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 治國理政 仁義賢德美名傳

第三十七 治國理政 仁義賢德美名傳

李昪現在是開創歷史了,也必將載入史冊,想想一路走來是多麼不容易啊!他坐在殿上一邊高興地喝著酒,一邊看著侍女跳著輕盈的舞蹈,享受著帝王該有的尊貴與權勢。喝著喝著有些迷糊了,看著那些侍女個個年輕美貌,風姿卓越,尤其是領舞的那個侍女,身材婀娜,面若桃花,李昪不禁渾身熱血沸騰。他揮揮手叫她上前來,醉意濃濃的看著她問道:

「你是誰?」

「迴避下,奴婢鍾時光。」宮女的聲音清亮,聽著很舒服。李昪屏退左右,醉意蒙蒙地看著鍾時光,感覺自己回到了年輕時候,他用手拖著鍾時光的臉問道:

「你想伺候朕嗎?」鍾時光沒有回答,只是羞澀地點點頭,李昪頓覺渾身充血,一把將她抱上了龍床。鍾時光還真是幸運,一次寵幸后就懷上了,第二年就給李昪生了個兒子,取名李景逷,鍾時光母以子貴,被封為夫人。

李昪當上皇帝后並沒有窮兵黷武,繼續開疆擴土,而是採取休養生息,與鄰為善的治理政策。由於李昪出生貧苦,他太了解百姓的不易了,如果繼續戰爭,縱然有一天統一天下了,但終究受苦受難的還是百姓。雖然宋齊丘曾跟李昪說不要做田舍翁,要繼續開疆擴土成就霸業,但李昪只想守吳舊地而已,沒有經營天下的雄心和打算。李昪認為,把自己現有的地方治理好了,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幸福了,比純粹追求霸業更有實際意義。

李昪對內實行仁政,去酷刑,寬法度,鼓勵農桑,努力恢復社會生產,大興學習之風,開辦學校,尊重讀書人,中華大地掀起了久違的讀書新風尚。不僅如此,李昪本人也是勤儉節約,穿著樸素,洗漱用普通鐵盆,不像其他帝王用金盆。宮殿裝飾也很普通,宮女穿著簡單樸素,宮女的人數也是裁撤到夠用即可,從不鋪張。對外政策上,李昪採取休兵睦鄰的策略,他派人先後出使南越、南漢、閩、後晉等國,表達和平共處的願望,為日後南唐的發展奠定了穩定的環境。

在國家的治理上,李昪採納了給事中常夢錫的建議,修改法度,改善用人方略,修復舊典以示國人。李昪起於基層,喜歡說實話,做實事的人,不喜歡能說會道的花花架子。常夢錫告訴李昪,馮延巳小人,品行不端,不可以長久在太子身邊,李昪接受了他的建議,一直不重用他,做到親賢臣遠小人。

馮延巳雖是個有才的人,尤其是在詞作方面對後世影響很大,如北宋初年的柳永、晏殊等,都受到他的詞風影響,但此人卻喜歡賣弄文采,阿諛奉承。有一次他寫了份文書自己覺得非常滿意,就故意拿給秘書郎韓熙載看,韓熙載高才博學,又精音律,善書畫,頗有文名。韓熙載接過文書後就用紙塞住自己的鼻孔,馮延巳不解地問:「你這是何故?」韓熙載說:「文辭有點臭,不塞住鼻子我怕暈過去。」馮延巳尷尬不已,怏怏而去。還有一次馮延巳故意挖苦翰林學士孫忌,「你有何本事做中書侍郎?」孫忌本來就看不慣他的品行,氣氛地說:「我就是一個山東書生而已,論辭藻華麗,十輩子我也比不過你,喝酒唱歌,一百輩子我也比不過你,阿諛奉承、陰險狡詐生生世世我也比不過你。但是陛下讓你在大殿上做官,是讓你尊道守規的,不是讓你做狗、做馬的。我是沒有什麼特殊本事,不過你的本事足可以亡國呀!」馮延巳被孫忌懟得啞口無言。直到李璟當皇帝馮延巳才得以重用,後來證明馮延巳確實是個禍國之人。

