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宋太宗(3)

第408章:宋太宗(3)

雍熙北伐一開始進軍還是勝利的,東路宋軍逼近幽州;遼國已準備遷都。

中路收復了飛狐、蔚州和靈丘縣,西路潘美、楊業與蔚州刺史王侁、順州團練史劉文裕等人帶領宋軍,一個月之內連下三州。

據《遼史·聖宗本紀》記載:開始,遼寰州刺史趙彥章以寰州歸順於宋朝。接著,義順軍節度副使趙希贊以朔州投降宋朝,彰國軍節度使艾正、視察判官宋雄以應州投降宋朝。

農曆四月,宋軍又乘勝向北進軍,攻陷了雲州,從而恢復了大同大部分的地區。

當時的形勢發展對宋軍很有利,但是在勝利面前宋軍沖昏了頭腦;最初,東路曹彬的任務主要是以聲張要奪取幽州,從而牽制遼國的主要兵力,為中路和西路的軍事行動創造方便條件;等西路、中路取得完全勝利,然後再三路並進,集中兵力奪取幽州。

戰爭開始后,曹彬連攻數城,后又聽說西路、中路進展神速,他怕戰功被別人奪走,於是,不顧牽制遼軍的主要任務,盲目衝殺,遼國蕭太后把宋軍東路看作是主力,重新部署了兵力,採取全殲宋軍主力,然後各個擊破的辦法。

於是,蕭太后調集各路兵馬,集中力量首先對付宋軍東路軍隊。

結果,由於曹彬貪功輕進,被遼軍截斷糧道,堵住後路,在涿州(今河北涿縣)歧溝關被耶律休哥擊敗。

宋軍東路戰場一敗,使整個戰爭形勢發生變化。蕭太后解除了東路宋軍的威脅后,帶領十萬大軍,向宋軍反攻,使宋軍中路和西路受到威脅。

農曆五月,遼軍在蔚州大敗宋軍中路,殺死宋軍二萬多人,佔領了靈丘、飛狐。

飛狐關是外三關之一,形勢險要,飛狐一失,打開了進入山西的門戶。

秋季,遼軍繼續反擊,宋軍從渾源、應州紛紛敗逃,棄城而走。接著,遼軍又攻克了雲州、朔州,一直進軍到寰州,直逼雁門關,使雁北大片領土又被遼國佔領。迫於形勢,潘美、楊業只好率師回到代州。

宋軍由於倉卒撤退,許多官員和人民都來不及遷移。於是,宋太宗下令,讓潘美、楊業護送雲、朔、寰、應四州官員和人民往內地轉移。

根據當時的形勢,要完成護送任務,正面出兵損失一定很大,而且不一定能護送出境。所以,楊業主張避其鋒芒,聲東擊西。他對潘美等將領說:「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朝廷止令取數州之民。但領兵出大石路(今應縣大石口,是繁峙到應縣的重要通道),先遣人密告雲、朔州守將,俟大軍離代州日,令雲州之眾先出。我師次應州,契丹必來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今朔縣南)。遣強弩千人列於谷口,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州之眾保萬全矣」《宋史·楊業傳》)。

但監軍王侁不但不同意楊業的正確方案,反而污衊楊業貪生怕死不想出戰。他主張從雁門關北上,從馬邑出軍,正面與遼軍作戰。

劉文裕也贊成王侁的這一錯誤主張。楊業聽后當即反駁說:「不可,此必敗之勢也!」

王侁以懷疑的口氣說:「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

楊業本來是投誠過來的,王侁這麼一說是對楊業的極不信任;同時也深深刺痛了楊業的心。

楊業聽后氣憤地說:「我又不是怕死不想戰鬥,只是這樣死了,事情也辦不了。既然你們責備我畏葸不前,我就只好冒死前去!」

打仗成為兒戲?成了小孩過家家?北宋這個奇葩王朝也是難以讓人警服,你打仗就打仗;每次出征對武將都不相信。

不相信文臣代之武將也可,然而不予代之卻派監軍監視武將的行動;你說這個仗還如何打?

