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單打一

第329章:單打一

就是為了看劉瓔研製步槍,劉基在台員島上耽擱了時日,不知不覺的就拖延了兩個月,已經進入了初冬季節的十月。可劉基長時間逗留對於劉誠到是個好事,新建的總理衙門必然會有很多問題,他可以隨時向老太爺討教。

試驗用的步槍已經造出來了,並且做過幾次安全試驗。

所謂的安全試驗就是怕它有缺陷傷了搶手,比如彈藥炸膛,槍械損壞等。所以在做射擊測試之前,要反覆試驗,超量裝葯,增加火藥爆炸力,如此等等,直到確保槍支安全才可以讓士兵手拿槍支射擊。

劉瓔習慣地把它叫做「單打一」,因為它每次只能裝一發子彈,打一槍。繼續開槍就要重複一遍原來的動作,這不就是單打一嗎?不過這個名字挺好的,一聽就懂,參與的工匠們也習慣了,跟著叫「單打一」。

終於可以正式打靶測試了,兩隻試驗的步槍拿到靶場。

今天靶場上來了很多人,以槍炮廠管事李三有為首的一群技術工匠。李三有是郎狗窩的弟子,到台員后成立了槍炮廠,專門生產軍械,目前有產量的常規產品是三眼銃,除了自己用,主要是賣給朝廷的。

還有陸戰一營、二營的軍官,其餘的就是劉家的人了。有劉基、劉誠、劉詮以及跟隨的親信僕人,還有劉瓔,當然無關的閑雜人等是不能到靶場來的。

總之能來的全來了,都想看看神奇的單打一,因為他們都聽說這支叫單打一的槍打得很准,都想看看,開開眼界。

劉基拿起一支槍擺弄,劉誠等人站在旁邊看著。劉基現在對槍的機構知道的很清楚,因為研製的過程中他全在場,劉瓔設計的各種機巧他都知道,現在就是對著實物查驗一番。

這支槍的外觀極像是現代里步槍的樣子,前面是槍筒子,槍筒上有準星照門,並且已經做了初始校準。槍支後面手握的部分是木製的槍托。這式樣當然是劉瓔設計的緣故,在他的大腦里步槍就應該是這個樣子,所以他不會設計出奇形怪狀的東西來。

整槍的分量有七斤(3。5公斤),這是雙手握槍最合理的重量,太重了拿著吃力,分量輕了性能不夠。

劉基知道要拉開槍栓才能裝子彈,槍栓拉開槍膛完全裸露出來,這就可以裝子彈了。這個機構也很現代。

眼前的子彈與正在用的短銃子彈、炮彈都不一樣,外觀上是現代的子彈的樣子了,前面是子彈頭,後面有裝火藥的銅殼,是個乾淨利索的整體,現代子彈就是這樣的結構。

此前劉瓔並沒有這樣做,比如神機炮的炮彈只有彈頭,發射葯是硝化棉包著火藥的布包,沒有彈殼。其實現在的加工技術是完全可以製作彈殼的,並且裝發射葯的銅帽也有了,有彈殼的炮彈裝填速度快。可為何沒有採用彈殼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代生產能力極低,鋼鐵產量少的可憐,銅是有色金屬,產量就更少了。炮彈頭上已經使用了銅料,消耗已經很大了,如果再增加彈殼的消耗,用的銅料就太多了,承擔不起,沒有那麼多的銅料。

這一次為了提高步槍性能,劉瓔決心試一試。銅材需求量大了,也會刺激銅料的產量,說不定是好事呢?

要說回收彈殼以節省銅料那是不現實的,真正的戰場上都是你死我活,誰還在意回收彈殼呢?不是開玩笑嗎?不過有一個替代的方案,那就是用熟鐵代替銅來製作彈殼,這也是可行的,實際上現代里,就有這樣乾的。

有了子彈殼,子彈成了一個整體,安裝子彈就方便快捷了。

劉基拿起一顆子彈往槍膛裡邊裝,並且問劉瓔:「是這樣裝彈藥嗎?我看這彈丸不大。」

劉瓔回答說:「彈頭的直徑是標準劃一的,按我們工廠測量辦法是八毫米,合四分之一寸。它的殺傷力還是很大的。」

槍膛口徑是7。9毫米,膛線槍的子彈略大,所以劉瓔說是八毫米。在現代步槍中算是中等偏大的口徑。

劉詮也拿起來一發子彈,與劉誠一起觀看,他說這彈丸做的規矩,讚不絕口。旁邊有幾個軍官不敢貿然伸手,都湊過來看。

劉瓔說著伸手幫著把子彈裝填好,然後推槍栓複位合攏,啪的一聲,槍栓複位。這個動作同時也拉開了內部的撞針,只要扣扳機就可以擊發了。

劉瓔怕老太爺動作失誤,這可是真槍實彈了,走火是要傷人的。所以劉瓔拿過槍支交給一個士兵,並對劉基說:「祖父,做試驗還是有危險的,咱們還是站在一邊看好了,不必親自動手。」

