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552.世外之地

第553章 552.世外之地

「什麼?公孫想出外為將,為國效力?」劉鈺有些意外,更有一點小小的欣喜,難道馮異真的想通了,從心裏放下了劉秀,要為他劉鈺效勞了?

馮異從來沒有提出過要做官,就連議郎這個職位也是皇帝主動給的。雖說皇帝因為對他不放心而不敢委以重任,但是馮異主動提出來就另當別論,這說明他的心態在變化,就像當年的寇恂一樣,開始時堅持要留在牢房裏,後來也一步步成為朝廷大員。

皇帝親自將他扶了起來,撫着他的肩膀道:「卿身負大才,理應為國效力,建功立業。卿大可放心,朕斷不會令人才埋沒。你要為國效力,何須與朕賭勝?只須開口便是。西邊羌亂頻仍,使大漢邊境不寧,正缺一位護羌校尉呢!」

如今戰事最緊要的是右北平、東郡及齊地各郡,但是皇帝都不想讓馮異去,主要還是不太放心他,不想讓他參予任何與建武朝有關的戰事。護羌校尉遠在河西,遠離兩漢戰場,純粹是為國守邊,不管馮異是忠於建世皇帝還是建武皇帝,他總是忠於大漢的,一定會在這個位置上盡心。

護羌校尉是邊塞最重要的職位之一,關乎西部邊疆的穩定,皇帝的出手很是大氣,讓旁邊看着的衛宏看着都有些羨慕。當然,降將中最受重用的還是耿弇,但耿弇與劉秀本就有過節,情況與馮異不同,而且他的任命還是在耿況把全部家當都押上之後才換來的。如果馮異有耿況那樣的態度,或許受重視的程度不會比耿弇差。

這時剛剛站起來的馮異又跪下了,說話聲音有些哽咽,「得陛下如此看重,臣甘腦塗地,不足以報陛下於萬一。只是臣既然是與陛下打賭,當然是按著規矩來,如若臣輸了,便什麼也不用說了,臣願如數奉上賭資,可若是臣僥倖得勝,臣請陛下允臣自擇去處,至於去何處,待臣賭勝之後再說不遲。」

劉鈺哈哈大笑道:「就依公孫!」

他答應得很痛快,但是心裏瞬間打好了主意,馮異這副不尋常的樣子,恐怕還真是和劉秀有關係。

難道他就是想去東北前線,尋機回到劉秀身邊?不管怎麼說,若他要往與劉秀有關的戰場上湊,便給他個無實權的職位,斷不可讓他領重兵。這也不算違背賭約,任命是任命了,可怎麼任命還不是他這個做皇帝的說了算?

君臣的話題又回到了戰場上,聊得很是盡興,就連做學問的衛宏都大發議論,可是幾人中軍事素養最高的馮異卻依舊是問一句答一句,明顯興緻不高。

一直到了傍晚,皇帝才揮手讓他們退下。馮異出了宮,慢慢走回了家,用過飯後,便在房中枯坐。他的長子馮彰進來問候,說道:「父親,為何您自宮中回來后便一直悶悶不樂?」

馮異沒有回答,馮彰又小心翼翼地道:「父親身為前朝重臣,陛下可能一時不便委以重任,父親也不必過於憂慮,時間久了,陛下自會明白父親的忠心。」

「我的忠心?」馮異苦笑了一聲,說道:「我的忠心只有一顆,早已交了出去。」

他用手指向東北方向虛虛的一指,嚇得馮彰趕緊回頭,閂上了門,回頭緊走幾步,跪在馮異面前,扶着他的膝頭道:「父親大人慎言,若是傳到宮中可不得了。」

馮異沒有接他的話,而是自顧自地說道:「陛下於我有知遇之恩,我與陛下有君臣之義,我追隨陛下十年,陛下對我言聽計從,信任有加,如今他有難,正是用人之時,我不能隨身侍奉,卻委身於他的仇敵,實為不忠不義之輩。。。」

「父親萬不可如此說!我馮氏闔族的生死,全在父親身上!」馮彰驚得臉都白了,馮異從來沒有當着他說過這些,不知道為什麼今天突然發起了感慨。

馮異撫著馮彰的頭道:「不必怕,為父不會害你,更不會毀了馮氏。劉鈺。。。他不錯,不愧為一代雄主。只是為父先遇到了陛下,陛下以國士代我,我自當以國士報之。。。不過你不同,你自可在長安朝廷謀得一席之地,以求陛下重用,馮氏以後就靠你了。」

「父親打算如何報答陛下?」

馮異沉默不語。

馮彰猜想父親恐怕已存了死志,若是劉秀有個三長兩短,說不定他就要隨之自殺。他不知道如何解勸,只說道:「父親勿憂,以陛下之能,便是退至遼東,亦可掃清諸胡,割據一方,陛下雖失天下,亦可稱孤道寡,不過是易地稱王罷了。」

