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二)

三十六計(二)

第三套------攻戰計

處於進攻態勢之計謀。飛龍在天。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打動草驚動了藏在草里的蛇。後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動不謹慎,而使對方有所覺察。

疑以叩實①,察而後動;復者,陰之媒也②。

【註釋】

①疑以叩實:叩,問,查究。意為發現了疑點就應當考實查究清楚。

②復者,陰之媒也:復者,反覆去做,即反覆去叩實而後動。陰,此指某些隱藏着的、暫時尚不明顯或未暴露的事物、情況。媒,媒介。句意為反覆叩實查究,而後採取相應的行動,實際是發現隱藏之敵的重要手段。

【按語】

敵力不露,陰謀深沉,未可輕進,應遍探其鋒。兵書云:「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復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迷信人認為人死後靈魂可附着於別人的屍體而復活。後用以比喻已經死亡或沒落的事物,又假託別的名義或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出現。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註釋】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為世間許多看上去很有用處的東西,往往不容易去駕馭而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與①句相對言之。即有些看上去無什用途的東西,往往有時我還可以藉助它而為己發揮作用。猶如我欲「還魂」還必得藉助看似無用的「屍體」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說兵家要善於抓住一切機會,甚至是看去無什用處的東西,努力爭取主動,壯大自己,即時利用而轉不利為有利,乃至轉敗為勝。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語出《易經.蒙》卦。蒙,卦名。本紛是異卦相疊(下坎上艮)。本卦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坎為水為險。山下有險,草木叢生,故說「蒙」。這是蒙卦卦象。這裏「童蒙」是指幼稚無知、求師教誨的兒童。此句意為不是我求助於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於我了。

【按語】

換代之際,紛立亡國之後者,固借屍還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權於人,而代其攻寧者,皆此用也。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設法使老虎離開山頭。比喻為了便於行事,想法子引誘人離開原來的地方。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誘之②,往蹇來連③。

【註釋】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種條件或情況。此句意為戰場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條件或情況對敵方不利時,我再去圍困他。

②用人以誘之:用人為的假象去誘惑他(指敵人),使他向我就範。

③往蹇來連:語出《易經.蹇》卦。蹇,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艮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險,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難;連,艱難。這句意為:往來皆難,行路困難重重。

此計運用這個道理,是說戰場上若遇強敵,要善用謀,用假象使敵人離開駐地,誘他就我之范,喪失他的優勢,使他處處皆難,寸步難行,由主動變被動,而我則出其不意而致勝。

【按語】

兵書曰:「下政攻城」。若攻堅,則自取敗亡矣。敵既得地利,則不可爭其地。且敵有主而勢大:有主,則非利不來趨;勢大,則非天人合用,不能勝。漢末,羌率眾數千,遮虞詡於隊倉崤谷。詡即停軍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乃發。羌聞之,乃分抄旁縣。翔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里,令軍士各作兩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發者,利誘之也;日夜兼進者,用天時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比喻為了進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鬆一步。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①。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

【註釋】

①逼則反兵,走則減勢:走,跑。逼迫敵入太緊,他可能因此拚死反撲,若讓他逃跑則可減削他的氣勢。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為兵器上不沾血。

②需,有孚,光:語出《易經.需卦》。需,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乾下坎上)。需的下卦為乾為天,上卦為坎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著着一種危險存在着(因為「坎」有險義),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險又要善於等待。「需」,等待。《易經,需》卦卦辭:「需,有享,光享」。孚,誠心。光,通廣。句意為:要善於等待,要有誠心(包含耐性),就會有大吉大利。

【按語】

所謂縱着,非放之也,隨之,而稍松之耳。「窮寇勿追」,亦即此意,蓋不追者,非不隨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縱七擒,即縱而隨之,故躡展轉推進,至於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縱,其意在拓地,在借孟獲以服諸蠻,非兵法也。故論戰,則擒者不可復縱。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以自己的粗淺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見解。這是謙虛的話。

類以誘之①,擊蒙也②。

【註釋】

①類以誘之:出示某種類似的東西並去誘惑他。

②擊蒙也:語出《易經.蒙》如。參前「借屍還魂」計註釋④。擊,撞擊,打擊。句意為:誘惑敵人,便可打擊這種受我誘惑的愚蒙之人了。

【按語】

誘敵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間,而在類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誘敵者,疑似也;以老弱糧草誘敵者,則類同也。如:楚伐絞,軍其南門,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勿捍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利。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門,而伏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又如孫臏減灶而誘殺龐涓。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作戰要先擒拿主要敵手。比喻做事要抓關鍵。

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①。

【註釋】

①龍戰於野,其道窮也:語出《易經.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疊(坤下坤上),為純陰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辭》:「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是說即使強龍爭鬥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頓的絕境。比喻戰鬥中擒賊擒王謀略的威力。

