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使節進澎湖

第354章:使節進澎湖

玻璃鏡子呈上去后,引起皇上的興趣,在規矩嚴肅的朝堂上也引起小小的騷動。

鏡子大小約一尺,不是很大,相當於此時比較大的銅鏡尺寸。鏡框、鏡架都是上好的木料,雕刻了精細的裝飾花紋。

鏡子擺放在御案上,皇上看過去,玻璃鏡子反光清晰,一眼就可以看出來,比銅鏡強的太多了。

古代都是銅鏡,手工打造,反覆研磨平整。但是工藝方法所限,平面不是絕對的平,並且鏡面有可能變形,因此影像有扭曲是難免的。同時銅鏡的反光效果是沒法與玻璃相比較的,清晰度差的多。

男人未必喜好照鏡子,可是女人好美呀!鏡子是必備之物。皇帝的嬪妃眾多,他也想討得意女人的喜歡,這玻璃鏡就是絕好的賞賜之物。

要說朱元璋真不是荒淫的皇帝,他對接髮妻子感情深厚,馬皇后一直有權威,朱元璋始終敬重她。當然作為皇帝的朱元璋還是有幾個心愛的妃子的,因此他對玻璃鏡還是有興趣。

這些貢品讓皇帝心情格外的好,把前面由呂宋使節帶來的不愉快也一掃而凈。他撫摸著手裡的望遠鏡問道:「這些精緻物品都是爾等台員出產的嗎?真難以置信。」

劉珞回答依然是聽不懂的話,好在早有準備,那通事知道怎麼回答。裝模作樣的通事說:「啟稟萬歲,這些珍奇之物都是西洋貨,我們台員居於海島上,以通商交易為生,往來台員的商人多,因此偶爾獲得西洋貨物。這些珍寶不敢私藏,積攢下來朝貢給皇上。」

對這些珍寶驚喜的朱元璋,臉色逐漸平復,他消解了疑慮。正如他所想,海外的蠻夷那裡會有這麼高的技藝呢?

對西洋人朱元璋是知道的,也見過,就是海外來的大鬍子阿拉伯人,在東南沿海常有。就是朝廷上也有啊,司天監里主事的就是阿拉伯人。

司天監是幹什麼的?為何有阿拉伯人呢?

司天監就是觀測天文的,編製曆法是司天監的重要職責。比如日食月食這些特殊天象,古人特別看重的,都是預示著天災人禍,能夠預先得知,就可以求神卜卦,予以破解。還有金木水火土五星的位置,也都是有說法的。

從宋代元代起,西方的科學研究成果就逐漸超過中國,阿拉伯地處歐亞中間,同時吸收東西方的文化,並且距離中國不太遠,無論是陸地上的絲綢之路還是航海,都能到達中華。於是阿拉伯人的精英學者在中國顯露頭角,司天監這種國之要務就有阿拉伯人參與進來。在天文專業上,讀四書五經的中國知識分子就比不上阿拉伯學者。

到了清朝,做天文的學者湯若望、利瑪竇、郎世寧等這些名字是不是很熟悉,他們都是歐洲人,有德國人、有義大利人,這些人也是掌管司天監和制定曆法的。

……

還回到我們的故事。

朱元璋知道阿拉伯人知識淵博,並且他也見過一些西洋的東西,比如三眼銃。因此他知道天外有天,西洋人還是有其長處的。

朱元璋又問:「台員有國王嗎?他姓氏名誰?」

依然是通過通事回答,以下我們簡略這個過程。

「啟稟皇上,台員沒有國王,只有一個執政官,他有個漢人的名字叫劉瓔,他統管台員的商貿和農耕。」

朱元璋:「執政官?哦,也難怪,爾等未經開化不懂王道。哦,憑他這一份忠孝之心,今日朕冊封他為台員王。」

劉珞聞言,趕緊跪下磕頭:「小人代執政官謝皇上隆恩!」

站立一旁的太監說道:「爾等在驛館等待兩日,準備香案接印信詔書。」

皇帝一高興,隨口一說,當然是沒有準備的,雕刻一顆大印總需要幾天時間,所以需要等待。

不過這封王確實是天大的恩惠,最重要的是台員名正言順了。

朱元璋又問:「爾等是頭一次來朝貢,台員在什麼方位呀?」

「啟稟萬歲,台員距離澎湖不遠。」

「嗯?不遠嘛,怎麼以前沒來朝貢呢?」

「啟稟皇上,海外消息閉塞,我等不知道萬歲爺登基,以為還是蒙元呢。蒙元殘暴,惡名傳播海外,我等避之而不及,哪裡會來朝貢呢?」

這話讓朱元璋聽著舒服,對台員平添好感,一時高興,他說道:「既然是挨著澎湖,朕准許爾等在澎湖設立驛館,派使者常駐,以方便通達。」

設立驛館的意思是便利溝通,看來朱元璋對台員貢品有興趣了,如果有了正常的聯絡的渠道就可以隨時得到需要的物品。這驛館建起來不就是使館嗎?

