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我沒說?

第210章 我沒說?

李金鳳就此被絆住,肯定趕不上超光速飛船的測試了。她每天都忙於見這個人,那個人,用不同的方式表達着相同的意見。好在耿秋雁那邊也沒有干看着,連他都專門返回了地球一趟。

「金鳳姐說她那邊的進展還不錯,調整計劃應該沒有問題。」李月荷對李傑說道,李傑此時正站在飛船的窗戶邊上,端著一杯顏色淡黃,清徹透明的酒水。

「呵呵,除非人類再找到一顆合適的生命星球,要不然逐鹿星做為中轉星球是必然的,至於它的安全性?確保的辦法又不是沒有,就看投入的多少而已。」

說完這個,李傑對此就不在感興趣,他問起別外一個問題:「我剛才看了一份文件,上面說第一批超光速飛船,委員會準備建造十五艘,月荷,你和委員會的人核實過了嗎?」

說實話,李傑不知道一艘超光速飛船的造價到底是多少,但超光速引擎的造價他心裏大概有底,按他的設想,第一批次的飛船應該小批量製造,數量為三到五艘為妙。

技術成熟,成本下降后再大批量製造,工業品的製造流程人類已經有一套成熟的過程。所以李傑認為第一批就製造十五艘飛船的決定太過急躁了,倉促製造出的飛船隱患太大,一旦出現問題很不好處理。

超光速飛船服役后,活動範圍肯定不是太陽系,它承擔的一個重要職責是為人類尋找殖民星球。很多人有一個共識,人類在地球上並不安全,說不定那天人類的頭頂就會懸浮着一支外星艦隊。

那怕逐鹿星很不安全,有一部分人堅持認為人類該移民到那裏,焦慮的心理是主要的原因。

超光速飛船在外星系出事,人類想要救援都來不及,所以正確的做法就是先小批量,以精益求精的態度製造幾艘,保證即使飛船使用當中出現問題,也是飛船上的工程師可以處理的問題。

規模一旦擴大,技術力量的保障肯定是跟不上的,工程師的培養也跟不上,李傑對此有很清醒的認識。不說其它的部件,就說他最為熟悉的超光速引擎,除了實驗室,外界就只有一家工廠在實驗室的技術支援下可以生產。

僅兩家單位可以生產超光速引擎,生產速度還提升不起來,一年的引擎產量能有四具就算是不錯的了,第一批十五艘的數量,委員會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我問過相關人員了,他們的意思是會擴大相關工廠的規模來解決這個問題。」李月荷聳了聳肩,很顯然她不認同這個辦法,「技術不是那麼好突破的,就算是我們把全部的技術資料共享出去,能生產的又有幾個?光是能量水晶的製造問題,就足以攔住所有的生產產商了。」

李月荷對實驗室的技術很有自信,發展到現在就如同她所說,即使實驗室把一件產品的所有技術資料全部共享,其他的實驗室和部門,想要把它生產出來只能是妄想。

委員會認為可以擴大工廠規模就可以提升飛般的產品,李月荷對此一點也不樂觀。超光速飛船測試完成之後,實驗室附屬的工廠除了生產超光速引擎外,另外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援助一家引擎工廠投入生產,而期限是三年。

李傑皺起眉頭,不明白委員會想要做什麼,這麼明顯的問題他們難道看不出來嗎?這種情況不符合李傑對委員會的印象。委員會自成立以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非常的明智,出發點也都是為了整個人類。

「你也不用擔心,或許是技術積累已經夠了,他們想藉此進行一次突破。」李月荷見李傑對此有點擔心,於是就安慰了一句。

「嗯,也有些道理。」李傑一想,李月荷說的也對,實驗室的技術在不停的進步,其它研究所的技術也不是停滯不前,只不過相比實驗室,進步速度比不上而已。

末日後的科技發展,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星符師的影響極大。如果出現一個星符師科學家,那麼技術往往就會出現飛速的進步。有了這個共識之後,人們就有意識的加大了星符師科學家的培養力度。

問題在於,科學家這種存在,實在太吃天賦,除非是李傑這樣的開掛者,想要成為一名星符師科學家,培養難度不比以前的科學家容易到那裏去。

十幾年下來,世界上著名的星符師科學家,除了李傑他們幾個人之外,有實力被稱為大科學家的,總數也不超過五十個人。而人類所需要突破的尖端技術又有多少項?光是超光速飛船上就有上百項!

頂尖的星符師科學家根本就不夠!但新成長起來的科學家也不能小看,可能他們還沒有取得什麼突出的成果,指不定那天就可以做出驚人的成就。大家激勵自己的一個最佳辦法就來自於李傑。

李傑在末日前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畢業生,可成為星符師之後在末日後卻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大家受到教育程度比李傑要好,而且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沒道理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啊!

「量子雷達都是別人研究出來的,這說明別人的能力也不差。」李月荷總結了一句,然後把話題轉到其它方面,「洛陽星那邊,你真的不能搭建一個直連的蟲洞出來?還有,地球的時空坐標暴露了,你打算怎麼辦?」

洛陽星和地球時空坐標暴露的事情,來到飛船的第一時間李月荷就告訴了李傑,只是他沒有第一時間回復。楊蓓瑛和白止兩人到沒有關心這方面的問題,他們對李傑有近乎盲目的信心。

李傑一愣,我難道真的沒告訴月荷?仔細回想了下,確實沒有說過,於是他臉色不變的說道:「洛陽星的時空坐標我計算了,直連的代價太大。如果我沒有算錯的話,洛陽星距地球的距離,超過了一萬光年。

逐鹿星在地球和洛陽星的中間,三者連起來的時空,大概是一道弧線,逐鹿星確實是最佳的中轉星球,除非我們再找到一顆生命星球。」

為什麼一定要生命星球?不是說其它的星球就不行了,關鍵還在於人類的技術不全面,無法在荒蕪星球上建一坐巨型的中轉基地。

冥王星基地已經夠大了吧?可是它也無法承擔起中轉星球的責任。

維持蟲洞的開啟,對人類來講是一件耗資極大的事情,月球基地的大型聚變反應堆已經建了十座了,就是為了維持蟲洞的運轉,至於月球基地,才能消耗多少能源?

能源的問題,才是無法建立蟲洞直連的關鍵。對李傑來講,搭建一條連接一萬光年的蟲洞沒有問題,可是維持它的運轉,李傑就無能為力了,總不能讓他又充當人體能源吧!

沒錯,以李傑現在的實力,不說一萬光年,就是十萬光年距離的蟲洞,李傑也可以搭建並維持運轉,可這種事他才不會做呢!除了麻煩之外,李傑還有一個考慮,促進人類的科技進步。

有需要才有進步,如果靠李傑,大家懈怠不願意在蟲洞技術上投入怎麼辦?

「這麼說來,逐鹿星的重要性還得提升啊!」李月荷對於找到新的生命星球不抱希望,洛陽星只是一個意外的發現,她可沒信心再來一次。

同樣,人類也沒有時間專門在洛陽星和地球之間投入大量的力量尋找一顆合適的生命星球。這樣確實很矛盾,人類想要生存,尋找新的生命星球是最佳的辦法,偏偏時間卻不夠。

如果說洛陽星和地球之間人類確實探測到生命星球存在的痕迹的話,投入大量力量搜尋沒有問題,問題是沒有!所以人類尋找地外生命星球只有採取撒網式的尋找,而不能定向式的尋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卻遇末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重生卻遇末日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0章 我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