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星洲幫派

第790章 星洲幫派

辛家友是汀州三代僑民,祖父是四十年代的移民,他曾經任職過一段時間消防兵。

這次,汀州店面開業招聘安保,他來報名。

周典有疑慮不想要的,是萬庫堅持認為,需要一位了解當地地下勢力的這麼個「油條」。

這一觀點得到郭重元的認可,於是辛家友得以留下來——千萬不要把「安保」等同於「保安」,前者的薪水待遇以及要求,和後者是完全兩個概念!

萬庫向李承推薦,想要了解洪澤濤和洪順堂的事,詢問辛家友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

這事李承還真不知道,知道也不會過問,聽完萬庫介紹張家友后,他抬抬手,「他在店中么?讓他進來聊兩句。」

不一會,萬庫帶着一位個頭高高瘦瘦,三十歲左右的黑膚色男子進來,這人就是辛家友。

「老闆好!」辛家友昂首挺胸,啪的給李承來個禮。

搞得李承一愣,繼而笑着擺擺手,「聊聊天,搞這麼嚴肅幹嘛?我又不是什麼領導人。」

「哎呀,老闆不知啊,我以前是消防兵,見到上司都習慣性行禮的。老闆,您想知什麼,儘管問,知無不言!」辛家友拉過一張椅子,放在李承的斜對面,笑道。

一句話,李承就明白為啥萬庫說他是老油條,也沒在意,將黑金名片推過去,「你給我介紹一下,汀州的私會黨,還有這……洪澤濤又是什麼來歷?」

辛家友探頭瞅瞅名片,抬頭詫異的問道,「老闆,您應該沒有得罪這位吧?」

「我都沒見過,怎麼會得罪呢?」李承攤攤手笑道,「有人介紹他給我認識,我在琢磨,這人有沒有認識的價值。」

「有的!有的!老闆,您的這位朋友,面子不小的,竟然能弄到洪順堂的私貼!」辛家友指指這黑金名片,語氣頗為羨慕的說道,「洪順堂不僅在我們星洲,就是馬國、順國那邊,也很有勢力。洪澤濤大佬是星洲洪順堂的老大,南洋洪門的龍頭」想想李承聽不明白行話,他又解釋道,「差不多就是全南洋洪順堂二當家的意思吧。」

「你先說說星洲的地下勢力吧,不急,慢慢聊,就當說古。」李承微笑着壓壓手,示意他從頭說起。

「哎呀,老闆,您問我真是問對人了,其他人說不了這麼清楚的。」辛家友來勁了,揮動手臂,說起汀州的歷史。

辛家友絮絮叨叨說了半個多小時,李承大概明白汀州的幫派歷史。在捋清楚南洋幫派勢力之前,需要搞明白青幫與洪門的區別,這兩大組織才是南洋幫派的根腳。

很多人搞不明白青幫與洪門的區別,甚至認為他們都是天地會的分支機構,這是錯得離譜。

青幫源於漕運,是漕運水手縴夫的一種秘密結社,起源於雍正朝,創始人為翁岩、錢堅、潘清三位結拜兄弟。

其中,翁岩、錢堅二人先後加入天地會,因而有「青洪一家」一家之說。事實上,翁岩、錢堅二人去世的很早,青幫更多的是靠潘清這位與天地會沒瓜葛的老祖在掌管。

因而,青幫與洪門,在一起開始就沒有太多的「傳承」關係,幫派宗旨上可沒有「反清」這一條的,相反,青幫是靠服務清廷的漕運為生。

洪門呢,則是正宗的天地會變種地下組織,以「反清復明」為己任。

這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兩者的區別之二,青幫是一個極其講究「輩分」和「傳承」的幫派,而洪門講究的是「四海之內皆兄弟的義氣」。

因而在入會方式上,「青幫一條線」,說的是師傅帶徒弟入會,譜系傳承很清晰;「洪門一大片」則是兄弟介紹兄弟入會,走的是平行結構。

青幫組織比洪門更嚴密,規矩更複雜,於是也更加秘密。因為組成人員和入會方式,使得發展受限,規模不能與洪門相比。

清末,漕運沒落海運興起,青幫弟子迫於生計,開始轉向於海運,社團組織往沿海城市轉移,譬如最有明的中海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

除了中海,青幫的觸角伸向南洋,以及海外更多地方,開始於洪門產生諸多糾葛。

單說南洋。

洪門組織來南洋,要比青幫更早,1799年洪門鄭君達在大馬檳榔嶼建洪門第一家海外機構義興公司;1810年洪門另一支的副龍頭在馬六甲建和勝公司;1820年珉省天地會黨人鍾文君在星洲建存心公司;1823年香江天地會黨人薛麻子在怡保建海山公司。此外,在今天的印尼地界,當時的蘭芳公司、大俠州公司、三條溝公司等,都有洪門組織的身影。