楊業也是意氣用事,出征前哭著對潘美等人說:「這次出軍必然對我軍不利。業本是投降過來的人,皇上不但不殺而且對我非常信任;讓我掌握重要兵權。我並不是放縱敵人不敢出戰,只是為創造時機為國立功以報皇上對我的恩遇。你們責備我那我只好以死來相報!」

楊業臨行前指著陳家峪口(今朔縣南,通往忻、代的要道)說:「你們在峪口的兩翼部署下步兵強弩,萬一我退兵回來轉戰到這裡;你們就從兩側援助襲擊遼軍,不然,我們就會全軍覆滅!」

說完這話楊業就帶領他的部隊從石碣口北進。

遼軍統帥鈄軫得知楊業帶兵進入遼境后,隨即派蕭達蘭指揮軍隊埋伏在過路兩側。

宋軍與遼軍交戰後,鈄軫假裝敗逃引誘宋軍進入埋伏圈;然後遼兵突然四起,把宋軍團團包圍;鈄軫也回兵大戰宋軍。

楊業四面受敵,孤軍奮戰,儘管宋軍英勇殺敵,終因力量懸殊,慘遭失敗。

潘美與王侁在陳家峪口按兵不動,觀望等待。王侁派人登托邏台(今朔縣西南山上)瞭望見沒有什麼動靜,還以為遼軍已經敗走了。

於是,想爭著報功,領兵及早離開了陳家峪口。

潘美見王侁軍隊離去,也以「不能制止」為借口,帶領所屬部隊順著灰河(今朔縣恢河)後撤了二十多里。

之後,潘美聽說楊業的軍隊敗退下來不但不派兵增援,反而指揮軍隊急忙逃走。

楊業率領部下,浴血奮戰,從白天一直戰到黃昏;最後只帶領少數官兵退到陳家峪。

楊業本想利用伏擊挽救敗局,誰知陳家峪口連宋軍一個影子也沒有。

楊業氣得拊膺大慟,只得率領少數官兵與遼軍決一死戰。

當時,楊業部下只剩下一百多人,他本人也受傷十幾處。可他對部下說:「你們都有父母妻子,白白跟我一塊死也沒用,不如及早逃走。報告皇上!」

眾人感動得痛哭不止,都不肯離去,最後寧死不投降,戰死在疆場。

同時殉難的還有楊業的兒子楊延玉、宋太祖皇后之兄賀懷浦、淄州刺史王貴。

尤其是王貴,當時已經七十三歲,作戰勇敢;箭用完了,就用弓把子作戰,殺死遼軍數十人,直到英勇陣亡。

楊業身上受傷十多處,仍然堅持戰鬥,殺死遼軍數百人。

按照《遼史》的記載,楊業最後轉戰到狼牙村(今朔縣狼兒村)被包圍。

因楊業在遼軍中很有名聲,遼軍統帥下令只能生擒,不準殺死,所以,遼軍很難抓住他。

楊業邊戰邊追,之後,戰馬受了重傷,行走不便,他又退到樹林中堅持戰鬥。

遼將耶律奚低望見楊業的戰袍影子后,射了一箭,楊業中箭從馬上摔下,這才被遼軍俘虜。

遼主深知楊業的才幹,幾次派人勸他投降,楊業堅決拒絕了遼國的招降,絕食三天而死。

楊業死後,鈄軫砍下他的腦袋,獻給遼主報功。

宋太宗得知楊業死訊后,非常惋惜,追認他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

潘美、王侁,劉文裕等官員都受到處罰,潘美被降官三級,王侁、劉文裕都被撤除職務。

為了表彰楊業的功績,宋朝又提拔了楊業的兒子楊延朗。楊延朗又名楊延昭,曾多次跟隨楊業出征打仗。楊業攻打應州、朔州時,楊延朗擔任先鋒官。尤其是在進攻朔州城時,他被遼軍飛射來的流矢穿臂,仍然頑強戰鬥,他在邊防二十多年,遼軍很怕他,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楊六郎(以南斗六星相比)。

但楊六郎不是排行第六。根據《宋史》排列順序,楊六郎應為楊業的長子。楊延朗的兒子楊文廣,曾在范仲淹帳下帶兵,並跟隨狄青南征。為了收復失地,他曾向皇上獻出陣圖及進取幽、燕的策略,但壯志未酬,抱病而死。

楊家將中的巾幗英雄也確有其人,楊業的妻子為折得扆之女;北地府州人,作戰勇敢,善於騎射,曾幫助楊業立過戰功。因折、佘同音,所以中稱佘太君。

雍熙北伐的失敗,尤其是失去肱骨大將楊業;宋太宗一下子心灰意懶,他將直臣寇準召喚跟前詢問冊立太子之事。

這時候的寇準已經是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宋太宗問寇準「立誰為太子」,寇準的回答讓趙光義十分滿意。

