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大朝會

第375章:大朝會

洪武七年四月初一,正是春夏之交,這天的清晨天氣晴朗,也是天公作美,給個好天氣。今天是台員在新王府里舉辦的首次大朝會。此前也有過幾次大朝會,都在臨時王府,那是普通的民居院子,沒有這麼寬敞的環境。

新王府坐落在淡水城裏中軸線上偏北的位置,像是四四方方的一座小城,是城中城。王府里的核心建築就是那個大殿,它已經命名為「勤政殿」,也掛上了勤政殿的牌匾。

大殿和它前面的廣場都很寬敞,官員的人數就不受限制了,各部司以上的官員今天都來了,還有在京的軍官和議政院的議員等。

朝會開始的時間定在辰中(早上八點)。這個時間不大合規矩,皇宮裏上朝都在卯時(早5點到7點之間),就是太陽出來之前。

有個老名詞叫「點卯」,就是這麼來的,意思是卯時在皇宮外面點名。

這時間是劉瓔定的,很明顯,劉瓔的意思是不願意折騰人。朝廷的大臣上朝,都是早早的半夜就起來了,到皇宮午門外等候,非常辛苦。這不是折騰人嗎?依照劉瓔的意思想定在9點以後,不打亂官員們的正常生活。可是很多人反對,畢竟古人的習慣不好太違拗,最後折中定在早8點,如此一來官員們比平時也要早起一個時辰。

劉瓔已經住在新王府里了,當然那麼多院子基本上都是空的,因為他只有一個王后沒有嬪妃,所以連僕人都算上他只佔用了四個院子,並且都是空落落的,沒幾個人。

「王爺,時辰到了,請王爺起駕上朝。」

來說話的是個女官。這就要說明一下了。

按規矩這後宮里不能有男人,所以皇宮王府里才有太監,就是被凈了身的男人。可劉瓔是絕對不能容忍太監這個職業的,太不人道了,太殘忍。他對這件事的態度是堅決的,所以王宮裏一個太監也沒有。可是王宮裏總有事務要有人管,也要有打掃庭院的,做飯的,實際上就是僕人,當然都是女人。這裏是王宮,不是普通人家,於是就稱作女官。

他的祖父和父親也有王爵,也是由於劉瓔的原因,他們也都不敢使用宦官。

可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竟然有三個凈了身的小孩找到王府求職,這讓劉瓔始料未及。

怎麼辦?當然不能留下,這個先例不能開。

為此劉瓔不得不公開發佈詔書,明令嚴禁閹割。對這三個已經閹割的人都交給他們所在地的縣衙門,嚴加審理,按情節追究他們父母和家人的責任。對已經凈身的小孩要妥善安置,生活上給予關照。

……

時辰到了,劉瓔起身準備上朝。他今天穿的是綉著蟒紋的大紅袍,這是仿照大明朝王爺的標準服飾。

劉瓔不喜歡這種寬袍大袖的服裝,可是他也扭不過此時人們的意願,好像是不如此裝束就不足以體現王爺的尊嚴。

可是每天都穿這樣的服裝太不方便,心裏也彆扭。於是劉瓔自己設計了幾套簡單一些的禮服和便服,就是類似於他給官員們設計的服裝,都是接近於現代制服的規制。但是像今天這樣的隆重的朝會,不得以還要穿這一套寬大華麗的禮服。

從後宮到勤政殿雖然沒有幾步路,但是按規矩也要做轎子,這個轎子實際上就是四個人抬着的一把椅子,沒有棚子。它有個專用名稱叫龍輦(輦,讀音捻),劉瓔只是王爺,要避嫌,就叫步輦。

劉瓔坐着步輦出了後宮門,他就看到廣場上站着一大片官員,有四五十人,都是身着深紫色的官服。在一片紫色中也有幾個穿綠色禮服的,那是軍官。這些官服大多都是劉瓔設計的制服式樣。

