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前沿 第0001章 第一戰

第一集前沿 第0001章 第一戰

黃河、長江、珠江和黑龍江——中國家裏卧著的四條龍,其實是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印跡,同樣,漢語八大方言也是中華文化迭次興衰更替的產物。

珠江口外右岸,一個狹窄的小島——澳門Macao,則是最近五百年來東西方交往的活化石,1549年,葡萄牙人因倭寇猖獗,不得不由長江口外的寧波港撤退,又從珠江口外的一系列島嶼中逐次遴選出來——

為的是,方便馬六甲與日本之間的海上貿易。

起初,廣東省香山縣令不許他們登島,他們便借口貨物受潮需要晾曬,晾乾就走。

中國人都是通情達理的,不論是官員還是百姓,既然如此,就晾吧!

可是,在島上曬太陽的幾天,葡萄牙人雇了一幫中國人幫卸貨,還請了匠人幫蓋房,待縣令發現時,讓他們立馬滾蛋,不準過夜。

他們,就指著住在一樓的一堆華工說:「是這裏的人要求我們過夜的!」

縣令一想,才幾天不見就買賣上門了!

「也好,你們一年給我繳八百兩紋銀就住吧!」

「八百兩:800360=2.222兩/天16=35.555錢/天,我們還不知去哪裏弄呢?五百兩是絕對有你的!」

五百兩就是:500360=1.39兩/天16=22.222錢/天。

要是在別處,葡萄牙人這樣七折八折就得捲鋪蓋走人,或者房倒屋塌,可是在香山在廣東竟然可行!

真的是,好運當頭,其實也他媽:山高皇帝遠,海闊皇帝更遠。

如此,葡萄牙人就賴下來了,慢慢的還把生意做去了廣州,後來乾脆把加工廠都放去了那裏,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廣州城南「十三行」雛形。

到1637大明崇禎十年,葡萄牙人已經定居澳門將近一個世紀,整整九代人的心血凝成了碩果:壟斷了整個亞洲沿海的貿易,並且與搶奪了Formosa台灣島的歐洲新寵荷蘭為東印度群島業務處於戰爭狀態。

這一年的6月27日,大英帝國威忒爾船長Capt.JohnWeddell率四艘軍艦:蛟龍號、太陽號、凱瑟琳號、種植園主號,還有兩艘大舢板:安妮號、發現號到了繁榮的澳門。

為了不刺激領主,威忒爾船長命令艦隊:悄悄停靠旁邊的氹仔灣,不是澳門的島嶼,而是香山縣的另一小長島,算是大英艦隊第一次到了咱中國的海域。

日子正好是:丁丑歲潤五月初六,光憑這干支就能斷代的,得服,這只是說潤了月。

閏月年成,難免多事。

兩天後,6月29日,威忒爾船長前往澳門拜會葡萄牙總督:DomingosdaCamaradeNoronha多明戈先生。

向他出示了大英國王查爾斯一世的授權書和葡屬西印度果阿總督的引薦信。

得到了:熱情的接待、准許停靠和自由參觀的承諾。

據威忒爾船長的航海日誌大師:PeterMundy蒙皮特的記載——

澳門Macao雖然仄小,卻已有金碧輝煌與富麗堂皇的天主之母聯合大教堂、學貫東西又嚴謹包容的聖保祿學院,大街上奔跑着日式人力車、上面坐着葡萄牙人高貴的東方妻子,她們頭包圍巾、身裹圍裙,到了家裏才換成寬衣博帶又染色描金的和服、琳琅滿目。

還有,非洲黑奴捲毛操持家務,在天主、耶穌母子的感召下,大家都是和諧的一家人。

更使威忒爾船長、蒙皮特大師以及所有英國來賓心曠神怡的,是來自我大中華的物產豐富、珍稀美味、質優價廉:黃金、生絲、瓷器,糖粉、麝香、綠生薑,蜜餞、茶葉、金剛藤,至於嶺南佳果鮮紅荔枝、粵菜佳肴、點心茶飲更是讚美不已……

但是,當他們也要從事這些貿易的時候,明顯感到了葡人的怠慢和拖延,威忒爾船長準備自己去廣州拓展貿易,葡人們倒直言相告:一定要遵守如下貿易規則——

一不準:帶女人進廣州,哪怕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不行;

二必須:先向廣東省衙申請進入廣州的日期、商務,核准後方可乘船進入;

三每個人:均須憑準換領紅藍牌進出廣州城。

在英國人眼裏,感情葡萄牙人就是這樣在中國窩囊了一個世紀還準備窩囊一個世紀,這些古怪規矩是怎麼來的?

