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太師還朝,平靈王反

第307章 太師還朝,平靈王反

心中有恨的妲己在比干走後道:「陛下,您那萬乘之尊,這狐狸皮怎能配上。「

「愛妃言之有理,不過這也是皇叔的一番好意,天冷風寒,不如這披風就賜下愛妃吧。」

說着,帝辛就將狐狸披風,披在了妲己的身上。妲己強忍着內心的悲傷,微微一笑卻是淚眼泛著光芒,妲己開口道:「陛下,臣妾漂亮嗎!」

看到這一幕,帝辛失魂道:「愛卿容貌,真如嬌花美玉,令人把玩,不忍釋手。」妲己曰:「妾有何容色,不過蒙聖恩寵愛,故如此耳!妾有一結識義妹,姓胡,名曰喜媚,如今在外修行,妾之顏色百不及一。」

帝辛一聽,更加興奮道:「愛妾,不知令妹可否讓寡人見上一見。」

見帝辛上當,妲己又說道:「臣妹乃自幼出家修道,一時可來不了呢。」

帝辛頗為可惜道:「那真是可惜了。」妲己聽后嬌笑一聲道:「陛下勿擾,臣妾來朝歌時,喜媚送臣妾一信封,臣妾燒掉信封就可讓其感知,她自會用五行之術盾來。」

帝辛聽后滿意點點頭,「那愛妾將汝妹招來,讓寡人也目睹一下,愛妾都稱讚的美貌。」帝辛話音剛落,妲己從懷中掏出一封信在燭上點燃。

不幾日,宮外侍衛進殿傳道:「陛下,門外有一仙姑求見,說是應妲己娘娘相約而來。」帝辛一聽就明白是胡喜媚來了,不由道:「快快有請。」

說完對着一旁的妲己道:「愛妃,令妹可真是有道修士,剛過三日就趕來朝歌。」

坐在一旁的妲己面露微笑,心裏卻想起那天晚上之事——在和帝辛雲雨一番之後,妲己悄悄飛身出了朝歌來到軒轅墳,跟雉雞精交代好了一切。

帝辛看着眼前的胡喜媚,心裏一跳跳的。正值晚上,身着大紅八卦袍的胡喜媚顯得很是嫵媚。自古就有「燈月之下看佳人,比白日更勝十倍」。只見此女肌如瑞雪,臉似朝霞,海棠丰韻,櫻桃小口,香臉桃腮,光瑩嬌媚,色色動人。妲己向前曰:「妹妹來矣!」

胡喜媚躬身道:「姐姐小妹有禮了。「妲己笑呵呵道:「妹妹來,吾給你介紹陛下給你認識。」雙方一番介紹,坐在一起吃飯。紂王看着胡喜媚心道:「但得喜媚同侍衾枕,便不做天子,又有何妨。」

紂王看到心難耐,妲己也是時候出去。紂王心裏一喜,上前坐下於胡喜媚喝酒,酒到深處,二人都有些微醉,神智不服清明。酒後亂性是現在的寫照,何況又是郎有情,妾有意,一起都是水道渠成,雉雞精於紂王一番**,兩人都清醒過來。紂王看着懷中美人道:「美人,不如就留在朝歌伺候君王,何必在上山去體會清苦。」

胡喜媚嬌羞的伏在紂王懷中,道:「臣妾也離不開陛下了。」聽到此言,紂王哈哈大笑,紂王納妃,外臣不知。有妲己胡喜媚二人,紂王更是變本加厲。朝堂也再也未去。

一日,正在喝酒的妲己忽然捂著心口暈了過去,紂王大驚:「愛妾,你這是怎麼了。」一旁的胡喜媚上去撫了撫妲己的胸口,昏迷的妲己長出一口氣,緩緩醒來。虛弱的妲己躺在紂王懷裏,一旁的胡喜媚道:「陛下,姐姐從小心頭有疾。多年過去,沒想到還為去根。」

紂王不由問道,「不知何物可治此病啊!」胡喜媚道:「只需七竅玲瓏心一片煮湯可治。」紂王道:「不知這玲瓏心誰有。」胡喜媚道:「陛下,臣妾聽聞比干皇叔生乃七竅玲瓏心。」紂王道:「吾想以比干皇叔的衷心,獻出心就愛妾,還是可以的。」說完傳旨讓比干覲見。

在家坐卧的比干聽到紂王傳召,趕忙整理衣服跟隨侍衛向皇宮走去。不多時,來到鹿台拜見紂王。紂王看着台下的比幹道:「皇叔,不知你可否長著一顆七竅玲瓏心。」一聽紂王此言,比干心中一突,可為人臣子的他還是恭敬道:「是。」

