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章 海撈船主

第777章 海撈船主

此後兩天,李承基本上都待在克拉碼頭店小院中,清理第二批浸漬好的海撈瓷,有閑暇就去附近的結霜橋市場轉轉,又陸陸續續入手二十件完整的海撈瓷大器。

屢屢出手,讓他在結霜橋市場,也變得小有名氣。

這不,今天終於處理完畢第二批海撈瓷,他看看時辰還早,回酒店沒啥事,又帶著郭重元再度走進市場,一靠近海撈瓷售賣區域,幾名攤主就對他笑臉招呼。

「李老闆,剛從庫房補來的,看一眼?」說話的攤主叫唐曉松,算是市場中的海撈瓷大戶,李承前前後後在他那裡購置了近三十件海撈大器,絕對算是大客戶。

李承對他笑笑,掃了眼,確實補了新貨,不過不是他想要的。

海撈瓷中,碟盤碗盞杯,數量最多,因而也最不值錢。

如果是瑞亞藝術基金投資的話,李承還會建議他們囤一批。這種小件瓷器因為海運過程中採用「緊壓」式包裝,彼此疊壓,貝類和海水侵蝕不算嚴重,因而處理起來難度不大,適合大批量囤貨。李承當然會教技術人員如何做初處理,但也僅此而已,至於提色精處理……還是算了吧。

可現在是李承自己投資囤貨,他親手處理,自然希望囤點高價值的,也就是「瓶尊爐罐壇」之類的大件海撈瓷,而且最好是釉下彩和釉中彩瓷器。這種大件瓷器,在海難發生時,是最容易損壞的,打撈起來的大件海撈瓷,完整率很低。

因而,他的選擇就不是很多。

瞅一眼之後,李承對他笑著擺擺手,「下次吧,今兒看累了,就四處逛逛。」

這是沒看上的委婉說法,唐曉松也沒什麼失望的,從伸手摸出一隻小馬扎,遞給李承,「累就歇會?抽根煙?」

「那就歇會?」李承笑眯眯接過馬扎,直覺告訴他,唐曉松應該有什麼話要說。

兩人一人一支小馬扎,坐下來,唐曉松遞給香煙給李承,又幫他點著火。李承夾在手中,偶爾吸一口,不入喉,在嘴中含含就吐出來,貌似在看貨攤上的東西,實則等待對方開口。

「我知道李老闆喜歡大器,可現在,整大器出水的少啊。」唐曉松撓撓頭,笑著開口。

李承點點頭,認同他的說法。

認同歸認同,但並非真的像他說的那麼稀少,所以,李承又追了一句,「馬六甲這片海域,藤箱用得很少?不至於吧。」

這話挺簡略的,外行人聽不懂,可唐曉松卻對李承豎起大拇指,「李老闆真真內行。」

普及一下過去海運瓷器的包裝方式。

首先破一則謠言:江湖傳言的「黃豆發芽保護瓷器」之類方法,純屬鬼話。

明末到清末,普通海運商船的噸位大約在兩百到三百噸,內有八到十二貨艙,這些貨艙裝滿之後立即封倉,不到目的地是不允許開艙的——海運商船多為幾家集資的,船艙貨品是大家的共同財富,即便是船老大,也沒有資格單獨開艙。

中途不開艙,整一船艙黃豆在發酵發芽,不怕把瓷器漲破?

所以,從根子上,這說法就不成立。

之所以有這種傳言,都是因為在水手生活艙,確實有「瓷器養豆芽」一說,但並非為了保護瓷器,而是為了航程中的蔬菜補充。

再說說常規的瓷器包裝方法。

海運瓷器過程中,小件瓷器和大件瓷器的包裝方式完全不同。

小件瓷器,譬如瓷盤,往往都是三十、五十件甚至一百件,用粗的稻草繩捆紮在一起,平置放在貨倉中,一紮疊一紮,每一層之間都墊有厚厚的稻草或者草木灰,彼此之間沒多少空隙,將整個貨倉壘得嚴嚴實實,因而即便遇到風浪,也很少發生彼此碰撞。

大件瓷器,譬如瓷瓶,都是不規則形狀,只能單件捆紮,使用的依舊是稻草繩——稻草繩有防震效果,同樣也會塞滿貨倉。由於彼此之間空隙很大,遇到大風大浪就會彼此撞擊,一旦有一件瓷器被撞碎,對於整艙瓷器就是一個災難——彼此空隙會變得更大,撞擊更激烈。

因而,早期的海運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一場颶風讓整艙大件瓷器十不存一的事故。

清朝中後期,海商們發明「藤箱裝運」,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小集裝箱,即將幾件形制統一的瓷器,捆紮之後,裝在同一個藤箱中,然後將大小一致的藤箱,塞入船艙,疊加得滿滿當當。