在勤政殿基座上的南側,就是廣場通向大門的那一側,有鼓樂隊。鑼鼓樂有個優勢,不多的幾個人就可以鑼鼓喧天,聲音很大。從劉瓔一出內宮門,樂隊就奏響了鼓樂。

說大殿前很寬敞也是相對而言,如果與大明朝的皇宮相比還是小的多,所以步輦沒走幾步就到了列隊官員們的近前。看到王爺過來了,官員們都躬身行禮。

勤政殿的正門朝西,就是朝向大陸方向,是尊大明為宗主國的意思。

大殿屋頂是黑色的瓦,不是彩色的琉璃瓦,這也是怕觸犯了皇家的規矩。

在大殿台階前,在鼓樂聲中,劉瓔下了步輦,步行上台階。

大殿的基座很高,有七級台階,上去就到了大殿的正門。這七級台階也是規制,皇宮金鑾殿的台階是九級。

大殿正門兩側各站着一個衛士,挺胸抬頭很精神。

劉瓔進入大門,大殿內左右兩側已經站立着兩排官員,他們的禮服也是寬袍大袖的,與外面廣場上的不一樣,這也是特意為參加隆重禮儀而設計的,大殿外面的官員沒有,只有夠品級的才有這種禮服。

見王爺到來,官員們都躬身行禮,只有正中站着的劉謹、劉誠和劉詮沒有行禮,他們都是劉瓔的長輩嘛,劉瓔也不能讓他們行禮。

王座在大殿正中的一個枱子上,三面有台階,也都是七級。劉瓔登上去,坐到王座上,他的前面是個大案子,上面有筆墨紙張等。王座右側有個一人高的「印信幾」,上面放着大明皇帝的封王詔書和王爺大印,這是王權的象徵。

「幾」,就是高架子,比如茶几。

王座前面的左右兩側各有五張太師椅,那是給有身份的臣子坐的,現在椅子前面站着的就是劉謹、劉誠和劉詮三個人,今天只有他們三個人才有資格落座。

劉瓔剛一落座,在執事官的指揮下,大殿裏的官員們都面朝著劉瓔,躬身施禮,並高呼「王爺千歲!」

官員們沒有下跪,這是劉瓔堅決地不允許行下跪禮,只是站立着行拱手禮,古代的官員們還是很不習慣的。

大殿外面還有更多品級低的官員也同時在行禮,並高呼:「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場面十分壯觀。

劉瓔在想,做帝王如此地風光,難怪世人都爭奪這把龍椅,寧可搭上性命。

劉瓔有點走神,此時他想到了前幾天看朝廷的邸報上說的朝廷又平定了一次叛亂,叛亂的地方竟然是朱元璋的老家鳳陽,反叛的都是朱元璋的老鄉。按說老鄉應該是最忠誠的,可他們為何要造反呢?有這個疑問,所以朱元璋命令把活捉的三個匪首押解到京城,他要親自問一問。

朱元璋問一個首領:你為什麼造反?

那人說: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

朱元璋大怒:拖出去砍了!

朱元璋再問另一個:你是我老鄉,為何反對我?

那個首領說:官府強征勞役,還不給吃飽飯,餓死很多人,不造反沒活路。

朱元璋一想這不對呀?修河工我撥足了銀兩啊?定是可恨的貪官。

於是他再問:為什麼不告官?

答:官官相護,能告官誰還造反?

朱元璋默然,他殺了那麼多貪官,可還是殺不完。

官員必貪,這在明朝更普遍。這是因為朱元璋恨貪官,主張廉潔。於是大明的官員俸祿特別的低,如果是兩袖清風的官,恐怕衣食都難保證。比如明朝有個大清官名叫海瑞,就是出名的窮,官服都是打補丁的,死後竟然沒銀子辦喪事。

……

大殿上的呼聲讓劉瓔又回過神兒來。

劉瓔的父親和兩個叔叔都坐在前排太師椅上觀禮。大殿外面的官員們正在一撥一撥進入大殿行禮,劉瓔坐在王座上接受禮拜,並不需要他做什麼,甚至都不需要說話,有執事官在那兒指揮。

免了下跪叩拜其他的禮節也不少,有的官員也藉此機會遞上來奏報,有執事官接過來放到案子上,劉瓔此時也不便審閱。

大朝會完全是個禮儀形式走過場。行禮過後執事官問:「有事奏報,無事散朝。」

到此大朝會結束了。劉瓔走下王座,步行出大殿,重新坐上步輦,百官恭送劉瓔回內宮。

在古代,這種禮儀年復一年地重複上演着,歸根結底,每個帝王都無比地享受着這一份崇高的尊榮,講究這些臉面的虛榮心。他們不知道的是,虛榮心也能害死人!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5章:大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