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孤雲出岫 第四十章 水落石出(二)

第一卷 孤雲出岫 第四十章 水落石出(二)

兩樣物事皆是那日崇玄觀松鶴老真人所賜。

其中白花奇異,瑩瑩玉色、異香悠長,竹筒嫩綠,巴掌見方的竹壁上刻有一隻靈動白鶴,引頸高歌、奮翅雲霄,顯然都不是凡物。

各有妙用。

原來自那一日出了斜月谷,正是崇玄觀松鶴、俗名趙師的老真人在見到谷內如閻羅煉獄般的可怖慘狀后,就獨自一人上山去了。

斜月谷本是南嶺苗山天然相勝的一處絕地,群山圍繞、藏陷中腹。四下看去,谷內怪石嶙峋,環抱群山巍峨、奇險高絕,唯獨東面山勢驟然下落,一條屈曲蜿蜒的山路隱藏在茂密的叢林中,若非親臨此地,絕難發現。

道人身穿一襲月白道袍,木釵束髮,背後一柄古樸的松紋劍斜插在鞘中,腳步從容,手捻一縷長須緩緩登山東去。

若有人登高臨頂,從稍顯平緩的東面群山坡頂眺望,極盡目力仔細俯查,就會看到繁密的灌木叢林中藏有一排排形制大同小異的苗寨,東一處、西一處,分立四方。

其中一處,所立雲閣明顯高出其他寨子不少,大有坐鎮中樞之意。

想必那裡就是南嶺十萬大山中那處神神秘秘的五仙教宗門之所在。

道人順著那條蜿蜒山路緩步而行,神色絲毫不顯意外,看來對於群山地勢已是瞭然於胸。

苗山在南嶺綿延的十萬大山中並不出奇,之所以現在常被人提及不過是有了個出落的名頭而已,簡單的說就是有人群居於此。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南嶺一帶鮮有人出沒,其內山勢險峻不說,還常伴有毒蛇猛獸、雲煙毒障,非常不適宜居住。

那時的山間土著人口稀少,只靠打些山勢外圍的山跳野雞臨桑河而居,至於到後來為何有了這五仙教,還得從那處斜月谷說起。

據苗寨歷代口口相傳,那山谷本是一處藏在群山中的空陷之地。只是每當季雨時節,那處地方就會無緣無故騰起雲煙,並伴有奇怪的嘶吼聲,人人道是那裡有什麼可怕的猛獸出沒,哪裡還敢靠近。

不過卻說有一日,一支由黑苗領頭的幾人小隊入山打獵,被一隻山跳所引誤入群山深處,幾人不辯方向各自走散,待得回來時就只剩下一人。

那人害病幾日,大病初癒后便糾集眾人,講述了一段故事來。

話說那日他帶人入山打獵,眾人被山跳所引入深山中各自走散后,他一路追隨那山跳而去,冥冥之中走到了一處空陷的山谷之中。那谷中怪石嶙峋,大大小小的山石形態各異、待他入得谷內,那山跳早已不知所蹤,正想迴轉時,卻不知道該如何出去,兜兜轉轉半天過後,谷內已是漸漸下起雨來。

雨勢來的兇猛,下了半日仍不見有停下的跡象,眼見天色漸晚,大雨休歇之際,已是月正當中的子時。正當他昏昏沉沉,不知所以,谷內另一頭突然傳來了一聲聲低沉的嘶吼聲,尋聲望去,只見白霧繚繞的谷內山石中突兀現出了兩隻巨大的紅色燈籠,還不等如何細看,一直巨大的頭顱顯現出來。待得雲煙散去,睜眼一瞧,看的分明,一隻粗如合抱之木的巨大赤練蛇盤踞一頭,正吞雲吐霧、對月化形。

他哪裡見過此等陣勢,當場就給嚇得昏死過去。也不知過了多久,當他悠悠醒轉之時,一輪新月如勾,照在一側山石上,谷內青光皎潔,那條大蛇早已不知去向,哪裡還有半個影子。

而在那先前赤蛇盤踞之地,月華籠罩的山石旁,則憑空的多出了一本小冊子,安安靜靜的躺在那。

當他顫顫巍巍過去拾起那本小冊子的時候,腦海中無緣無故浮現出一段記憶來。

原來那赤練蛇自稱已化形登天而去,特意留下這本可馭蟲驅蛇的小冊子來助他們在此開山僻路、繁衍生存,以證功德。

再後來,這山就成了苗山,也成了五仙教的發源之地,那處山谷就成了五仙教的禁地,用以祭祀的五毒神君的禁地。

而那本小冊子則一直流傳至今,經過歷代五仙教後人推演,也就當之無愧成了五仙教的不傳之秘,《百蠱真經》。

道人微微一笑,對這些所謂的傳聞嗤之以鼻。

如此以訛傳訛的荒誕見聞不過是五仙教那幫餘孽用以震懾愚人的手段而已,目的無非是讓外人對苗山心生恐懼,不敢輕易涉足深入罷了。

走了大約一個時辰,前方山路驀然開闊,一扇磊石而建的山門出現在眼前。

崇玄觀的老真人緩步拾級而上,山門後面別有洞天。

鬱鬱蔥蔥的樹林之中生機盎然,哪裡是先前斜月谷中萬物枯寂,雜草叢生、百毒竟食的慘烈模樣。

細細看去,青山綠水穿寨而過,古板小徑曲巷通幽,一排排灰黑瓦頂的吊腳小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遠處古木參天,層層梯田繞山而上。

