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回 劉家棟懷憂服遠役 麥鐵杖恃勇戰強敵(4)

第1回 劉家棟懷憂服遠役 麥鐵杖恃勇戰強敵(4)

簡短捷說,花了十天的時間,三座浮橋全部造好,宇文愷也因為積勞成疾而徹底病倒。

按照宇文愷所說的辦法,三座浮橋順在遼水西岸,靠下游的一頭用繩索固定在岸邊的木樁上,把靠上游的一頭向河中央一推,浮橋就在河水的衝力作用下慢慢橫轉過來。已經派人事先在河對岸的淺水處打上了木樁,浮橋橫過來之後,就會被木樁擋住,不至於順水飄轉下去。

一切都想得很好,浮橋按照預想架設起來,然而卻出現了一個誰都沒有預料到的問題——浮橋的長度不夠,差一丈多到不了東岸。

就在軍兵們不知所措的時候,據守遼水東岸的高句麗軍隊發現隋軍架起了浮橋,吶喊著沖了過來。

此時可以採取兩種對策,一是把浮橋收回,加長后再發起強渡行動,一是立刻發起強攻。身為先鋒官的麥鐵杖選擇了後者,他要帶頭衝鋒。

麥鐵杖的長子麥孟才勸阻道:「父親,您身為一軍之大將,應該坐陣後方,指揮全軍,衝鋒陷陣的事派一名偏將去就足夠了。」

麥鐵杖把手一擺,說:「我身受國恩,是當以死相報的時候了。我要是戰死了,你們就會獲得富貴,希望你們努力為國盡忠,對母盡孝。」說罷,他揮舞著鑌鐵棍,催打戰馬,衝上浮橋。麥鐵杖手下的武賁郎將錢士雄和孟金叉緊緊跟隨在麥鐵杖馬後,向東岸衝去。主將帶了頭,士卒有勁頭,麥鐵杖手下不乏驍勇之士,軍兵們高聲吶喊著沖向東岸。

衝到浮橋盡頭,麥鐵杖在馬背上微微抬起身,左手一提韁繩,右手用鐵棍在馬屁股上輕輕打了一下,那匹棗紅馬一聲長嘯,騰身躍起,像一道火光一樣衝上東岸。戰馬的四蹄剛一落地,麥鐵杖用力一夾馬肚子,催動戰馬,迎著蜂擁而來的高句麗士兵衝過去。

麥鐵杖一馬當先衝進敵群之中,一條八十多斤重的鑌鐵棍舞動如飛,形成一片黑雲,籠罩在麥鐵杖周圍。那片黑雲是死神噴出的煞氣,高句麗士兵挨上死、粘上傷,輕者骨斷筋折,重者腦漿迸裂。高句麗士兵嚇得肝膽俱碎,看到麥鐵杖的影子就四散奔走,麥鐵杖在高句麗軍中縱橫馳突,往複拼殺,如入無人之境。

見麥鐵杖英勇無敵,一個身材高大、相貌兇惡的高句麗偏將不服氣,挺著長槍催馬衝上前,攔住麥鐵杖,高聲斷喝:「你那隋將,休得猖狂,快快報上名來,待本將擒拿於你。」

一個跳樑小丑居然敢螳臂擋車,麥鐵杖感到又可氣又可笑,懶得搭理他,拍馬上前,掄起鑌鐵棒,一記「泰山壓頂」,對準那廝的腦袋砸下去。

那名偏將正等著麥鐵杖答話,猛然間見鐵棒砸下來,趕緊把槍一橫,雙手舉著往上格擋。卻說這位偏將也是個身大力猛之人,他的槍桿不是用木頭做的,是用鐵打的,有三四十斤重,所以他才敢用槍桿去擋鐵棒。在高句麗軍隊中,他沒遇見過力氣比他大的人,平時驕狂慣了,以為這一擋肯定能把鐵棍擋開,甚至還能把鐵棍磕飛,可結果卻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耳輪中就聽「噹啷」一聲巨響,如同當頭打了一個霹靂,鐵棒和鐵槍撞擊在一起,火花四濺。那偏將只覺得雙臂發麻,心口發甜,還算不錯,他人倒沒大事,勉強接住了鐵棒,只是被震得差點口吐鮮血,可他手裏的槍卻不大妙,中間彎曲,變成了老師筆下的對勾。

那偏將正然看着彎槍發愣,麥鐵杖已經把鐵棍撤回,一記「秋風掃落葉」,向那偏將橫掃過去。那偏將忽見鐵棒當胸打來,嚇得大叫一聲,趕緊來了一招「橫擔鐵板橋」,身體後仰,想貼在馬背上,躲過鐵棒,可惜慢了一點,胸口躲過去了,腦袋沒躲過去,鐵棒正打在他臉上。只聽「噗哧」一聲,好像熟透了的西瓜被打爛了一樣,那偏將的腦袋變成了一堆紅的白的糟爛貨,無頭屍身栽落馬下。

兩名高句麗將官衝上來,一左一右把麥鐵杖夾在中間,刀槍並舉,氣勢洶洶,恨不得在麥鐵杖身上捅十個窟窿、砍一百道口子。打仗憑的是實力,不是願望,實力不濟,取勝的願望再強烈也只能挨打。只見麥鐵杖舞動鐵棍,左攔右遮,上砸下挑,只用了不到十招,就把兩名高句麗將官打得一死一傷。

高句麗人真急了眼,八名將官衝上前來,把麥鐵杖圍在當中,走馬燈似地亂轉,輪番從不同方向向麥鐵杖進攻。雖然人多,可他們忌憚麥鐵杖的勇猛,並不敢真的進攻,只是蜻蜓點水般地比劃一下就趕緊退後,他們的意圖很明顯,是想用車輪戰術消耗麥鐵杖的體力。