【按語】

攻勝則利不勝取。取小遺大,卒之利、將之累、帥之害、攻之虧也。舍勝而不摧堅擒王.是縱虎歸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圖辨旌旗,而當察其陣中之首動。昔張巡與尹子奇戰,直衝敵營,至子奇麾下,營中大亂,斬賊將五十餘人,殺士卒五千餘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識,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奇,乃得其狀,使霽雲射之,中其左目,幾獲之,子奇乃收軍退還。

第四套------混戰計

處於不分敵友、軍閥混戰態勢之計謀。見龍在田。

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從鍋底抽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不敵其力①,而消其勢②,兌下乾上之象③。

【註釋】

①不敵其力:敵,動詞,攻打。力,最堅強的部位。

②而消其勢:勢,氣勢—。

③兌下乾上之象:《易經》六十四卦中,《履》卦為「兌下乾上」,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兌為澤。又,兌為陰卦,為柔;乾為陽卦,為剛。兌在下,從循環關係和規律上說,下必衝上,於是出現「柔克剛」之象。此計正是運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計可勝強敵。

【按語】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陽中之陽也,銳不可當;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勢也,陰中之陰也,近而無害;故力不可當而勢猶可消。尉繚子曰:「氣實則斗,氣奪則走。」面奪氣之法,則在攻心,昔吳漢為大司馬,有寇夜攻漢營,軍中驚擾,漢堅卧不動,軍中聞漢不動,有傾乃定。乃選精兵反擊,大破之:此即不直當其力而撲消其勢也。宋薛長儒為漢、湖、滑三州通判,駐漢州。州兵數百叛,開營門,謀殺知州、兵馬監押,燒營以為亂。有來告者,知州、監押皆不敢出。長儒挺身徒步,自壞垣入其營中,以福禍語亂卒日:「汝輩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於左,脅從者立於右!」於是,不與謀者數百人立於右;獨主謀者十三人突門而出,散於諸村野,尋捕獲。時謂非長儒,則一城塗炭矣!此即攻心奪氣之用也。或日:敵與敵對,搗強敵之虛以敗其將成之功也。

第二十計混水摸魚

比喻趁混亂時機攫取不正當的利益。也作「渾水摸魚」。

乘其陰亂①,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②。

【註釋】

①乘其陰亂:陰,內部。意為乘敵人內部發生混亂。

②隨,以向晦入宴息:語出《易經.隨》卦。隨,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兌上)。本卦上卦為兌為澤;下卦為震為雷。言雷入澤中,大地寒凝,萬物蟄伏,故如象名「隨」。隨,順從之意。《隨卦》的《象》辭說:「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為人要隨應天時去作息,向晚就當入室休息。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打仗時要得於抓住敵方的可乘之隙,而我藉機行事,使亂順我之意,我便亂中取利。

【按語】

動蕩之際,數力衝撞,弱者依違無主,散蔽而不察,我隨而取之。《六韜》日:「三軍數驚,士卒不齊,相恐以敵強,相語以不利,耳目相屬,妖言不止,眾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將:此弱征也。」是魚,混戰之際,擇此而取之。如:劉備之得荊州,取西川,皆此計也。

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

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幼早的殼。比喻用計脫身。

存其形,完其勢①;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②。

【註釋】

①存其形,完其勢,保存陣地已有的戰鬥形貌,進一步完備繼續戰鬥的各種態勢。

②巽而止蠱:語出《易經.蠱》卦。蠱,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巽下艮上)。本卦上卦為艮為山為剛,為陽卦;巽為風為柔,為陰勢。故「蠱」的卦象是「剛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靜,風行於山下,事可順當。又,艮在上卦,為靜;巽為下卦,為謙遜,故說「謙虛沉靜」,「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計引本卦《彖》辭:「巽而止,蠱。」其意是我暗中謹慎地實行主力轉移,穩住敵人,我則乘敵不驚疑之際脫離險境,就可安然躲過戰亂之危。「蠱」,意為順事。

【按語】

共友擊敵,坐觀其勢。尚另有一敵,則須去而存勢。則金蟬脫殼者,非徒走也,蓋為分身之法也。故大軍轉動.而旌旗金鼓,儼然原陣,使敵不敢動,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敵而返,而友敵始知,或猶且不如。然則金蟬脫殼者,在對敵之際,而抽精銳以襲別陣也。如:諸墓亮卒于軍,司馬懿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向懿者,懿退,於是儀結營而去。檀道濟被圍,乃命軍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輿徐出外圍,魏懼有伏,不敢逼,乃歸。

