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上學

第4章:上學

上一章說到劉瓔在老太太院子里養病兩日,病好了總還要上學,書香門第的人家還是信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學業不能荒廢。順便說一句,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人,但是依然保持科舉制度,劉家多人都是有功名的。

。。。。。。

劉宅西路的三所院子都是相同規制,都是三進的院子,但是規模偏小。比如說二進院子的正房是四間,東側留出一間房的位置開一個門,通向後面的第三進院子,省去了走廊建築,並且廂房只有兩間。這樣一來,整體上院落就小多了。

次日早晨,劉宅西路第一所院子,也就是長子劉謹的院子里。

因為劉瓔要去上學,早早就起來了,他的姐姐劉琴過來伺候他起床,幫助找衣服穿衣服,打水洗臉漱口。洗漱完畢,一個僕婦廚娘送來早餐,是很簡單的飯食,一碗粳米小豆粥、饅頭、兩樣鹹菜還有兩條幹炸小魚。劉瓔吃飯時那邊姐姐在為他準備上學用品,打成一個青布包。

吃罷了飯,劉瓔手提青布包,由姐姐領著穿過二進院子送到二門前。門外一個十來歲的小廝早已等在那裡,接過書包,領著劉瓔出一進院門的大門後向西走去。到了西路第三個院子(劉家第三子的住所)門前時他的三叔劉詮正等在那裡,劉詮是15歲的青年,身體很壯實,穿著青布長衫,像個書生的樣子。

劉瓔站住,恭敬地說:「三叔好!」

劉詮:「好!病好利索啦?不礙事啦?」

「是,三叔,全好了。」

「好,好!那就好。走吧。」

第三所院子旁邊的院牆有個便門,一個門房僕人跟過來開了門,等他們出去后就關門鎖上了。這個門由正門的門房兼管,平時總是鎖著的,有人進出則叫人開門。這裡原來是有專人值守的,皆因人手少就撤了。

劉詮還是個小青年,雖然已經有領班家宅護院的職責,但是他仍然在上學,等過一年後去參加縣考就可以不上學了。

縣考是求功名的第一步。古代的科舉考試如果細說起來也是很麻煩的,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第一步要取得秀才資格,基本的途徑是到縣裡考試就是「縣考」,可這僅僅是第一步,後面還有好幾道關口呢。當然了也有的人不用考的,總之規矩挺多的,我們暫且略過不說了。

鄉學學校距離不遠,他們很快就走到了。他們看到門外停著幾輛馬車,有的馬已經卸下來了,在一邊吃草,車夫們聚在一起閑聊。這是路遠的學生乘車來的,學童太小需要車送。上課學習只有半天,馬車往返也要時間,就不如在此坐等下學,或者順便辦事,所以馬車都聚在這裡休息。

到了學校,跟著的小廝把書包交給劉瓔就回去了,過一會他還會來送點心吃食,和接大少爺回家。這都是人手太少的緣故,沒有專職伺候上學的僕人小廝守候,像劉詮年齡大一些就沒有跟班的了。

鄉學不大,是一個小院子,只有一進,有院牆,裡邊只有五間正房和兩間西廂房,正房的四間是打通的充當教室,留出西邊一間充作教書先生的書房。院子里有幾棵樹,此外再沒別的了。這處院子的規模非常簡約,房舍建築不奢華,沒有什麼雕刻壁畫之類的,但是樑柱門窗都是規規矩矩的,青磚黑瓦很堅固,在民間也算是上等房舍了。這所鄉學的校舍是劉家興建的,房產當然就是劉家的,算是劉家對鄉學的奉獻。

私塾里只有一個教書先生,姓龔,是個秀才,龔先生和他的妻子就住在學校里,真正是以教書為生了。

秀才不能算正式的功名,也沒有正式的身份地位。讀書人考了一輩子也沒考中舉人,高不成低不就,是最失敗的人生。其實說起來在普通書生中這種人還是多數,中舉做官的畢竟是少數嘛,科舉真正是百里挑一的選拔!古代的知識分子是不是很可憐呀!