馮異道:「遼東之地偏遠,雖有諸胡騷擾,這些年比之中原卻安定許多,自王莽亂政以來,河北之民許多遷至遼東,如今雖比不上中原繁華,亦已是阡陌縱橫,雞犬相聞,足可安身立命。只是近年來高句麗興起,佔據玄菟等郡,郡守不能制之,近年來高句麗趁著中原戰亂,四處擴張,勢力越來越大,陛下要想在遼東立足,高句麗乃是其大敵。」

漢武帝在一百多年前剿滅了衛滿朝鮮,在朝鮮半島北部新設了四個郡,分別是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及臨屯郡,將整個遼東與朝鮮半島北部納入領土管理。王莽的新朝繼承了對於四郡的統治權,但是因為新朝的崩塌,中原戰亂,高句麗才趁勢興起。

馮彰道:「陛下以昆陽破數十倍之敵,單騎入河北攬得半壁江山,父親難道還擔心他定不了小小的高句麗么?」

「若是平時他自然是能的,可是劉鈺不會給他這個時間,馬援和耿弇也容不得他慢慢穩定遼東,若此戰不能勝馬耿二人,陛下終究在遼東立不住腳。唉,這天下已經定了,陛下即便到了遼東,也不過是拖延時日罷了。」馮異完全不像在宮中時對劉秀有信心。

「父親,若是遼東也保不住,陛下便無路可走了么?」

「也不盡然,」馮異沉吟道:「朝鮮之南有倭國,其人皆依山島為居,凡百餘國,從事農耕與紡織。倭國在茫茫大海之中,自成一體,罕有外人至。。。那裏倒是一個隱居之所。據說秦時的徐福便是去了倭國,在那裏定居繁衍。」

「難道真的有此世外之地?」馮彰有些懷疑,也有一點好奇。

「有是有的,只是去過的人太少,不清楚確切的方位。我對這些奇事有興趣,各郡上計官吏來邯鄲時,便與他們閑聊,樂浪人和玄菟人都知道倭國,便是在東萊郡,也聽說有漁民出海之時被大風吹到倭國去,歷盡千辛萬苦才返回,再想去時已找不到路了。。。我倒是想去探一探這倭國。」

馮彰知道父親的心思,接過他的話道:「父親,陛下乃是英雄,退至遼東已是不易,他不會去倭國的!」

「形勢比人強啊,多一條退路總是好的。其實你不知道,陛下是個很現實的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當年在洛陽,他屈膝侍奉殺兄仇人,心裏雖苦,面上卻在笑,後來到了河北,因王郎起兵,陛下無處容身,一度想要西歸長安,繼續在更始皇帝手下求生,還是邳彤一力相勸,才把他留了下來。。。要不是天下大亂,風雲際會,將他推上了風口浪尖,恐怕陛下也沒有這個野心,他做到執金吾便知足了。」

馮彰覺得自己的父親有點魔怔了。

大家都知道當今天子對馮異很是看重,只要他像耿弇和鄧奉那樣,便可以立即獲得重用,可他一心想的還是劉秀。若是有機會,恐怕早就千里萬里的追隨去了,如今竟然意想天開,想要出海去什麼倭國,為那個走向沒落的王朝尋找一塊世外之地。這眼前現成的英明君主,錦繡江山,大把建功立業的機會,全沒在父親的眼裏。

人各有志,實在是勉強不得,馮彰也勸不了自己的父親。自那以後,馮異每天除了入宮侍奉皇帝之外,便是在家中獨自推演右北平的戰局,時刻關注劉秀的動向。

戰事打得拖拖拉拉,馬援在昌城一帶據險固守。劉秀本可以繞路北上,卻留下來與馬援大軍對峙,說明他不只是想退守遼東,而是想繼續保有大半個幽州,以保留反攻河北的機會。

北上的耿弇在漁陽受到了阻截,漁陽太守張堪早早地漁陽郡東南沿海一帶構築防線,據城防守。這一次他比上次要老實了許多,再不和耿弇來什麼突騎決勝了,而是老老實實在加固城防,試圖拖住耿弇北上的腳步。

田無忌沒有急着北上,而是率軍掃蕩渤海郡,為北征軍鞏固身後,保持大軍糧道的暢通。

這場仗打了一個多月,終於耿弇連奪了雍奴、泉州等重鎮,逼得張堪連連敗退,終至退回了漁陽縣。

而此時馬援雖然在幾支大軍圍攻下處境艱難,卻依舊留在陸地上,沒有被趕到海里去,依靠他的頑強,皇帝陛下贏得了與馮異的賭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牛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牛吏
上一章下一章

第553章 552.世外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