終,盧成玉鬱鬱寡歡地返回踴路街軍營指揮天祥軍日夜操練;打算向遼國討還血債,但宋太宗撒手人寰了。

宋太宗彌留之際,盧成玉以駙馬身份要求進宮探望,可王繼恩傳達李皇后懿旨:凡是帶兵的人一律不能進入宮內。

盧成玉無奈,後來才知李皇后、王繼恩等人搞「政變」差點廢立了太子趙恆。

盧成玉正為這事發熬煎,劉敏和趙元佐趕來了,三人親切地交談一番;劉敏說明日真宗皇帝要升朝,他們要在朝會上相見。

第二天一大早,劉敏、趙元佐、盧成玉、呼延瑾兒、火仁甫一行人便提前來到垂拱殿前面。

幾人全是戎裝,劉敏的裝扮是:身著紅色長戰袍,上裹一副黃金鎖子甲,腳蹬軟底珍珠綉頭靴,頭盔是銀白色上面垂掉一隻紅纓穗;箭袖小衣外罩一件杏黃色披風,丹鳳眼,掉梢眉,身段苗條,皮膚細嫩,潤如溫玉柔光若膩;櫻桃小嘴不點而赤,嬌艷若滴;憑添幾分誘人風情。眼眸慧黠靈活轉動,幾分調皮,幾分淘氣;卻不失颯爽英姿,溫文高雅的將軍氣色。

劉敏站在垂拱殿前面的石台階上凝視著文武大臣頭上戴著的長翅帽子,和身上顏色不同的朝服;心中便就犯了嘰咕。

宋朝官吏頭上戴的長翅帽,發明者無疑是開國皇帝趙匡胤。

趙匡胤坐上龍椅后很不放心當年一起闖天下的同僚,尤其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

一天早朝,趙匡胤正在聽取某個大臣的奏章,發現兩側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

趙匡胤心裡有點惱火,但不露聲色;退朝後想出個辦法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後越來越長)。

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

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並排坐著交談也很困難。

從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影響朝堂的嚴肅性了。

劉敏心中默默念道:「兩根長翅子合一起的長度少說也有一米多吧!」

一個官員和另一官員的間距有一米多,想咕咕噥噥說悄悄話那是不可能的。

怪不得宋朝朝會,大臣們都是站著面向皇上;手中拎著的笏板把想要上奏的事情記在上面一項一項陳述,大多都是口無遮攔,直言不諱,像寇準、包拯等直臣,更敢直接走到皇上面前質詢;足見宋朝的民主氣氛是多麼的濃厚。

中國古代官吏穿著專門的公服坐堂辦公,這比後世的二十一世紀文明多了。

宋代公服時常稱為常服,以公服上的不同顏色來區別職官身分等級:

七品以上綠色、九品以青色、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緋色。

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

北宋沒有定每日早朝的規矩,一直實行5日一朝制;到宋徽宗趙佶手中,文藝皇帝常常陶醉在自己的藝術創作當中5日一朝的規定給廢了。

有事出班,無事退朝就從宋徽宗朝開始的;宋徽宗被女真人滅亡后,他的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在臨安建立了南宋,5日一朝的制度有恢復。

南宋孝宗皇帝大器晚成,想干一番事業;還是天天早朝,結果連虞丞相都不能堅持;宋孝宗只好取消天天早朝的規定。

宋朝百官參加早朝看起來很自由也很鬆散,不像明朝那樣的嚴格和冷酷。

朱元璋創建的明朝,凡有資格參加朝會的所有京官和北京地區的地方官;在天色未明之際就要在宮門前守候。

宮門在鐘鼓聲中徐徐打開,百官進入宮門在殿前廣場整隊;文官位東面西,武官位西面東。

負責糾察的御史開始點名,並且記下咳嗽、吐痰等以至牙笏墜地、步履不穩重等等屬於「失儀」範圍的官員姓名,聽候參處。

一切就緒以後,皇帝駕到,鳴鞭,百官在贊禮官的口令下轉身,向皇帝叩頭如儀;鴻臚寺官員高唱退休及派赴各省任職的官員姓名,被唱到的人又另行對皇帝行禮謝恩。

然後四品以上的官員魚貫進入大殿,各有關部門的負責官員向皇帝報告政務並請求指示;皇帝則提出問題或作必要的答覆。

這一套早朝節目在日出時開始,而在日出不久之後結束,每天如此,極少例外。

明朝初年,皇帝創業伊始;勵精圖治,在早朝之外還有午朝和晚朝。

規定政府各部有185種事件必須面奏皇帝,只是在第六代皇帝朱祁鎮登極時只有9歲;朝中才另作新規定,早期以呈報8件事情為限;而且要求在前一天以書面的方式送達御前。

此例一開,早朝即漸成具文;可是直到15世紀末期早朝這一儀式仍然很少間斷,即使下雨下雪也還是要堅持不輟;僅僅是由於皇恩浩蕩,准許官員可以在朝臉上加披雨衣,後來又下詔規定各官的張傘隨從可以一併入宮。

有時皇帝體恤老臣,准許年老的大臣免朝;但這又是屬於不輕易授予的額外恩典了。

這種繁重的、日復一日的儀式,不僅百官深以為苦;就是皇帝也無法規避,因為沒有皇帝的出現這一儀式就不能存在。

當時在位的弘治皇帝簡直是用央告的口氣要求大學士同意免朝一日,因為當夜宮中失火;弘治皇帝徹夜未眠,神思恍惚。

經過大學士們的商議,同意了輟朝一日。

除此而外,皇帝的近親或大臣去世也得照例輟朝一日至三日以誌哀悼。

然而這種性質的輟朝,得以休息的僅是皇帝一人;百官仍須親赴午門對著大殿行禮如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章獻明肅皇太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章獻明肅皇太后
上一章下一章

第411章:劉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