其實北竿島距離大陸更近,可此時的人們對海外知之甚少,他們搞不清那些島嶼的方位。

「我台員遵旨,我們會儘快到澎湖衙門辦理。」

劉珞這一次朝貢非常圓滿,非常理想,封王和設立使館都是意想不到的收穫。

朝廷為了臉面,貢品都不會白收的,會參考物品價格,加倍恩賜賞銀。給台員的賞銀是最高的,達到萬兩之多。主要是朝廷對玻璃製品不好估價,於是只能給更多的白銀。

十日後,台員使者劉珞在驛館焚香設案,跪接詔書和台員王的印信。到此,劉珞的朝貢使命已經完成,他可以返回台員了。可是驛館里其他各國的使者都沒有動身的意思,依然像往常一樣,只是每日里出去快活,絕口不提返回的事。

劉珞當然不會貪圖這些白吃白喝白玩的好處,他對自己使團的成員發出命令:三天後出發,現在開始準備行李,該裝船的裝船,同時他也允許隨員輪班出去遊玩,當然還要重申紀律,若惹出事端則嚴懲不貸。

……

因為有消息的傳遞渠道,台員會派出軍艦為使團的船護航,劉珞順利返回到台員。

這一次出使比出海貿易賺的更多,每一種貨物都賣出了天價,收穫多多。但是,最讓劉瓔興奮的還不是賺了多少銀子,而是皇帝冊封的詔書,這讓台員有了身份,今後與大陸打交道就可以用台員王國的旗號了。至於稱王的榮耀和尊貴,劉瓔倒是不那麼在乎,叫台員王和叫執政官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其實這消息在劉珞回來之前人們已經知道了,不但有郵號傳來的信,還有台員也能看到的朝廷邸報,朝廷的大事消息還是很及時的。

對封王,各種人反應不同。以劉謹、劉誠為代表的台員官員們都是欣喜若狂,覺得這是天大的喜事,劉瓔的名號定了,他們也同樣做了名副其實的官,而不是草寇。這種身份的轉變能不讓人高興嗎?

在劉誠的建議之下,要搞一個隆重的登基儀式,以擴大影響,讓台員的官員和百姓們都知道。

古人稱王稱帝都有一套固定的戲碼,頭一個就是勸進。就是手下的文武百官上表,勸他們的主子登上皇位或者王位,主子呢,要表現謙遜,執意不肯,然後臣子們再上表,有的還會表演尋死覓活的大戲,當然是演戲,不會真的去死。如此需要反覆三次,最後,主角在萬般無奈之下,只能順從民意,勉為其難的登上寶座。這個戲碼很俗,但是歷朝歷代奪取皇位,改朝換代的第一個皇帝都是如此,就是眼前的朱元璋也不例外。

可是這次劉瓔卻不需要上演這個戲碼了,這不是他不謙虛,而是因為他的王位是大明皇帝冊封的,這就有了正當的來路,合理合法。而不像自己任命自己,皇位不合法,於是就說「受命於天」這種虛無縹緲的話,以假託合法性。

同時劉瓔並不謙遜,不但是因為合法,更是為了台員的利益,同時也是為了大陸上芸芸眾生的生存利益,並非是為了個人,他當仁不讓。

因此那種謙遜的戲碼就不需要上演了,他公開宣告:準備稱王。

在淡水城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工作,王府是需要的,但是新建來不及,只能利用原來執政官的辦公府邸,重新裝飾一番,重要的是需要裝飾一個銀安殿。

皇帝上朝的大殿叫金鑾殿,相對應的,王爺辦公事的大殿就叫銀安殿。

待劉瓔登上王位之後就要擇地興建王府,這是必須的。

劉珞出使還有一項收穫,就是皇帝准許台員在澎湖設使館,這正是台員所需要的,當然要最快的速度執行。所以繼續委派劉珞作為使者去澎湖,聯絡和建立使館。

劉瓔對劉珞說:「你現在就著手挑選人手,組成駐紮澎湖的使團,注意要選幾個番人,即便充樣子也是需要的。選好了人就儘快去澎湖建使館。」

劉珞問:「大哥,你不是讓我去做澎湖使者吧,我可不想做這個閑差。」

劉瓔:「你想哪兒去了,我怎麼能讓你閑著呢?現在澎湖是草創局面,讓你去是做個主心骨,做使者的人需要你挑選,使館建好了你還得回來。」

「這就好,大哥你放心,這差事我一定辦好。」

「對,我也信得過你,所以細微末節的我就不囑咐你了。你還要帶上一隊衛士,至少要十個人把,帶普通的武器即可,今後看那裡的情況增減。其他的物資,錢糧銀兩找你總理衙門要。」

使團帶武裝,古今相同,所以澎湖官府並不會拒絕,當然都是最低限度的自衛武裝。

劉珞遲疑地問道:「大哥,有個事我想問,可不知道怎麼說。」

「痛快說,你我是兄弟,有什麼不好說的?」

「哦,是這樣,過幾天我還能叫你大哥嗎?是不是也要稱呼王爺呀?要不要見面就磕頭?」

劉瓔笑了,朝他前胸打了一拳:「想什麼呢?那個王爺的名號是給朝廷看的,咱們自家和原來一樣,你還叫大哥,我叫你兄弟。」

劉珞嘿嘿地笑了。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54章:使節進澎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