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第123章

「提取之時記得讓人用濕毛巾堵住口鼻,隔一段時間就換人,千萬不要讓一個人長時間接觸,我怕會有人上癮,那時候想要戒掉也是件麻煩事。」

「我記下了。」許是被獨孤誼鄭重的態度和嚴防死守的姿態感染,王琰的語氣也有些深沉,「聽你的意思,此物制出的葯比五石散還要烈,甚至沾之即成癮,若真是如此,此物絕不能現世。」

「正該如此!」

獨孤誼斬釘截鐵道「昔年五石散風靡一時,就連皇帝也服散成癮,大晉當年四夷賓度萬國來朝何等煊赫,愣是被五石散掏空了骨髓,若是這阿芙蓉亦如同五石散一般在我大齊貴族士人之中流傳開來,只怕五十年後華夏衣冠不存,有亡國滅種之危!」

雖然王琰覺得獨孤誼在誇大其詞,卻很給面子的沒有反對獨孤誼的話,點着頭把獨孤誼拉出了暖房,他怕獨孤誼再在裏面待一會兒就要把那株好不容易養出來的阿芙蓉給一把火燒了。

獨孤誼也知道王琰不是很相信她的話,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又嘮叨了幾句,「雖然朝廷一直在說開啟民智,也在各州設了書院和武學,但是真正能進到書院裏讀書的又有幾人,我只說我在書院裏同期的同學,不是出身官宦之家就是真正的天才,明面上看着有王子皇孫有仕宦之家也有寒門子弟,可實際上呢,說是寒門,但至少也是個小康之家。」

王琰袖手看着府里光禿禿的樹杈,停了下來,問「你這是覺得朝廷不公?」

「並非如此。」獨孤誼攏著披風,手裏還抱着一個湯婆子,也冷不到哪裏去,乾脆陪着王琰站在這兒吹風。

「只是覺得,華夏之所以能成為華夏,士族功不可沒,漢人的禮樂、典藏、文字、藝術……反此種種,都是由站在最高處的士人來傳承的,仲兄仔細想想,若是沒了這群人,漢人與草原上茹毛飲血的胡人有何區別,不過是一個放牧一個種地罷了。」

「那依你的說法,豈不是只需士人即可?」王琰辯道,「本朝不比以前,臣子忠君,君王愛民,你可知你這話說出去第一個容不下你的是誰?」

王琰也是好心提醒,不管朝廷怎麼粉飾太平,他們這些藩王府出身的總是對朝廷風向保持着相當高的敏銳度,如今的朝廷可不太平,政敵之間相互攻訐是再正常不過的事,還有許多瘋子就等著抓藩王的小辮子搏名聲,獨孤誼這話要是傳出去,難免有人給燕王扣上一個教女無方的帽子。

「羊群不可能沒有頭羊,卻也不能只有頭羊,兄長應當明白我的意思吧?」獨孤誼說,「普通百姓平生只求溫飽,哪有閑錢去用什麼『忘憂』,可皇家和士人不同,作為整個大齊的精英群體,這一部分人有錢又有閑,他們才是最有可能接觸『忘憂』的人,就如同會服食五石散的都是世族一樣,若是整個大齊的精英被阿芙蓉腐蝕,你想像一下那時的場景。」

「掌控著權力的皇室與官員服食『忘憂』,『忘憂』成為了身份與地位的象徵,價格被哄抬的堪比黃金,而底層百姓為上層服務,不在種植莊稼,而是改種價格更高能改善一家人生活的阿芙蓉,然後再侍弄阿芙蓉的過程中上癮,沉迷於阿芙蓉帶來的快/=感,最後男子身體羸弱,女子生育受損,就連下一代也是先天不足。」

獨孤誼似乎想到了什麼,痛苦的閉上了眼,半晌才重新睜開,指著暖房的方向痛心疾首道「那才是真正的亡國滅種之危!不費一兵一卒,只需要一朵艷麗的花,就能讓整個華夏徹底湮滅在歷史之中,就如同曾經的玁狁,若不是我漢家詩歌傳唱不衰,誰還記得他們的名字?」

「你……」

王琰想到他最近看的那些手稿,心裏有了和子矜一樣的猜測,都覺得那裏面寫的太過詳盡,並不符合獨孤誼平時表現出來的模樣,比起自己看大的妹妹其實是一個心思深沉之輩,他們都更傾向於獨孤誼是不是另有奇遇。

獨孤誼今天的態度太過詭異了,雖然她從小喜好就與旁人不同,但金石和寫話本都不算出格,不想成婚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這還是她第一次這麼明顯的表現出好惡,由不得王琰不多想。

王琰試探的問道「是不是知道什麼?」

「兄長真的想聽?」

獨孤誼從小就沒掩飾過她的特別之處,親近的人即使發現了也不會往外說,不親近的人只會覺得她脾氣古怪,是以王琰問起來了,獨孤誼就敢講。

「邊走邊說吧,這個故事挺長的,說起來還有些不可思議,裏邊的好多東西我都不是很理解,若不是今天見了那朵阿芙蓉,我都快要把它當成一個荒誕不經的白日夢了。」

獨孤誼走的很慢,她需要整理一下思路,說實話,第一世的許多事情她都有些記不清了,只有歷史從來沒有忘記過,反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記憶的越發清洗。

那段歷史,是所有中國人心裏的痛,是不能觸碰的傷疤,即使已經癒合,碰起來還是會刻骨銘心的疼。

「那是一個很長的夢,一個由異族人建立的居於中原的國家,因為統治得當,他們的在立國兩百餘年,雖然心裏看不起漢人,但他們已經與漢人無異。在我的夢裏,那個王朝已經度過了它的最後一個盛世,走上了下坡路,如果按照正常的情況,大約是各地的漢人揭竿而起,把這些異族趕回草原,恢復華夏衣冠。然而,天不遂人願。」

獨孤誼停頓了一下,王琰見縫插針的問「是因為阿芙蓉?」

獨孤誼點頭,苦笑道「仲兄猜的不錯。」

「因為害怕漢人用火器來對抗他們,所以那群人銷毀了前一個漢人王朝的火器技術,軍中以冷兵器為主,火器寥寥無幾。然而,一群遠在還在的夷人也研究出了火器,因為地小民窮,物產不豐,他們又從商隊的口中聽說了古老的東方大國,遍地都是黃金寶石,在哪裏就連最貧窮的人家都能用得起精美的瓷器。他們揚帆出海,帶着火器和發財的夢想來到了東方。」

那簡直是一場災難,獨孤誼無力的抓緊了手裏的湯婆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兩京記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兩京記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23章

%