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

關起門來捉進入屋內的盜賊。

小敵困之①。剝,不利有攸往②。

【註釋】

①小敵困之:對弱小或者數量較少的敵人,要設法去困圍(或者說殲滅)他。

②剝,不利有攸往:語出《易經.剝》卦。剝,卦名。本卦異卦相疊(坤下艮上),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坤為地。意即廣闊無邊的大地在吞沒山,故外名日「剝」。「剝」,落的意思。卦辭:「剝,不利有彼往」意為:剝卦說,有所往則不利。

此計引此卦辭,是說對小股敵人要即時圍困消滅,而不利於去急追或者遠襲。

【按語】

捉賊而必關門,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復追,恐其誘也。賊署,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勞我者也。吳子曰:「今使一死賊,伏於礦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懼千夫。」追賊者,賊有脫逃之機,勢必死斗;若斷其去路,則成擒矣。故小敵必困之,不能,則放之可也。

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秦國用以并吞六國,統一全國的外交策略。

形禁勢格①,利從近取,害以遠隔②。上火下澤③。

【註釋】

①形禁勢格:禁,禁止。格,阻礙。句意為受到地勢的限制和阻礙。

②利從近取,害以遠隔:句意為,先攻取就近的敵人有利,越過近敵先去攻取遠隔之敵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澤:語出《易經.睽》卦。睽,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離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兌為澤。上離下澤,是水火相剋,水火相剋則又可相生,循環無窮。又「睽」,乘違,即矛盾。本卦《象》辭:「上火下澤,睽。」意為上火下澤,兩相離違、矛盾。

此計運用「上火下澤」相互離違的道理,說明採取「遠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敵相互矛盾、離違,而我正好各個擊破。

【按語】

混戰之局,縱橫捭闔之中,各自取利。遠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結;近者交之,反使變生肘腑。范雎之謀,為地理之定則,其理甚明。

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

以借路為名,實際上要侵佔該國(或該路)。虢,諸侯國名。也作「假道滅虢」。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①。困,有言不信②。

【註釋】

①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假,借。句意為:處在我與敵兩個大國之中的小國,敵方若脅迫小國屈從於他時,我則要藉機去援救,造成一種有利的軍事態勢。

②困,有言不信:語出《易經.困》卦。困,卦名。本紛為異卦相疊(坎下兌上),上卦為兌為澤,為陰;下卦為坎為水,為陽。卦象表明,本該容納於澤中的水,現在離開澤而向下滲透,以致澤無水而受困,水離開澤流散無歸也自困,故卦名為「困」。「困」,睏乏。卦辭:「困,有言不信。」意為,處在睏乏境地,難道不相信這基嗎?此計運用此卦理,是說處在兩個大國中的小國,面臨着受人脅迫的境地時,我若說援救他,他在困頓中會不相信嗎?

【按語】

假地用兵之舉,非巧言可誑,必其勢不受—方之脅從,則將受雙方之夾擊。如此境況之際,敵必迫之以威,我則誑之以不害,利其倖存之心,速得全勢,彼將不能自陣,故不戰而滅之矣。如: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襲虞滅之。

第三套------攻戰計

處於進攻態勢之計謀。飛龍在天。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打動草驚動了藏在草里的蛇。後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動不謹慎,而使對方有所覺察。

疑以叩實①,察而後動;復者,陰之媒也②。

【註釋】

①疑以叩實:叩,問,查究。意為發現了疑點就應當考實查究清楚。

②復者,陰之媒也:復者,反覆去做,即反覆去叩實而後動。陰,此指某些隱藏着的、暫時尚不明顯或未暴露的事物、情況。媒,媒介。句意為反覆叩實查究,而後採取相應的行動,實際是發現隱藏之敵的重要手段。

【按語】

敵力不露,陰謀深沉,未可輕進,應遍探其鋒。兵書云:「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復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迷信人認為人死後靈魂可附着於別人的屍體而復活。後用以比喻已經死亡或沒落的事物,又假託別的名義或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出現。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註釋】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為世間許多看上去很有用處的東西,往往不容易去駕馭而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與①句相對言之。即有些看上去無什用途的東西,往往有時我還可以藉助它而為己發揮作用。猶如我欲「還魂」還必得藉助看似無用的「屍體」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說兵家要善於抓住一切機會,甚至是看去無什用處的東西,努力爭取主動,壯大自己,即時利用而轉不利為有利,乃至轉敗為勝。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語出《易經.蒙》卦。蒙,卦名。本紛是異卦相疊(下坎上艮)。本卦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坎為水為險。山下有險,草木叢生,故說「蒙」。這是蒙卦卦象。這裏「童蒙」是指幼稚無知、求師教誨的兒童。此句意為不是我求助於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於我了。

