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金陵建設

第383章 金陵建設

漢建威二十六年八月二十日。

新都金陵市

通過簡單翻新。

如今的皇城終於可以住人了。

雖然劉守義打算按照寧安市佈局打造新金陵城。

但是這怎麼也得三五年時間吧。

這段時間,舊的皇城會暫時成為大漢的核心。

成為皇族居住之地。

等新金陵城修建完畢,再行搬遷不遲。

金陵市自從被劉守義定為大漢新都后,佔地非常的大。

不僅包括了原來的應天府,東面的鎮江府,南面的廣德州,西面的太平府,和州,滁州也都被劉守義划入了金陵市的範圍。

幾乎囊括了後世南京市,鎮江市,宜城市,馬鞍山市和巢湖市東部和縣一代,滁州市的東南部。

無論是面積,還是人口,都是如今大漢之中獨一份。

比最大的安遠市面積還大。

比寧安市人口還多。

當然未來隨着大同工廠入駐丹徒,大學入駐大學城。

以及新的核心,新金陵城。

金陵市的人口只會更多。

劉海興站在黃鸝號上。

看着金陵兩岸被圍牆圍起來的大大小小的工地。

劉海興知道。

金陵的建設,已經開始。

作為未來大漢的核心。

金陵的建設可謂是如今秦淮以南最重要也是最優先建造的地區。

一座純中式風格的新城。

內部有按照寧安市佈局的宮城和皇城。

金陵舊城會改造為步行道。

不過和原先不同的是,舊皇城暫時會保留,不對外開放。

除去金陵新城建造和老城改造外。

兩座全鋼結構,混凝土水泥澆築的公鐵兩用大橋會優先在新舊兩城城北建造。

為此劉守義專門從東北調來了如今漢海王國國內最頂級的橋樑設計建造專家團,前來規劃,設計,指導。

新舊城之間的長江兩岸會修建綠化帶和公園,供百姓休閑。

舊城北岸,會修建各種劇院,供百姓聽戲曲,河曲,歌舞所用。

這裏會和秦淮河一起,成為百姓休閑娛樂必去場所。

新城北岸,除去早已規劃好的歷史博物館,軍事博物館,閱文館外。

正中最核心的建築,便是一處以水晶宮為名的全鋼結構玻璃建築。

此建築如今已經開始動工修建。

劉守義計劃明年底建成。

這裏將是大漢面向全世界開放的大漢皇家會展中心。

劉守義計劃未來在此舉行萬國博覽會。

到時候不僅東洲諸國會被邀請。

秦洲諸國,天方諸國,北西洲諸國,甚至大明都會被邀請前來。

而那時,就是大漢正在震驚世界,彰顯國力之時。

至於倭奴國,朝鮮和蒙古諸部。

自然不在邀請之列。

後年這些人估計早已灰飛煙滅了。

而到那時,劉守義可不擔心其他諸國會將大漢的技術學了去。

大漢的體量和國力不是那些小得可憐的國家能比的。

至於大明,也不知道大明能不能堅持到大漢開萬國博覽會之時。

未來五到十年,大漢都將以內部建設為主。

不僅南方之地要加緊建設。

南洲,南洋,東北,漠北,東洋,東洲等地也要深入開發建造。

除去金陵要架設橋樑外,揚州,蘇州,常州,九江,武漢,重慶等地也會架設跨江大橋。

一條條鐵路,公路也會連接南方各地。

並一路向南,與南洲連接在一起。

劉守義甚至已經在計劃修建跨海大橋。

想想未來要是一座座跨海大橋連接東北,庫頁島,並向南一路連接到台灣島,又由台灣島連接到福建。

同時又一座座跨海大橋連接馬六甲海峽,連接南洋諸島。

那樣給大漢的發展將是巨大的。

等大漢準備好開萬國博覽會之時。

出現在世人面前的,將是一個無比強大的超級現代化帝國。

天馬行空,敢想敢做,就算自己完成不了,還有劉海興。

劉海興完成不了還有劉海興的兒子,孫子。

大漢一代一代傳下去。

總有一天大漢會實現。