元升四年(公元940年),後晉大將晉安州節度使李金全叛亂,派人送信李昪想要歸順南唐。李金全是個打仗的好手,但此人有一個巨大的毛病——貪財。他早年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奴僕,驍勇善騎射,經常跟隨李嗣源征戰,做過節度使,因為貪暴,導致民心怨怒而被罷歸。石敬瑭建立後晉后,李金全歸順了他,由於幫助石敬瑭平定過叛亂,因此又做了節度使。但此人貪財的**病依然不該,而且為政昏庸,基本不管事,大小事務都讓手下一個叫明漢榮的押衙管理,久而久之導致百姓不安,民怨沸起,最後石敬瑭不得不派人接替他。但明漢榮不想讓李金全被替代,否則他將失去手中權利,於是偷偷將石敬瑭派來的人毒死了。李金全稀里糊塗背負了一個殺官員的罪責,再加上明漢榮動不動就拿皇帝要治罪的話嚇唬他,李金全於是就叛亂了。

李昪收到李金全書信后猶豫不決,因為朝中對此分成兩派。周宗反對收降李金全,周宗說:

「陛下,此人貪財殘暴,而且毫無氣節,幾度易主,試問如此反覆之人,怎能一心為陛下效力呢?」而太子李璟卻支持收降李金全,李璟說:

「李金全歷經兩朝,久經沙場,驍勇善戰,而且對北方軍事比較熟悉,如果有這樣一個大將替我大唐駐守邊疆,防止北方的挑釁,豈不是好事一樁。至於他貪財,試問為官者有幾個人敢說自己不貪財的?」李昪覺得雙方說得都有道理,但最後還是同意收降李金全,因為李璟畢竟是太子了,他得給太子治國的信心,提高他的威信。

於是李昪派大將李承裕率兵進入安州迎接李金全南撤,正好碰上後晉大將馬全節的平亂大軍,雙方大戰一場,結果**大敗,唐將李承裕戰死,**幾百人當了俘虜,李金全絕望自殺。石敬瑭為了避免與李昪矛盾升級,把幾百個降兵送回了南唐,但李昪覺得這些敗軍使自己顏面盡失,又給石敬瑭送了回去,並且還寫了封信,讓石敬瑭按敗軍之法處置。石敬瑭考慮再三,決定將這些降兵再送回來,李昪就派大軍在兩國邊界阻攔,石敬瑭見狀自能作罷。李昪並不想因為一個死去的後晉叛將與石敬瑭發生外交摩擦,更不想為此事起戰端讓百姓受難,最後兩邊都有意平息矛盾,恢復如初。

元升六年(公元942年),吳越國宮廷發生大火,宮室、府庫、兵器都損失殆盡。馮延巳等人慫恿太子李璟說道:「吳越國的大火讓其損失巨大,國力虛弱,此時如果出兵,定可以一舉拿下其整個疆土,此千載良機啊!」李璟年輕氣盛,很想立功表現以正太子之名,於是建議李昪出兵。李昪說:「治國之道,貴在養民,弭兵休戰、興利除弊。立國之初朕與錢氏約和,雙方休兵罷戰,互相釋放了對方的降將,才有了現在的兩國友好。如今錢氏大難,如果乘人之危,既違背了自己的承諾,讓天下人恥笑沒有信用,出爾反爾,又必將導致戰火重啟,百姓陷於水生火熱之中,如此只顧眼前利益,朕是不會做的。」李昪不但否定了出兵吳越,還特意派使臣攜帶大量錢財去弔唁,令錢氏及吳越百姓深受感動,也進一步鞏固了兩國的和平友好。

在李昪開明的治理下,南唐成為南方十國中疆域最大、政局最穩定、最富庶的國家,為南唐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周世宗柴榮鐵了心攻打南唐,就是看中了它的富庶,可以為他統一天下提供源源不斷的財力支持,可惜柴榮命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唐先主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南唐先主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七 治國理政 仁義賢德美名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