紂王聽后大笑一聲道:「好!好!好!」

「皇叔,朕的愛妃如今身體染疾,需一顆七竅玲瓏心做藥引子,不知皇叔可否割愛?」

比干臉色鐵青,痛心道:「陛下,這心竅並非什麼阿堵之物,怎能隨便借出?」

見比干似有不忿,帝辛瞬間怒道:「朕的命令,皇叔不聽,難道要謀反不成?」,

「哈哈哈,哈哈哈,」比干怒極反笑:「昏君呀,昏君呀,大商要亡了!」

比干大罵一頓帝辛,將劍往驕中刺入,將腹剖開。其血不微比幹將手入腹內,摘心而出,望下一擲,掩袍不語,面似淡金,徑下台去了。

比干走馬如飛,只聞得風聲之響,約走五七里之遙,只聽得路旁有一婦人,手提筐籃,叫賣無心菜。比干勒馬問道:「怎座是無心菜。」

婦人回答道:「民婦賣的是無心菜。」

比干猶豫一番,問道:「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笑道:「人若無心當然就死了。」比干一聽,大叫一聲,撞下馬來,一腔熱血濺塵埃。

原來昔日姜子牙在朝歌卜卦,比干也曾好奇前去卜了一卦,姜子牙為其留下簡帖,上面書寫符印,將符燒灰入水,服於腹中,能夠護其五臟,所以比干能乘馬出北門。見賣無心菜的,比干問其因由;婦人言人無心即死,則比干難逃命中死劫;若是婦人回道:「人無心還活。」比干亦可不死。

只可惜比干乃是成湯皇叔,文氣護持成湯天下,他若不死,成湯天下不敗,如今比干亡故,商朝氣運再失,顯化大廈將傾之象。

話分兩頭,在帝辛繼位之初,那北海的袁福通便有意叛亂,再加上西方一些有心人的幫助下,袁福通勢力大增,野心一樣是大增,在北海與大商聞太師鬥了近十年不止。

當妲己入商,禍害了無數忠臣良將之後,大商實力大減,商朝已然潰敗,西方來客也不想再幫助袁福通了,避免在封神量劫時,將西方也拖了進來。

藉助袁福通的勢力,在北方傳道,西方這些年也收攏了不少香火與氣運,算是勉強彌補了一下昔日被人祖掠奪的氣運。

沒了西方的幫助后,單憑袁福通,又如何應付有截教相助的聞仲。剿滅了袁福通,平定了叛亂,聞太師這才得以班師回朝。

卻說聞太師班師回朝,文武百官午門迎接,卻見紙幡飄蕩。白紙飄灑,便問左右:「是何人靈柩?」

眾人回答:「是亞相比干之柩。」

聞太師眉頭一皺,進城又見鹿台高聳,光景嵯峨。到了午門,見百官道傍相迎,聞太師下了墨麒麟,笑臉應和:「列位老大人!仲遠征北海,離了多年,城中景物盡都變了。」

黃飛虎聞言拱手道:「太師在北,可聞天下離亂,朝政荒蕪,諸侯四叛?」

聞太師聞言嘆了口氣道:「吾在北海,年年見報,日月通知,只是心懸兩地,北海難平;托賴天地之恩,主上威福,方滅北海妖孽。吾恨脅無雙翼,飛至都城,面君為快。」

眾官隨至九間大殿,太師見龍書案灰塵堆砌,寂靜凄涼,又見殿東邊黃澄澄大柱子:「為何放在殿上?」

眾人連道:「此是天子所置新刑,名曰:『炮烙。』」

太師又問:「何為炮烙?」

只見黃飛虎上前眼刀:「太師此刑銅造成的,有三層大門,凡有諫官阻事,盡忠無私,赤心為國的,言天子之過,說天子之不仁;正天子不義;便將此物將炭燒紅,用鐵索將人兩手抱住銅柱,左右裹將過去,四肢烙為灰燼,殿前臭不可聞。為造此刑,忠良隱道,賢者退位,能者去國,忠者死節。」聞太師聽得此言,心中大怒,三目交輝。只急得當中那一隻神目睜開,白光現尺餘遠近,身上氣勢猶如雷霆閃動,震蕩九霄,怒喝一聲:「執殿官鳴鐘鼓請駕,吾要前往面見陛下。」