【按語】

換代之際,紛立亡國之後者,固借屍還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權於人,而代其攻寧者,皆此用也。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設法使老虎離開山頭。比喻為了便於行事,想法子引誘人離開原來的地方。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誘之②,往蹇來連③。

【註釋】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種條件或情況。此句意為戰場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條件或情況對敵方不利時,我再去圍困他。

②用人以誘之:用人為的假象去誘惑他(指敵人),使他向我就範。

③往蹇來連:語出《易經.蹇》卦。蹇,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艮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險,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難;連,艱難。這句意為:往來皆難,行路困難重重。

此計運用這個道理,是說戰場上若遇強敵,要善用謀,用假象使敵人離開駐地,誘他就我之范,喪失他的優勢,使他處處皆難,寸步難行,由主動變被動,而我則出其不意而致勝。

【按語】

兵書曰:「下政攻城」。若攻堅,則自取敗亡矣。敵既得地利,則不可爭其地。且敵有主而勢大:有主,則非利不來趨;勢大,則非天人合用,不能勝。漢末,羌率眾數千,遮虞詡於隊倉崤谷。詡即停軍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乃發。羌聞之,乃分抄旁縣。翔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里,令軍士各作兩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發者,利誘之也;日夜兼進者,用天時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比喻為了進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鬆一步。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①。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

【註釋】

①逼則反兵,走則減勢:走,跑。逼迫敵入太緊,他可能因此拚死反撲,若讓他逃跑則可減削他的氣勢。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為兵器上不沾血。

②需,有孚,光:語出《易經.需卦》。需,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乾下坎上)。需的下卦為乾為天,上卦為坎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著着一種危險存在着(因為「坎」有險義),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險又要善於等待。「需」,等待。《易經,需》卦卦辭:「需,有享,光享」。孚,誠心。光,通廣。句意為:要善於等待,要有誠心(包含耐性),就會有大吉大利。

【按語】

所謂縱着,非放之也,隨之,而稍松之耳。「窮寇勿追」,亦即此意,蓋不追者,非不隨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縱七擒,即縱而隨之,故躡展轉推進,至於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縱,其意在拓地,在借孟獲以服諸蠻,非兵法也。故論戰,則擒者不可復縱。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以自己的粗淺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見解。這是謙虛的話。

類以誘之①,擊蒙也②。

【註釋】

①類以誘之:出示某種類似的東西並去誘惑他。

②擊蒙也:語出《易經.蒙》如。參前「借屍還魂」計註釋④。擊,撞擊,打擊。句意為:誘惑敵人,便可打擊這種受我誘惑的愚蒙之人了。

【按語】

誘敵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間,而在類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誘敵者,疑似也;以老弱糧草誘敵者,則類同也。如:楚伐絞,軍其南門,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勿捍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利。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門,而伏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又如孫臏減灶而誘殺龐涓。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作戰要先擒拿主要敵手。比喻做事要抓關鍵。

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①。

【註釋】

①龍戰於野,其道窮也:語出《易經.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疊(坤下坤上),為純陰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辭》:「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是說即使強龍爭鬥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頓的絕境。比喻戰鬥中擒賊擒王謀略的威力。

【按語】

攻勝則利不勝取。取小遺大,卒之利、將之累、帥之害、攻之虧也。舍勝而不摧堅擒王.是縱虎歸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圖辨旌旗,而當察其陣中之首動。昔張巡與尹子奇戰,直衝敵營,至子奇麾下,營中大亂,斬賊將五十餘人,殺士卒五千餘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識,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奇,乃得其狀,使霽雲射之,中其左目,幾獲之,子奇乃收軍退還。

第四套------混戰計

處於不分敵友、軍閥混戰態勢之計謀。見龍在田。

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從鍋底抽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不敵其力①,而消其勢②,兌下乾上之象③。

【註釋】

①不敵其力:敵,動詞,攻打。力,最堅強的部位。

②而消其勢:勢,氣勢—。

③兌下乾上之象:《易經》六十四卦中,《履》卦為「兌下乾上」,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兌為澤。又,兌為陰卦,為柔;乾為陽卦,為剛。兌在下,從循環關係和規律上說,下必衝上,於是出現「柔克剛」之象。此計正是運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計可勝強敵。

【按語】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陽中之陽也,銳不可當;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勢也,陰中之陰也,近而無害;故力不可當而勢猶可消。尉繚子曰:「氣實則斗,氣奪則走。」面奪氣之法,則在攻心,昔吳漢為大司馬,有寇夜攻漢營,軍中驚擾,漢堅卧不動,軍中聞漢不動,有傾乃定。乃選精兵反擊,大破之:此即不直當其力而撲消其勢也。宋薛長儒為漢、湖、滑三州通判,駐漢州。州兵數百叛,開營門,謀殺知州、兵馬監押,燒營以為亂。有來告者,知州、監押皆不敢出。長儒挺身徒步,自壞垣入其營中,以福禍語亂卒日:「汝輩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於左,脅從者立於右!」於是,不與謀者數百人立於右;獨主謀者十三人突門而出,散於諸村野,尋捕獲。時謂非長儒,則一城塗炭矣!此即攻心奪氣之用也。或日:敵與敵對,搗強敵之虛以敗其將成之功也。