劉海興靠岸后,一邊命眾女在肖蓮蘭的帶領下前往大善殿拜見陳萍。

自己則前往金陵皇城內的乾清宮內拜見劉守義。

「拜見父王」

劉海興向劉守義拜道。

「好了,坐吧,都安排好了嗎」

劉守義揮了揮手,問道。

「稟父王,兒臣已經安排妥當了,行政部門會優先搬遷,之後是各大學,博物館和閱文館因為要整理,裝箱,所以要慢一些,而工廠只要機器完成裝箱,便可搬遷了,另外三大工業區已經派出人手,前往丹徒,漢陽,佛山,重慶,長沙五地勘察,考察,並篩選各明國原有工匠,匠戶,之後重慶和長沙兩處工業區會優先建造,其餘三大工業區完成搬遷之後,也會開工建造,一切順利的話,明年底就可以恢復正常生產了」

劉海興說完,劉守義點了點頭。

「好,我已命屯田軍和建設軍在各地建造發電廠,汽輪機如今已經投用,發電廠可以直接使用汽輪機發電,我已命人首先保證五大工業區的電力供應,我打算各工業區均建造五到十座火力發電廠,以保證工廠電力供應,當然未來我們肯定不止這五大工業區,但那些都是后話,飯要一口一口吃,先建好這五大工業區再說」

劉守義說完,停頓了一下。

「新金陵城,大學城和金陵北岸的水晶宮會展中心我已命人開工建造,舊城改造今年十月正式開始,至於兩座長江大橋,顧邵已經帶人勘探設計了,我估計年底前他們會拿出方案,明年中下旬開工建造問題不大,畢竟大金沙江大橋,元江大橋,瀾滄江大橋我們已經建成通車,黑龍江大橋,烏蘇里江大橋已經已經進入最後階段,最多明年初就可以通車,嫩江大橋和松花江大橋也已合攏,正在橋面施工,預計明年底,後年初就可通車,就技術來說,我們的成熟的,不過這畢竟是長江,寬一千多米,這挑戰也是空前的」

劉守義向劉海興說道。

「顧老打算如何設計」

劉海興聽后,來了興趣。

「按顧邵想法,和大金沙江橋和黑龍江橋一樣,採用連續橋墩設計,比兩岸各建造八座巨型石墩,用於支撐整個大橋,還可在這之上設計觀景台,兩岸引橋公鐵均採用高架設計上橋,如此也可與地形連接起來,河岸中間建造九個巨型石墩,石墩之上建造鋼結構橋墩和橋面,下方為兩線過江鐵路線,上方為雙向四車道橋面,之所以不設計成六車道,是因為這畢竟是長江,四車道橋更窄,更好造,橋面離水面凈高二十四米到二十六米之間,具體用多少米,還得在最後一次勘察之後,再行決定」

劉守義向劉海興介紹著。

劉海興聽后,不停的點頭。

雖然鋼鐵橋在漢海王國內已不是什麼難題。

比如東北的嫩江大橋,松花江大橋和交趾省的元江大橋,就是純鋼鐵橋樑。

但是在長江上建造畢竟風險極大,跨度也有一千多米。

所以顧邵等人思考再三,決定採用黑龍江大橋和大金沙江大橋一樣的石墩加鋼結構的大橋建造方式。

石墩橋自古就有,這些橋樑專家肯定都會。

以石墩為基,在上建造鋼鐵大橋。

如此不僅使得橋樑結構更強,也避免了鋼鐵直接沉於水中。

只要保養得利。

用個百來年不成問題。

至於橋高,主要還是考慮通航需求。

如今雖然橋樑還在設計。

但是如今以漢海王國的造橋技術。

建造這兩座跨江大橋,不成問題。

再過個三五年。

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

便會出現在長江邊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爸爸是穿越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爸爸是穿越者
上一章下一章

第383章 金陵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