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槳船

踏槳船

踏槳船

《漫畫》九十三期上登載有五個畫家的旅行紀事,題曰《野草閑花》,因為系浙東的事情,所以看了很有興趣,特別是那一張「手足之情」,畫寧波的手搖水車與紹興的腳划船,不獨上海人覺得奇怪,想來也實在特殊,尤其用腳踏槳。但是漫畫上卻弄錯了,畫作一個人踏着兩支槳,空着兩隻手,並不拿着一張划楫,使得船不能左右進行,這是不合事理的。槳這東西有使船推進的力量,沒有別的用處,所以必須畫作兩腳踏一支槳(在船的右邊),另外手裏還須拿着一支楫才行,也才能使船進退自如。

這種踏槳船,據歐陽昱的《見聞瑣錄》裏說,是始於中州周沐潤,在太平天國時代,從常熟日往上海報米價。「其船長僅丈余,廣僅三尺余,篷高二尺余,內僅可卧二人,不能坐,坐即欹側,駕船者在船頭亦卧下,用兩腳踏棹行,棹長約七八尺,一踏即行二三丈,晝夜可行二百數十里。」這船在紹興是「古已有之」,周沐潤是李越縵的朋友,久居紹興,知道這船,到常熟做知縣時便利用它的便利,乃用以報知米價罷了。陳晝卿勤余詩存中一詩詠踏槳船,注云:「船長丈許,廣三尺,坐卧容一身,一人坐船尾,以足踏槳行如飛,向唯越人用以狎潮渡江,今江淮人並用之,以代急足。」時為咸豐辛酉,正是太平天國時期,陳君是山陰人,故所述船的形狀不誤。歐陽君蓋江西人,所說似出傳聞,難免有錯誤。

徐珂在《可言》中記杜山次話,江伯訓權知山陰時,以事赴鄉,輒棹划舟往,划舟小如葉,舟子坐舟尾,以足推槳使進,乘者可坐卧,不可立。說的也是這種腳踏船,但名稱誤作「划船」了,划船乃是只用楫划的,大抵無篷,不堪遠行。江伯訓權知山陰,蓋前清宣統年間事,江為人甚奇,說他為官清正,可是不廉,所以有「長手包龍圖」之稱。他要錢決不在會引起民憤的事情上去弄,只在富家的民事案件上去取,正是他的巧妙。他坐腳踏船下鄉,也是很妙的事情,這第一是表示不擾民,帶去一個書辦而已。外鄉人要坐這樣船,非有決心不可,因為它是很危險的,容易出風險,他能坐得這船,可見是不怕冒險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日常生活頌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日常生活頌歌
上一章下一章

踏槳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