第二十計混水摸魚

比喻趁混亂時機攫取不正當的利益。也作「渾水摸魚」。

乘其陰亂①,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②。

【註釋】

①乘其陰亂:陰,內部。意為乘敵人內部發生混亂。

②隨,以向晦入宴息:語出《易經.隨》卦。隨,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兌上)。本卦上卦為兌為澤;下卦為震為雷。言雷入澤中,大地寒凝,萬物蟄伏,故如象名「隨」。隨,順從之意。《隨卦》的《象》辭說:「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為人要隨應天時去作息,向晚就當入室休息。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打仗時要得於抓住敵方的可乘之隙,而我藉機行事,使亂順我之意,我便亂中取利。

【按語】

動蕩之際,數力衝撞,弱者依違無主,散蔽而不察,我隨而取之。《六韜》日:「三軍數驚,士卒不齊,相恐以敵強,相語以不利,耳目相屬,妖言不止,眾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將:此弱征也。」是魚,混戰之際,擇此而取之。如:劉備之得荊州,取西川,皆此計也。

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

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幼早的殼。比喻用計脫身。

存其形,完其勢①;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②。

【註釋】

①存其形,完其勢,保存陣地已有的戰鬥形貌,進一步完備繼續戰鬥的各種態勢。

②巽而止蠱:語出《易經.蠱》卦。蠱,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巽下艮上)。本卦上卦為艮為山為剛,為陽卦;巽為風為柔,為陰勢。故「蠱」的卦象是「剛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靜,風行於山下,事可順當。又,艮在上卦,為靜;巽為下卦,為謙遜,故說「謙虛沉靜」,「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計引本卦《彖》辭:「巽而止,蠱。」其意是我暗中謹慎地實行主力轉移,穩住敵人,我則乘敵不驚疑之際脫離險境,就可安然躲過戰亂之危。「蠱」,意為順事。

【按語】

共友擊敵,坐觀其勢。尚另有一敵,則須去而存勢。則金蟬脫殼者,非徒走也,蓋為分身之法也。故大軍轉動.而旌旗金鼓,儼然原陣,使敵不敢動,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敵而返,而友敵始知,或猶且不如。然則金蟬脫殼者,在對敵之際,而抽精銳以襲別陣也。如:諸墓亮卒于軍,司馬懿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向懿者,懿退,於是儀結營而去。檀道濟被圍,乃命軍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輿徐出外圍,魏懼有伏,不敢逼,乃歸。

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

關起門來捉進入屋內的盜賊。

小敵困之①。剝,不利有攸往②。

【註釋】

①小敵困之:對弱小或者數量較少的敵人,要設法去困圍(或者說殲滅)他。

②剝,不利有攸往:語出《易經.剝》卦。剝,卦名。本卦異卦相疊(坤下艮上),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坤為地。意即廣闊無邊的大地在吞沒山,故外名日「剝」。「剝」,落的意思。卦辭:「剝,不利有彼往」意為:剝卦說,有所往則不利。

此計引此卦辭,是說對小股敵人要即時圍困消滅,而不利於去急追或者遠襲。

【按語】

捉賊而必關門,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復追,恐其誘也。賊署,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勞我者也。吳子曰:「今使一死賊,伏於礦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懼千夫。」追賊者,賊有脫逃之機,勢必死斗;若斷其去路,則成擒矣。故小敵必困之,不能,則放之可也。

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秦國用以并吞六國,統一全國的外交策略。

形禁勢格①,利從近取,害以遠隔②。上火下澤③。

【註釋】

①形禁勢格:禁,禁止。格,阻礙。句意為受到地勢的限制和阻礙。

②利從近取,害以遠隔:句意為,先攻取就近的敵人有利,越過近敵先去攻取遠隔之敵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澤:語出《易經.睽》卦。睽,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離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兌為澤。上離下澤,是水火相剋,水火相剋則又可相生,循環無窮。又「睽」,乘違,即矛盾。本卦《象》辭:「上火下澤,睽。」意為上火下澤,兩相離違、矛盾。

此計運用「上火下澤」相互離違的道理,說明採取「遠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敵相互矛盾、離違,而我正好各個擊破。

【按語】

混戰之局,縱橫捭闔之中,各自取利。遠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結;近者交之,反使變生肘腑。范雎之謀,為地理之定則,其理甚明。