臨近河水的青石堤一塊接著一塊鋪陳有序,顯然是生活於此地的人們用以浣洗衣物的地方。

一條碎石小徑通向層層的樹木的密林深處,小徑的道路盡頭是一處十米見方的圓形空地,空地的正中央圍著一處石台,有巨石雕刻成人形,瞧著模樣,約莫是一位面容清秀的俊逸少年,五彩花衣,含笑而立。

巨石雕刻徐栩栩如生,身披的綵衣層次感極強,細膩處甚至都能瞧出衣物上的褶皺。奇怪的是,那巨石雕刻的人形立石旁豁然盤著一條赤色花蛇,同樣由巨石雕刻而成的大蛇身體玲瓏盤起,一圈一圈旋轉而上,一顆活靈活現的巨大蛇頭直立向天,吐著信子似乎正吞雲吐霧。

以圓形空地的正前方為軸,又分出另外兩條小路來。

東西兩邊各一條。

蜿蜒的小路離著石台四十九步外皆有一顆古木,其中又以正前方的那顆古木最為粗大茁壯。

每顆古木立根處皆插有一面大旗,顏色各不相同。

兩邊分別是白色和紅色,正前方的那處獨獨是黑色。

道人在行腳過了山門的時候,神色微微起了些變化,如此盎然成趣的清凈地哪裡還像是五年前自己來過時見到的那般荒涼。

前方不遠幾處吊腳小樓開著門窗,遠遠看去,有人影穿廊過道。河邊的青石梯上,幾個苗族少女正在嬉笑搗衣。

老真人沿著那條通向密林深處空地廣場的碎石小路緩步向前,在經過吊腳小樓的時候,道人有意無意的向樓內看去,小樓內的身影似乎是感受到了外人的視線,在遠遠瞧見那道陌生的身影時,眾人盡皆紛紛緊閉門窗,就好像是看到了什麼了不得東西的一般,神態頗像是久不見生人的孩童,怯怯懦懦。

河邊正浣衣的幾個苗族少女,有人抬起頭來,在無意中瞧見山門這邊的身影時,神色突然就變的恐慌起來。她用肩膀靠了靠身邊的同伴,在發現遠處的異樣后,一時間河邊之人個個都慌忙不迭的拾起衣物,向家跑去。

在臨近那人經過的山道時,眾人都用面紗遮住面頰,神色躲躲閃閃,唯恐避之不及。

道人微微蹙眉,有些愕然。

沿著那條小路繼續向前,不大一會兒就到了那處圓形廣場的路口旁,兩側立著的圓形黑色柱石象徵著入口,與廣場正中位置的石台處一般無二的是,兩旁的柱石上皆雕刻有彎曲盤繞的赤蛇圖案,三枝不同顏色的旗幟圍繞赤蛇分立一邊,恰好將其圍繞其中,瞧著像是某種古老的祭祀儀式。

道人在黑色柱石的入口處站定,抬頭打量石刻,片刻后,道人就失去了興趣,一手捻須,一手負后,嘴角微微翹起,向著那處石台走去。

環抱石台的三株古木枝葉繁茂,虯枝鐵干蜿蜒拱衛一起,將正下方的石台恰好暴露在月色之下。

每當滿月時分,月正中天,一輪銀盤月華傾瀉石台,人形石刻的俊逸少年含笑而立,就像是立在月色波濤中的謫仙人,見之忘俗。而那纏身盤繞的赤蛇,眼神靈動,流瀉的月華恰似點睛的水墨,恍若隨時都能活過來一般。

只是這些光景外人很少得見,不說隔絕處世的十萬大山本就很難有外人進的來,就連居住本地的苗人都很少有人能見到此間異像,更別說會有人能察覺到其中的幾分神韻了。

在苗寨,被奉若神明的五毒神君祭祀之地的斜月谷被列為禁地,一向禁絕常人出入,模模糊糊的全部印象好像就只是來自於那段一代代流傳下來的老故事了。

三株古木的立根處插著的三面大旗與入口處黑色柱石上的石刻方位保持一致,處處透露著神秘。

道人在石台處站立不動,早起到此間將將過了差不多快一個班時辰,若是在外邊,此刻怕是早已過了晨風吹奏,濕葉滴露的時刻。

偏偏此處大有不同,天然形立的三株古木就像是三把大傘遮蔽了天機,被陰庇的廣場顯得格外清涼,尤其以中心石台處最甚。

道人盯著石台,彷彿清冷的晨露未乾,那處石台人形雕刻栩栩如生的衣褶上有寒氣透過石壁,漸漸匯成一股股水珠,順著下擺緩緩流下。旁邊的巨蛇石雕頂端亦有水珠緩緩滑落,就像是赤蛇滴淚。

老真人伸出一手緩緩撫過石雕,在抬眼瞧了瞧天色,背後一手掐指心算。

良久過後,道人似乎終於確定了方位,轉頭遠望石台一側方向,蹙眉喃喃道:「夜半風雨,獨立東南,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恰在此時,頭頂處,有一片枯敗落葉從空中打著旋兒倏忽飄落,晃晃蕩盪,隨風而動。

正前方插有一面黑色大旗的古木背後,一個身穿黑衣的苗族男人背著背簍,在看了一眼中心石台處的那人後,他用力緊了緊肩上的背帶,不發一言的疾步向來處退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齋行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齋行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卷 孤雲出岫 第四十章 水落石出(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