藤箱裝運法發明之後,大件瓷器的完整率大大提高。

九十年代,海撈瓷剛剛冒頭,誰沒事研究海運瓷器的裝運方式?所以,當李承提到藤箱,唐曉松立即馬屁,說他是真懂行。

對於他的馬屁,李承坦然受之,靜等他的后話。

又聽唐曉松嘆了口氣,「藤箱貨出水少,品相好,賣價高,都被那些大商行控制,有些送到俠州,有些送到夕羨,更有些直接送到拍賣行。我就一個市場小攤販,哪能拿到藤箱貨?」

這也是實情,李承這幾天在他家拿到的大件,基本上全是散貨,上面布滿貝類,價值很低。

藤箱貨則不一樣。

有些藤箱捆紮很結實,在遇到海難,船隻翻覆之後,沉到海底並沒有散開,因而只被海水浸泡,沒有貝類粘黏,這種藤箱海撈瓷的品相要比散貨好很多,價值自然就高出許多。

這種好貨,肯定被各大商行瞄上,他們與打撈公司直接簽訂協議,至於唐曉松之類的小商販,確實沒有染指的可能。

李承感覺,對方想要說的,只怕就是海撈瓷中的藤箱貨,只是,暫時還猜不透對方什麼意思,於是他索性笑眯眯的,夾著煙捲,不接話。

「李老闆,我曉得您是個真心喜歡海撈瓷的人。我有辦法幫您搞到藤箱貨,保證比您從店裡拿貨便宜,只在出水價的基礎上,加一成的勞務。您有興趣嗎?」唐曉松撣撣煙灰,看著李承,用非常認真的口氣說道。

有這好事?李承挑了挑眉,「需要我付出什麼?」

「您能和我簽訂一個長期供貨協議嗎?我可以憑藉這份協議,去說服星島海撈船主協會,拿到藤箱貨的銷售許可權。當然,這個許可權的花費,我自己來支付。」

等他說完,李承抬抬手,問道,「能跟我詳細說說,星島海撈船主協會怎麼回事?為什麼還要銷售許可權證?」

李承莫名其妙,海撈瓷的銷售應該屬於「文物」範疇,怎麼歸一家船主協會管轄?

唐曉松介紹之後,才知道,合著在陵國代銷海撈瓷,還有這麼奇怪的管理組織。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陵國海撈船主協會是個很有意思的組織。它最早隸屬於1877年成立的馬六甲漁業合作會,是漁民的一個互助組織。

1965年,陵國立國,漁業協會被一分為三,漁業協會、航運協會,還有就是船主協會。

六七十年代陵國開始填海造陸,早期填海造陸,都是「挖海溝造陸地」,承擔這一任務的,都是海底采砂船來完成。

順便說一句,從八十年代開始,陵國在東南地區包括絲國,採購砂石泥土填海造陸。

於是,船主協會下面又增加一個「海溝挖掘清理公船協會」,這就是海撈船主協會的前身。

八十年代中期,海撈瓷的價值被發掘,這些采砂船立即意識到這是一條新的生財之道,這些船主很快抱成團,成立海撈船主協會。

嚴禁其他團體侵犯自己的利益,所有介入陵國海域的海撈工作,都必須獲得他們的批准,所有精品海撈瓷的銷售,必須由他們頒發許可證!

這家船主協會掌控了陵國八成的海撈瓷對外出口額度,以及超過七成的精品海撈瓷出水量。

這就是陵國非常有意思的「船業機構掌控文物銷售」怪現象。

想要拿到他們的銷售許可證,必須要繳納一定的保證金,而且還要簽署「市場競業同盟條例」,保證銷售額度……反正規矩挺多的。

當然,如果只是從出海漁船那裡收點散貨賣,他們管不著。

唐曉松算是散貨攤主中的佼佼者,想要再突破,就必須要拿到船主協會的許可證。

但是,這些年他並沒有積累多少固定客戶,眼前的李承,無疑是最有可能成為他的「長期優質供貨客戶」!有這樣一個「優質客戶」,不僅是未來銷售的保證,更是他拿去促成許可證的證據。

聽唐曉松說完,李承稍稍思索后就點頭同意,「沒問題,可以簽訂供貨協議。」

這種合作,對自己沒什麼風險,海撈瓷的未來只會逐漸走高,能在低谷期囤積一些好貨,絕對是件划算的事情。

「李老闆,實在太感謝了!」唐曉松大喜,站起身來鞠躬致謝。

「別!這是雙贏的事,不必如此。」李承笑著抬手攔了攔。

達成初步意向,倆人對話明顯親近了許多,連稱呼也改變了。

「威爾斯,晚上有時間么?我帶你去見識見識星島黑市?」唐曉松忽然湊到李承面前,神神秘秘低聲說道。

陵國也有黑市?李承還真沒聽說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異國獵寶檔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異國獵寶檔案
上一章下一章

第777章 海撈船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