靶子距離50米(現代標準步槍打靶大多是100米),已經是現代靶子的樣子了,畫著人影,有一圈一圈的同心圓。打靶的士兵卧倒在地,就是卧姿射擊,這是最舒適的射擊姿勢,可以打出最好的成績。

其實對於新槍來說,雖然生產的時候已經做了校準,但是初次實彈射擊還要進一步校正準星照門,就是按照實際射擊效果做調整。所以初始使用的步槍有少量誤差屬於正常。

這邊槍聲一響,前方就有報靶的:九環!這個準確度前所未有。在場的人都露出歡樂的笑臉,也有人跳起來歡呼,場面頓時熱鬧起來。

靶場上如何報靶呢?是不是有人跑過去看?

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在靶子前面有一條壕溝,報靶人在溝里,彈著點看得清楚。報靶不是大聲喊,是一個長木棍,棍上有個彩色的小圓板,用它在靶子上晃動,可以報告環數和偏移方向,動作簡單還準確。

第一槍就打九環,說明槍的準確性,同時也說明打靶的士兵不是第一次打了,應該是打過幾次的。

那士兵拉開槍栓,廢彈殼跳出,裝入第二發子彈,閉合槍栓,再次瞄準射擊。在旁邊有人在記錄射擊速度。

此時沒有鐘錶,古代計時工具落後,最方便的辦法就是呼吸,「一吸」就是呼吸一次,大約4秒。

連續打了十槍,彈著點都八九不離十,很準確。

連續打十槍是為了驗證射擊速度,計算下來,這支步槍的射擊速度可以在兩三吸之間打一槍,相當於10秒,相對於老式火銃三五分鐘打一槍已經是非常高的速度了。

接下來還要檢測步槍的射程和有效射程。

所謂的「有效射程」是兩個指標,一個指標是子彈有殺傷力,如果超出有效射程,子彈力度不夠了,沒有殺傷力了。二是彈道基本平直,有準確度,在射手的瞄準掌握之中,超出範圍,子彈處於亂飛狀態,就沒有準確可言了。

對樣槍的測試結果是:射程:500米,最佳射程200米,就是說在200米以內可以發揮準確的殺傷力。

「射程」不是說子彈能飛多遠,說的是保持一定殺傷力度的距離。也就是說,超過射程的子彈還能飛一段距離,但強弩之末,已經沒有殺傷力了。

這個結果讓在場的人都很興奮,

最興奮的還是劉基,他在戰場上混了十多年,深知這個新式火銃對戰場意味著什麼?它是絕對的大殺器,擁有它則天下無敵!一支軍隊只要有這個新火銃,不要太多,只要有幾十支,甚至十幾支,就將殺遍天下無敵手!

劉基來到台員后看到劉瓔琢磨出來的新東西很多,但是這一件是劉基親眼所見,並且自始至終跟著看的。經過此事他對這個孫兒才算是有了深刻的了解,不過他的認知還是為天才的孫兒驕傲,覺得劉瓔聰明過人,當然他絕對不會想到他的孫兒是個未來人。

實彈測試以後,在場的人發現的問題都要提出來,設法改進,然後還要反覆試驗,最終才能定型生產。

比如,劉瓔看到老爺子擺弄槍支,他就想到需要加一個保險開關,使得子彈上膛也不能擊發,這是為了避免意外事故發生。現代的槍支也都有這樣的保險開關。

再比如,今天在場的楊六軍也發現問題,他問:「執政官大人,我有個問題。這單打一挺好的,可是遇上短兵相接,拿單打一的士兵怎麼對敵呢?總不能像三眼銃那樣當鐵棒子使吧?」

劉詮代劉瓔回答說:「今天測試的是射擊性能,其實這支槍前面還有一把刀吶。李三有!」

李三有是槍炮廠的管事,他回答:「三爺,我在這。」

「刀帶來了嗎?給大家看看。」

劉詮在研製過程中也有所參與,所以他知道這個細節。

李三有拿過來一把刀,咔嚓一聲,裝到槍口處。在槍口部有對應的機關,能牢固地卡住刺刀。

大家眼睛一亮,這把刀真好,寒光閃閃的,一看就是好鋼打造。裝上這把刀,這支槍更顯得威風凜凜。

現在的台員擁有先進的製造技術,工業化的方法打制出來的刀整齊劃一,還規矩。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329章:單打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