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

以借路為名,實際上要侵佔該國(或該路)。虢,諸侯國名。也作「假道滅虢」。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①。困,有言不信②。

【註釋】

①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假,借。句意為:處在我與敵兩個大國之中的小國,敵方若脅迫小國屈從於他時,我則要藉機去援救,造成一種有利的軍事態勢。

②困,有言不信:語出《易經.困》卦。困,卦名。本紛為異卦相疊(坎下兌上),上卦為兌為澤,為陰;下卦為坎為水,為陽。卦象表明,本該容納於澤中的水,現在離開澤而向下滲透,以致澤無水而受困,水離開澤流散無歸也自困,故卦名為「困」。「困」,睏乏。卦辭:「困,有言不信。」意為,處在睏乏境地,難道不相信這基嗎?此計運用此卦理,是說處在兩個大國中的小國,面臨着受人脅迫的境地時,我若說援救他,他在困頓中會不相信嗎?

【按語】

假地用兵之舉,非巧言可誑,必其勢不受—方之脅從,則將受雙方之夾擊。如此境況之際,敵必迫之以威,我則誑之以不害,利其倖存之心,速得全勢,彼將不能自陣,故不戰而滅之矣。如: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襲虞滅之。

第三套------攻戰計

處於進攻態勢之計謀。飛龍在天。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打動草驚動了藏在草里的蛇。後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動不謹慎,而使對方有所覺察。

疑以叩實①,察而後動;復者,陰之媒也②。

【註釋】

①疑以叩實:叩,問,查究。意為發現了疑點就應當考實查究清楚。

②復者,陰之媒也:復者,反覆去做,即反覆去叩實而後動。陰,此指某些隱藏着的、暫時尚不明顯或未暴露的事物、情況。媒,媒介。句意為反覆叩實查究,而後採取相應的行動,實際是發現隱藏之敵的重要手段。

【按語】

敵力不露,陰謀深沉,未可輕進,應遍探其鋒。兵書云:「軍旁有險阻、潢井、葭葦、山林、翳薈者,必謹復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迷信人認為人死後靈魂可附着於別人的屍體而復活。後用以比喻已經死亡或沒落的事物,又假託別的名義或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出現。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註釋】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為世間許多看上去很有用處的東西,往往不容易去駕馭而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與①句相對言之。即有些看上去無什用途的東西,往往有時我還可以藉助它而為己發揮作用。猶如我欲「還魂」還必得藉助看似無用的「屍體」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說兵家要善於抓住一切機會,甚至是看去無什用處的東西,努力爭取主動,壯大自己,即時利用而轉不利為有利,乃至轉敗為勝。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語出《易經.蒙》卦。蒙,卦名。本紛是異卦相疊(下坎上艮)。本卦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坎為水為險。山下有險,草木叢生,故說「蒙」。這是蒙卦卦象。這裏「童蒙」是指幼稚無知、求師教誨的兒童。此句意為不是我求助於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於我了。

【按語】

換代之際,紛立亡國之後者,固借屍還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權於人,而代其攻寧者,皆此用也。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設法使老虎離開山頭。比喻為了便於行事,想法子引誘人離開原來的地方。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誘之②,往蹇來連③。

【註釋】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種條件或情況。此句意為戰場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條件或情況對敵方不利時,我再去圍困他。

②用人以誘之:用人為的假象去誘惑他(指敵人),使他向我就範。

③往蹇來連:語出《易經.蹇》卦。蹇,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艮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險,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難;連,艱難。這句意為:往來皆難,行路困難重重。

此計運用這個道理,是說戰場上若遇強敵,要善用謀,用假象使敵人離開駐地,誘他就我之范,喪失他的優勢,使他處處皆難,寸步難行,由主動變被動,而我則出其不意而致勝。

【按語】

兵書曰:「下政攻城」。若攻堅,則自取敗亡矣。敵既得地利,則不可爭其地。且敵有主而勢大:有主,則非利不來趨;勢大,則非天人合用,不能勝。漢末,羌率眾數千,遮虞詡於隊倉崤谷。詡即停軍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乃發。羌聞之,乃分抄旁縣。翔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餘里,令軍士各作兩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發者,利誘之也;日夜兼進者,用天時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開他。比喻為了進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鬆一步。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①。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

【註釋】

①逼則反兵,走則減勢:走,跑。逼迫敵入太緊,他可能因此拚死反撲,若讓他逃跑則可減削他的氣勢。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為兵器上不沾血。

②需,有孚,光:語出《易經.需卦》。需,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乾下坎上)。需的下卦為乾為天,上卦為坎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著着一種危險存在着(因為「坎」有險義),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險又要善於等待。「需」,等待。《易經,需》卦卦辭:「需,有享,光享」。孚,誠心。光,通廣。句意為:要善於等待,要有誠心(包含耐性),就會有大吉大利。

