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孤臣

第264章 孤臣

李國先的確有點心動,周延儒掌禮部,黃道周掌戶部,他掌外務部,三人聯手,完全可以在朝中做出一番事業來。

可問題是,現在的皇帝不需要他們做出什麼事業,只需要他們乖乖聽話。

李國先怎麼說也算是三朝元老級的人物,雖然沒有黃道周這麼善於察言觀色,可他能走到如今的位置,也不是個什麼也不懂的小白。

皇帝朱由檢對朋黨下手有多狠,李國先非常清楚。

內閣不斷加人,原來的六部的權利,如今被削弱至少一半。

最主要的是,皇帝朱由檢還非常年輕,只要不出意外,李國先有生之年是看不見觀潮換代了。

所以黃道周這種報團取暖的做法,李國先盡量敬而遠之。

「爺,江浙密報,鹽黨一案已經接近尾聲,最多三日,楊嗣昌便會回京復命。」曹化淳小心翼翼的彙報錦衣衛送來的密報。

朱由檢微微點頭,「聽說楊嗣昌掌握了不少朝中大臣的罪證。」

「楊嗣昌的確掌握了不少罪證,」曹化淳急忙道:「與鹽黨一案有牽扯的朝中之人,臣已經查清楚了,不過錦衣衛沒有審訊和緝拿之權,所以罪證都在楊嗣昌那裏。」

「不錯,」朱由檢滿意的點點頭道:「讓錦衣衛的人看着點。」

很快,楊嗣昌回京的消息傳來,楊嗣昌主辦鹽黨一案期間,沒少受到威脅,不少人彈劾楊嗣昌,更有人想拿楊鶴開刀。

若不是朱由檢將一切都壓下來,楊嗣昌根本不可能如此順利的查清鹽黨一案。

「江浙一帶,官商勾結,徇私枉法,魚肉百姓,欺君犯上······」

「牽扯其中的三品官員就有三個,四品官員七人,五品二十八人,六品四十五人,七品六十八人······」

「江浙大大小小鹽商二百五十八人,其中官商勾結者,躲避賦稅,販賣私鹽者一百二十八人,欺壓百姓,無惡不作,罪大惡極者三十五人,」

「密謀殺害朝廷派去清查鹽稅官員四人······」

「手上有命案的更是多達六十二人······」

已經有心裏準備的朱由檢也被楊嗣昌遞上來的這份名單嚇一跳。

朱由檢也知道那些大鹽商富可敵國,做事情也不擇手段,可他怎麼也想不到,這些鹽商竟然敢幹這些事情。

殺朝廷官員,殺百姓,強搶民女······

「大理寺主審,檢察院與監察院陪審,刑部收集和緝拿······」

有錦衣衛暗中收集證據,又有朱由檢下達嚴辦的死命令,鹽黨一案的主要人員很快就被連根拔起。

「皇上,臣等的意思是,手頭有命案的幾個主犯砍頭,其餘人等按照罪名大小處理。」

凌義渠、施邦曜、李邦華、路振飛聯名上奏,意思在明顯不過,這次牽連太大,其中不乏他們的親人或者好友。

「楊嗣昌,你是主辦官,你認為這些人該如果定罪?」朱由檢且會看不出凌義渠等人的小心思,也沒點破,直接詢問站在四人身後的楊嗣昌。

楊嗣昌聽了朱由檢的詢問,微微遲疑后,還是咬牙道:「殺!~·····」

「那就殺!」

朱由檢冷笑一聲,當場下詔,將鹽黨一案中的二百一十八名主犯全部誅殺,其餘從犯全部入獄,抄沒家產。

「楊嗣昌有功,升禮部左侍郎······」

楊嗣昌連勝數級,直接成了禮部二把手,可謂是皇恩浩蕩,朝堂新貴。

不少人對楊嗣昌冷言冷語,楊嗣昌這個禮部左侍郎完全是踩着他人的屍體爬上來的。

可他們不知道,楊嗣昌沒有選擇,他父親楊鶴入獄,如果沒有人能夠站起來,那麼楊家比如沒落。

而且現在想保住他父親楊鶴的命,只有死死的站在朱由檢這邊。

楊嗣昌賭對了,楊鶴雖然沒有被放出來,可在獄中生活改善很多,而且已經准許楊鶴家人探監。

其實朱由檢也想過只殺那些有命案的,但是鹽改的阻力太大了,很多地方遞上萬言書,洋洋洒洒的朱由檢的鹽改有違祖制。

甚至還在與陝北叛軍拚命的藩王也紛紛上奏,想讓朱由檢放棄鹽改,可見其中的利益牽扯有多大。

沒辦法,朱由檢可沒有心情慢慢去感化這些貪得無厭的人。

既然不聽話,那就殺,朱由檢倒要看看,還有人敢不敢站出來反對鹽改。

至於楊嗣昌,能力的確不錯,手段也有,不是那種思想僵化的腐儒,朱由檢準備好好培養。

既然楊嗣昌選擇了站在朱由檢身邊,那就得有做孤臣的心裏準備。

楊嗣昌可不是孤家寡人,楊家也不是寒門,楊家三代都出朝廷重臣,門生故吏眾多,楊嗣昌沒被孤立的話,朱由檢也不敢太過倚重楊嗣昌。

現在的氏族門閥不成氣候,但朋黨卻是皇權最大的敵人。

朱由檢不斷分解原來六部的職能,除了想讓政權體系更加完善外,還有就是盡量降低某些個人的權利。

至於李國先,朱由檢看重他的就一點,下手夠狠,沒有那種腐儒滿口的仁義道德,沒有滿口的以德服人,沒有滿口的體恤友邦。

國與國之間,永遠都應該利益至上,而不是自己都快餓死了,還要裝天朝上國砸鍋賣鐵的去幫助那些白眼狼。

外務部獨立衙門還沒建好,只能暫時借用禮部的一個偏庭做衙門。

作為新貴,李國先可謂是滿臉風光,短短一年,他就從一個小小的禮部侍中爬到了執掌一部的大佬。

而且不是一般的大佬,不但獨領一部,還入了內閣,成為大明權利核心中的一員。

更主要的是,李國先是皇帝朱由檢面前的紅人,可以說,只要李國先認真領悟朱由檢的意思,讓朱由檢滿意,那麼他這個尚書就穩穩噹噹的。

「諸位,」李國先看着外務部的高層官員,一臉嚴肅的道:「外務部剛成立,可謂是百廢待興,這段時間就要有勞諸位多費心,莫要褻慢,有負皇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帝國之崇禎大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帝國之崇禎大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4章 孤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