話說帝辛自取比干心作湯,療妲己之疾,一時全愈,正在台上溫存。當駕官啟奏:「九間殿鳴鐘鼓,乃聞太師還朝,請駕登殿。」

帝辛聞言,心中一跳,要說天下百官,帝辛最怕的便是自己這個老師,如果不是聞太師多年不在朝歌,怕是帝辛也犯不下這麼多的罪過。如今聽聞聞太師還朝,帝辛心裏第一反應就是完了,默然不語,半晌,傳旨道:「排鑾輿臨軒。」

卻說九間殿內,聞太師一臉剛毅,上前說道:「啟稟陛下,臣太師聞仲有事起奏,今陛下繼承大統,當行仁義,普施恩澤,愛惜軍民,禮文敬武,順天和地;則社稷奠安,生民樂業。豈意陛下近淫酒,親奸倭,忘恩愛,將皇后炮手剜睛,殺子嗣自剪其後。此皆無道之君所行,自取滅亡之禍。臣貢陛下痛改前非,行仁與義,速遠小人,日近君子。庶幾社稷奠安,萬民欽服、天心效數順,國祚靈長,風和雨順,天下享承平之福矣。臣帶罪冒犯天顏,條陳開列於後:

笫一件拆鹿台,安民心不亂。第二件廢炮烙,使諫臣盡忠。第三件填蠆盆,宮患自安。第四件填酒池,拔肉林,掩諸侯謗議。第五件貶妲己,別立正宮,自無蠱惑。第六件斬費仲、尤渾,快人心以警不肖。第七件開倉廩,賑民饑饉。第八件遣使命,招安東南。第九件訪遺賢于山澤。第十件大開言路,使天下無壅塞之蔽。」

聽聞聞太師之言,帝辛默默不語,最終應下其中七件,但涉及鹿台、費仲尤渾和妲己這三條,帝辛不答應,聞太師也謹記君臣之別,也不能過分逼迫,只得按捺下心思,計劃徐徐圖之。

卻說聞太師還朝,成湯氣運頓時一陣猛漲,只見忠良清氣環繞不散,八百諸侯臣服於此,若是長此以往,怕是八百諸侯氣運倒灌商都,怕是商朝洗盡鉛華,重煥生機也尚未可知。

大商之外,冥河以望氣之術觀大商氣運,不由得暗自稱讚,聞仲不愧是截教三代弟子中赫赫有名的存在,不愧是治世能臣,有他在,商朝就能穩固江山。

卻是這商朝根基實在穩固,聞太師統御天下,商容內政無雙,比干文氣護持,黃飛虎兵法絕倫,又有皇室重量,后妃賢德,如果不是神仙殺劫,天數使然,怕是逆天改命,延續國祚也不是不可能的,到底還是可惜了。

遭逢神仙殺劫,又有天外量劫降臨,聖人算計其中,種種因素結合,才造就了如今大商的覆滅之機。

「正好,貧道倒要看一看,上逆天道,下伐人道,能否助我這殺道更上一層樓!」冥河打定主意后,搖身一變便化作一尋常修士,走進了朝歌城中,尋了個理由投軍去也!

。。。。。。

聞太師回歸的這段時間裏,帝辛倒是神魂清醒了些,也開始着手處理一些政事,大商又好像重新走上了正軌。

不過自古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聞太師剛剛回朝,不防東海卻又反了一路諸侯——平靈候!

平靈候在人族八百諸侯中,並沒有什麼名氣。但若是換一個名號——平靈王,那在人祖殿中,絕對是威名赫赫。

上古有一族,名曰「木靈」,雖名聲不大,卻是妖族覆滅之後,無數山野精怪匯聚成的一大族,精怪行事無度,最喜蠱惑人族,吞噬人魂,吸**血。

平靈王執掌部落,以一個部落滅盡木靈族,才被人祖賜下王爵封號——「平靈王」,三皇五帝退隱之後,大羅巔峰的平靈王也跟隨人祖去了人祖殿潛修。

而平靈王之後,夏啟感念其先祖為人族立下的顯赫戰功,特封其為八百諸侯之一,封地便在東海之濱,為人族牧守東海。

因為盤古世界的原因,東海之濱的修士來往最多,又與東海龍族來往甚密,因此平靈候雖然不是四大諸侯,但是比起四大諸侯卻是毫不遜色。

這樣的一個大諸侯王造反,大商之中,除開聞太師親征東海,卻是再難找出第二個人能降服此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在洪荒證不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我在洪荒證不朽
上一章下一章

第307章 太師還朝,平靈王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