葡人自己也說不清或不願啟齒。

威忒爾船長當即覺得不妥,不符合大英帝國使者形象,要武力進入廣州,急得葡人們紛紛搖頭:

「你們初來乍到還不了解中國,在天朝做生意是一定要遵守我們的規矩,叫和氣生財。」

儘管不認可,威忒爾船長還是軟了下來,決定先化裝跟葡人去趟廣州,既是旅遊觀光也是戰前偵察。

船離澳門,沿珠江上行兩天才到沙面碼頭,剛靠岸就湧來一股人流幫忙卸貨運輸,威忒爾一夥無事混在葡人中瞎逛。

見道邊站着不少人,身上描龍畫鳳的,跟他們頻頻招呼「歐樂」、「歐樂」,也不知啥意思,而葡人佯裝未聽見徑直而過。

因為威忒爾船長沒有準牌這次未得入城,只是在碼頭和十三行一帶停留,白天參觀葡人的工廠作坊、產品加工和運輸線路,傍晚則隨葡人到珠江上蜑家艇里喝粥。

找鹹水妹吃喝玩樂,才知道「歐樂」就是女人那玩意Hole的粵音,還是粵式葡英語!

威忒爾船長快活了一陣,還是兩手空空回到澳門,覺得武力進入廣州的想法不合適,但無奈來華已整月,總不能放任手下兩三百人坐吃山空。

於是,決定與一支同等規模的葡人艦隊合跑一趟日本生意,不料8月1號在珠江口外會合時連葡人的鬼影都沒等到!

恰好艦上有一華人翻譯,遊說去廣州獨立貿易,便率艦隊向東航行,到了東莞縣虎門口外的穿鼻洋上,不料這時碰到了支中國平底船隊攔住了去路!

真是該來的不來,不該來的來了!打還是不打?

既然要向廣州前進,問題就簡單了!

領航的蛟龍號開足馬力撞過去,中國的平底船紛紛退縮江內,來不及的也紛紛避讓。

威忒爾正暗自慶幸老鷹抓雞,沒想東岸虎門炮台上轟的一聲巨響,一發炮彈過來,蛟龍號頓時嘭嘭斷了兩根纜繩,風帆歪旋,速度慢了下來。

中英歷史上的第一次見面禮開始了!

後面的三艘戰艦——太陽號、凱瑟琳號、種植園主號加速前行,在洋麵上排成一列拋錨下碇,向左岸炮台回敬了一次齊射,於是雙方開始對轟。

「嚯嚯嚯」、「恐恐恐」,雙方大炮你來我往,毫不客氣。

照說,岸炮對艦炮有不小的優勢,但不知怎的,不到半小時虎門岸炮就啞火了!

20多名炮手跑出炮台,沿海灘向岬角倉皇轉移,威忒爾船長嘴角露出一絲獰笑,命令四艦依次起錨,放火槍兵連登陸。

就在太陽號、凱瑟琳號離開航道沖向灘頭時,炮台里又跑出10多人來,嚇得威忒爾趕緊命令停船。

但是,這10多人並不是來抗登陸的,而是狼狽逃命的,因為炮台並無後路,也循着前面那20多人去了!