【按語】

所謂縱着,非放之也,隨之,而稍松之耳。「窮寇勿追」,亦即此意,蓋不追者,非不隨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縱七擒,即縱而隨之,故躡展轉推進,至於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縱,其意在拓地,在借孟獲以服諸蠻,非兵法也。故論戰,則擒者不可復縱。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以自己的粗淺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見解。這是謙虛的話。

類以誘之①,擊蒙也②。

【註釋】

①類以誘之:出示某種類似的東西並去誘惑他。

②擊蒙也:語出《易經.蒙》如。參前「借屍還魂」計註釋④。擊,撞擊,打擊。句意為:誘惑敵人,便可打擊這種受我誘惑的愚蒙之人了。

【按語】

誘敵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間,而在類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誘敵者,疑似也;以老弱糧草誘敵者,則類同也。如:楚伐絞,軍其南門,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勿捍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利。明日絞人爭出,驅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門,而伏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又如孫臏減灶而誘殺龐涓。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作戰要先擒拿主要敵手。比喻做事要抓關鍵。

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①。

【註釋】

①龍戰於野,其道窮也:語出《易經.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疊(坤下坤上),為純陰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辭》:「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是說即使強龍爭鬥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頓的絕境。比喻戰鬥中擒賊擒王謀略的威力。

【按語】

攻勝則利不勝取。取小遺大,卒之利、將之累、帥之害、攻之虧也。舍勝而不摧堅擒王.是縱虎歸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圖辨旌旗,而當察其陣中之首動。昔張巡與尹子奇戰,直衝敵營,至子奇麾下,營中大亂,斬賊將五十餘人,殺士卒五千餘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識,剡蒿為矢,中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奇,乃得其狀,使霽雲射之,中其左目,幾獲之,子奇乃收軍退還。

第四套------混戰計

處於不分敵友、軍閥混戰態勢之計謀。見龍在田。

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從鍋底抽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不敵其力①,而消其勢②,兌下乾上之象③。

【註釋】

①不敵其力:敵,動詞,攻打。力,最堅強的部位。

②而消其勢:勢,氣勢—。

③兌下乾上之象:《易經》六十四卦中,《履》卦為「兌下乾上」,上卦為乾為天.下卦為兌為澤。又,兌為陰卦,為柔;乾為陽卦,為剛。兌在下,從循環關係和規律上說,下必衝上,於是出現「柔克剛」之象。此計正是運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計可勝強敵。

【按語】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陽中之陽也,銳不可當;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勢也,陰中之陰也,近而無害;故力不可當而勢猶可消。尉繚子曰:「氣實則斗,氣奪則走。」面奪氣之法,則在攻心,昔吳漢為大司馬,有寇夜攻漢營,軍中驚擾,漢堅卧不動,軍中聞漢不動,有傾乃定。乃選精兵反擊,大破之:此即不直當其力而撲消其勢也。宋薛長儒為漢、湖、滑三州通判,駐漢州。州兵數百叛,開營門,謀殺知州、兵馬監押,燒營以為亂。有來告者,知州、監押皆不敢出。長儒挺身徒步,自壞垣入其營中,以福禍語亂卒日:「汝輩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於左,脅從者立於右!」於是,不與謀者數百人立於右;獨主謀者十三人突門而出,散於諸村野,尋捕獲。時謂非長儒,則一城塗炭矣!此即攻心奪氣之用也。或日:敵與敵對,搗強敵之虛以敗其將成之功也。

第二十計混水摸魚

比喻趁混亂時機攫取不正當的利益。也作「渾水摸魚」。

乘其陰亂①,利其弱而無主。隨,以向晦入宴息②。

【註釋】

①乘其陰亂:陰,內部。意為乘敵人內部發生混亂。

②隨,以向晦入宴息:語出《易經.隨》卦。隨,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震下兌上)。本卦上卦為兌為澤;下卦為震為雷。言雷入澤中,大地寒凝,萬物蟄伏,故如象名「隨」。隨,順從之意。《隨卦》的《象》辭說:「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為人要隨應天時去作息,向晚就當入室休息。

此計運用此象理,是說打仗時要得於抓住敵方的可乘之隙,而我藉機行事,使亂順我之意,我便亂中取利。

【按語】

動蕩之際,數力衝撞,弱者依違無主,散蔽而不察,我隨而取之。《六韜》日:「三軍數驚,士卒不齊,相恐以敵強,相語以不利,耳目相屬,妖言不止,眾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將:此弱征也。」是魚,混戰之際,擇此而取之。如:劉備之得荊州,取西川,皆此計也。