秀才也要生活,於是受聘於私塾做教書匠是秀才的最好選擇。這個私塾是鄉里士紳大戶們共同籌辦的,為首的就是劉家。學子大多是鄉鎮內的,也有幾個學子來自距離不太遠的村莊,門前那些馬車即是。上私塾不用繳學費,但是筆墨紙硯等還是要自己買。不管怎麼說,上學畢竟是有花銷,並且耽擱的時間不能幫家裡勞作,特別是考功名的時候總是需要一筆費用的,所以窮困的百姓子弟沒有經濟能力,不可能去讀書。

於是這一處私塾里的學生很少,只有十二三個,小的只有六七歲,像劉詮這樣十四五歲的也有兩三個。眼下劉家來上學的只有劉詮和劉瓔叔侄二人。

學生這麼少,並且只有一個先生,當然就不能分班,私塾大多是這樣的,大小學子統統混在一起上課。學子程度不同,授課也要區別對待,需要先生按人頭施教,幾乎每個學子都學的不一樣,這也是有點難度的。就是到了現代里,邊遠鄉村裡的學校恐怕也是這種狀態。一個老師教幾個學生,相同學年的也就是一兩個。

劉瓔年齡小,個子小,又是劉家的長房長孫,所以就坐在第一排中間,劉詮個子高,坐在最後一排。

劉瓔走到前邊,鄰座的一個小孩站起來,很規矩地說:「瓔叔好!」

劉瓔趕緊回答:「好!坐吧。」

看到這小孩也就是六七歲的樣子,劉瓔立時感到與小毛孩子作同學心裡挺彆扭。他剛有這想法就趕緊在心裡提醒自己,不要以為別人是毛孩子,自己不也是幼童嗎?千萬別總是心裡當自己是成年人,這矛盾的心態需要儘快轉換,否則早晚出事。

拜託原來的記憶劉瓔知道,這個小孩是劉家的遠親,名叫劉炳,按輩分說算是他的族侄,矮了一輩,所以他喊叔叔,大家裡同齡人差輩分屬於正常。

學生陸續到齊了,龔先生還沒來,學子們就有人開始背書,一個個的搖頭晃腦,振振有詞,拖長了尾音,像是唱歌又像是和尚念經。都是各念各的,並非齊聲合唱。學子們念道: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按課程今天先生開講論語的學而篇,因而學子們背誦的都是論語里這一部分的內容。嘈雜的讀書聲讓室內的音量一下子提高了,亂鬨哄的,恨不得把房頂掀起來,這要是精神狀態不穩定都能得精神病。

古代的學習方法是先背誦和識字,先生帶著讀,一個一個地認字,要會讀會寫。這個階段里學子對於語句文章是什麼意思是不明白的,當然不排除有悟性高的學子。等到都背熟了,字都會寫了,先生才開講,一句一句的講解。因為論語一類的文章都有很深的哲理,理解之後的延伸解讀也都很有學問,科舉考試的題目往往選擇其中的句子讓考生做文章。除了論語,還有不少儒家經典如:孟子、書經、詩經、禮記、左傳等等都是學堂里的標準課程。

「唉,吵死了!一個個的裝模作樣。」

劉瓔還在那發愣就聽到這麼一句,這奶聲奶氣的聲音似乎就是他旁邊那個侄子劉炳發出來的。劉瓔不由得看過去,這一來他才開始端詳劉炳。這孩子穿的衣服也是普通,青色的粗布長衫,因天氣陰冷還套了一個藍布棉馬甲,本來就身量小,穿這麼多衣服顯得臃腫。從穿戴看也不像很富裕的人家,為什麼這麼矯情呢?學里可不就是天天這樣嗎?有什麼可煩的?

看來這個劉炳喜歡清靜應該是家境不錯,可是從穿戴看也不像很富裕的人家呀?

大家都在背書,劉瓔坐在前邊也不好回頭亂看,只是悄悄左右打量其他同學,單單從服裝上看,坐在前邊的幾個學童中劉炳還真的是穿著較好的一個,其他人衣服成色要差的多,並且帶補丁的也不在少數。

能來上學的都是家境不錯的,這些人尚且如此,可知眼下社會的經濟狀況很糟,戰亂恐怕是主要原因。

正胡思亂想著龔先生背著手邁著方步走了進來,他坐在前面充當書案的八仙桌旁並沒有開講,而是要求大家背誦論語的第一卷,也就是這幾天要講的部分。可能是對學子們閱讀效果他不甚滿意,先生又指定了劉詮帶著大家齊聲背誦。這一背又是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劉瓔只感覺口乾舌燥,幸虧讀一會就有歇息,學子們得以喝口水,還可以到院子里嬉戲一番。休息的時候,師娘送來一個大茶壺和一摞碗,讓學子們有熱乎的茶水喝,當然那個茶色就不能講究了,解渴就行了。

小孩子生命力旺盛,消化快,容易餓。雖說上學只有半天,一般的學童都帶有飯食點心,午前的一次休息時間比較長,可以吃點心。關係親近的就三個五個的聚在一起邊吃邊說笑,學堂里頓時歡聲笑語。

未完待續。

——第4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4章:上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