在封建王朝,儲君是帝國制度中最微妙的一個位置。按照中國的傳統,立為太子,即為儲君,此時的太子離皇位僅一步之遙。但是,皇帝對於太子的態度是往往相當矛盾的。

一方面,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另一方面太子又絕對是皇權的最大威脅。

什麼呢?太子是幹嗎的,是預備皇帝啊!一把手幹得好好的卻有一個人在皇位下虎視眈眈。

只要皇帝出了任何意外,他就要接替你,成為帝國的主宰。雖然有父子血緣,但跟一整個帝國的利益比起來,親情終究沒那麼可靠。

宋太宗在立皇儲方面可謂傷透腦筋,為了詮釋他那個子虛烏有的「金匱之盟」先立其弟趙廷美為皇儲;可是那畢竟是假惺惺的裝潢門面,唆視趙普給趙廷美羅列謀反罪名剝奪了一切職位;趙廷美喊冤死去。

趙廷美死後趙光義立大皇子趙元佐為皇儲,但趙元佐一直為四叔趙廷美伸冤被趙光義廢立。

趙元佐被廢立後趙光義有立二皇子趙元佑,但不爭氣的趙元佐竟然自絕人世。

趙光義傷透了腦子,這時候趙元佐隨天祥軍斬殺了遼國於越大天王蕭撻勇的首級,趙光義又想恢復他的太子之位;但趙元佐實在另類拒絕再做太子。

趙光義不得不向寇準問計,寇準這時候油滑得彷彿一條泥鰍。

太子皇儲的冊立可以說牽一髮而動全身,除了皇家的利益圈子外;還有朝廷的大臣們。

皇帝為什麼警惕大臣的站隊問題?一方面固然是對太子有本能的警惕,更主要的是怕這些唯利是圖的大臣們攛掇太子心懷不軌。

於是,在立儲這個問題上,對大臣而言,是極度危險的一道關口;歷史上很多權勢極大的朝臣,都倒在了立儲這事上。

然而這道關口上走得最漂亮的,要數北宋的寇老西兒。

宋太宗在趙元佐拒絕回到太子高位上后一直未立皇儲,這件事也一直是令太宗頭疼的事。

聯繫到前面的太祖趙匡胤之死,其子德昭未能繼位;太宗趙匡義以皇弟身分踐祚,並且太祖之死還有「燭影斧聲」之謎;也就是說太宗有殺兄奪位之嫌。

因此宋太宗傳位就面臨兩個選擇:立自己的兒子,還是立太祖的兒子。

當時一般大臣都諱言立儲一事。大臣馮拯曾上疏請立皇儲,被太宗貶到嶺南。

從此朝野上下很少有人再敢議論此事。寇準剛從北地還朝入見太宗,太宗當時正患足疾讓寇準看過傷情后;便向寇準問起應立誰為皇太子。

寇準已猜到太宗這次召見他的目的,他早已成竹在胸,但他並沒有直接回答太宗的問題。

他告訴太宗:為天下選擇國君,不能與后妃、中官(太監)商量,也不能與近臣謀划;應選擇眾望所歸者立為太子。

太宗低頭想了好久,屏退左右的人,輕聲問道:「襄王如何?」

寇準心中暗喜,便順水推舟地說:「知子莫若父,陛下選定的一定是最合適。既然認為襄王可以,就請決定吧!」

第二天,太宗便宣布襄王趙恆為開封尹,改封壽王,立為皇太子。

宋太宗立趙恆為太子時劉敏還在甘州回鶻國跟夜落隔可汗商議在祁連山擴大馬場的事情。

但宋太宗立趙恆為太子劉敏早就知道,她是後世的醫學博士;早就知道宋太宗賓天後的皇上是宋真宗趙恆,心中早就有底。

劉敏之所以要在甘州回鶻說服夜落隔可汗擴大養馬基地。還不是為了宋真宗登基后國運恆通。

趙光義立趙恆為太子后,楊翠花侍候太子身邊;楊翠花就是後來和劉敏一道撫養宋仁宗趙受益的小娘楊太妃。

太子趙恆陪父皇拜謁祖廟回來,京城的人們擁擠在道路兩旁喜氣洋洋;爭著盯看皇太子。

這時人群中有人喊了聲「少年天子!」

太宗聽后很不高興,問寇準:「人心歸向太子,將把我放在什麼位置?」

寇準連連拜賀說:「陛下選擇的皇儲深得人心,這是國家的福氣啊!」

太宗聽完氣順了很多,賞寇準對飲,大醉而罷。此後太宗更加倚重寇準。

有人給太宗獻了個寶物——通天犀,太宗令人加工成兩條犀帶,一條自用,另一條賜給了寇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章獻明肅皇太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章獻明肅皇太后
上一章下一章

第408章:宋太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