可以說,洪門在南洋,根深蒂固。

1844年,浙南青幫大佬陳風生來南洋,在柔佛州新山,建立青幫第一家公司建德堂。

有了立腳之地后,青幫弟子奔赴南洋,絡繹不絕,先後建立禾合社、全義社、義福公司等機構,在當地絲國人中,一舉成為與洪門並肩的位置。

至1881年,義興、建德、和勝、存心、義福和海山六大秘密會社的會員人數,約佔當時華族總人口的70%,或男性人口的85%。

這些秘密會社,被南洋本地人和當時的殖民機構,稱之為「私會黨」,這一名稱延續至今。

無論是洪門還是青幫,都沒有濃厚的傾向,更注重利益的爭奪,洪門派系對青幫派系,洪門內部,青幫內部,打得狗血淋頭。

其中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蘭芳公司聯合蘭國人打大港公司,最後自己也沒落得好下場。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英殖民機構明令取締會黨,青幫與洪門都面臨大整頓。

這次英殖民機構挑頭的整頓,讓洪門和青幫暫緩矛盾,開始內部整合,最終形成相對較密切的兩大組織結構,南洋洪門,以及華記——青幫的血統延續。

當代南洋幫派組織,基本上還是延續這兩派血統的。

其中,洪門組織約佔三國地下勢力的百分之七十,叫得上名號的有:忠義堂,洪順堂,三川,三王,三六,三百六,二一,三八二一,九六九,二四,龍虎,紅花,十三,一仔,飛龍,洪金龍,青龍山,鳳凰山,二一海,仁義堂,洪河,義洪英,五色旗等等。

李承所接到的黑金名片上的洪澤濤,就是南洋洪順堂第二大分支機構,星洲洪順堂的坐館,此人同時還是南洋洪順總堂的二把手。

洪門的不團結,與生俱來,彼此斗得頭破血流。

與此相對的是華記。

華記也不遑多讓,約佔南洋絲國人幫派百分之二十,叫得上名號的派系有:十八仔,四窿,小華記,零四,十八羅漢,美華十八,興記和小梅花等。

各派之間都會互相連繫和團結,與洪門各支派之間互相敵對有所不同。

因此,別看華記只佔百分之二十,卻是南洋幫派組織中的第一大幫派。

還有百分之十,則是當地人或者絲國人小團體如「三二」和「北海同」等私會黨派系。

順便說一句,汀州在位的那位光耀千古,還有他背後的支持者柯家(岳父家),都屬於華記的在冊會員。

再說說汀州當前的幫派生存狀況。

光耀千古先生出身於幫派,父親李進坤甚至是小華記的陪堂——一種幫會職務,輔助坐堂辦理公口上一切事務,因此他深知幫會對社會穩定的巨大影響。

因此,在利用私會黨的力量上台之後,他提出無論是華記還是洪門,要麼離開星洲,要麼必須全面轉向商事,否則就會面臨強力打擊。

隨後,就誕生了令幫派組織聞風喪膽的刑事法(臨時條款)(俗稱「55條款」),允許警方在未經審訊下逮捕危害公眾安全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全盛時期捉了六百多人,把各大堂口老大一網抓進樟宜監獄,有的一關就是十年年,令汀州私會黨由盛轉衰。

其做法與朱元璋利用明教起事,成功后又大力打擊明教有點類似。

在他的嚴厲打擊下,從七十年代開始,位於星洲的各個幫會組織,紛紛改弦更張,經營現代化,賺錢第一,賭馬、賭球、賭場、吊花場(燈紅酒綠的場所)、阿窿生意(高利貸),不分『字頭』大家分。

這其中,洪門洪順堂轉變的非常快。

洪澤濤此人,今年六十,掌管星洲洪順堂三十年,非常有生意頭腦,早期自辦芽籠、盛港、勿洛三地吊花場,八十年代末開始接觸洗錢生意,涉足文物古董販賣圈。

正因為在他的組織和管理下,星洲洪順堂一直順風順水,成為南洋洪順堂十三個堂口中實力最強的一個,不僅如此,他還是星洲最大的地下幫派。若非怯於大馬檳榔嶼總堂的武力威懾,洪澤濤完全可以成為南洋洪順堂的大龍頭。

在辛家友的口中,洪澤濤很威的!

辛家友出門后,李承拿着這張黑金名片,對許靖冕的疑惑,再度湧上心頭。

這位許教授,只怕還真不是好人!

極有可能是夕羨某個文物販賣組織的中間人,甚至是頭腦!

沒想到,自己跑一趟星洲黑市,不僅挖出一條洗錢線路,還挖出一條牽扯歐亞的文物販賣路線。儘管這只是猜測,可李承相信自己的直覺。

只怕,今天許靖冕來見自己,有着將自己吸納入他的組織中去的想法!

呵呵,有意思!

這位星洲「地下之王」的洪澤濤,要不要去見見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異國獵寶檔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異國獵寶檔案
上一章下一章

第790章 星洲幫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