威忒爾不禁心驚:要是守軍這時開炮,自己可就是送上來的大餐了!再次命令尚未起錨的蛟龍號再補兩炮,的確無人再跑了才跟着繼續登陸。

英軍成功登陸后,遍尋炮台的里裏外外,竟沒有發現一具屍體或者傷兵,地上根本就沒血跡,只是遍地狼藉的生活用具。

中國雖無傷亡,但所有炮位上的大炮都被英軍繳獲,搬運裝上了戰艦,共計44門,不過在英國人眼裏是地地道道的小炮,每門400~500磅,約410斤左右。

從逃跑的人數看,虎門炮台也就駐紮明軍40人,安炮44門,進出都是正面一條路。

大英艦隊在虎門炮台大獲全勝,安全通過穿鼻洋狹窄水道,進入珠江口內,並扣住一艘中國平底船上的父子,肆無忌憚攻擊、驅趕仍在攔截他們的中國平底船。

威忒爾船長開始吹噓自己的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

然而,上行不遠即發現各艦均有多人昏迷,經艦隊醫生診斷為營養不良所致。

於是,找尋碼頭停靠,派蛟龍號的陸上後勤隊,帶上7個槍兵舉著白旗到附近村鎮活動,採購補充艦隊的淡水、糧油和新鮮食材。

這也是遠洋艦隊的作戰特點:凶起來像龍,病起來像蟲,動起來如虎,躺下來似貓。

儘管後勤隊採購都是現款對食物的公平買賣,但依然在村子裏受到了大明軍隊的圍攻。據蒙大師的記載:「他們350多人在很近的地方嘯聚,手握大刀、盾牌、長矛,發出愛爾蘭人一般的吼聲——黑火火,黑火火。」

寡不敵眾,後勤隊決定迅速退回食材採集點帶上東西返艦,身後的7名衛兵也同時準備射擊,並看住退路不讓明軍包抄。

明軍步步緊逼併展開後路爭奪,英軍衛兵立響3槍擊斃2人,情勢非走不可。

後勤隊只能全身而退,不要東西了,撒腿開溜一路周旋,卒到江邊已是絕境,準備刺刀見紅,拚死拉倒!

恰在此刻,河上傳來一排槍,明軍一看立馬掉頭,原來威忒爾船長根據槍聲判斷,派來了一船60名見習小槍手接應。

態勢反轉,80名英軍登岸追擊350多人的明軍!

直到追回採購的全部東西才停止,明軍又傷亡數人,不過燒殺、擄掠、**等戰爭罪行未發生,因為那60名見習小槍手還是軍校童子,沒成年呢!

威忒爾不由得信心大增,再次命令艦隊起錨離開碼頭上行,但從此以後沿途受到明軍水陸兼備的層層襲擾變得狼狽不堪,病亡傷俘日重,大多還是跟隨他見習的少年童子,極大的刺激動搖了他的決心,不得不再次駐停。

威忒爾派出商務代表,乘大舢板掛着白旗去廣州洽談貿易,因實際與中國開戰已一個多月,所以被悉數扣留!

武力征程已絕無可能繼續,威忒爾船長此時才幡然悔悟,想起葡萄牙人來,致函澳門總督多明戈先生出面調停。

多明戈總督指派主教大人趕到廣州,總算圓滿完成了任務——

威忒爾保證:完全退出中國,並永不再來,全部返還虎門炮台的所有大炮;

廣州省衙:立即釋放所有在押以及沿途所俘英國人質;

澳門總督:多明戈先生具保。

如此,威忒爾艦隊方得脫身,原路返回澳門。

然而,威忒爾船長大人並不甘心一事無成,在澳門滯留期間,利用幾個想離開的葡人富豪投資他的艦隊再做遠洋貿易,被憤怒的多明戈總督夜半時分派出幾名全幅武裝人員,手持火槍、火炬趕出了澳門島!

連蒙大師想趁聖誕佳節跟他告別,也被拒之總督府外!

威忒爾艦隊顏面丟盡,威風掃地逃走了,這天是1637年12月28日,在南中國的廣東逡巡半年,連新年都沒的過!

這中英第一次官方接觸,儘管極不愉快,蒙皮特大師還是用他的鵝毛巨筆禮讚中國人,至少是廣東人:文明、健康、不變態,與他們的愛爾蘭同胞性情相近——

要命不要錢,不陌生。

後來,他憑着多門語言能力,效力東印度公司專職翻譯,而威忒爾船長依然走南闖北,果然一直到死都沒再踏進中華大地。

整整五十年後,1686年春天,已是大清天下,廣東巡撫李士禎大人才正式佈告——

招標:13家大商行,在廣州專門與洋商貿易,並代征海關稅。

「十三行」的名稱,由此誕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誰動了他的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誰動了他的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集前沿 第0001章 第一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