常言道,好漢難敵四手,惡虎還怕群狼,高句麗人的計謀得逞了。麥鐵杖雖然勇猛,可他四面八方都是敵人,不管往哪邊進攻,其它方向都有敵人偷襲,令他不得不回身防守,無法全力進攻。一時間,雙方僵持不下,誰都傷不到誰。

這種局面沒有持續多長時間,正在跟高句麗士卒拼殺的錢士雄和孟金叉,發現麥鐵杖被一群高句麗將官困住,互相打聲招呼,雙雙向圍困麥鐵杖的高句麗將官殺過來。高句麗將官腹背受敵,慌忙閃避,錢士雄和孟金叉衝到麥鐵杖身邊。

見二人衝過來,麥鐵杖大喜,高聲喊道:「你們兩個跟我背對背排成三角隊形,互相掩護,殺狗娘養的。」

「殺呀——殺——」錢士雄揮舞著金背砍山刀,孟金叉揮舞著三股托天叉,與麥鐵杖密切配合,殺入高句麗兵將群中。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麥鐵杖是員猛將,自然喜歡猛將,錢士雄和孟金叉都是他收羅到麾下的,二人都以力大勇猛著稱。錢士雄擅使大刀,他的金背砍山刀重達七十多斤。孟金叉使一柄三股托天叉,重六十多斤,通體都鍍有黃銅,金光閃閃,耀人二目,故名金叉。三個人相互掩護,都沒有後顧之憂,可以集中全力進攻,直殺得高句麗兵將人仰馬翻、鬼哭狼嚎。

強將手下無弱兵,在麥鐵杖、錢士雄、孟金叉大戰高句麗軍隊的同時,麥鐵杖手下的虎狼之兵衝過浮橋,紛紛跳入水中,爬上河岸,與聚積在河岸上的高句麗士卒廝殺在一起。高句麗軍隊佔據着地形優勢和人員優勢,居高臨下,奮力阻擊隋軍士兵,隋軍士兵雖拚死衝殺,卻難以打開登陸場。

高句麗軍隊的指揮官名叫韓在熙,是遼東城的城主,他率領五萬軍兵在遼水東岸列陣,阻止隋軍過河。聽說前面廝殺得非常激烈,韓在熙親自來到前沿觀察戰局。麥鐵杖、錢士雄、孟金叉三人的勇猛令他暗自心驚,隋軍士兵不顧死活地往岸上衝殺的勁頭也出乎他的意料。

看清形勢后,韓在熙下令:「調一千弓箭手,封鎖浮橋,阻止隋軍增援,把已經過河的隋軍將士全部消滅。」

仗着人多勢眾,高句麗軍隊調來一千弓箭手,在浮橋兩側沿着河岸排成兩排,一起向浮橋上放箭。橋上的隋軍士兵擠得密密麻麻,頓時紛紛中箭,傷亡慘重,被迫退了下去。

麥鐵杖的三個兒子,長子麥孟才、次子麥仲才、三次麥季才,正帶領士卒準備過河增援,見浮橋被高句麗軍弓箭手封鎖,也調弓箭手與高句麗軍對射。可是浮橋狹窄,兵力無法展開,只能排開百十名弓箭手,與高句麗軍隊的一千名弓箭手不在一個量級上,對對方構不成什麼威脅,麥孟才等干著急沒辦法。

擊退了後續的隋兵,韓在熙又下一道命令:「放火箭,焚燒浮橋。」高句麗弓箭手抽出一部分人,改用火箭,射向浮橋,浮橋逐漸著起火來。

見浮橋起火,麥孟才眼睛都急紅了,手舉大刀,振臂高呼:「弟兄們,跟我衝過去,增援大將。」麥仲才、麥季才也揮舞著兵器大喊:「不怕死的跟我沖呀——」

手下將領趕緊抱住麥孟才三兄弟,勸道:「大公子,高句麗軍用弓箭封鎖橋面,衝過去只有一個死,不能白白去送死呀。」

「我父親在那邊,就是死我也得過去救他!」麥孟才眼睛裏噴着火,用力掙扎,試圖擺脫。

又衝上來兩個人,抓住麥孟才的胳膊,相勸:「大公子,您的心情我們理解,可是您這樣往上沖,不但救不了大將,您自己也活不了,還會連累無數弟兄。大公子,您要冷靜,您要三思呀。」

一位幕賓上前勸說:「大公子,麥大將軍囑咐你們的話您忘了嗎?大將軍說,他戰死你們就會得到富貴,你們要努力盡忠盡孝。如果你們陪大將軍一起死,那大將軍豈不是白死了嗎?」

想起父親的囑託,麥孟才冷靜了一些,仰天大哭起來:「老天爺呀,你告訴我,我該怎麼辦呀?」

麥仲才和麥季才跟着大哭:「爹,你快往回殺呀,趕快回來呀。」

楊廣一直關注著前線的軍情,得到浮橋被高句麗弓箭手封鎖、後續部隊上不去的報告后,他雙眉緊鎖起來。功夫不大,又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浮橋被高句麗的火箭引燃,楊廣當即痛下決心:「傳旨,停止進攻,把浮橋牽回西岸。」

這道旨意意味着放棄渡過遼水的將士,那些人只能自己顧自己了。旨意傳到前沿,麥孟才兄弟三人跪在地上放聲痛哭,軍士們含着眼淚把浮橋牽回,把火滅掉。

欲知麥鐵杖等人能否殺開一條血路,撤回遼水西岸,且待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國尊嚴系列之半島風雲演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國尊嚴系列之半島風雲演義
上一章下一章

第1回 劉家棟懷憂服遠役 麥鐵杖恃勇戰強敵(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