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

蟬變為成蟲時要脫去幼早的殼。比喻用計脫身。

存其形,完其勢①;友不疑,敵不動。巽而止蠱②。

【註釋】

①存其形,完其勢,保存陣地已有的戰鬥形貌,進一步完備繼續戰鬥的各種態勢。

②巽而止蠱:語出《易經.蠱》卦。蠱,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巽下艮上)。本卦上卦為艮為山為剛,為陽卦;巽為風為柔,為陰勢。故「蠱」的卦象是「剛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靜,風行於山下,事可順當。又,艮在上卦,為靜;巽為下卦,為謙遜,故說「謙虛沉靜」,「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計引本卦《彖》辭:「巽而止,蠱。」其意是我暗中謹慎地實行主力轉移,穩住敵人,我則乘敵不驚疑之際脫離險境,就可安然躲過戰亂之危。「蠱」,意為順事。

【按語】

共友擊敵,坐觀其勢。尚另有一敵,則須去而存勢。則金蟬脫殼者,非徒走也,蓋為分身之法也。故大軍轉動.而旌旗金鼓,儼然原陣,使敵不敢動,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敵而返,而友敵始知,或猶且不如。然則金蟬脫殼者,在對敵之際,而抽精銳以襲別陣也。如:諸墓亮卒于軍,司馬懿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向懿者,懿退,於是儀結營而去。檀道濟被圍,乃命軍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輿徐出外圍,魏懼有伏,不敢逼,乃歸。

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

關起門來捉進入屋內的盜賊。

小敵困之①。剝,不利有攸往②。

【註釋】

①小敵困之:對弱小或者數量較少的敵人,要設法去困圍(或者說殲滅)他。

②剝,不利有攸往:語出《易經.剝》卦。剝,卦名。本卦異卦相疊(坤下艮上),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坤為地。意即廣闊無邊的大地在吞沒山,故外名日「剝」。「剝」,落的意思。卦辭:「剝,不利有彼往」意為:剝卦說,有所往則不利。

此計引此卦辭,是說對小股敵人要即時圍困消滅,而不利於去急追或者遠襲。

【按語】

捉賊而必關門,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復追,恐其誘也。賊署,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勞我者也。吳子曰:「今使一死賊,伏於礦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懼千夫。」追賊者,賊有脫逃之機,勢必死斗;若斷其去路,則成擒矣。故小敵必困之,不能,則放之可也。

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秦國用以并吞六國,統一全國的外交策略。

形禁勢格①,利從近取,害以遠隔②。上火下澤③。

【註釋】

①形禁勢格:禁,禁止。格,阻礙。句意為受到地勢的限制和阻礙。

②利從近取,害以遠隔:句意為,先攻取就近的敵人有利,越過近敵先去攻取遠隔之敵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澤:語出《易經.睽》卦。睽,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兌下離上)。上卦為離為火,下卦為兌為澤。上離下澤,是水火相剋,水火相剋則又可相生,循環無窮。又「睽」,乘違,即矛盾。本卦《象》辭:「上火下澤,睽。」意為上火下澤,兩相離違、矛盾。

此計運用「上火下澤」相互離違的道理,說明採取「遠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敵相互矛盾、離違,而我正好各個擊破。

【按語】

混戰之局,縱橫捭闔之中,各自取利。遠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結;近者交之,反使變生肘腑。范雎之謀,為地理之定則,其理甚明。

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

以借路為名,實際上要侵佔該國(或該路)。虢,諸侯國名。也作「假道滅虢」。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①。困,有言不信②。

【註釋】

①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假,借。句意為:處在我與敵兩個大國之中的小國,敵方若脅迫小國屈從於他時,我則要藉機去援救,造成一種有利的軍事態勢。

②困,有言不信:語出《易經.困》卦。困,卦名。本紛為異卦相疊(坎下兌上),上卦為兌為澤,為陰;下卦為坎為水,為陽。卦象表明,本該容納於澤中的水,現在離開澤而向下滲透,以致澤無水而受困,水離開澤流散無歸也自困,故卦名為「困」。「困」,睏乏。卦辭:「困,有言不信。」意為,處在睏乏境地,難道不相信這基嗎?此計運用此卦理,是說處在兩個大國中的小國,面臨着受人脅迫的境地時,我若說援救他,他在困頓中會不相信嗎?

【按語】

假地用兵之舉,非巧言可誑,必其勢不受—方之脅從,則將受雙方之夾擊。如此境況之際,敵必迫之以威,我則誑之以不害,利其倖存之心,速得全勢,彼將不能自陣,故不戰而滅之矣。如:晉侯假道於虞以伐虢,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襲虞滅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心念天下醉紅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心念天下醉紅顏
上一章下一章

三十六計(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